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和胸腔炎症免疫反应的研究

    作者:何桥;谢灿茂;谭守勇;张克迅;邓晓华;竺澎波;易小平;张院良;蔡杏珊;黄丽晶;刘燕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结核性胸膜炎模型的方法以及观察胸腔局部炎症免疫反应.方法用标准人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H37Rv 0.03 mg注入50只Wistar大鼠胸腔内,并在注入后第1、2、3、5、7、10、15、20、30、60天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解剖胸腔,记录胸腔积液量,观察胸腔、胸膜和肺组织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分类、总蛋白质(TP)、葡萄糖(GLU)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测定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另对10只大鼠胸腔内注入2 ml生理盐水,10只注入2 ml蛋白纯化衍生物(PPD)原液作为对照.结果大鼠胸腔内注入结核分枝杆菌后15 d内均有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量于第5天多(6.7±0.5)ml.胸腔积液白细胞数第1天高(10.3×109/L),随时间而下降,第15天为3.4×109/L.细胞分类第1天中性粒细胞占优势(66%),以后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第15天淋巴细胞占92%.TP为51~55 g/L.葡萄糖从第1天的5.2 mmol/L逐渐降低至第15天的2.8 mmol/L.LDH在第1天为18.1 μmol·s-1·L-1,此后随时间持续升高,第15天为28.9 μmol·s-1·L-1.胸腔积液的生化指标符合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征.sICAM-1水平早期升高,第7天后下降并低于第1天的水平.IFN-γ水平第1天为41.2 pg/ml,以后持续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TGF-β1第7天高(47.2 ng/ml),第15天时已下降至低于第1天的水平.而IFN-γ/TGF-β1比值持续上升,从第1天的1.32升至第15天的5.69.相关分析显示sICAM-1和IFN-γ与白细胞数、分类和LDH水平关系较为密切.病理组织改变显示早期胸膜炎症至后期干酪性坏死的病理过程.结论 Wistar大鼠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实验动物.急性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局部增强/抑制结核病炎症免疫反应以增强为主.

  • 老年女性骨密度与体质指数细胞因子等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秀珍;韩峻峰;钱国锋;赵家胜;陈亚青;李红;孟健;谷磊;杨黎娟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的老年女性骨密度与性激素水平、骨代谢指标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 128例BMI≥25 kg/m2、126例BMI≤20 kg/m2健康老年女性,根据年龄分为55~岁组,60~岁组,66~70岁组,并与BMI≥25 kg/m2和BMI≤20 kg/m2的31~35岁月经正常者各20例作对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骨密度、生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等,并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BMI≥25 kg/m2和BMI≤20 kg/m2组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随增龄而下降,且各年龄段BMI≥25 kg/m2骨密度均高于BMI≤20 kg/m2组(P<0.05);血清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随增龄而下降,而I型胶原N末端肽(NTx)、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随增龄而升高.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随增龄改变无明显规律;BMI≥25 kg/m2组血清E2、ALP、BGP、IGF-1水平高于BMI≤20 kg/m2组(P<0.05),NTx、FSH、促黄体生成素(LH)、IL-6、TNF-α水平BMI≥25 kg/m2组低于BMI≤20 kg/m2组(P<0.05);两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与E2、ALP、BGP呈正相关,与NTx、FSH、LH呈负相关(P<0.05);BMI≤20 kg/m2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与IL-6、TNF-α呈负相关(P<0.05),与IGF-1呈正相关(P<0.05),BMI≥25 kg/m2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与IL-6、TNF-α、IGF-1无相关性(P>0.05). 结论老年女性随增龄骨密度逐渐下降,BMI较低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 体外循环术中致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失衡的动态观察

    作者:蒋成榜;江松福;孙成超;俞康;金烈烈;吴建波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对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异常释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术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ELISA测定7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不同时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IL-1β浓度,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内相应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4种细胞因子在体外循环术中和(或)术后均明显增高(P<0.05),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手术开始后以TNFa、IL-6和IL-1β为主[峰值时间和浓度分别为:体外循环术开始后30minTNFa(24.5±4.9)pg/ml,体外循环术停止后4 h IL-6(361.8±75.1)pg/ml和IL-1β(18.4±2.8)pg/ml],而术后24h以IL-10为主[(957.4±206.6)pg/ml].淋巴细胞内3种细胞因子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致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启动炎症反应并通过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反应.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与肾脏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研究

    作者:朱敏;许晨

    肾纤维化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减少造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大量堆积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这是大部分慢性肾脏病终的共同表现,常常引起广泛的肾组织瘢痕,并进一步导致肾实质的完全破坏和终末期肾衰竭[1].

  • 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预后的性别差异

    作者:刘心悦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关节滑膜炎,其增生及破坏少有自愈者.老年人(60岁以上)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又称为迟发性类风湿关节炎.一般认为持续高滴度类风湿因子阳性提示预后较差.而血沉是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一个指标.目的:通过一般情况和特异性实验室指标比较,分析迟发性类风湿关节炎男女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鞍山市汤岗子医院风湿病科.对象:纳入于2002/2004在鞍山市汤岗子医院风湿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AC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且发病均年龄≥60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完整病史或相关辅助检查者.符合标准者106例,男48例,女58例,年龄60~80岁,平均(68±9)岁.方法:对106例迟发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状况、首发关节、受累关节及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均为半定量测量,定义为1,2,3,4,5级.主要观察指标:迟发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般状况、首发关节、实验室指标及性别因素的对比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迟发性类风湿关节炎男女比例接近(1:1.2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低于女性[(67.71±11.92),(68.06±8.68)岁;t=0.034,P<0.05].②首发关节受累者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受累关节数分别为3.10,1.66个.女性患者以单关节较为多见,共22例,占全部病例的37.93%,男性7例,仅占14.58%,男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7.20,P<0.01);男性患者腕、肩、踝关节受累较女性多见(29,10;14,5;17,9例;x2=21.05,7.53,5.62,P<0.01~0.05).③随着病程的进展,女性患者终平均受累关节较男性多(4.67,3.88个),男女腕、膝、踝关节受累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3,51;24,41;21,41例;x2=5.88,4.74,7.85,P<0.05~0.01);男性平均病程要长于女性[(4.38±5.63)年,(4.17±3.11)年].④在疾病初起,对患者的血沉、类风湿因子进行比较,女性患者较男性为高(69.29±38.63,44.43±29.02;2.7±1.9,1.5±2.1,t=2.65,2.1,P<0.05);C反应蛋白女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86±1.18,0.85±1.47,t=0.31,P>0.05).结论:女性患者预后差于男性患者,且病情进展较男性患者为快.要改变疾病的结局,强调的是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 γδT细胞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叶凤;金浩范

    γδT细胞是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较少,主要分布部位在食道、皮肤、消化道上皮这样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中,而在脾和淋巴结这样传统的免疫器官中含量反而很少,因此对γδT细胞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后来的诸多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因此逐渐成为肿瘤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方向.现从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因子的检测

    作者:陈赛;张凯竞

    目的通过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因子的检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方法对100例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白介素(sIL-2、sIL-3)、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进行分群.结果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TNF、sIL-2含量增高,sIL-3、sIL-2R含量降低;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结论苯中毒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作者:陈立中;张新涛;毕烦;王长希;费继光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89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IFN-γ)的基因型,并结合HLA配型情况,比较各基因型别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在HLA-DR错配的情况下,TNF-α和IFN-γ等位基因为高分泌型者,其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低分泌型者高(P<0.05);未能显示TGF-β及IL-6基因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结论术前检测肾移植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型,有助于发现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人群,据此可制定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细胞因子水平关系的研究

    作者:吕铁明;谭建明;欧良明;王庆华;曾章新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5名汉族健康成人,分析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型及分泌水平.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采用ABC-ELISA法.结果 TNF-α等位基因型别共有3种,分别为A/A、G/A和G/G,对应的血清TNF-α浓度,A/A组和G/A组均比G/G组高(P<0.01);TGF-β1等位基因型别共有9种,分别为T/T-G/G、T/C-G/G、T/C-G/C、C/C-G/G、T/T-G/C、C/C-G/C、C/C-C/C、T/T-C/C和T/C-C/C,对应的血清TGF-β1浓度,T/T-G/G、T/C-G/G组比T/C-G/C、C/C-G/G和T/T-G/C组高(P<0.01),而T/C-G/C、C/C-G/G和T/T-G/C组又比C/C-G/C、C/C-C/C、T/T-C/C和T/C-C/C组高(P<0.01);IL-10等位基因型别共有6种,分别为GCC/GCC、GCC/ACC、GCC/ATA、ACC/ACC、ACC/ATA和ATA/ATA,对应的血清IL-10浓度,GCC/GCC组比GCC/ACC和GCC/ATA组高(P<0.01),而GCC/ACC和GCC/ATA组比ACC/ACC、ACC/ATA和ATA/ATA组高(P<0.01).结论在受测人群中,细胞因子基因分泌型是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指导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的意义

    作者:吕铁明;谭建明;欧良明;王庆华;曾章新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在指导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用药中的意义.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26例肾移植受者进行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根据细胞因子基因型与免疫抑制剂的不同使用剂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使用中、低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1);TNF-α低分泌基因型者使用高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使用中剂量CsA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高+中分泌基因型者使用中、低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P<0.01);IL-10低分泌基因型者使用高剂量CsA,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与使用中剂量CsA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检测细胞因子基因型对于肾移植术后制定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化用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肾母细胞瘤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于启海;郭宗远;吴荣德;魏海明;冯进波;许晓群

    目的观察肾母细胞瘤患儿体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儿及肾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肾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肾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肿瘤组织及瘤旁肾组织均出现明显的Th2类细胞因子偏移趋势.结论肾母细胞瘤患儿体内Th2类细胞因子的强势表达,可能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