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小肠移植术后抗体介导的血管性排斥反应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元新;石炳毅;刘磊;王雅文;陈莉萍;梁玉梅;曹兵生

    目的 报道1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对小肠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 小肠移植术前进行组织交叉配型、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免疫抑制方案采用阿来佐单体诱导,术后单用他克莫司维持方案.移植肠末端腹壁造口黏膜色泽暗紫是AVR典型表现,但需排除外科技术并发症.AVR病理诊断为小血管内炎症细胞边集、血管内纤维素和血小板样沉积,管腔内有不同程度血栓形成,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4d染色阳性.根据血管损伤严重程度,小肠移植AVR可分为0级和1-3级.结果 淋巴细胞毒试验及PRA均阴性,术后40h发现移植造口发暗,B超显示移植肠血管通畅,术后44h造口液转为血性,行剖腹探查术发现移植肠已失去生机,遂切除移植肠.病理诊断重度血管性排斥反应(3级),C4d染色阳性.结论 黏膜色泽暗紫是AVR典型临床表现,但需排除外科技术并发症.对于轻度的AVR,早期、及时的诊断和积极治疗可挽救移植肠,但重度AVR移植肠的切除率非常高.

  • 循环内皮细胞检测在移植肾血管性排斥反应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文吉秋;陈劲松;陈惠萍;郑春霞;程东瑞;刘志红

    目的:分析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与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AR)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移植肾活检患者42例.依肾活检病理改变,将患者分为移植肾正常改变组(组Ⅰ)和AR组(组Ⅱ),组Ⅱ再分为急性血管性排斥组(组Ⅱ-A)、急性混合性排斥组(组Ⅱ-B)和急性间质小管性排斥组(组Ⅱ-C).患者在移植肾活检前2d抽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方法检测CECs并计数. 结果:组Ⅱ(n=25)CECs计数高于组Ⅰ(n=17)(27.0±13.6 vs 14.6±4.2,P<0.01).组Ⅱ-A(n=5)CECs计数高于组Ⅱ-C组(n=13)(38.6±6.8 vs 19.5±9.5,P<0.01),组Ⅱ-B(n=7)CECs计数高于组Ⅱ-C(32.6±15.9 vs 19.5±9.5,P<0.01),而组Ⅱ-A和组Ⅱ-B之间CEC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Ⅱ-C的CECs计数虽然高于组Ⅰ,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Cs计数升高(CECs≥24 cells/ml)组动脉内膜炎发生率较高(P<0.01).组Ⅱ中CECs升高者耐激素比例高(P<0.05),1年后移植肾存活率低(P<0.01).Ⅱ-A组经治疗后CECs计数随着移植肾功能改善下降(P<0.01). 结论:肾移植受者CECs计数可作为判断排斥反应中血管病变及治疗反应的重要指标.

  • 再次肾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作者:陈惠萍;俞东容;曾彩虹

    1 病例摘要1.1 病史 患者男性,54岁,高血压病史5年,肾功能不全4年,首次肾移植失败3.5年,准备行再次肾移植于2002-03-26入院。缘于1997年自觉头痛,当地医院测血压22.7/17.3 kPa(170/130 mmHg),不规则服用降压药(心痛定、开搏通等),血压控制仍不理想,高达34.7/20 kPa(260/150 mmHg)。1997年10月发现浮肿,并有胸闷,心慌,夜尿增多等现象,当地医院查尿蛋白(4+),管型尿,血肌酐(SCr)380 μmol/L,以“高血压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对症处理,疗效不佳。1998-09-26在本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简称超排)摘除移植肾。此后一直行血液透析、降压等对症治疗。本次入院时BUN 14 mmol/L,SCr 800 μmol/L,准备行再次肾移植术。

  • 移植肾适应状态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明;石炳毅

    适应状态(accommodation)是指移植受者体内虽然存在抗移植物抗体,但移植物功能仍然正常的状态.在20世纪80年代,移植肾适应状态被狭义地定义为供、受者ABO血型不合的移植肾存活.随后,将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对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的抵抗状态也归为适应状态.近年来,其定义扩大为对各种抗移植物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的抵抗状态.研究发现,适应状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移植器官获得了一定的抵抗急性免疫损伤的能力,且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方面可能发展为免疫耐受,另一方面可能终发展为慢性排斥反应.搞清适应状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对于诱导免疫耐受、预防体液性排斥反应以及解决供者器官短缺等都具有现实意义.以下将从移植肾适应状态的定义、发生率、发生机制、诱导和转归等5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 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作者:曹荣华;陈栋;郭晖;陈刚;王西墨;沈世乾;陈实

    目的探讨免疫活性细胞在异种移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AVR)中的意义.方法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 使用高纯度的眼镜蛇毒因子完全清除受体体内补体,建立AVR模型.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心CD4+T细胞、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移植心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中50%为巨噬细胞,CD4+T细胞占15%,CD8+T细胞占25%;ICAM-1和TNF-α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细胞机制在异种移植AV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协调性异种移植物存活时间与受体IgM型诱生抗体水平的关系

    作者:朱彤;田超睿;郭晖;朱学海;沈世乾;夏穗生;陈忠华

    目的采用仓鼠到大鼠移植模型,观察移植物存活时间与受体血清IgM型诱生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仓鼠心脏移植于SD大鼠颈部,按不同剂量及配对方案给予免疫抑制剂,单磷酸肌苷(次黄嘌呤苷)脱氢酶抑制剂(ERL)10~30 mg/(kg·d)、雷帕霉素(RAD) 1.0~1.5 mg/(kg·d)、环孢素A(CyA) 5~10 mg/(kg·d).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ELISA法测定移植心被排斥时血清IgM型诱生抗体水平,计算两者的相关系数.结果对照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为(3.7±1.1) d.单用ERL和CyA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无延长,RAD组有一定的延长 (6.0±0.9) d, P<0.01;联合用药组可见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ERL+CyA、 ERL+RAD、RAD+CyA及RAD+ERL+CyA组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0±3.5) d、(10.3±4.7) d、(12.8±2.9) d及(10.0±2.2) d.排斥时大鼠抗仓鼠IgM反应显著受抑制,且平均抗体水平与平均移植物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 -0.862; P<0.05).结论仓鼠移植物存活时间与受体血清IgM型诱生抗体水平呈显著的负相关,ERL、RAD与CyA配合使用能有效抑制大鼠抗仓鼠IgM并明显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 急性血管性异种排斥反应中心肌的病理变化与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廖敏;朱彤;刘向前

    目的用仓鼠对小鼠心脏移植模型, 探讨T细胞在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仓鼠对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三组: 仓鼠-Balb/c小鼠,仓鼠-Balb/c裸小鼠, 仓鼠-裸小鼠(移植术后第100日自小鼠尾静脉输3×107Balb/c脾细胞).观察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及病理学变化,移植心组织内CD4+及CD8+T细胞的浸润.结果各组移植心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38±0.52、>100、8.33±2.14日;排斥的移植心病检提示为典型的异种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可见CD4+T细胞浸润;而移植于裸鼠的长期存活移植心结构完整,未见细胞浸润.结论排斥反应依赖于T细胞的存在,CD4+T细胞在介导该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FTY720与ICAM-1单抗对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抗排斥的作用

    作者:熊海波;黄祖发;叶启发;夏穗生

    目的:研究FTY720与ICAM-1单抗(mAb)对小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的抗排斥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鼠腹部心脏移植,观察移植心存活时间、病理检查、CD4和CD8细胞的浸润程度及检测血中IL-2,IFN-γ,IL-4以及IgM抗体水平.结果:对照组移植心平均存活时间为(2.75±0.43)d.单用ICAM-1 mAb组移植心存活时间无明显延长,单用FTY720大剂量组移植心平均存活(4.25±0.71)d(P<0.01):FTY720与ICAM-1 mAb大剂量联合用药组移植心存活时间平均(10.25±2.1 2)d(P<0.01).联合用药组的病理反应、T细胞浸润及IL-2,IFN-γ,IgM水平明显减轻或降低;IgM水平与移植物存活时间呈负相关(R=-0.754,P<0.01).结论:FTY720与ICAM-1 mAb单一用药对异种移植的抗排斥作用不明显,联合用药可有效延长异种心脏移植的存活时间并能抑制异种抗体的产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