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入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震华;王柏颖;王满庆;唐玉龙;孙志奇;黄冬岩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蔡磊;尹春颖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将对象分为桡动脉组合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对象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显示:桡动脉组患者更改介入治疗途径比例与股动脉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数据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桡动脉介入在更改介入途径方面的比例相对更高,临床应用时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考虑.

  • 经桡动脉途径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星杜;亮韩珊;王旬果;王明涛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经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经桡动脉途径肝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确切,并且术后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作者:肖大刚;马野;刘双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从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选出冠心病患者130例,以随机数字法重组为两组。其中75例采用桡动脉介入治疗法,数据记A组;75例则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法,数据记B组。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73/75),高于B组86.67%(65/75),同时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以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效果更好。

  • 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刘杨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入路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来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行介入治疗CAD患者136例,分为桡动脉组70例,股动脉组66例。2组分别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TFI),记录2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造影剂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PCI成功率及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如尿潴留、局部血肿、烦躁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别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RI治疗可有效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而且周围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相伴,显著减少出血并发症和血管以及神经的损伤,术后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

  • 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探析

    作者:朱其行;印建荣;王士凯

    目的 探析经桡动脉介入途径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06 年8 月~2012 年8 月期间收治入本院进行治疗的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84 例,所有患者年龄均≥ 65 岁.对照组32 例患者给予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52 例患者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卧床时间、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管介入失败率、体循环以及肺循环栓塞发生率、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介入治疗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P<0.05).结论 两种途径的介入治疗用于合并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两者相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肾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作者:刘继轩;陈光辉;孙志军;蒋博;王锦达

    目的 评价分别经股动脉和经桡动脉行肾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肾动脉狭窄患者,分别采取经股动脉、经桡动脉肾动脉造影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造影成功率、舒适度评分、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比较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结果 经股动脉造影1 286例,男性663例,女性623例,年龄41 ~ 82(64.4±8.2)岁;经桡动脉造影463例,男性275例,女性188例,年龄40 ~ 80(61.2±8.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动脉造影与经桡动脉造影X线照射时间[(2.08±0.16) min vs(4.14±0.23) min]、手术时间[(5.37±1.78) min vs(9.06±2.58) 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影剂用量[(14.27±3.65) ml vs(15.09±3.48) ml)]、造影成功率(99.84% vs 99.35%)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65% vs 4.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桡动脉造影组舒适度评分高于经股动脉组(57.2±11.3vs34.6±6.1,P<0.05).经桡动脉组造影术后卧床时间短于经股动脉组[(1.5±0.42)hvs(23.2±1.65) h,P<0.05].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肾动脉治疗支架置入成功率(97.02% vs 98.83%)与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6.93% vs 5.8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治疗创伤小,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卧床,术后不适反应少.

  • 股动脉径路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李健;赵文强

    目的:评价268例次经股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股动脉径路行介入诊治的病例258例次.分析常规经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股动脉介入诊治258例次.(2)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或渗血(4例);血肿(3例);迷走神经反射(12例);假性动脉瘤(3例);股动脉夹层(1例);动静脉漏(1例);股动脉血栓(0例);腹膜后血肿或出血(0例).结论:常规经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熟练的穿刺技术,轻柔的操作,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是预防经股动脉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慢性左心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35例

    作者:杨常青

    老年人中股动脉及髂动脉等血管发生闭塞、严重扭曲及狭窄等概率较高[1],而且,老年患者本身心肺功能较差,较大部分患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不能长期卧床,因此,给经殷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带来了困难.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少,止血迅速,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2].本文通过分析合并慢性左心衰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以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及安全性.

  • 初期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观察

    作者:陈云国;李晓玲

    目的:探讨初期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学习方法,并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两种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两组基线特征相似的病人,分别选择股动脉途径或桡动脉途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无差异.而手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差异.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率较高,但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结论:初学者无论经股动脉途径还是经桡动脉途径各有优缺点,具体应该先学哪一种途径取决于学习时的带教者对哪种途径掌握的更好.

  • 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陆清声;洪毅;吴宏;王志农;李卫萍;张勇学;李南;马宇;秦永文;景在平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球囊扩张式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例严重主动脉瓣钙化狭窄的患者,术前评估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行经股动脉球扩式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3例均经股动脉完成,其中1例经心尖穿刺辅助完成.3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功能显著改善,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经股动脉球扩式主动脉瓣置换术可用于国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在术前准备与评估、术中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蔡裕福;谢晓霞;陈文威

    目的 比较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5例,2组分别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PCI.记录2组穿刺至置管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并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穿刺至置管时间((12.34±7.65)min)较股动脉组((4.01±2.49)min)长(P<0.01),术后卧床时间((3.46±1.98)h)较股动脉组((23.01±6.05)h)短(P<0.01),桡动脉组X线曝光时间((43.21±20.91)min)及手术时间((66.43±28.01)min)与股动脉组((44.02±19.81)、(68.12±22.0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54.21±5.78)%)、LVEDD((5.08±0.48)cm)及LVESD((4.08±0.43)cm)与术前((35.29±4.24)%、(7.01±0.58)cm、(5.09±0.6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LVESD((55.01±5.01)%、(5.09±0.45)cm、(4.13±0.47)cm)与术前((36.07±4.87)%、(6.98±0.57)cm、(5.08±0.61)c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股动脉组(35.56%)(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PCI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与经股动脉入路PCI相当,但经桡动脉入路PCI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莫天权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途径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股组、经桡组,每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通过造影复查了解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残余狭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组患者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经股组,造影剂使用剂量显著少于经股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股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0.91%,经桡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6%)显著低于经股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与经股动脉穿刺比较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穿刺时间、加压包扎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造影剂使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康复快,经济负担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首批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

    作者:陆清声;裴轶飞;吴宏;王志农;李卫萍;宋超;金修才;陈辉;洪毅

    目的 探讨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国人患者的可行性,为本技术在国内开展做出探索,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间,门诊入院65周岁以上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老年患者共10例,经术前评估开放手术高危或手术不耐受.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76.4(65 ~ 81)岁.全部患者行经股动脉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1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例经辅助心尖穿刺完成,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 ~5d.随访3~ 3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改善,1例患者于术后13个月因肺癌死亡.结论 球扩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可用于国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在术前准备、评估、术中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对比研究

    作者:王娟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不同介入途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经股动脉组( B组)及桡动脉组( A组),各100例。各组患者按照不同的动脉途径进行穿刺治疗,后根据手术过程中的状态、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置入支架的数量和长度、对比剂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发至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经股动脉及桡动脉介入治疗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桡动脉介入治疗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方面较股动脉介入治疗更佳,值得推广。

  •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工作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黎;谢国惠;杨爽;申晓芬;徐茂雨;李茂华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冠脉诊疗术后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的预示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68例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经股动脉途径或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数据,并计算护理工作强度.结果 经桡动脉(TRA)冠脉诊疗组268例患者的病房护理工作强度(NWL)为(400.8±60.9)min,而经股动脉(TFA)诊疗组300例患者的病房护士的护理工作量为(811.8±7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经桡动脉(TRA)冠脉介入诊疗途径通过减少因穿刺并发症引发的工作量,缩短CCU病房治疗时间及留院时间,而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

  • 经股动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后制动时间的循证实践

    作者:沈志云;林颖;周达新;陈瑜;黄晨旭;胡雁

    目的 将经股动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后制动时间的佳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减少护理工作量.方法 2017年6-12月,我院心内科采用JBI证据应用与转化模式,进行证据应用前基线审查、证据临床应用和应用后再审查.采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护理文书进行资料收集.基于现有佳证据,制定2条审查指标.(1)指标1:护士正确评估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年龄>80岁,导管直径≥10F,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05 mmHg.(2)指标2:经股动脉先心介入术后6h解除制动.并将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分析应用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及解决方案,之后进行两轮的质量再审查.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109例行经股动脉先心介入术的患者.结果 证据应用之后,2条循证依从性较差的审查指标执行率均有显著性提高,且并没有增加患者出血、血肿、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结论 经股动脉先心介入术后制动6h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出血、血肿的风险,并可减少患者发生排尿困难及腰背部疼痛的风险,今后应扩大证据的临床应用范围.

  • 经桡动脉穿刺代替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376例观察

    作者:樊维娜;王建新;马华;杨林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代替经股动脉穿刺行外周血管介入诊疗的的可行性。方法:将752例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其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股动脉组与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100%与95.5%,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为2.18±1.35 min ,小于桡动脉组(5.36±1.71min ,P<0.05),但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18.70±3.81 h)大于桡动脉组(0.5±1.17 h ,P<0.01)。两组住院时间(8.2±3.6 d 与7.9±3.8 d)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20.5%)、血肿(包括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为12.0%,高于桡动脉组穿刺口淤血发生率(7.5%)、血肿发生率(2.0%),而桡动脉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4.3%)高于股动脉组(3.6%)。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可做为外周血管病介入诊疗的首选途径。

  • 两种不同路径(经股动脉和经挠动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雪林;陈新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经股动脉和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在老年人冠心病治疗的疗效矛 II 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12月收泊的经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从手术过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对两种不同介入途径进行比较。结果:挠动脉和股动脉两种介入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平均手术时间低于挠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长于挠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血管栓塞和假性动脉瘤并发症比较,皮下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挠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经股动脉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探讨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

    作者:代小霞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9月到本院进行经股动脉途径PCI手术的80例患者,观察探讨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并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25例患者出现淤青症状,20例患者有血肿症状,其中腹膜后血肿2例,延迟出血2例.经过术后对患者给予的护理干预,均全部康复.结论 观察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以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至关重要.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