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王利哲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方法:选择70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脑保护等中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在传统中性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能显著提高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中性脑梗死诊断及治疗分析

    作者:纪建民

    目的 探讨中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临床征象、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经CT证实的中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结果 12例中性脑梗死中出血-梗塞型4例、梗塞-出血型6例,出血梗塞共同型2例,分别占33.3%、50%、16.7%.结论 中性脑梗死的病因和病理机制目前尚未阐明,临床征象不具特征性,主要依靠CT诊断,治疗以中性治疗为主.

  • 混合性中风3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向荣;朱秀云

    本文报道了35例混合性中风的临床及CT表现,并就混合性中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加以分析探讨.

  • 混合性中风的治疗

    作者:纪列伟;黄旭

    目的:探讨及总结混合性中风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混合性中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面积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治疗脑外科.大面积脑梗死+少量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照出血+脑梗死病灶大小相若者宜采用中性治疗.结论:通过50病例得出上述临床结果,同时也要多方面兼顾,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也不容忽视.

  • 混合性中风1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霞

    84例脑出血患者中11例临床混合性中风,占同期中风病人的13.1%.临床观察和病理资料证实,中风急性期完全可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即出血性和缺血性,使两种病变可以互相促进,相互转化.本资料归纳为二种类型:出血--梗塞型;梗塞--出血型.早期多次CT扫描对混合性中风有可靠诊断价值.治疗以中性治疗为主,合理使用渗透性脱水剂,注意脱水后补充入量,适当控制血压水平是关键.

  • 类脑瘤型小脑梗塞1例

    作者:李峰;金永华;陈丽杰

    乔某,男,58岁,发作性眩晕、呕吐12h,无肢体活动障碍。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史。病时血压22/14kPa,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CT无异常改变,血糖8.1mmol/L,心电图示电轴左偏,ST段改变。诊断:“椎-基底动脉TIA”。经扩容、扩血管、溶栓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血压、血糖降至正常范围,但诉头晕,2周后发现该患精神萎糜,强迫头位,血压24/14.6kPa,快相向右的水平眼震,左上肢肌张力低,左侧肢体共济失调,急诊头CT见四脑室右移变扁,左小脑半球小片高密度、周围略显低密度灶,增强后,病灶强化,呈片状,表面见条状强化,同日MRI示同一部位病变。回报:桥-小脑角胶质瘤。有人主张手术探查,但我们认为应结合临床情况,此患病史不超过2周,首诊CT正常,不支持肿瘤诊断,按小脑梗塞后出血处置,改用中性治疗10天,症状及体征好转,复查CT见四脑室受压减轻,高密度影缩小,3周后CT示四脑室复位,高密度影消失,遗留片状低密度灶,脑干无受压,患者好转出院。 讨论梗塞后出血是指脑梗塞后由于缺血区血管再通,在梗塞区内有血液溢出。过去本病多为病理诊断,CT应用以来临床诊断才成为可能,且临床并不少见。“小脑梗塞后出血”可表现为眩晕、呕吐、眼震,小脑性共济失调等症,形态学上常见三种类型:①脑深部血肿型;②不规则出血型;③梗塞区外围出血型。而“类肿瘤型”则较少见,本例患者CT及MRI极似肿瘤,但临床资料却不支持。所以临床要注意防止非脑肿瘤病变误诊为脑肿瘤而行不必要的手术。对于那些病史短、症状轻以及CT及MRI似肿瘤的患者,应特别注意要结合病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尽可能多观察一段时间,不要轻易进行手术探查。至于本例出现四脑室、脑干受压变形而临床无明显表现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临床处理分析

    作者:于丽娜

    目的 综合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外急救与转运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 316例中6例现场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13例病情较危重但家属拒绝转运,297例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运至医院.结论 (1)医务人员要树立急性脑血管意外应急转诊的意识,及时诊治能大限度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2)做好现场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及早干预、严密监护.

  • 手术室巡回护士的管理意识

    作者:李瑞霞

    管理是指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进行[1].手术室是一个开放性集中性治疗的场所,需要参加手术的全体成员通力协作,才能取佳的效果.巡回护士是这个特定场所的管理者,其管理的意识及管理水平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进展和病人的预后.只要增强主动管理、善于管理、勇于和敢于管理的意识,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并减少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王波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的特点,分析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提高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74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外急救与转运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结果:746例中5例现场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18例病情较危重但家属拒绝转运,723例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安全转运至医院.结论:①医务人员要树立急性脑血管意外应急转诊的意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可以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病死率和致残率;②做好现场病情评估,把握好转运的时机,及早干预、严密监护;③普及公众相关院前急救知识教育,对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 治病的记忆

    作者:张庆忠

    时间像一条河,冲刷着生活中的一切,只留下让你心动的事情,似精美的石子在记忆的河床上闪着耀眼的光。
      2003年的秋天,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了我:工作了一天的我晚饭后躺在床上休息,起来时,感觉身体的一侧像棉花,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家人及时把我送进了医院。在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家人和医生争吵,家人说是中风应该赶紧抢救,医生说应该先降颅压,中性治疗,不知道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经过检查,是脑出血。经过急救后我被送进了病房。我万念俱灰,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和床为伴吗?家人以泪洗面,同病房的人直摇头:“太年轻了!唉,这样了!”同事们纷纷来看望我安慰我,可我的心情丝毫提不起来。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自己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好像生命的尽头已然来临。这时医生来到了床前。医生姓李,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可我心灰意冷不想回答,他只好问家人,家人一一做了回答。他说:“怎么这么一点小病痛就把你打倒了?有这么脆弱吗?”“什么?小病?”“不是小病是什么?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经过治疗,自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年轻恢复得快,效果很好。”“那我就这么残疾了?”“可能行动上受一些影响,可没关系,经过努力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退一步讲就是有点残疾也没什么可怕的,你看有许多残疾人不也活得好好的?”李医生的话给了我一丝安慰,我不作声了。他继续说:“既然已成事实,不可挽回,人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来应对现实,这才是生活的强者,你说是不是?”我心里像刮过了一阵春风荡起了涟漪。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