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滑膜切除对全膝关节置换出血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作者:华政哲;张敬东;刘贵堂;韩文峰;赵文;张攀

    目的:为了探讨单纯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R)中滑膜切除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及术后功能评分影响。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对符合标准的187例OA患者行TKR,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一组行滑膜切除。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隐性失血、引流量、输血率、术后3天膝关节活动范围纳入评估指标。术后4周和12月随访VAS疼痛评分,KSS功能评分,髌骨浮沉试验。结果:滑膜切除组隐性失血量、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余统计参数无明显差异。结论:TKR+滑膜切除对OA患者没有优势,且增加了失血量及手术时间。

  •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体会

    作者:马其霞;王冰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护理体会.方法:结合50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转上级医院诊治外,其余均治愈.结论:科学严密,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康复指导,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 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廷玖;张东;曾凡伟;庾明;王枰稀

    目的 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NVS)近期疗效观察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2年8月,收治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 ~ 65岁,平均51.8岁.病程2.5~6年,平均4.1年.均为单膝发病,左膝7例,右膝5例.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 通过观察1例术后伤口浅表发生感染,通过处理后得到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48个月,平均时间26个月.随访后,有2例自觉膝关节慢性疼痛.通过随访后观察,在12例晚期膝关节PVNS患者经过治疗获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经过膝关节表面置换晚期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NVS),可以达到预期的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关节置换治疗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唐金平;徐栋梁;何沛恒;黄帅;李兴;张娟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功能的评价及手术的并发症的分析,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26例31膝严重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置换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时测定膝关节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膝关节的K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后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缓解重度痛风性膝关节炎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 循证支持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早期无痛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旭辉;王小亚;曹梅梅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无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6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采用自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操”,结合关节骨科无痛病房的管理模式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实施早期无痛康复锻炼.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对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观察二组患者功能锻炼效果、实施无痛康复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术后1、3、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患者术后7d内患肢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患者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10°~20°;④二组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调查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循证护理用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肢肿胀,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增加了护患沟通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严重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膝关节表面置换

    作者:刘康;郭国栋;赵建宁

    背景:因严重痛风性关节炎需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日益增多,且患者的年龄层次呈现年轻化趋势。但其临床疗效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见诸文字的系统性回顾分析几乎缺如。目的:通过疼痛、功能、生活质量及置换并发症等几个方面内容的评估回顾性分析严重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关节组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17例20膝,均采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的膝关节表面置换,髌骨均不予以置换,假体采用后稳定型进口假体。置换后均获得随访,置换前、置换后及末次随访时测定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 SF-36量表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1-9年。所有患者置换术中及置换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置换后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生理及心理健康 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0.001)。所有患者置换后 X 射线片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满意,无透亮线及任何松动迹象。提示膝关节表面置换作为严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终修复手段,其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但要获得较好的长期效果,系统的抗尿酸治疗,并发症的防治,疼痛的控制,功能锻炼以及身心健康的调节等多方面的努力是终保证。

  • 塞来昔布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的预防性镇痛

    作者:林子洪;王海兴;陈桂浩;王良泽;沈梓维;马元琛;廖俊星;郑秋坚

    背景:超前镇痛的有效性目前存在争议,既往研究中关于置换前因素对外周及中枢敏感化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目测类比评分法在某些时候不能有效的反映患者的疼痛情况,其客观性和重复性不佳。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置换前预防性镇痛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因膝关节病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为评估对象,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后筛选出患者30例,按随机数表法等分为塞来昔布组和维生素 C 组。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4天分别口服塞来昔布与维生素C,并分别于服药前1 d晚及服药后第3天晚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轻重侧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程度,再用痛阈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值,测量过程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原则。
      结果与结论:塞来昔布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3d后双膝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下肢的电痛阈较服药前提高(P<0.05),重侧电痛阈值(目测类比评分较轻侧高)服药前、后变化较轻侧明显(P <0.05),双侧下肢电耐痛阈用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塞来昔布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轻重侧的目测类比评分变化差值与对应侧的电痛阈及电耐痛阈的变化差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维生素 C组患者服药前后双膝的目测类比评分、双侧下肢电痛阈及电耐痛阈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证实,塞来昔布可提高膝关节病患者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置换前的电痛阈,重侧更为敏感,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前可发挥预防性镇痛的作用。相对于目测类比评分,痛阈的变化或能更敏感地反映膝关节置换患者用药前后的疼痛变化,疼痛水平的变化与疼痛敏感度的变化之间尚无相关性。

  • 老年骨关节炎全膝置换术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伟;孙水;张伟;周东生

    目的 探讨全膝置换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OA)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膝关节OA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随访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HSS)评分标准、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范围等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62例患者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6.8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的86.2分,ROM由术前68度提高到术后的98度.结论 全膝置换手术治疗老年效果确切;手术效果与术前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疼痛、术后有无重大并发症、术后早期CPM应用情况显著相关.

  • 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全程和中途使用止血带出血量及肿胀的比较

    作者:郭宇宁;行斌斌;丁建锋;贾本让

    目的:在膝关节表面置换中,比较全程和中途使用止血带的出血量及肿胀程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50例单侧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25例全程使用止血带,另外25例中途仅在使用骨水泥时使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膝上5 cm周径增长百分比。结果中途使用止血带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组;中途使用止血带组术后膝关节周围肿胀明显低于全程使用止血带组。结论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中途使用止血带技术比全程使用止血带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减轻术后关节肿胀程度,患者满意度更高。

  • 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作者:吕英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即用人工假体置换病变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软骨面,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破坏,如膝关节因骨性退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炎症等疾病引起的关节间隙消失、畸形、疼痛与关节功能丧失.通过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矫正关节琦形,改善患膝的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血清降钙素原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国乐乐;高石军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后的变化,对比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探讨其检测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08~2016-07收治入院的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05例,检测术前、术后第2天血常规、ESR、CRP、PCT,通过术后1个月随访,确定患者是否发生早期感染.结果:105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当PCT阈值定为0.5 ng/ml时,血清降钙素原术前、术后比较无明显差异,当PCT阈值定为0.2 ng/ml时,术前、术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白细胞、ESR、CRP的术前、术后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CT不受手术影响,非感染患者术后不会增高(或轻微增高),外周血白细胞、ESR、CRP受手术影响较大,升高明显.PCT诊断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特异性要优于外周血白细胞、ESR、CRP.

  • 两种输血方式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体温的影响和对比研究

    作者:倪国玉;石倩;费琦;郭艾

    目的:观察和比较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采用两种不同输血方式对患者术后体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1例。根据术后输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接受同种异体血回输,B组接受自体引流血回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2小时、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4天、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的体温以及手术前后的血常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均于6小时开始升高,A组术后48小时达到高峰,术后4天恢复正常, B组术后24小时达到高峰,术后48小时基本恢复正常;A组术后48小时体温明显高于B组(P<0.05)且A组患者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多于B组(P<0.05)。 B组输血后24小时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高于A组(P<0.05)。结论:和同种异体血输血相比,自体血引流回输可以减少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发热反应和促进患者的血容量恢复。

  • 灌注氨甲环酸联合术后间断引流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问题的分析研究

    作者:李强;刘金钊

    目的:探索分析灌注氨甲环酸及术后间断引流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筛选骨科病房症状及病情程度相似欲行TKA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灌注生理盐水联合间断引流;B组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联合延迟开放引流;C组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联合间断引流.记录术后48小时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髌上10cm处周径差异、术后输血率、刀口愈合率、关节活动度.结果:术后引流量和HB变化值C组术后少,B组次之,A组引流量多,术后减少输血C组和B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在髌上周径变化、刀口愈合率、关节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注氨甲环酸生理盐水联合间断引流能有效减少TKA患者失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