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洪;巫翠萍;李永莉

    目的 探讨尘螨过敏性哮喘(简称螨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7 例螨性哮喘患者和15 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IL-10 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病理分级哮喘患者血清IL-10 含量.结果 螨性哮喘组血清IL-10 含量为(11.32 ±4.07)ng/L,正常对照组为(19.33 ±9.3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08,P =0.001);Ⅰ、Ⅱ、Ⅲ、Ⅳ级螨性哮喘患者IL-10 检测值依次为(15.60 ±6.35)ng/L、(11.36 ±2.98)ng/L、(10.38 ±3.48)ng/L、(9.21 ±3.90)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424,P =0.025).结论 螨性哮喘患者IL-10 表达水平低于正常人,且似随病理分级程度增加而降低,说明其可能具有变应性炎症中抗炎抗过敏作用.

  • 尘螨标准化免疫治疗85例哮喘儿童疗效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张璇;李孟荣;王超;王晓宁;张海邻;林剑;金可;李迎春

    目的 观察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过程中变应原注射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及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高呼气流量、总IgE、螨特异性IgE等的变化.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005年2月-2008年6月我院哮喘免疫治疗中心就诊的过敏性哮喘患儿,进行同期对照回顾性分析,其中治疗组接受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每4次变应原注射为观察点,历时3.4年,观察治疗时间、变应原累积注射量、糖皮质激素吸入量、高呼气流量变化、总IgE和螨特异性IgE变化,对照组仅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糖皮质激素吸入量及哮喘发作情况,并在SIT结束时评估疗效.结果 SIT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7.6±1.4)岁,对照组病例5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28例,女22例,年龄(7.7±1.5)岁.SIT第20次注射、治疗(38.7±2.4)周时,变应原累积注射量达(69.7±4.8)μg,糖皮质激素吸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2.359,P<0.05);SIT组高呼气流量较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F=7.874,P<0.05);SIT前后总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05),螨特异性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Derp=0.517,tDerf=0.717,P>0.05);SIT组疗程结束时患儿家长对病情主观评价:45.9%表示明显好转,36.5%表示中度好转,16.5%表示稍有好转,1.1%表示无改变;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估,SIT组控制率达85.5%,对照组为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50,P<0.01),提示SIT有效..结论 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第20次注射后,螨过敏性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量显著减少;85%以上患儿在SIT结束时哮喘得到控制;总IgE和螨特异性Ig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 过敏哮喘鼻炎患者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后不良反应234例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孟荣;王晓宁;姜晗丹;王琼艳;李迎春;林剑;金可;张海邻;李昌崇

    目的 观察尘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的不良反应、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通过对2003年8月至2010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哮喘及变态反应免疫治疗中心234例SCIT患者回顾性分析,观察局部不良反应(LRs)、全身不良反应(SRs)的症状,体征,发生时间,治疗处理,变应原剂量调整等,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评估.结果 (1)234例患者SCIT总注射7679针,LRs发生4973针,占总注射次数的64.8%,所有患者在SCIT过程均发生LRs.SRs共发生235次,占总注射次数的3.1%,累及67例,占治疗例数的28.6%.轻度SRs(EAACI标准Ⅰ级、Ⅱ级)发生212次,累计50例,占治疗例数的21.3%.严重SRs(EAACI标准Ⅲ级、Ⅳ级)发生23次,占总注射次数的0.3%,累及17例,占治疗例数的7.3%.(2)症状主要累及呼吸系统205次(88.4%),皮肤黏膜系统31.5%.(3)肾上腺素处理17次,占总注射次数的0.2%,累及14例,占治疗例数的6%.(4)95.3%的SRs发生在注射后的30 min内,≤10 min发生者19次,后者10次诊断为严重SRs.56例(83.6%)首次发生SRs的剂量为100 000 SQ-U.(5)61例SRs患者经调整变应原注射剂量完成疗程(治疗时间≥2年),其中36例通过变应原剂量经降级或者降级后再升级完成疗程;19例总剂量不变,但调整为分开两次、间隔30 min注射完成疗程;6例升级治疗.6例终止治疗.(6)≤14岁年龄组、维持治疗、哮喘患者、LRs发生次数为发生SRs的可能危险因素.(7) SCIT脱落病例共28例,患者依从比率88.1%.结论 SCIT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SRs,以注射次数计SRs发生概率0.3%,但占治疗病例数的7.3%.发生SRs的可能危险因素如高剂量变应原疫苗注射、哮喘患者等.对发生SRs的患者及时对症治疗,通过减少变应原疫苗注射总剂量或总量不变间隔30 min分次注射的方法,可较好避免后续治疗SRs的再次发生.

  • 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郑瑞;黄雪琨;常利红;陈玉莲;杨钦泰;张革化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 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2例屋尘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采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 ~Ⅲ基因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22例AR患者免疫治疗前Foxp3、TCR Vγ Ⅰ ~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155,Z=-2.114,t=4.101、t=3.108,P均<0.05),治疗后Foxp3、VγⅢ明显升高(t=-4.577,Z=-3.416,P均<0.05);治疗前Foxp3与WⅠ、Ⅱ、Ⅲ呈正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结论 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中,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患者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的免疫重塑相关.

  • 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尘螨特异性IgE及家居环境尘螨变应原含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江万进;纪东;桂晓钟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及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相关性,为小儿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出生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3~4周岁时,对患有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家庭内随访,评估患儿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采集患儿家居环境灰尘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尘样中屋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p1)和粉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f1)含量,并对患儿进行血清尘螨sIgE水平检测。结果对采集的64份尘螨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Der p1和Der f1之间有正相关性(P<0.05)。患儿居室内Der p1和Der f1暴露水平与屋尘螨sIgE及粉尘螨sIgE相互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含量及尘螨sIgE呈正相关,给临床科研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提示可通过检测sIgE水平初步预测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性,通过加强尘螨健康教育及降低居室环境尘螨含量来防治过敏性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 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小平;高军;郑岩;李玉珍;吕智慧;冯小娟;迟秀丽

    目的 探讨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Alutard(R))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变应性鼻炎伴哮喘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对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伴轻-中度哮喘患者37例,进行SIT3年.SIT采用以浓度、剂量逐渐递增的皮下注射方法,从100SQ-U 0.2 ml/次/周的初始量至100 000 SQ-U1.0ml/次/6周的维持剂量.应用UniCAP system免疫荧光法和瑞氏染色法分别测定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总IgE(total IgE,tlgE)、IgG、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和外周血嗜酸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j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年后上述各种参数、肺功能指标、症状评分和皮肤反应指数(skin index,SI)的变化.结果 经过3年SIT后,患者血清ECP水平和血Eos计数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SIT后IL-4和IL-5降至正常水平,而IgG和IFN-γ分泌增加;血清tlgE水平降至正常,slgE有所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临床完全控制率64.86%,良好控制率35.14%;所有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62.12%的患者不用任何药物,78.4%的患者SI明显降低.3年SIT后无新的过敏症状的发生.结论 坚持长期SIT能明显缓解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Eos的聚集,降低血清ECP水平,增强对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达到调节免疫细胞Th1和Th2分泌的平衡,以维持长期、稳定的临床疗效.

  •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应性鼻炎一年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成硕;张罗;韩德民;王向东;赵岩;周兵;刘健慧

    目的 评价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30例和药物治疗组30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分级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经过1年治疗后,免疫治疗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与药物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免疫治疗组患者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所有免疫治疗病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标准化螨变应原免疫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

  • 变应性鼻炎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

    作者:王成硕;王向东;张伟;佘文煜;锡琳;欧阳昱辉;赵岩;张罗

    目的 评价皮下注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92例单一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免疫治疗组(46例)和药物治疗组(46例).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和屋尘螨特异性皮肤反应指数评价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中屋尘螨特异性IgE、特异性IgG4的水平.结果 经过3年治疗后,免疫治疗组患者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和屋尘螨特异性皮肤反应指数(均值±标准差)分别为3.32 [2.49;5.12]分、0.31[0.28;0.45]分、1.34 ±0.29,较治疗前的9.20[7.50;11.13]分、0.72[0.47;0.83]分、1.71±0.53,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分别为-5.13、-5.78、6.37,P值均<0.05),以上3项指标免疫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治疗前为16.32[4.34;38.65] kU/L,免疫治疗3年后为15.85[4.93;46.27] k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P>0.05);免疫治疗组患者血清中螨特异性IgG4治疗后为8387[ 7732;16 634]AU/L,较治疗前的486[ 319;1439] AU/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P<0.05).7.5%(3/40)的免疫治疗组患者在3年后出现了哮喘症状,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哮喘症状的发生率(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P<0.05).15.0% (6/40)的免疫治疗组患者在3年后出现了新的过敏原反应,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5).结论 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而言,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及降低特异性皮肤反应,升高血清中特异性IgG4水平,有效减少哮喘和新的过敏反应的发生.

  •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琳;关桂梅;朱冬冬;沙骥超;金光华;陈明星;张红;董震

    目的 探讨3年期标准化皮下尘螨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0例经皮肤点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诊断为螨过敏的AR患者,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剂量递增治疗方案完成3年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年后对鼻塞、鼻涕、鼻痒和喷嚏进行主观症状评分(0~3分),同时达到维持剂量后每4个月记录鼻腔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药物评分.观察剂量递增期和剂量维持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免疫治疗前鼻塞、喷嚏、鼻涕和鼻痒等主观症状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分别为2[2;3]、2[2;3]、2[2;3]、2[1;2]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310、-8.408、- 8.377、-8.287,P值均为0.000).免疫治疗前各种鼻部症状VAS评分及药物评分分别为8.00[7.00;8.85]、2.00[1.50;2.00]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分别为1.00[1.00;1.5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287、-8.248、P值均为0.000),并在维持剂量注射过程中保持稳定(F值分别为2.483、0.296,P值分别为0.086、0.744).64.47%(98例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在免疫治疗的剂量维持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结论 尘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AR安全、有效.

  • 尘螨变应原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治疗变应性鼻炎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车娜;韩冰;刘双喜;葛荣明;余少卿

    目的 探讨尘螨变应原(Der p1)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Der p1 基因修饰的DC(Der p1-DC).将24 只健康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未转染基因DC(immature DC,imDC)/AR组;糖皮质激素/AR组;Der p1-DC/AR组;imDC/正常组,每组6 只.以Der p1 建立AR小鼠模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Der p1-DC、imDC及地塞米松,同量生理盐水处理正常对照小鼠,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血IgE、IgG1与组胺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Western blot 法测定小鼠鼻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13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全部数据均经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均数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Der p1-DC/AR组的血IgE、IgG1与组胺水平低于imDC/AR组[(0.560 ±0.110)OD 450 nm比(1.150 ±0.280)OD 450 nm,(0.690 ±0.054)OD 450 nm比(0.920 ± 0.125)OD 450 nm,(4 145 ±670)pg/ml比(7 685 ±669)pg/ml,t值分别为4.80、4.14、9.16,P值均<0.05],鼻黏膜中IL-4与IL-13的表达明显低于imDC/AR组(0.41 ±0.25比1.59 ±1.02,0.26 ±0.01比1.10 ±0.09,t值分别为2.75、22.72,P值均<0.05),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er p1-DC可以减轻AR小鼠的炎症,并降低IL-4与IL-13的表达,提示其可用于AR的免疫治疗.

  • 变应性鼻炎集群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分析

    作者:张罗;王成硕;王向东;赵岩;刘健慧;张伟;周兵;韩德民

    目的 观察应用标准化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4例螨变应原导致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的剂量累加阶段采用集群注射方案,6周达到维持剂量,继续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总评分、药物用量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导致的全身不良反应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6周左右达到剂量维持阶段,缩短剂量累加阶段疗程60%以上的时间.经过1年集群免疫治疗后,鼻部症状总评分(5.43±1.31)和每日药物用量评分(0.44±0.12)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值均<0.01),总体生活质量和7个分项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值均<0.01).154例中共9例(26次)出现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占注射例数的5.9%(9/154)和注射针数的0.75%(26/3464).其中Ⅰ级反应10次,Ⅱ级反应12次,Ⅲ级反应4次,无Ⅳ级不良反应.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变应性鼻炎屋尘螨变应原集群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成硕;张伟;王向东;锡琳;欧阳昱辉;赵岩;张罗

    目的 对比变应性鼻炎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和常规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屋尘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集群免疫治疗,每周就诊1次,每次就诊注射2~3次,6周后达到维持剂量.另一组接受常规免疫治疗,每周就诊1次,每次就诊注射1次,14周后达到维持剂量.达维持剂量后两组病例继续以维持剂量治疗1年,治疗期间通过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接受集群免疫治疗的患者更早出现症状评分的改善和对症药物使用的减少(第6周),更早出现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G4的升高(第6周).在剂量递增阶段,集群免疫治疗组进行534次注射,有3例出现6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6/534);常规免疫治疗组591次注射,共3例出现5次全身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85%(5/5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3,P>0.05).结论 对治疗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可以更早地实现症状的改善和药物使用的减少,且具有同样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海;郑臻;陈依林;姚俊;黄华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分数、气道通气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 =-2.657,P =0.008)。治疗前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分数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 FVC)、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FEV1/ FVC、MMEF、P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雾化吸入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气道通气功能。

  • 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细胞表达模型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作者:张宇;姚煦;顾汉艳;王宝玺;刘军

    目的 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树突细胞特异性捕获细胞间黏附分子3非整合素(DC-SIGN)细胞表达模型,为后续进行DC-SIGN蛋白受体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PCR扩增获得DC-SIGN分子的cDNA,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巨细胞病毒启动子-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质粒(PCMV-EGFP),EGFP位于DC-SIGN N末端,转染人胚肾细胞癌HEK 293T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DC-SIGN重组分子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DC-SIGN-EGFP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情况,并进一步检测转染表达的DC-SIGN受体对过敏原抗原的识别和内吞过程.结果 构建的荧光融合蛋白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DC-SIGN表达成功;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DC-SIGN融合质粒的HEK293T细胞的DC-SIGN受体表达量增多(约50%).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绿色荧光标记的DC-SIGN位于细胞膜上,可结合红色荧光素标记的过敏原抗原Derp2,并可将Derp2内吞入细胞内.结论 构建的DC-SIGN-EGFP融合蛋白在293T细胞内表达后具有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特征性分布,可被DC-SIGN特异性抗体识别并具有摄取过敏原功能,是研究DC-SIGN分子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

  • 特应性皮炎患者尘螨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付玉萍;李东宁;王兰;孙健;闫铁夫;王莉丽;杜红阳

    目的 分析尘螨变应原不同蛋白浓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并对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以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进行尘螨变应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同时以尘螨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SPT)及血清特异性IgE测定(SIgE)作为对照,比较APT、SPT、SIgE测定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5组不同浓度变应原(3 000、5 000、7 000、10 000、12 000 pnu/g)APT结果,及两个厂家提供的变应原原液间的差异.结果 以SIgE为金标准.1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41%、73.53%;特异度分别为76.12%、80.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4.29%、67.57%.2组:APT、SPT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81.53%、76.02%;特异度分别为77.78%、79.8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9%、66.07%.以SPT为金标准.1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8.38%、67.57%;特异度分别为77.42%、84.2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44%、73.53%.2组:APT、SIgE检测尘螨的灵敏度分别为79.25%、61.07%;特异度分别为80.63%、82.5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9.55%、77.21%.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5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1组:8.24%、22.35%、29.41%、44.71%、41.18%;2组:3.53%、23.53%、31.76%、34.12%、35.29%,两组试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试剂的各组间APT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尘螨变应原浓度的增加会提高APT阳性率,但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阳性率升高不明显.结论 APT诊断尘螨变应原的灵敏度较高,增加变应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但达到适宜浓度后阳性率不再升高.

  •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洪;黄榆岚;王仁君;刘世喜;孙永东;梁国庆;陆中友;王杰;董钏

    目的:探讨多中心协作临床研究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个中心的438例尘螨变应原导致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组(对照组)及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组(实验组),治疗期间通过鼻部症状评分、鼻炎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及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指标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分析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中,42例在治疗过程中因效果不佳脱落,其余396例患者均完成2年治疗疗程.其中192例患者(对照组)和204例患者(实验组)分别完成单纯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使用内舒拿治疗;318例在治疗开始后15周进入维持剂量阶段,72例在16~20周进入维持剂量阶段,6例长期低剂量(60 000~80 000 U)维持治疗.治疗2年时,对照组鼻部症状总评分(3.20±1.38)、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水平(27.69±9.37)及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实验组鼻部症状总评分(2.85±1.12)、屋尘螨血清特异性IgE水平(25.31±7.21)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前均显著减少(均P<0.01),且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例数与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辅助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与安全性优于单纯的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 免疫刺激DNA序列与尘螨过敏原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章诗富;成丽兰;侯敢;谭继全

    目的:观察免疫刺激DNA序列(ISS)与尘螨过敏原(Df)合用,对Df致敏的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鼻腔过敏性炎症的作用及其维持时间.方法:SD大鼠32只,分ISS组(A组)、ISS加Df组(B组)、Df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D组),每组各8只.A、B、C组用Df致敏及激发.各组在第1次激发后6周中,每周采血1次测特异性IgE,后处死大鼠,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ELISA测血清IL-4、IL-5、IFN-γ和IL-12水平.结果:A、B组IFN-γ和IL-12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而A、B组IL-4和IL-5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血清特异性IgE前5周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6周B组Df特异性IgE水平有回升,但与C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与Df合用对Df致敏的AR大鼠模型鼻腔过敏性炎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维持6周.

  • 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评价

    作者:徐志坚;黎艳芬;廖艳萍;杜宝文;祝晓芬

    目的 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比较125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免疫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O.01),有效率81.6%;其中6例(4.8%)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SLIT对过敏性哮喘儿童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晶;伦立民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过敏性哮喘病儿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62例轻中度过敏性哮喘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2例病儿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病儿血清总IgE (TIgE)、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病儿治疗后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水平升高,ECP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78~12.707,P<0.05),而TIgE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病儿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病儿户尘螨SIgG4、粉尘螨SIgG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6.060、5.582,P<0.05),而E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SLIT对病儿体内免疫状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诱导产生临床免疫耐受,IgG4水平的改变可能与其治疗机制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