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 eta 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汪浩;孟凡华;马翔;马依彤

    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TAV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2016年1期)、CBM、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TAVI 术后单联抗血小板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其中2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队列研究。有效性结果分析显示:TAVI术后行单联抗血小板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1个月的脑卒中( OR 0.55,95% CI 0.22~1.35, P=0.19)、心肌梗死( OR 1.70,95% CI 0.25~11.65,P=0.59)以及全因死亡率(OR 0.77,95% CI 0.40~1.49,P=0.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结果分析显示:TAVI术后行单联抗血小板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随访1个月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37,95% CI 0.23~0.59,P<0.0001)。结论单联抗血小板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预防TAVI术后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方面的疗效相当。单联抗血小板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 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初步经验

    作者:李捷;罗建方;范瑞新;丁焕宇;李光;于长江;付明;周成斌;陈纪言;庄建

    目的 总结应用VENUS-A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TAVI治疗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前评估、介入情况及早、中期临床结局.结果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共10例症状性重度AS患者接受TAVI治疗,中位年龄75(65,81)岁,其中男5例(5/10),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5%(2%,11%);手术成功率10/10,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例(2/10);中位手术时间190(150,225)min,术后ICU监护时间113(49,231)h,术后住院时间12(6,25)d.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均值下降至10(6,21)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即刻微量瓣周漏2例(2/10),轻度瓣周漏3例(3/10),中度瓣周漏1例(1/10).术后30 d内,1例(1/10)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室颤动而死亡,1例(1/10)术后第4天无法恢复窦性心律而植入永久起搏器,2例(2/10)出现血管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为3(1,15)个月,1例(1/9)术后6个月出现晕厥,R-R间期长达7 s,从而植入永久起搏器.9例患者均存活,无卒中、转外科开胸手术、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结论 应用VENUS-A瓣膜进行TAVI治疗症状性重度AS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 颈动脉路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1例

    作者:陈琳;苏晞;宋丹;刘成伟;吴明祥;张龙岩;李磊

    1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主因“气促,胸闷20年余,加重1年余”入院.1年前曾在外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Ⅲ级”,药物治疗后有所缓解,近期症状反复,为进一步诊治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体重指数17.1 kg/m2,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6年,高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药治疗.查体示:主动脉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右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呈前、右二叶瓣畸形,左、右冠状动脉瓣交界处粘连、融合,为Type 1A型,主动脉瓣钙化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二尖瓣轻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2 cm,左心室射血分数41%,主动脉跨瓣压差94 mmHg,主动脉瓣口面积0.6 cm2,血流速度4.9 m/s.

  • 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斌;王焱;杨谦;邱风;陈江华;苏茂龙;叶涛;肖国胜;温红梅;江宏飞;程晔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活动后气促4年,加重1年伴腹胀,纳差10 d”于2014年12月22日入厦门市心血管病医院。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不适,外院诊断为“心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具体不详,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间断好转。

  • 瓣中瓣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的应用3例报道

    作者:陈鹏飞;易俊霖;唐亮;方臻飞;胡信群;周胜华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传统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由于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期,一直是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1].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研究现状及适应证的拓展空间

    作者:陈琳;苏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AS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多数高龄患者因心功能较差以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风险较高.对于此类患者,早期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只有单纯药物治疗或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而上述治疗预后较差,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平均生存时间仅有2~3年[1-2].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问世给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2013年进展回顾

    作者:潘文志;葛均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从一诞生就备受关注,近几年己然成为介入心脏病学一颗璀璨“明星”.虽然不像前几年有PARTNER那样重磅级的研究公布,但2013年TAVI还是取得一定进展.本文拟回顾2013年TAVI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做出展望.一、当前技术情况目前为止,全球已完成TAVI超13万例.在欧美等技术成熟地区,TAVI己成为常规治疗手段,在某些中心TAVI已占到所有主动脉瓣置换术的30%~40%.TAVI目前也正在亚洲、澳洲、南美洲迅速推广.2013年,欧美各公布了1个大型的注册研究,其结果代表了当前TAVI的技术参数情况.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替代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置换,故也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近年来,国际上已趋向于把该技术称为TAVR.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现状及展望

    作者:杨跃进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W)已经成为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禁忌患者的首选.来自注册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表明接受这一治疗的患者显著获益,死亡率显著降低;对外科手术高危患者,TAVI与外科AVR疗效相似;使得TAVI介入技术近十年中发展迅速并已获得公认.但由于患者病情均属危重,TAVI介入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风险均很高,因此,应严格遵守TAVI的指征,并力求为患者提供优的治疗方法.

  • 经股动脉无鞘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裴汉军;滕思勇;罗彤;吴永健;杨跃进;乔树宾;徐波;高润霖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无鞘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的不宜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风险为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23例.多排螺旋CT或股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的股动脉小内径均<6.5 mm,且合并严重钙化,不宜经鞘管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尝试经股动脉采用不置入动脉鞘管的无鞘技术置入国产Venu-A瓣膜完成TAVR,并观察术中和住院期间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1例患者因股动脉及髂外动脉狭窄,术中使用6 mm×30 mm球囊行预扩张后送入输送系统;其余22例患者均直接经股动脉途径送入输送系统.其中21例患者采用无鞘技术完成TAVR;其余2例患者由于自身瓣膜严重钙化,人工瓣膜释放后未能充分扩张,急转外科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患者术中发生与鞘管无关的瓣膜移位,脱入升主动脉,通过外科手术切开股动脉后取出输送系统和Venus-A瓣膜,再次经股动脉置入Venus-A瓣膜.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中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余患者为微量至轻度主动脉瓣反流.1例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撕裂出血,经球囊压迫后止血,无需输血.3例患者在术后24 h内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观察48 ~ 72 h后病情无好转,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 在股动脉内径较小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采用无鞘技术实施TAVR安全、可行.

  • 不同治疗方式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叶蕴青;王银堂;李喆;王墨杨;许海燕;张文佳;刘庆荣;牛冠男;吴永健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AVI)、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及药物治疗对外科高危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 SA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在阜外医院住院治疗的≥65岁外科手术高危SAS患者2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TAVI组(81例)、SAVR组(59例)和药物治疗组(102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为1年内的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心功能( NYHA分级)、血管并发症、瓣膜功能、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卒中、出血、起搏器植入、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再住院。使用Kaplan-Meier法估计和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病死率的组间比较。结果(1)在基线资料中,3组患者的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Ⅲ和Ⅳ级、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轻和中度二尖瓣反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TAVI 组的 STS 评分高于 SAVR 组[(7.28±4.98)分比(5.67±3.49)分,P=0.036]。(2)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中,TAVI组植入起搏器[11.3%(9/81)比0, P=0.025]和轻度瓣周漏的比例均高于SAVR组[29.6%(24/81)比1.7%(1/59),P<0.001]。(3)治疗后1年,TAVI组再住院的比例低于SAVR组[3.0%(2/67)比22.7%(10/44) P=0.005],起搏器植入的比例高于SAVR组[17.5(12/67)比0,P=0.008];TAVI组和SAVR组治疗后1年的全因死亡比例均低于药物治疗组[5.8%(4/67)和11.4%(5/44)比54.9%(50/91),P均<0.05],而TAVI组与SAV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4)与基线比较, TAVI组和SAVR组术后1年心功能Ⅰ和Ⅱ级的比例增高,而Ⅲ和Ⅳ级的比例减少( P<0.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1年心功能Ⅰ和Ⅳ级的比例减少,而Ⅱ和Ⅲ级的比例增高( P=0.020)。(5)生存曲线显示,TAVR组和SAVR组的生存率均高于药物治疗组(log-rank检验,P均<0.001),而TAVR组和SAVR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062)。结论对于外科手术高危的老年SAS患者,单纯药物治疗预后较差。 TAVI及SAVR改善1年生存率的作用相似,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差异。

  • 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后患者合用华法林与抗菌药物的药学监护

    作者:罗敏;徐珽

    目的 结合实际案例,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治疗后抗栓管理要点及华法林与抗菌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分析1例案例,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讨论.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经验,该例TAVI患者选择华法林作为术后抗栓药物.华法林在合用抗菌药物(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氟康唑)的过程中,患者的INR值升高达5.53,与文献报道相一致,该案例根据INR监测值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避免了出血事件的发生,并教育患者出院后在停服氟康唑之后需及时增加华法林剂量及INR监测频率.结论 TAVI 术后的抗栓药物选择常需个体化.华法林与抗菌药物合用时,在启动或者停用抗菌药物时均建议增加 INR 监测频率,及时调整华法林剂量,以达到佳抗凝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研究

    作者:王圣;程兆云;陈现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外科概念的提出是现代外科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由此出现的微创心脏外科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其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目前我国心脏外科的一大热门技术.本文总结了TAVI手术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的相关原因、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处理方式.

  • 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反流——联合瓣膜病在介入时代的临床思考

    作者:王建;杨谦;陈江华;苏茂荣;王斌;王焱

    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出现左室压力增大、左心室肥厚时,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二尖瓣修复或置换,使手术风险增加.部分二尖瓣反流在主动脉瓣狭窄解除后有所改善,但术后仍存在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预后较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与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MitraClip)或经导管二尖瓣置入术(TMVI)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提供了一种侵入性更小的治疗手段.在心脏瓣膜病进入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时代,联合瓣膜病患者应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 不同路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meta分析

    作者:王安立;奚望;于越;王志农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路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对PubMed、Embase、Ovid Medline数据库和效果评价文摘数据库(DARE)进行文献检索,获得已公开发表的行经心尖(TAp)、经股动脉(TF)及经升主动脉(TAo)3种路径TAVI的随机对照研究,统计各路径患者术后早期(30 d内)病死率、人工瓣膜瓣周漏、严重出血事件、大血管并发症、卒中、急性肾损伤及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等手术相关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总病例数11 530例.TAp组、TAo组患者术后早期人工瓣膜瓣周漏发生率均低于TF组[4.6%(63/1 384) vs 9.2%(400/4 366),P<0.000 01;6.4%(33/518) vs 9.3%(331/3 541),P=0.002],而术后早期病死率均高于TF组[10.0%(271/2 711) vs4.8% (326/6 756),P<0.000 01;8.9%(46/518) vs 4.5%(160/3 541),P=0.002].TAp组、TAo组患者的术后早期严重出血发生率均高于TF组[8.4%(186/2 204) vs 3.9%(268/6 818),P<0.000 01;6.5%(35/542) vs 1.4%(50/3 569),P=0.01].TAp组患者术后早期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F组[2.3%(58/2 524) vs 6.5%(417/6 367),P<0.000 01],而TAo组与TAp组、T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术后早期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组患者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低于TAp组[8.3%(610/7 334) vs 22.8%(615/2 699),P<0.000 01]和TAo组[3.1%(110/3 569) vs 12.5%(68/542),P<0.000 01].TF组患者术后早期起搏器依赖型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TAo组[13.2%(472/3 569) vs 9.2%(50/542),P=0.003].结论 经TAp路径及经TF路径行TAVI路径较短,可以有效减少瓣周漏及大血管损伤的发生,具备独特的优势与潜在价值.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洁;李莹莹;仲怀凤;管玉珍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进行有效、正确的护理.结果 7例患者中,6例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中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值得推荐,术后有效、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心律失常7例

    作者:白祎航;孙伟;盛燕辉;雍永宏;张浩;孔祥清

    目的 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主动脉瓣狭窄行TAVI患者7例,经术前评估开放手术高危或手术不耐受,植入国产Venus A-Valve主动脉人工瓣膜.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监测术后各类心律失常新发情况.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1例术中出现心室颤动,予电除颤后继续手术;1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后好转;1例因肺部感染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29d死亡.术后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5例,其中3例经随访观察术后新植入起搏器.结论 TAVI用于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安全、可行,心律失常为常见并发症,尤以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常见,术后需根据随访监测结果置入起搏器治疗.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评估

    作者:鲁闻燕;靳辞辞

    目的 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后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方法 采集3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SF-12v2生活质量量表测评分值、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SF-12v2生活质量量表的生理总评分术前(39.36±5.97)分、术后1个月(42.24±7.30)分、术后6个月(44.61±5.36)分、术后12个月(43.33±5.51)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总评分术前(42.36±7.92)分、术后1个月(50.52±7.72)分、术后6个月(50.29±7.74)分、术后12个月(48.94±8.87)分,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术前与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研究进展

    作者:高健萱;张恒

    近年来,由于人均寿命的提高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的上升,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SDHV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研究[1]表明,≥60岁人群的SDHVD发病率约占心脏瓣膜病的25%. SDHVD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危险度上升并以瓣膜内大量钙质沉积为特点的老年人常见心脏瓣膜疾病,根据瓣膜病变部位和程度有着不同临床表现[2-3].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王冬花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5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置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具有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临床症状,但不适于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4.4±3.2)岁.5例患者曾多次就诊于外科,因考虑AVR手术风险高,而收入我科行TAVI手术.对其进行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个性化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观察其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个性化护理操作后,5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其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5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且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显著.结论:对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实施科学、合理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如进行术前患者准备、备齐药品及物品等护理;术中派遣专人对患者存在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有效的观察,及进行巡回护理干预;术后进行神经系统观察、安全护理等个性化护理措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