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臂丛神经腋路阻滞法在学龄前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泊;徐力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上肢骨折行切开内固定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给予氯胺酮强化;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全身麻醉.观察手术中HR、SpO2、MAP的变化;观察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神志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术后立即清醒,术后1小时哭闹和术后2小时哭闹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的患儿,(P<0.05).治疗组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R及MAP增高,SpO2下降的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完善,安全系数高,全麻药用量小,是小儿上肢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朱彩艳;谭愉明;吴宇思;罗南博;刘圆圆;白韬扬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解剖定位组和超声引导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后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分别在常规定位法和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和腋路臂丛阻滞,术中根据情况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和相关并发症,并评价其安全性和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超声引导组完成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解剖定位组,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解剖定位组,七氟醚用量明显少于解剖定位组,麻醉后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解剖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极具优势,安全性高,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相比,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质量,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基础麻醉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外伤骨折手术的应用

    作者:龚海荣;郑见;韩林立

    分析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复后氯胺酮基础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时麻醉效果,从而得出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基础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病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国产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观察

    作者:冯英妮;王景斌;石磊

    目的:观察国产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区域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效果,为国产喉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组(L1组),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臂丛阻滞组(L2组),每组20例。L1组应用芬太尼0.2ug/kg,异丙酚2.5mg/kg,根据体重选择国产喉罩型号,置入喉罩并保持自主呼吸通气,静脉输注异丙酚4mg/(kg·h),L2组氯胺酮2mg/kg 静脉注射,静脉输注氯胺酮1mg/(kg·h)。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并发症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774,P >0.05),在切皮、缝皮及苏醒时 L2组在 HR、SpO2、RR 等生命体征指标波动较 L1组波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1组平均苏醒时间(12.6±4.8)min,L2组平均苏醒时间(20.8±6.6)min,L1组苏醒时间短于 L2组(t=7.163,P <0.05)。L1组在切皮、缝皮及苏醒时镇静效果 Ramsay 评分高于 L2组(P <0.05),L1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5.0%,L2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5.0%,L1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 L2组(x2=3.137,P <0.05),L1组咽喉部并发症与 L2组无统计学差异(x2=1.026,P >0.05)。结论国产喉罩静脉全麻复合臂丛区域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镇静效果良好,术中麻醉平稳,苏醒期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应用

    作者:李艳华;阳力;莫永广

    目的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观察.方法 选择小儿上肢手术80例,根据患儿手术部位选择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辅以丙泊酚镇静,术中持续监测患儿生命征,观察麻醉效果,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 全部患儿术中生命征平稳,有3例改插管全麻,余手术均在臂丛麻醉复合丙泊酚下顺利完成,苏醒期无躁动,术后不良反应少,术者及患儿满意度高.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镇静应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确切,呼吸、循环平稳,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

  • 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易治国

    目的 讨论将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62例,ASA Ⅰ-Ⅱ级的患儿上肢手术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于实验组,给病人施予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然后使用罗哌卡因行臂丛阻滞以及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方法,分别记录手术各个时段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并发症、进行手术以及苏醒的时间.结果 发现实验组手术中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收缩压各值接近病人在进行麻醉时的值,病人在手术中波动相对小,生命的体征比较平稳,进行手术前后p> 0.05,无统计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各值增加趋势比较明显,在手术中始终处于很高的水平,且波动明显,p<0.05,有统计显著性差异,进行手术后,实验组病人苏醒速度比较快,且并发症包括躁动、呕吐等反应发生相对少,p< 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小儿上肢手术中使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无论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相对一般的麻醉要更为有效以及安全.

  • 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刘莱莉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应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的24例小儿上肢手术患儿为氯胺酮组,以应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的24例患儿为七氟醚组,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有效率、术后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七氟醚组患儿麻醉有效率、术后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过程中,麻醉疗效显著,苏醒迅速,安全可控,具备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镇静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谢凤杰;刘永梁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麻醉中的作用.方法:两组比较.结果:罗哌卡因具有毒性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麻醉时间长于手术时间,对血压的降幅也适度,说明其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罗哌卡因是具有毒效小,麻醉效果确切,安全范围大,维持时间长等特点.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龙和;陈文洪;刘辉;张培健

    目的 比较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2015-05-2016-02间接诊的上肢骨折患儿36例,将其随机分为臂丛复合七氟烷组和全麻组,每组患儿各18例.臂丛组的患儿进行吸入七氟烷诱导后行肌间沟穿刺,全麻组患儿行静脉复合诱导气管插管,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血压、心率、苏醒时间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臂丛组患儿手术的苏醒时间较全麻组明显缩短,且患儿在术后苏醒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等体征更加平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安全性高,苏醒期平稳,且价格比全麻便宜,值得在临床推广.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汪兵

    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86例患儿纳入本课题中,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对照组在常规定位下进行腋路臂丛及肌腱沟臂丛阻滞,观察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七氟醚用量、神经阻滞有效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七氟醚用量少于对照组,神经阻滞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可满足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需要,与传统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更高,麻醉质量更显著,麻醉药用量更少.

  •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在小儿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观察

    作者:麻志敏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接收的上肢手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 组实施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B 组应用超声,C 组应用神经刺激仪;观察对比三组患儿臂丛神经的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 组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与 B、C 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成功率为96.67%,与 B 组的80.00%以及 C 组的76.67%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儿中喉返神经阻滞1例,霍纳氏综合征2例,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 B 组的30.00%与 C 组的33.33%,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单用超声引导与单用神经刺激仪,两者联合应用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麻醉的成功率,缩短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完成时间、延长镇痛时间、且麻醉的用药剂量较小,对患儿术后麻醉苏醒十分有益。

  • 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梁展涛;谭井娣

    目的 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 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 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吴新如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行上肢手术的患儿5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定位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超声引导下行手术治疗,术中为了维持患儿麻醉深度给予不同剂量的七氟醚.对两组患儿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效果、七氟醚用量以及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效果好、七氟醚用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液损伤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很好地满足小儿上肢手术中对麻醉的需要,起效快、效果好、相关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蕊

    目的 对比分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分别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年龄1~10岁的上肢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组(B组),每组40例;记录注射氯胺酮入睡后;手术开始后1、5、10、15 min时HR、SpO2、MAP的变化;观察记录麻醉期间氯胺酮的用量及术毕苏醒时间(指手术结束时至病人睁眼时).结果 A组与B组相比,其氯胺酮总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手术前后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较注药后HR明显增快,MAP显著增高(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七氟烷麻醉复合肌间沟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剑飞

    目的 观察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使用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上肢骨折小儿患者手术中实施七氟烷麻醉复合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后睫毛反射消失、术后清醒时间、穿刺中患儿体动及HR(心率)、SDP(收缩压)、SPO2(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54.8±9.8)s、术后清醒时间(7.9±1.9)min、手术时间(30.1±110.2)min.HR、SDP、SPO2三项指标在麻醉前、术中、术后及苏醒期波动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分泌物增多或喉痉挛病例.结论 小儿手术行七氟烷麻醉后实施肌腱沟臂丛的阻滞干预,有助于患儿平稳度过手术期,术后清醒迅速彻底,效果肯定.

  • 小儿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黄知学

    目的 观察小儿腋路臂丛阻滞麻醉效果并与传统的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我院80例需要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臂丛阻滞组40例和氯胺酮组40例,分别观察两组的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在围麻醉期的变化.结果 臂丛阻滞组氯胺酮的用量(41.1±9.8)mg/kg,氯胺酮组(89.7±25.2)mg/kg,臂丛阻滞组苏醒时间显著早于氯胺酮组,臂丛阻滞组用药后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下降均显著,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明显,臂丛阻滞组注药前后,呼吸循环血氧等基本稳定,不良反应少.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小儿上肢手术时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 臂丛麻醉复合喉罩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陆庆鹏

    目的 分析臂丛麻醉复合喉罩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小儿上肢手术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臂丛麻醉复合喉罩麻醉,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术后疼痛评分[(3.37±0.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3±0.90)分](P<0.05),试验组患儿术后仅有1例出现咽痛,咽痛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儿术后6例出现咽痛,咽痛发生率为18.75%,试验组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1,P<0.05).结论 臂丛麻醉复合喉罩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效果观察

    作者:顾其军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喉罩静脉复合全麻,观察组接受喉罩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生命指标波动显著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镇静效果显著,患儿手术过程中麻醉平稳,患儿苏醒较快,并发症发生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氯胺酮静脉麻醉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继华

    目的分析氯胺酮静脉麻醉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4例行上肢手术患儿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患者经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经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B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于A组,术中镇静程度好于A组,氯胺酮剂量、初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较A组少,<0.05。结论经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小儿上肢手术麻醉效果,临床价值确切。

  •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田志强

    目的 探究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上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照组单纯采用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整体效果.结果?观察组在MAP、HR以及术后苏醒时间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效果要好于单纯全麻.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