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国医大师徐景藩论治痞满经验浅析

    作者:谭唱;徐丹华;陆为民;宁丽琴;赵宇栋;冯瑶婷

    国医大师徐景藩临床行医60余载,在治疗痞满方面具有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经验.徐老认为痞病虽有虚实、寒热之分,在气在血之异,但其病机为脾胃阴阳偏颇,上脘清阳居多,下脘浊阴居多,清浊气机升降失调.临床提出以化浊消痞、醒阳通窍,清利湿热、通利三焦,脾胃同治、润燥相伍,调摄有度、情志畅达为治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穴位按摩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痞满证60例

    作者:陆昕;陆霞;石志敏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痞满证的疗效.方法:应用穴位按摩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痞满60例,同时设西药对照组莫沙比利组60例及中药对照组气滞胃痛颗粒组60例与之对比.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按摩组症状及胃镜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莫沙比利组及气滞胃痛颗粒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痞满证方面具有良好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刚;周学龙;王明杰;马军;张洪安;李鹤;郑锦洪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影响.方法:按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Ⅱ诊断标准,再按中医分型标准选择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60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患者胃黏膜中治疗前、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治疗前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GAS、SS均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GAS、SS含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对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证患者的胃肠激素分泌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手法整复5~8节段胸椎是临床治疗胸源性痞满脾胃虚弱型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痞满 脾胃虚弱 整脊
  • 脐灸配合针刺四关穴治疗痞满案

    作者:李金玲;孙春全;董甜甜;庞亚铮;杨继国

    1 病案举例患者,女,54岁,2016年6月29日就诊,主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饮食不下6月余,体重下降8kg.病史: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不欲饮食,伴胸膈及胃脘痞闷隐痛,形体逐渐消瘦,面色无华,眠差.多次服用中药汤剂调理(具体不详),效不佳.遂于2016年6月29日至我院督灸中心就诊,刻症见:胸膈及胃脘部痞满不适,不欲饮食,饮食难下,气短,神疲乏力,面色枯槁无华,形体消瘦,情志不畅,小便调,大便干稀不调,7 ~8日一行,舌质老,舌体瘦,舌红少津无苔,边有瘀点,脉细涩无力.诊断为痞满,证属肝郁脾虚,胃阴不足.

    关键词: 痞满 脐灸 针刺 四关
  • 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痞满证

    作者:文万鹏;吕玉涛;陈权彰

    六味安消胶囊源于蒙藏验方,具有和胃健脾、消食导滞、行气止痛的功能,适用于治疗胃痛痞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等症.2000年5~11月用本品治疗痞满证100例,另设木香顺气丸对照组50例,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兹报告于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48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晓惠;孔德明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痞满"范畴,为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作者:王玉民

    痞满是临床常见脾胃病证,苏玉伦主任认为痞满病因较复杂,病机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在临床中,主要抓脾胃虚实和升降两个病机关键.治疗本病当健运脾气以升提清阳,和胃降逆以顺胃气为主,采用对药组方,自拟消痞汤,随症加减.

  •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

    作者:禤子才;尤爱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痛、乏力、胃脘胀痛、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积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治疗效果佳,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76例疗效观察

    作者:黄昇;丁志鸿;黄志雄;丁振国

    目的:观察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符合准入标准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养胃运脾汤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89%,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有较肯定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近推广。

  • 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作者:孙翠凤;王翠玉;刘海霞

    目的:观察自拟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理气活血益胃汤可增强患者脾、胃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促进胃黏膜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张培振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作者:赵凯彬;张培振

    介绍张培振主任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痞满学术观点和临床用药经验。张老师认为在临床中单纯痞满证少见,往往虚、实、寒、热兼夹。在治疗痞满时,无论何种证型,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以调整中焦气机不利,使脾健胃和。张老师常根据寒热的偏盛偏衰,调整黄芩、黄连、半夏、干姜的用量,以期达到阴平阳秘。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临证时借鉴。

  • 中医治疗痞满的体会

    作者:孔玉霞;张康民

    痞满系脾胃疾病中常见病证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祖国医学在该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集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痞满以脾胃气虚、脾胃虚寒居多,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治疗上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并药理用药、专药专用,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 祝德军教授治疗痞满临床经验总结

    作者:辛芳;李长安

    痞满是临床常见病症,常出现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祝德军教授认为痞满多因脾胃升降失司,中焦气机阻滞所致,其辨治经验为:首辨虚实,分证施治;调畅气机,燮理中焦;久病入络,行气活血;消食导滞,健脾开胃;饮食指导,畅达情志.临床效果较好,附验案以明之.

  • 对药治疗痞满经验撷萃

    作者:陈菲;王凌;张选国;陈伟铭

    围绕痞满治疗,对柴胡配白芍、枳壳配丹参、鸡内金配麦芽、黄连配吴茱萸、乌梅配木瓜、玫瑰花配代代花、半夏配竹茹等七则对药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分别论述药物单味功用及配伍功效,着重论述两味药物配伍的功能,列举医家经验以证之,有益于痞满的辨证治疗.

    关键词: 对药 痞满 临床应用
  • 辛开苦降法在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

    作者:吴晓秋

    探讨中医辛开苦降法对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按照"异类相使"的配伍原则,将苦寒与辛温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伍合用,运用到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例中,已求达到辛开苦降的目的.本法具有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固其虚实,再配合心理与饮食综合措施干预,为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行之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 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超六

    目的 观察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痞满患者共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手段+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纳呆、烧心、胃脘痞满、胃脘疼痛、四肢乏力、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等生存质量积分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纳呆[(0.75±0.63)分vs(1.16±0.65)分]、烧心[(1.52±0.61)分vs(1.73±0.69)分]、胃脘痞满[(1.03±0.52)分vs(1.58±0.61)分]、胃脘疼痛[(1.82±0.64)分vs(1.83±0.63)分]、四肢乏力[(0.85±0.63)分vs(1.25±0.63)分]、嗳气反酸[(1.14±0.71)分vs(1.68±0.72)分]等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85.62±14.85)分vs(77.58±20.98)分]、生理职能[(75.23±38.56)分vs(73.58±18.05)分]、躯体疼痛[(44.36±17.45)分vs(43.25±22.25)分]、社会功能[(89.63±13.15)分vs(85.63±10.65)分]、活力[(69.45±13.56)分vs(56.36±15.85)分]等生存质量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砂仁异功散加减治疗痞满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浅谈痞满证的治疗

    作者:常悦;常耀元

    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不痛的证候.多因起居失调,饮食不化,气郁痰凝,脾胃虚弱,导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而成.

  • 麻黄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作者:何强

    郁证、痞满、呃逆、腰痛等病证其病名虽异,但其病机皆为气机不畅,湿邪内蕴,故治疗时加用麻黄,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小陷胸汤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贺彦平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篇,临床可用于治疗痰热互结的结胸证,亦可用于胃脘痞满、胸闷、两胁胀痛、梅核气、腹胀等属于痰热互结于心下胃脘者.

  • 针灸治疗痞满的古代文献研究

    作者:姜锐;赵雪;陈泽林;郭义;潘兴芳

    目的:对针灸治疗痞满的古代文献进行汇总分析,探索并总结历代医家对痞满的治疗规律,以指导现今针灸治疗痞满的临床实践.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类>所收录的历代主要中医著作并建立数据库,从出处、成书年代、穴方、进针深度、行针时间、手法、辅助方法以及禁忌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结果:共获得32 篇文献,涉及11个主要穴位(出现频次3 次以上),共71 频次,分布于7 条经络,经脉选用以胃经、膀胱经、脾经、任脉为多,治疗方法以针灸合用为主.结论:古代针灸治疗痞满体现了理气和胃,健脾醒脾,对指导现代临床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一些历代治疗痞满的经穴在现代临床很少使用,这部分穴位的临床优势未得到发挥.

    关键词: 痞满 针灸 古代文献
317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