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胃连接部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袁晓艳;黄颖秋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ANEC)同时含有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和腺癌两种成分,并且每种成分的比例均超过30%.MANEC发病率较低,而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的MANEC临床罕见,迄今仅见3例文献报道.组织学形态是诊断MANEC的基础,但当肿瘤分化较差时,其确诊需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绝大多数MANEC依靠术后大标本病理诊断.MANEC的组织起源尚不明确,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分析存在争议.MANEC目前无特异性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综合治疗.本文报道1例以恶性肿瘤椎体转移局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胃镜下小活检病理确诊的食管胃连接部MANEC.本病例提示:组织学形态是诊断MANEC的基础,但当肿瘤分化较差时,其确诊需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分析

    作者:律青

    目的:研究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胃肠间质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8例患者,干预组1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干预组给予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18例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18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有复发以及远端转移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切除技术能够大限度的保留患者食管胃连接部的完整性,安全可靠,远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食管胃连接部大弯侧压迹X线征象分析

    作者:白民学;杨文杰;张兴雨;武丽萍

    目的 探讨食管胃连接部的解剖和影像学表现.方法 对650例上消化道造影患者食管胃连接部大弯侧压迹进行统计.结果 食管胃连接部大弯侧压迹长度0.2cm~5.1cm,深度0.1cm~0.6cm,随检查方法、体位、充盈状态及呼吸状况的不同而有变化.结论 食管胃连接部大弯侧压迹是正常影像学表现,提高时这一表现的认识,避免误诊的发生.

  • 缝隙连接蛋白43在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立平;刘俊峰;温士旺;张月峰;齐战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高位食管中段癌患者8例,在行根治性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时切除食管胃连接部,分离出食管下括约肌的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以及部分下段食管环行肌和胃底环行肌,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在各环行平滑肌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下段食管环行肌和胃底环行肌之间Cx43的表达水平没有差异(153.77±13.54与139.34±16.54,P>0.05),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平滑肌细胞之间Cx43表达量也没有差异(259.01±16.70与303.32±22.02,P>0.05);但套索纤维和钩状纤维平滑肌细胞Cx43的表达水平高于下段食管和胃底环行肌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人食管下括约肌的套索纤维、钩状纤维以及下段食管和胃底环行肌中Cx43的表达水平不同.

  • 食管胃连接部黏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闻瑜;陈毅鹏;单国栋;季峰

    目的: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基础的各种内镜切除技术在食管胃连接部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2010年1月-2013年10月经内镜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证实为食管胃连接部黏膜下肿瘤的43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完整切除率、临床病理资料、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4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2.0±11.0岁.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整剥离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27.81±19.51 mm,平均手术时间为66.97±30.53 min,平均出血量为4.65±12.12 mL.并发症包括穿孔4例、气腹2例和食管纵膈瘘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此外,1例严重气胸患者行胸腔引流术后痊愈.术后病理显示,平滑肌瘤19例,胃肠间质瘤14例,病理类型不明的梭形细胞肿瘤5例,脂肪瘤3例,黏液囊腺瘤1例.术后第3、6和12个月时复查,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对食管胃连接部黏膜下肿瘤采用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基础的各种内镜切除方法似乎是安全而有效的.

  • 贲门松弛度和LES功能状态与GERD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谢春艳;郑城婷;彭蓉;郑仕诚

    目的 探索贲门松弛度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状态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GERD(+)患者[GERD(+)组]120例和同期入院检查的GERD(-)志愿者[GERD(-)组]120例,研究对象均行内镜下贲门松弛度检测并分级,采用高分辨食管测压检测研究对象LES功能状态.比较不同贲门松弛度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分析GERD发病与LES相关指标[综合松弛压(IRP)、远端潜伏期(DL)、远端收缩积分(DCI)]的相关性及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研究对象中共有贲门松弛患者148例,其中GERD(+)组104例,GERD(-)组44例,两组贲门松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55,P=0.000).共有Ⅰ度松弛48例,Ⅱ度松弛67例,Ⅲ度松弛33例,两组贲门松弛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GERD(+)组患者IRP[(20.85 ±5.74)mm Hgvs (12.69±4.38) mm Hg]、DL[(7.26±1.02)svs (6.58 ±0.73)s]高于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ERD(+)组患者DCI[(654.95±178.65)mm Hg·s·cm]低于GERD(-)组[(798.67±186.94)mm Hg·s·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GERD与IRP和D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5,0.711,P<0.05),与DC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8,P<0.05).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GERD发病危险因素发现,长期饮酒、饮食无规律、抑郁、焦虑以及重大生活事件均是GER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均>1).结论 贲门松弛度与LES功能状态与GERD显著相关,且长期饮酒、饮食无规律、抑郁、焦虑以及重大生活事件均是GER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红霉素对人食管胃连接部的调节作用

    作者:高立平;刘俊峰;温士旺;王其彰;田子强;李保庆

    人食管胃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的结构及功能调节非常复杂.一般认为,人EGJ由食管下括约肌、远端食管以及胃底平滑肌形成的his角结构等共同形成,而人食管下括约肌又有别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由内层大弯侧套索纤维和小弯侧钩状纤维构成.红霉素(erythromycin)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1].本研究应用离体组织张力测定技术,探讨红霉素对人EGJ各类环行平滑肌张力的影响规律.

  • 食管胃连接部肿瘤的认识和争议

    作者:何义富;季楚舒;胡冰

    目前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食管癌高发区还是胃癌高发区,远端胃癌的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食管胃连接部(EGJ)肿瘤的发生率却明显上升[1].由于该部位的肿瘤缺乏明确的定义,一些人习惯将这些肿瘤看作食管远端癌,另一些人则按近端胃癌治疗,还有一些人把这一部位的肿瘤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病种.从而使得对这一部位肿瘤的定义、分型以及治疗方法产生不一致,也阻碍了学术间的交流.现将此类肿瘤综述如下.1 EGJ的定义EGJ是管状食管与囊状胃的交界.解剖学上,EGJ指内镜下所见到的食管下端纵行栅栏样血管末梢或小充气状态下胃黏膜皱襞的近侧缘.

  • 内镜下切除技术对食管胃连接部胃肠间质瘤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全林;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张轶群;陈巍峰;马丽黎;秦文政;姚礼庆

    目的 评价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术在食管胃连接部(EGJ)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所有接受ESD治疗的患者资料,筛选出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的EGJ处GIST患者20例,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20例EGJ处GIST均起源于固有肌层,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9~67(平均54.1)岁,病灶直径8~20(平均14.8)mm.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内镜切除手术,其中15例接受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4例接受了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1例接受了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15~90(平均47.8)min,术中出血量5~200 ml,病灶的完整切除率为100%.术中穿孔4例,气腹3例,气胸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均通过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恢复.20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3~36(平均13.2)个月的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在EGJ处GIST的治疗中,以ESD为基础的内镜下切除技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 闭合性胸部外伤致食管胃连接部断裂一例

    作者:檀振波;刘立水;张红雷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因胸部外伤1.5 h于2012年5月9日住院.患者在车间劳动时被机器伤及胸部,受伤部位在剑突水平,受力方向为前后对冲挤压.入院查体:脉搏90次/分,心率24次/分,血压95/60mmHg.胸廓剑突水平可见带状水肿及皮下淤血区,左胸第7、第8肋间腋前线局限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示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中性粒细胞0.88,血红蛋白132 g/L.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及磨玻璃样影,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下纵隔少量积气.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住院6h后,患者突发下胸及上腹部疼痛,伴发烧,体温38.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