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角蛋白14与表皮钙黏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静;张诒凤;张豹;崔珊珊;孙丽艳;张汝建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4( CK14)和表皮钙黏蛋白( 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食管石蜡包块160例,其中130例人食管鳞癌组织石蜡包块(观察组)及30例正常食管组织石蜡包块(对照组),根据组织病理学分化程度、肿瘤TNM临床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分别分组,其中高中分化组104例,低分化组26例;Ⅰ、Ⅱ期51例,Ⅲ、Ⅳ期79例;有纤维膜浸润57例,无纤维膜浸润7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组织中CK14、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CK14、E?cadherin的表达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CK14的表达:(1)观察组和对照组CK14的表达强度比较,观察组(165.47±19.15)高于对照组(141.14±14.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29, P<0.05);(2)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组织 CK14的表达强度比较,高中分化组(144.99±10.16)低于低分化组(169.25±2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72, P<0.05);(3)不同TNM临床分期食管鳞癌组织中 CK14表达强度比较,Ⅰ、Ⅱ期癌(140.91±15.43)低于Ⅲ、Ⅳ期癌(169.36±2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06, P<0.05)。 E?Cadherin的表达:(1)观察组和对照组E?Cadherin的表达强度比较,观察组(156.25±16.08)低于对照组(169.23±1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71, P<0.05);(2)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组织 E?Cadherin的表达强度比较,高中分化组(160.48±7.72)高于低分化组(130.01±1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43, P <0.05);(3)不同TNM分期食管鳞癌组织 E?Cadherin的表达强度比较,在Ⅰ、Ⅱ期癌(158.86±6.88)高于Ⅲ、Ⅳ期癌(140.02±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1.78, P<0.05);(4)E?Cadherin表达强度与ESCC肿瘤浸润深度有关,未及纤维膜组(59/73)显著高于侵及纤维膜组(0/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 P <0.05)。观察组中 CK14与 E?Cadherin 的阳性表达率比较, CK14(54.6%)高于 E?Cadherin (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6, P>0.05)。结论 CK14的过表达、E?Cadherin的表达缺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CK14与E?cadherin可以作为检测食管鳞癌的独立诊断指标。 CK14与E?cadherin可能成为食管鳞癌的新治疗靶点。

  • 细胞角蛋白14、15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申宇宏;许翠萍;史志猛;孙园园;赵和平;刘静

    目的 观察细胞角蛋白(CK) 14、CK 15在正常食管组织与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5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K14、CK15、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K14、CK15与PCNA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K14、CK15、PCN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7 %(40/55)、63.6%(35/55)、65.5%(36/55);其中CK14与CK15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C=0.725、P< 0.001),CK14、CK15表达与PCNA表达均存在相关性(P<0.001);CK14、CK15的阳性表达强度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PCNA的阳性表达强度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呈升高趋势.癌旁组织中CK14、CK15与PCNA均仅表达在鳞状上皮基底层组织细胞,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4%(31/55)、52.7%(29/55)、56.4%(31/55),癌组织、近切缘组织、远切缘组织中三者的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CK14、CK15的表达在临床病理参数不同分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4阳性患者、CK15阳性患者术后生存期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食管鳞状上皮基底层CK14、CK15阳性的组织细胞可能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癌变有关.CK14、CK15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分化与进展过程.联合检测CK14、CK1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指导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KRT14分子诊断中两种去除假基因干扰的扩增方法比较

    作者:袁海昕;肖白;梁燕;周艳

    目的 已报道有3种方法可以去除KRT14P对于KRT14分子诊断的干扰,分别为从活检组织中提取RNA法、用识别KRT14P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基因组DNA法和长距离特异性扩增KRT14法.本文建立特异性扩增法并和内切酶法就能否完全去除假基因干扰做比较.方法 据文献报道KRT14P外显子2上有AluI的酶切位点而KRT14外显子2上没有该位点,用AluI消化基因组DNA.部分消化和完全消化的酶切产物作为模板用于下一步KRT14的分子诊断.比对KRT14和KRT14P的区别,设计特殊引物对使其包括3'末端的碱基和KRT14P错配而和KRT14完全匹配,这些引物对在PCR过程中将只扩增KRT14而去除假基因的干扰.结果 部分酶切消化的基因组DNA因为不能完全去除KRT14P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应用本文中的特殊引物对,能够很好地去除KRT14P的干扰.结论 我们采用的特异性扩增法去除KRT14P较酶切法经济有效.

  • 细胞角蛋白14、17和19在银屑病中的表达

    作者:郝小军;高顺强;李真;邢文晓;李文素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CK)14、17、19表达与银屑病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银屑病30例(银屑病组)皮损处和健康对照者10例(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CK14、CK17、CK19表达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CK14主要在基底细胞层表达,而银屑病组皮损处CK14可扩展至基底上层,多为全层弥漫阳性表达;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CK17均阴性表达,银屑病组皮损处CK17均阳性表达且多在基底层以上;健康对照组CK19均在基底细胞层阳性表达,银屑病组皮损处CK19则多表达阴性.健康对照组和银屑病组CK14、CK17、CK19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5.09±1.86和2.83±1.12、5.81 ±1.42和0、0.49±0.03和2.03±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2,P=0.000;t =22.415,P=0.000;t =4.516,P =0.002).结论 CK14、CK17、CK19可能在银屑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角蛋白14和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郝小军;高顺强;李真;邢文晓;李文素

    目的 探讨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9(K19)在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银屑病未受累皮肤及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的K14、K19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K19主要表达基底层,基底上层几乎不表达;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K19表达减弱;在银屑病皮损区,全层均无K19的表达.K14在正常人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层;在银屑病未受累皮肤、银屑病皮损区,K14表达增强,呈全层表达.结论 K19在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它的低表达也意味着角化过程普遍受损,K14表达水平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异常角化.

  • 细胞角蛋白14和17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郝小军;高顺强;李真;邢文晓;李文素

    目的 本实验通过研究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17(K17)在银屑病皮损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以上指标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 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K14、K17的表达情况.结果 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基底层以上K14、K17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4、K17在银屑病进行期与消退期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14、K17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监测银屑病活动的指标.

  • 角蛋白14突变导致Dowling-Meara亚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色素沉着

    作者:谭燕红;林志淼;王建才;马志红;陈荃;杨勇

    目的:检测Dowling-Meara 亚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M-EBS)伴色素沉着一家系的基因突变.方法:收集DMEBS患儿临床资料;取皮损行透射电镜检查;应用PCR及DNA 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家系成员角蛋白(KRT)5 和KRT14 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并与正常序列进行对比.结果: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基底细胞下部裂隙形成,张力微丝呈团块状.患儿KRT14基因第1 号外显子中的第373 位碱基发生C→T 杂合突变(c.C373 T),导致其编码的KRT14 1A 螺旋段第125 位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p.R125C),患儿父母未发现该突变.结论:KRT14 基因的R125C 突变可能为引起该患儿临床表型的病因,推测认为该突变不仅可引起表皮松解,还可造成皮肤色素沉着.

  • 白介素-20诱导正常人皮肤表达角蛋白6和14的研究

    作者:郁博;陈德宇;杨保华;许飏;熊霞;李君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国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白介素(IL)-20可能是介导银屑病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

  • 角蛋白14在胎儿表皮发育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宋川;杨恬;曾益军

    目的了解角蛋白14(K14)在人胎儿表皮发育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早、中、晚期胎儿皮肤做冰冻切片,进行K14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原位杂交染色(in situ hybridization,ISH),通过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分析K14的变化及规律.结果人胚胎12周表皮已表达K14,中期表达量高,晚期也有较高表达,但主要局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结论胎儿表皮基底层角朊细胞(KC)表达K14,对维持KC形态,防止细胞溶解起重要作用.

  • 抗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对无血清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玉欣;刘洪君;刘静;张秀英

    目的:建立一种无血清传代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KC)的方法,并观察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anti-K14 mAb)对无血清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角质形成细胞无血清培养基(KC-SFM)添加重组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牛垂体浸出液(BPE)传代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均至第3代时于培养基中加人不同浓度的anti-K14 mAb,用MTT法观察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应用无血清培养基成功地传代培养了角质形成细胞,MTT法结果显示各浓度组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无血清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方法,anti-K14mAb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体外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 改良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大鼠成釉器细胞及其鉴定

    作者:高江红;朱丽德孜·托列别克;董宁;田剑刚

    目的 建立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成釉器细胞的方法,为成釉器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新的实验方法.方法 剥离出生4d的SD大鼠下颌磨牙牙胚,胶原酶消化1h,胰酶再消化5min,种植组织块于培养皿中.细胞长出组织块后,细胞刮刮除成纤维样细胞,继续培养,观察形态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RT-PCR法鉴定细胞.结果 种植48h后即有细胞长出组织块,细胞主要为铺路石样的、边界整齐的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刮刮除成纤维样细胞后,残留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梭形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上皮样细胞染色阳性,梭形细胞染色阴性.RT-PCR结果显示,所培养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釉原蛋白、成釉蛋白mRNA均有特异性表达.结论 酶消化组织块法可用于成釉器细胞体外培养,为成釉器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了新的实验方法.

  • 咽部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皮损角蛋白14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吴颖;吕昭萍

    目的为研究银屑病皮损角蛋白14(K14)的表达情况,探讨与含M6蛋白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咽部细菌培养、鉴定,链球菌阳性者分为含M6蛋白组及不含M6蛋白组.两组皮损和正常皮肤组织链霉亲合素-过氧化酶(S-P)免疫组化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描述并图像分析定量统计.结果银屑病表皮全层表达K14,正常皮肤主要在基底层浓集表达,咽部培养出含M6蛋白链球菌的银尿病患者比不含M6蛋白链球菌者有更密、更深染的K14阳性颗粒(P<O.05).结论银屑病表皮过度表达K14,咽部感染含M6蛋白链球菌的银屑病患者比感染不含M6蛋白链球菌者有更强的K14表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