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盆腔器官脱垂的动态MRI研究进展

    作者:崔国策;李华山;王晓锋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导致的盆腔器官疝出.动态MRI为无放射性、无创、快捷、全面、高分辨率的检查方法,其软组织对比性强,可清晰显示静息位及动态位时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结构及功能上的变化,了解盆腔多组织器官的状况,为临床提供客观影像学数据.动态MRI常用于膀胱脱垂与膨出、子宫和阴道脱垂、直肠脱垂及肠疝的诊断,有多种检查技术和方法.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POP诊断的影像标准,其诊断多参照美国UCLA的标准,采取HMO分度系统,但是否适合于我国人种,尚需进一步探讨.总之,动态MRI可综合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是研究活体盆底解剖、形态和运动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动态MRI结合排粪造影术,除了临床评价外,对指导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跨学科治疗也具有一定作用.

  • 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作者:沈忆新;李生文;汪益;金志高;王义刚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与脊柱功能单元中的动态磁共振成像参数(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之间关系.方法:按Kong的标准诊断为腰椎不稳患者79例(237个脊柱功能单元),采用动态MRI在患者中立及过屈、过伸3个体位成像.测定L3/L4、L4/L5及L5/S1椎间盘退变(Ⅰ~Ⅴ级)、小关节骨关节炎(1~4级)、黄韧带肥厚(>3mm为黄韧带肥厚阳性)参数,评估其与腰椎不稳的相关性.结果:L4/L5节段不稳(36个)的发生较L3/L4(18个)及L5/S1节段多(25个).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骨关节炎以及黄韧带肥厚(+)均与L3/L4 、L4/L5、L5/S1 3个节段腰椎不稳相关(P<0.05).结论:Ⅳ级椎间盘退变、3级小关节骨关节炎及黄韧带肥厚(+)分别与腰椎不稳的形成有关,在诊断腰椎不稳时,动态MRI及其3个参数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与治疗

    作者:欧阳甲;王宏伟;宋兴华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98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中立位及屈曲位MRI检查,根据不同节段及不同退变形式,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采用不同方法手术治疗83例.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以L4/5、L5/S1,L3/4、L4/5双间隙多见,分别为43例(43.87%)和21例(21.42%),有6例为L3/4、L5/S1突出(6.1%),3间隙病变者19例(19.38%),4个间隙或5个间隙者9例(9.18%).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年,优良率93.9%.结论:MRI对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敏感性高,动态MRI能对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主要致病间隙进行准确分型、定位,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阳辉

    目的 探讨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对早期脊髓型颈椎病(CSM)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均为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亚健康组(A组)35例,该组患者主诉颈肩部不适但非颈椎病;B组35例,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CSM符合但常规MRI结果无异常;CSM组(C组)35例,该组患者为确诊CSM.105例患者均进行X线片及MRI检查,用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结果 B组及CSM组JOA评分、X线结果中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椎管矢径比,中立位、过伸位及过屈位MRI椎管矢径与亚健康组比明显较低,而比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常规颈段MRI及动态颈段MRI检查中出现脊髓受压呈念珠样改变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中颈椎动态MRI具有重要的价值,优于常规MRI.

  • 腕关节冠状位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冯飞;张绍祥;李七渝;文亚名;邱明国;米俊达;郇腾

    目的:观察腕关节各结构在不同功能位的断面形态变化规律,为临床MRI诊断腕关节韧带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获取腕关节0.2 mm厚的薄层冠状断层标本,并将冠状断层标本与该区的MRI图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腕关节的冠状断面,可清楚显示桡尺远侧关节、桡腕关节、腕中关节、腕骨间关节及各关节中韧带的形态特征,并提出腕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及桡尺远侧关节韧带在MRI冠状位的佳显示平面.结论:腕关节的冠状断层解剖研究为腕部MRI影像学诊断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对影像学诊断及骨科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膝关节不同功能位矢状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米俊达;张绍祥;邱明国;谭立文;冯飞;谢兵

    目的:观察膝关节各结构在不同功能位的断面形态变化规律,为膝关节疾患的动态MRI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成年男尸膝标本12例,采用低温铣切技术获取不同功能位膝关节的矢状断面解剖图像,并与相对应的动态MRI图像进行对照观测.结果:在不同功能位膝关节矢状断面与其相对应的MRI图像观察了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交叉韧带、半月板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及其在连续断面的变化规律.结论:膝关节的矢状断层解剖各结构形态位置及变化规律对骨科及影像学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动态MRI的一些参数测量在髌股关节定量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玉柱;符纪宁;冯阳;王德杭

    目的:通过对髌股关节的动态MRI影像的的一些参数测量,确定其对髌股关节的定量评价的意义,明确有无临床怀疑的髌股排列异常.方法:对两组50例膝关节进行动态MRI检查,分别在膝关节完全伸直位,屈膝6,12,18.24,30,36,42测量髌骨大径MPW,外侧髌股角LPA,股骨滑车沟角FTA,髌骨倾斜角PTA,股骨滑车沟深度FTD.结果:本实验结果认为在案18度或明或24度进行MRI检查,测量PTA(髌骨倾斜角)、FTD(股骨滑车沟深度)、FTA(股骨滑车沟角)可以用来定量评价髌股关节.

  • 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钟远鸣;李志斐;许建文;贺启荣;张家立;杨光;韦家鼎;谢伟星;朱云中

    背景:常规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判断往往会出现与症状不一致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忽略了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评价动态颈段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参试者:①正常组:正常人10名.②亚健康组:有颈肩部不适但可排除颈椎病的亚健康人20名.③MRI不支持组: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但常规MRI未见异常者20名.④CSM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名.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有可比性.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JOA评分测定,并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进行颈段中立位及动态MRI检测,动态MRI检测体位包括过伸位和过屈位.主要观察指标:①JOA评分.②X射线片中测得的颈椎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及椎管矢径比.③颈段中立位及动态MRI中椎管矢径及脊髓矢径与椎管矢径比.④中立位及动态MRI下的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或串珠样改变例数.结果:7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RI不支持组、CSM组患者的JOA评分及颈椎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及椎管矢径比均小于正常组和亚健康组(P<0.05).②MRI检测中,所有受试者过伸位椎管矢径小于中立位,而脊髓矢径与椎管矢径比大于中立位(P<0.05).③CSM组动态MRI检测显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或串珠样改变均为阳性结果;正常组均为阴性;MRI不支持组常规MRI均为阴性,而动态MRI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动态颈段MRI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中灵敏度高于常规颈段MRI.

  • 动态MRI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伟

    目的:研究探讨动态MRI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0例,将其纳入研究组,选择正常女性40例,将其纳入常规组,全部予以动态MRI扫描。结果:经动态MRI扫描后,研究组患者耻尾肌、耻直肌、髂尾肌面积要比常规组小,且肛体肌裂孔宽度、M线、H线长度经动态MRI扫描,其结果明显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采用动态MRI扫描,可确定其形态变化以及盆底功能,有利于产后诊断。

  • 腕关节功能指标的动态MRI研究

    作者:王嵩;冯晓源;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测量与分析正常志愿者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5种运动状态下,腕骨角及舟月骨间距的动态MRI变化.材料和方法:选取20个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为研究对象.使用Cine技术,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每隔10°定格的5种运劝状态下进行MR扫描,分别测量各个位置上腕骨角与舟月骨间距值.结果:在腕关节从极度桡偏到极度尺偏5种运动状态中,腕舟月骨间距测定,大值为3.15mm,小值为3.07mm,平均为3.11±0.03mm,随着腕关节运动位置的变化,各组舟月骨间距离变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腕骨角从桡偏时的116.65°增至尺偏时的137.55°,其变化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腕关节功能指标的动态MRI检测研究,对于腕关节不稳等腕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 SHG-44胶质瘤动物模型建立及照射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 DC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沈海林;王晓慧;陈建新;沈纪芳;秦颂兵;周菊英

    目的 用1.5T MR机对SHG-44胶质瘤动物模型及照射后正常区及肿瘤区早期放射性脑损伤的DCMRI与病理对照研究.方法 将34只体重150~160g雄性Wistar大鼠分4组:A组为正常组7只(未照射);B组为右尾状核接种SHG-44细胞组10只(未照射);C组为接种SHG-44细胞后10只(行照射);D组为正常组7只(行照射);分别以10、15、20、25d进行MRI观察.A~D组与B~C组分别观察平扫和动态增强MR成像(DCMR)扫描的改变.在平扫T2WI上在照射侧和非照射侧肿瘤区、皮质区设定兴趣区(ROI),测定其信号强度(SI)值,计算R值=照射后SI值/照射前SI值,绘制R-Time动态曲线图.T1WI动态增强MRI,由计算机ROI PLOT软件描绘照射侧与非照射侧SI-Time曲线,自动分析其形态并定量测量曲线坪段指数.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病理电镜检查.结果 A组:可显示正常大鼠大脑半球等结构.B组:接种后1周即可显示病灶.MRI(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可观察SHG-44鼠胶质瘤模型自然生长的动态过程变化.Wistar脑胶质瘤模型实用可靠;测量在体(in vivo)脑胶质瘤模型的潜在倍增时间(Tpot)为8.15d,平均有效倍增时间(Teff)为18.46d.C 组:灌注成像的脑瘤比B组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且与病理一致.当C组和D组分别照射40Gy时,R-Time动态曲线改变,峰值在25d左右.C组峰值更明显,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DCMR显示照射侧坪段指数较非照射侧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01).病理所见: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数量增加,3周为4.8±2.3与正常组相比 P<0.05.结论 DCMRI可显示SHG-44鼠胶质瘤模型自然生长的全过程及放射治疗后MRI动态变化.同时,DCMRI作为非侵袭性的方法可定量监测BBB通透性改变,有助于评估BBB功能为放疗、化疗相结合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和佳方案.放射线早期损伤与照射后时间有关,主要以微血管损伤为主,表现为内皮细胞吞饮活动加强,紧密连接正常脑实质未见坏死.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上气道动态MRI研究

    作者:郜飞;娄卫华;耿静

    目的 研究睡眠状态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上气道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5例,均于术前行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动态MRI扫描确定阻塞部位,其中6例患者因检查过程中未自然入睡被排除于研究外,分析患者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相关径线与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9例患者通过动态MRI确定多重阻塞部位者6例,单纯软腭后阻塞13例,患者睡眠状态下软腭后气道前后径及左右径小值与其变化幅度与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百分比(TS90%)均具有相关性(P<0.05),软腭后前后径与左右径变化幅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低血氧饱和度(LSaO2)均具有相关性(P<0.05),软腭后小左右径与LSaO2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睡眠状态下动态MRI可如实反应患者上气道阻塞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学依据,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 联合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

    作者:张松梅;张富强;苏凯;张志光

    目的:结合动态MRI分析健康人开闭口时下颌运动轨迹特征.方法:18例健康人大开闭口过程进行动态MRI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检查,分析髁状突及下颌前牙切点的运动特点及范围.结果:动态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本体部呈双凹形,本体部位于髁状突横嵴的前方(盘分界角<10°).健康人下颌前牙切点运动轨迹平滑,双侧运动中心运动轨迹左右对称;运动轴始终保持平行,呈现开闭口初、末时密度比开闭口中时大;运动中心运动距离(13.2±3.1)mm,切点运动距离(41.1±3.8)mm.结论:下颌运动轨迹描记能记录髁状突运动轨迹并且间接反映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盘在开闭口运动中的位置变化情况,为初步建立下颌运动轨迹描记对辅助诊断关节病的参考标准奠定了基础.

  • 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脱垂动态MRI和三重造影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崔军胜;涂心明;王建刚

    目的 探讨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脱垂动态MRI变化规律.方法 对患者进行腰麻后,注射消痔灵,注射分为直肠周围注射、阴道周围注射、尿道周围注射.观察患者年龄段和发病关系、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所需时间比较、患者动态MRI和三重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以41~50岁为病情多发年龄段,发病患者多;患者在发病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多数患者表现为1种症状,伴有5种症状以上者较少.结论 消痔灵注射治疗盆腔脱垂,患者以41~50岁为病情多发年龄段.患者在发病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多数患者表现为1种症状,伴有5种症状以上者较少.

  • 动态MRI在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尿道解剖及功能学中的意义

    作者:沈洪君;胡正伟;霍文谦;张克勤

    目的:通过盆底动态MRI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膀胱尿道解剖学异常与功能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的临床资料,盆底动态MRI正中矢状面上测量H线长度、M线长度、尿道前倾角以及膀胱、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 pubococcygeal line,PCL)的距离,记录尿动力学参数,Pearson's 相关性分析统计分别统计H线、M线长度与尿道前倾角的相关性,H线、M线长度与膀胱颈、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 PCL)的距离的相关性,H线、M线长度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H线、M线长度与尿道前倾角呈正相关,H线、M线长度分别与膀胱颈、子宫、肛直肠连接部越过耻尾线( PCL)的距离呈正相关,H线、M线长度分别与功能性尿道长度、大尿道闭合压、腹压漏尿点压( VLPP)、逼尿肌开启压呈负相关。结论盆底动态MRI结合尿动力学检查能够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膀胱尿道的形态及功能学改变进行较全面的评估。

  • 动态MRI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廖林森;唐贵超;陈希奎;杨玉琼;贺君建

    目的:探讨动态MRI扫描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影像学特点及其对女性盆低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产后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盆底动态MRI扫描,比较两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盆底肌面积、肛提肌裂孔宽度及盆底标志线长度等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和耻直肌面积小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面积小于静态MRI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肛提肌裂孔宽度大于静态扫描;研究组静态及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动态MRI扫描H线及M线长度大于静态扫描。结论:动态MRI扫描能够反映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盆底功能及形态变化,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筛选及诊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