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结果为导向的口腔修复流程再造

    作者:郑东翔

    传统的口腔修复方式只有当修复体戴入口内时,才能直观地看到修复效果,有时可造成预期与实际结果不符.基于可预测性结果的修复体质量控制,即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将整个修复流程变为以可视化的修复体终状态和患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各种虚拟或实体的效果展示,明确终修复目标后阶段导向性分步实施,使术前设计与术后效果吻合,以保证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咬合评估与设计

    作者:李彦

    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特点是患者口腔同时存在余留牙和种植体,余留牙的咬合条件关系到终修复设计是对原有牙列咬合关系进行维持、调整还是重建.因此修复前充分评估余留牙咬合情况,明确预后,兼顾天然牙和种植体的精力分布,将可预期的咬合设计体现在种植修复设计和实施的全程,才能将种植修复后不良事件减至低.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分别阐述牙列缺损种植修复的咬合维持、咬合调整和咬合重建3种咬合设计类型.

  • 两种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

    作者:周团锋;张桂荣;王海涛;孙凤;王新知

    目的 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两种桥体设计的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进行应力分析,以期为烤瓷桥的临床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两种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桥体固位部分分别设计为半包型和环状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在桥体袷面中央窝轴向加载200 N垂直载荷和从桥体颊(牙合)边缘嵴中央指向舌侧、与(牙合)平面成30°角方向加载400 N侧方载荷,分析两种模型的应力分布.结果 两种烤瓷桥的应力分布基本相似,大主应力集中区主要位于远中连接体.垂直加载时,半包型和环状型镍铬桥体的大主应力分别为24.17 MPa和24.85 MPa;侧方加载时,两者大主应力分别为42.83 MPa和42.69 MPa.垂直加载时和侧方加载时,金沉积基底冠的边缘区为大主应力区.结论 金沉积基底冠熔结镍铬桥体烤瓷桥的应力集中于连接体,金沉积基底冠边缘是薄弱区.

  • 人造冠减径设计对种植修复(牙合)力与咀嚼效能的影响

    作者:梅美;温颖;郑东翔;李静桓

    目的 探讨单侧游离缺失种植修复后人造冠颊舌径减径设计对验力分布与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侧游离缺失种植修复患者12例,人造冠颊舌径采用标准径、减径1/4和减径1/3设计,应用T-ScanⅡ咬合仪和722光栅分光光度计测量患者(牙合)力比率、(牙合)力X轴与Y轴位移及咀嚼效率.结果 减径1/3组验(牙合)比率(16.25%)比标准径组(27.38%)、减径1/4组(22.60%)明显降低(P <0.0083).减径1/4组(牙合)力比率比标准径组显著降低(P <0.0083).减径1/3组(牙合)力中心X轴位移(2.0 mm)与标准径组(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即减径1/3组(牙合)力中心比标准径组明显向种植修复对侧移位.减径1/3组咀嚼效能吸光度A值(0.217)比标准径组(0.345)、减径1/4组(0.289)显著降低(P=0.005和0.004).结论 基于本项研究条件,建议单侧游离缺失种植修复时人造冠采用减径1/4设计,既可保证一定的咀嚼功能,又能适当降低(牙合)力.

  • (牙合)面厚度与肩台宽度连续变化的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王卫国;张少锋;陈建军;李岩

    目的 探讨(牙合)面厚度和肩台宽度同时连续变化情况下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优化设计,以期为全瓷冠的临床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逆向工程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建立(牙合)面厚度和肩台宽度连续变化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设定(牙合)面厚度变化范围为1~3 mm,肩台宽度变化范围为0.4~1.2 mm,并在全瓷冠颊尖垂直向(牙合)面加载225 N的力,观察验面厚度和肩台宽度同时变化对全瓷冠、粘接剂、基牙、牙周膜和牙槽骨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同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 随着(牙合)面厚度和肩台宽度的增加,除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等效应力峰值无明显变化外,全瓷冠、粘接剂和基牙的等效应力峰值均下降.当(牙合)面厚度≥1.87 mm、肩台宽度≥0.66 mm时,全瓷冠、粘接剂和基牙的应力响应曲线斜率均位于-1~1之间,即在此区间内等效应力峰值变化相对较小.灵敏度分析显示,肩台宽度对全瓷冠和基牙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较大,(牙合)面厚度对粘接剂等效应力峰值的影响较大.结论 在本项研究所设定的参数范围内,下颌第一磨牙全瓷冠的(牙合)面厚度应不小于1.87 mm,肩台宽度应不小于0.66 mm.

  • 三种不同直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的有限元法分析

    作者:周团锋;王新知

    目的: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比较在功能状况下,上颌中切牙3种不同直径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后,桩核及牙根的应力分布情况,为CAD/CAM一体化全瓷桩核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上颌中切牙分别建立直径1.5 mm、2.0 mm、2.5 mm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修复后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基牙分为无肩领和2.0 mm高肩领两组,共6种模型.用100 N力,通过牙长轴与切缘垂直向加载和切缘下腭侧2.0 mm与牙体长轴45°角斜向加载,模拟上、下切牙相对时和下颌前伸运动时的两种受力情况.结果:在100 N垂直向加载下,直径为2.0 mm的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牙根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桩末端的根管内侧壁,其力值随着桩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在100 N 45°角斜向加载下,所有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和牙根的大应力值是垂直向加载下的3倍以上,桩核的大应力位于根管内桩的唇侧中1/3,应力集中不明显,牙根的应力集中区位于桩末端的外侧壁及根尖孔区.在2.0 mm肩领存在时,相同直径的桩核和牙根的大应力较无肩领设计时减小.结论:在一体化CAD/CAM氧化锆全瓷桩核根管预备时2.0 mm的直径有利于应力的均匀分布,末端牙体预备要防止应力集中,前伸侧向力对牙根及桩核的影响较大,根尖1/3是可能发生根折的部位.

  • 基底冠设计对氧化锆全瓷冠抗力的影响

    作者:刘亦洪;王勇;张庆辉;高原;冯海兰

    目的:体外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颈环和非颈环设计的叠层氧化锆全瓷冠的破碎失效模式和过程,并与临床实际叠层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破碎失效模式对比.方法:临床常规方法制作叠层氧化锆全瓷冠,粘接于树脂基牙上,万能实验机上进行破碎实验,对比常规和颈环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的抗力,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破碎失效模式和特征.结果:2 mm颈环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破碎失效时的承载力值大于常规基底冠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所有破碎失效的氧化锆全瓷冠都只发生饰瓷破坏,而没有发生氧化锆基底冠的破坏.破碎失效方式分为3种:饰瓷裂纹、饰瓷崩瓷、饰瓷脱瓷,各种破碎失效方式的分布情况在两种设计的氧化锆全瓷冠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脱瓷的氧化锆全瓷冠多,发生饰瓷崩瓷的少.结论:在单次载荷条件下,2 mm颈环基底冠设计提高了叠层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抗力;叠层氧化锆全瓷冠在单次载荷条件下的破坏方式与临床见到的疲劳载荷下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损伤失效模式基本相同,表现为崩瓷和氧化锆基底冠暴露.

  • 不容忽视的成人正畸修复治疗失误

    作者:唐涛;冯云霞

    我院口腔修复正畸门诊自1997~1999年共接诊外院转来6例正畸、修复失败的病例,现分析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21~36岁。来我院前均在外院进行前牙正畸、修复治疗,在正规医院口腔科治疗2例,口腔诊所治疗4例。1.2 治疗失误情况 前牙唇侧及前牙散在间隙经正畸治疗失败4例,前牙唇侧及前牙散在间隙经修复治疗失败2例。延误诊治时间为4~26个月。1.3 纠治方法 2例控制牙周炎后进行正畸治疗;3例控制牙周炎后进行修复治疗;1例控制牙周炎后先正畸后修复治疗。1年后复诊,均效果良好。

  • 环式冠修复劈裂乳牙12例

    作者:李雅娟;石宏;刘冬梅;许晓慎

    1993年以来我科采用环式冠修复保存劈裂乳牙共12例,经1~3年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文12例,第1乳磨牙8例,其中根充前劈裂3例,根充后劈裂5例;第2乳磨牙4例,其中根充前劈裂1例,根充后劈裂3例.松动度均<Ⅰ°,距替换期1.5~4年.所有病例均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叩诊(-),经X线显示根充良好,并经1~2个月临床观察证实根管治疗确实成功.

  • 前牙种植治疗中的临时性修复

    作者:王珏;焦艳军

    前牙缺失种植体支持修复已成为一种效果稳定的治疗方法,但对医生和患者来说,在治疗中和手术创口愈合阶段恢复其功能和美观仍然是一个临床难题.给患者提供一种稳定的,兼顾功能和美观的l临时性修复措施十分重要.临时性修复是种植修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阶段,首先对前牙种植治疗中的临时性修复体的生物相容性、位置、支持方式、形状和颜色等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应在手术前认真设计,选择合适的延期种植修复方案中的临时性修复措施,以达到保护种植体,恢复美观及功能的作用.

  • 全冠与高嵌体修复根管在后牙牙体缺损治疗中的修复体优良率及满意度对比

    作者:薛钢;黄艳军;冯瑶;高士军;赵玥

    目的 探讨全冠与高嵌体修复根管在后牙牙体缺损治疗中的修复体优良率及满意度对比.方法 选择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49例为观察组,选定同样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高嵌体修复根管修复技术,观察组联合全冠技术修复,临床观察和比对2组患者修复体优良率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优良率85.71%(42/49),明显低于观察组优良率97.96%(48/49),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邻牙吻合度、牙冠美观度和牙齿美观度等综合满意度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冠与高嵌体修复根管在后牙牙体缺损治疗中的修复技术联合应用对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具有较高的修复体优良率和完美修复水平,同时还能确保牙体修复总满意度,值得后牙牙体缺损患者应用实施.

  • 全瓷牙修复过程中颈缘位置设定对牙周组织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媛;邹强

    目的 研究全瓷牙修复过程中颈缘位置设定对牙周组织保护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徐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单颗牙牙体缺损患者60例,分为A、B、C3组,每组20例;A组修复体颈缘位于龈上,B组颈缘平齐龈缘,C组颈缘位于龈下,均采用全瓷牙修复;在烤瓷牙修复过程中,注意保护牙周组织;于修复前及修复后1年行牙周状况检查,进行CI、PLI、GI的测定,并进行分析. 结果 龈上组全瓷冠修复后患牙的牙周指标CI、PLI、GI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98、0.547、1.135(P均>0.05),齐龈全瓷冠修复后患牙的牙周指标CI、PLI、GI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63、0.923、0.818,P均>0.05),龈下组全瓷冠修复后患牙的牙周指标CI、LI、GI与修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8、6.896、4.291,P均<0.01). 结论 全瓷冠修复过程中颈缘位于龈上组、平齐龈缘组对修复后的牙周组织无明显影响,龈下组研究发现对于修复后的牙周组织有明显不利影响.

  • 基于DFFD的牙齿修复冠约束设计方法的研究

    作者:戴宁;程筱胜;俞青;廖文和

    目的:研究口腔修复中患者缺失、损伤牙冠的数字化设计方法,帮助口腔医生快速、灵活、互交地完成修复设计,获得理想的修复牙冠三维数字模型,为数字化制造做准备.方法:在约束条件下利用DFFD(direct manipulation of free-form deformation)修复冠的变形设计方法,完全以患者口腔内的约束条件为基础,通过对特征位置增加、修改、删除约束点和载荷点,然后对其施加拉伸、压缩操作,获得满足临床修复要求的牙冠修复模型.结果:由一个左前一牙齿的变形设计实例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结论:在患者备牙模型上,按照患者口腔约束条件,利用DFFD变形设计方法对牙冠的设计是可行的,同时也为外冠桥牙冠数字化设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异常咬(牙合)者烤瓷牙的个性化设计

    作者:孙梦华

    引起烤瓷牙崩瓷的原因很多,如烤瓷材料差、制作技术或牙体设计不当等.本文就异常咬(牙合)者烤瓷牙个性化设计的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 全冠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临床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辛志强;王彦莉;刘继玲

    目的 探讨千分尺测量法和薄复写纸测量法测量全冠边缘密合度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在10颗离体牙上模拟临床完成镍铬合金烤瓷全冠的修复,每颗离体牙肩台处选择6个测量位点,分别以千分尺测量法、薄复写纸测量法和扫描电镜测量法测量,得出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千分尺测量法有5个数据与扫描电镜测量法有差异,薄复写纸测量法有6个数据与扫描电镜测量法有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2,0.543,均P>0.05).结论 千分尺测量法和薄复写纸测量法作为全冠边缘密合度的简易量化测量方法,能满足临床要求.

  • 金属烤瓷冠不同边缘设计对适合性的影响

    作者:李秀容;陈熙;程辉

    目的 研究非贵金属金瓷冠4种不同冠边缘的制作方法对其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按照金属底层冠在唇侧边缘依次减少的冠边缘形式制作4组非贵金属金瓷冠.第1组:金属底层冠唇侧延伸至肩台唇侧边缘处;第2组:止于肩台中部;第3组:于肩台龈端与轴避交角处碰方1mm处逐渐移行至龈端与轴壁交角处,颈部采用肩台瓷;第4组:止于肩台龈端与轴避交角处冠方1 mm处,颈部采用肩台瓷.观测分析各组样本的边缘适合性.结果 第3组和第4组样本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第1组和第2组样本舌侧边缘适合性较好.结论 采用肩台瓷的金瓷碰的唇侧边缘适合性较好;末采用肩台瓷的金瓷冠的舌侧边缘适合性较好(P<0.05).

  • 单端金属烤瓷桥修复游离缺失失败之牙周膜面积分析

    作者:陈赖

    目的分析单端金属烤瓷桥修复游离缺失失败与牙周膜面积的关系.方法对90例单端金属烤瓷桥修复游离缺失失败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使用时间及基牙症状等临床表现,摄X线片和局部检查.结果失败病例在设计方法上普遍存在不重视牙周膜面积,作出超负荷不合理的设计.结论单端金属烤瓷桥用于修复游离缺失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磨牙的牙周膜面积大,缺失后只能选择牙周膜面积小的双尖牙、尖牙、切牙作为基牙,承受不了各种牙合力的扭压导致失败.

  • 电脑比色仪在氟斑牙患者瓷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廖健

    烤瓷修复体具有逼真色彩及层次的完美再现,耐磨性强、生物性能好,已成为目前牙体(列)缺损修复中应用多的方法之一.在烤瓷修复中,比色、配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烤瓷修复体颜色的好坏,是评价修复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前牙的烤瓷修复中更为重要.

  • 纯钛桩和纤维桩修复上颌中切牙残根后桩的应力分析

    作者:崔蜜;董少杰;兰亭;张辉;逯宜;牛林

    目的:通过建立纯钛桩核冠及纤维桩核冠修复上颌中切牙残根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正常咬合情况下两种桩核系统修复上颌中切牙残根后桩的应力分布.方法:使用Micro-CT断层扫描技术以21μm的小层间距扫描上颌中切牙切缘至牙根,获得横断面数据,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及逆向工程软件构建上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Ansys软件进行模拟加载,利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比较咬合力作用下应力在两种桩表面的分布.结果:纤维桩的大主应力、剪切应力、等效应力峰值均比纯钛桩减少90%左右,纯钛桩核修复组桩各区域应力值均大于纤维桩核修复组.纯钛桩应力集中区域出现在根中1/3唇侧,达到33.59M Pa,纤维桩相同区域的应力值仅有0.6M Pa.结论:对于具有正常根管形态及牙本质肩领的上颌中切牙残根,纤维桩树脂桩核冠能更好地避免桩的应力集中,从而有效降低桩折及牙根折裂的概率,可为上颌中切牙残根的修复设计提供参考.

  • 自制氧化锆基台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广源;杨振;王大山;李伟;杨建军

    目的 评价自制氧化锆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前牙区已植入Osstem GSⅡ种植体的15例志愿者共20颗种植体,采用平台转移法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安装自制的内六角十莫氏锥度的氧化锆基台,磨改基台预留修复间隙,将石膏模型转化为计算机模型后应用CAD/CAM制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然后将上述氧化锆基台安装到志愿者口内的种植体上,试戴修复体,合适后将修复体与基台粘结固位.12个月后复诊,观察氧化锆修复体有无松动、折裂、破损及其美学效果.结果 15例志愿者20颗种植体支持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均使用良好,无松动、折裂及破损,美学效果满意.结论 自制氧化锆基台支持的氧化锆全瓷修复方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