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作者:倪金洪;郁怡;高玲玲;孙锟;陈树宝

    目的探索超声CDFI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了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的超声CDFI的特征.结果①右冠状动脉明显增宽.②室间隔及其他部位侧支血流丰富.③左冠状窦内无左冠状动脉起源.④肺动脉增宽.结论超声CDFI可以诊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它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丰富的信息.

  • 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临床分析

    作者:邵魏;袁越;张永兰;高路;刘颖中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LCAPA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我院心脏中心门诊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收治但终诊断为ALCAPA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ALCAPA的患者女性7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2~10个月,平均年龄5.3个月.8例患者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气促、喘息、声哑、多汗及喂养困难等心力衰竭(心衰)症状.病初均于首诊医院误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患儿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增强CT均有较为特征性的改变.结论:小儿ALCAPA病例临床常易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混淆.对于临床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患儿应注意其心电图表现.其中符合ALCAPA心电图特点的病例,反复探查其心脏彩超并进行心脏增强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有助于ALCAPA的诊断.

  • 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苏文君;杨克明;王姗;吕小东;闫军;李守军

    目的:总结成人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0月至2017年9月,手术治疗34例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7例;年龄18 ~63岁,平均年龄(38.4±13.5)岁.手术方法包括左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肺动脉内通道术(takeuchi)、肺动脉壁卷管延长移植术(tubular extension)、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二尖瓣成形术(MVP).术后观察手术效果,围术期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例患者接受Takeuchi术,9例患者接受左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10例患者接受tubular extension移植术,另3例患者接受CABG术,7例患者因二尖瓣中量或大量返流接受MVP术.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44.8±65.8) min和(99.7 ±47.2)min.术后10例患者二尖瓣少量返流,无中量以上返流.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9.0±9.0)vs.(55.2±5.6) mm,P=0.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61.1±7.1)%vs.(57.3±8.4)%,P=0.047]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12年,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心功能正常.结论:成人型ALCAPA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效果满意,因此,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矫治术后早期结果分析

    作者:郑林;王旭;潘沱;李丹;王巍

    目的 分析阜外医院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早期结果,并总结此类疾病早期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至2016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中心收治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手术患儿共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收集患儿术前心功能指标,术前~般资料,术后超声,术后呼吸机时间、ICU滞留时间等术后相关指标.对所有65例患儿按术前射血分数(简称EF) 30%分组,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间相关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入选患儿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手术年龄(中位数)12月,术前体重(中位数)8.5kg,术前射血分数(EF) 44.23±22.6%,左室大小39.69±7.73mm,体外循环时间121.67±56.0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中位数)67min,22例患儿因二尖瓣反流重而行二尖瓣成形,呼吸机支持时间(中位数)24h,ICU滞留时间(中位数)3天,死亡2例,二次插管7例,ECMO辅助3例,延迟关胸8例,腹膜透析6例.对于EF 30%作为患儿分组指标,EF<30%患儿26例,其余为39例,比较两组术前情况,EF<30%组患儿年龄、体重明显小于EF≥30%组,而EF≥30%组患儿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小于EF<30%组患儿,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ECMO无明显差异,EF≥30%组行二尖瓣成形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EF<30%组患儿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明显多于EF≥30%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EF<30%组患儿二次插管、腹膜透析、延迟关胸数量明显多于EF≥30%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率比较,总体死亡2人,均为EF<30%组患儿,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患儿自身对照,拔管时EF较于术前无明显差异,而出院时EF较术前存在明显差异.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比较,拔管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出院时左室舒张末径大小明显小于术前左室舒张末径大小.结论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小儿患者早期结果满意,大部分患者心脏功能和二尖瓣反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极差的心脏功能对术后早期结果有明显影响,EF<30%患儿术后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延长,二次插管、延迟关胸、肾替代治疗危险明显增加,将经历较长的延迟恢复的过程.

  • 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昌伟;宋云虎;许建屏;王水云;孙寒松;王巍

    目的 总结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结果及经验.方法 2006年2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19例年龄大于18岁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35.3±11.7)岁,体质量(61.2±9.4) kg.术前心电图正常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异常Q波形成4例,ST-T改变13例.12例冠状动脉造影、4例CT提示左右冠状动脉间大量侧支循环形成,3例术前未行冠状动脉造影或CT检查.术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60±0.07,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2.4±4.4) mm;二尖瓣反流(MR)重度2例,中度3例,轻度4例.行Takeuchi术7例,左冠状动脉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再植10例,其中二尖瓣成形2例.结果 术中探查发现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位置:左前2例,左后7例,右侧4例,右后6例.所有患者无住院死亡.体外循环(144.5 ±66.9) min,主动脉阻断(96.4±38.8)min,呼吸机辅助(12.9±3.7)h,ICU滞留(39.2±12.5)h.术后LVEF 0.62±0.04,LVEDD (45.8±5.5) mm.术后MR轻度1例,微量4例.随访16(84.2%)例,平均19.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和再次手术及入院,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 Ⅰ或Ⅱ级;后一次随访LVEF 0.63±0.05,LVEDD(49.2 ±4.6)mm;MR轻度6例,微量3例.结论 成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发病隐匿,一经诊断即需手术治疗,治疗方法首选冠状动脉再植,对于合并二尖瓣反流患者,应遵循成人二尖瓣反流治疗原则.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术前诊断与治疗

    作者:马新平;刘鑫伟;陈瑞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的术前诊断,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 对山西省儿童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例ALCAPA患儿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患儿共9例,男3例,女6例,年龄4个月~4岁6个月,平均(1.14±1.33)岁;体重5.6~18.0 kg,平均(8.06±3.99)kg.术前行心脏彩超、心脏增强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有1例患儿行心脏造影检查.9例患儿中合并二尖瓣轻度反流2例,二尖瓣轻-中度反流5例,中-重度反流2例.心电图表现:9例患儿在导联Ⅰ、AVL及V4-6有不同程度的异常Q波,ST段改变或T波倒置.胸部X线检查示心影明显增大,心胸比例0.56~0.73,平均0.61 ±0.05,左心缘饱满隆起,向左下方突起,心脏彩超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左心室明显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射血分数低于50%,8例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径均>35 mm,1例患儿合并心尖部室壁瘤.1例患儿行心脏彩超及CT检查后怀疑ALCAPA,后经造影检查明确诊断.6例患儿术前行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尖、前壁、侧壁心肌梗死,部分心肌存活.本组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左冠状动脉移植术,7例患儿加做二尖瓣成形术.全组患儿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余均治愈出院.其中,围术期合并低心排综合征2例,肺炎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冠状动脉血流通畅,射血分数较术前提高,二尖瓣反流减轻.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心力衰竭表现,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ALCA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心脏增强CT及造影检查可确诊,术前核素心肌显像对存活心肌的判定、手术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移植术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围术期管理研究进展

    作者:罗启鹏;李轶楠;武勰;晏馥霞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者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异常,所以很容易误诊.随着对ALCAPA认识的不断深入、诊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技术的日趋完善,其诊断的特异性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患儿在进行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时,直视下才能发现ALCAPA,这无疑增加了围术期风险及管理难度.因此,探讨ALCAPA的围术期管理策略能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但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指南来规范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

  • 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郭珊;林晓文;刘敏;吴秋梅;李菊芬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价值.方法 收集4例经手术证实的ALCAPA患儿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本组4例患儿均正确诊断.其超声表现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异常开口于肺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扩张;左心室扩大;二尖瓣乳头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左冠状动脉内血流逆流入肺动脉;冠脉间侧支循环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地诊断和评估婴幼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临床首选的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研究

    作者:衣晓蕾;张玉奇;孙锟;吴兰平;陈国珍;张志芳;姚丽萍;沈蓉;刘亦青;朱俊学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儿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比较1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l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LCAPA)患儿与39例正常儿童左心室不同心肌节段的应变率值以及应变值.结果:对照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12±0.75)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病例组平均收缩期峰值应变率(-1.42±0.49)s-1,收缩期应变(-17.56±5.71)%,舒张早期应变率(1.48±0.49)s-1,舒张晚期应变率(0.85±0.42)s-1.病例组收缩期及舒张期应变率及应变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例组室间隔基底段的应变率值及应变值与其它节段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病例组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2.22±.41)s-1,收缩期应变(-25.24±4.07)%,舒张早期应变率(2.32±0.69)s-1,舒张晚期应变率(1.65±0.61)s-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局部心肌功能.

  • 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作者:张惠丽;李守军;胡盛寿;沈向东;闫军;王旭;花中东

    目的 回顾性总结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 5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采用临床常用指标评价心肌存活程度的可能性和价值,并寻找影响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999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ALCAPA患儿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个月~18岁,平均(4.49±4.30)岁.术前评估基于常规临床检查;术后随访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对15例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患儿行心肌存活程度分级.0:心肌正常;1:心肌存活;2:心肌大部分存活;3:心肌梗死.同时根据临床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分析心肌存活程度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临床指标包括ECG异常Q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侧支生成情况、胸部X线片心胸比值(CTR)、二尖瓣返流(MR)、有无室壁瘤或其他术前严重情况.临床综合评分高为10分,低为0分.分析评价综合评分和临床常用单项指标对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患儿按临床综合评分分组,比较其术前、围术期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心肌存活程度分级与临床综合评分(r =0.936,P<0.001)、LVEF(r=0.783,P<0.001)、CTR(r=0.770,P<0.002)、异常Q波(r =0.667,P<0.01)、LVED(r =0.637,P<0.02)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MR和侧支形成情况(r=-0.206、-0.268、-0.342,P均>0.05)无显著相关性.心肌存活程度分级0~1级所对应的综合评分为0~3分;2级对应综合评分3~5分;3级对应综合评分5分以上.评分越高、心肌梗死程度越重、病情也越重.临床综合评分>3分和LVEF< 50%较心电图异常Q波、侧支生成不良、CRT> 0.65、MR中重度对心肌梗死预测价值高.所有患儿分2组(临床综合评分≤3分为A组,评分>3分为B组)比较发现,B组小年龄、心脏增大、严重心功能不全患儿较A组多.B组行冠状动脉移植术比例高于A组,行肺动脉内隧道术的比例低于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辅助和ICU滞留时间B组均明显长于A组.47例患儿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早期死亡,1例临床综合评分9分的患儿术前死亡.术后随访38例(80.9%,38/47例),随访期限(1 ~168)个月.晚期死亡1例.所有患儿LVED均较术前缩小,仍有轻度MR 19例,残余肺动脉轻度压差3例.16例术前LVEF< 50%,14例恢复正常,2例恢复中.结论 ALCAPA患儿的存活心肌对手术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心肌存活状况与临床指标密切相关.LVEF< 50%和临床综合评分>3分对心肌梗死预测价值高.术前年龄小、心功能低下、临床综合评分高的患儿术后早期风险大,但手术建立起有效的双冠状动脉循环后,中远期心功能恢复满意.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7例患儿各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作者:张惠丽;李守军;胡盛寿;沈向东;闫军;王旭

    目的 分析各年龄段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情况,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救治率.方法 1999年4月-2011年3月本院共收冶37例ALCAPA患儿.男21例,女16例;年龄(5.0±4.8)岁.其中婴儿组(≤1岁)8例,幼儿组(>1 ~3岁)10例,大年龄组(>3岁)19例.37例中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1例,室壁瘤2例,法洛四联症/ASD、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ASD各1例.对各年龄段临床特点和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结果依据门诊复查结果及电话随访.结果 婴幼儿组发病年龄均早于大年龄组;ECG出现Q波及ST-T改变13例(35.1%,13/37例),其中婴儿组5例(62.5%)、幼儿组3例(30.0%)、大年龄组5例(26.3%),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X片示心脏均明显增大,心胸比婴儿组大于幼儿组和大年龄组,幼儿组大于大年龄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径( LVED)3组均增大,以婴儿组增大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50%者婴儿组多于幼儿组和大年龄组,幼儿组与大年龄组无明显差异.首次诊断时误诊或漏诊18例,占48.6%(18/37例).婴儿组1例由于核素扫描提示存活心肌很少,等待心脏移植,另2例家长放弃手术.34例患儿行冠状动脉移植术23例,肺动脉内隧道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2例,单纯结扎冠状动脉左主干1例.无手术早期死亡.术后有近期随访资料26例(76.5%,26/34例),随访6~130(13.6±18.4)个月,晚期死亡1例.患儿术后LVED均较术前缩小,仍有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8例.有随访资料患儿中,8例术前LVEF<50%,术后3~6个月LVEF均恢复正常.结论 ALCAPA婴儿患儿临床表现较幼儿及年长儿患儿重.小儿ALCAPA由于缺乏特征性表现,各年龄段均易误诊.对于小儿各年龄段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患儿,要注意除外小儿ALCAPA.可以结合其ECG表现,反复超声ECG探查冠状动脉,必要时加行多层螺旋CT或心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6例患儿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晖;李晓峰;彭芸;王芳韵

    目的 分析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诊断特点,评估其手术效果.方法 本院2006年3月-2007年10月共收治ALCAPA患儿6例.男4例,女2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43.5个月.对这6例患儿的I临床表现、心电图(ECG)特征、心脏超声、64排螺旋CT及心导管检查资料、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ALCAPA 5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示心功能不全.ECG特异表现:4例患儿ECG存在前侧壁异常Q波及ST段改变,1例患儿存在ST段改变,1例患儿ECG大致正常.典型彩色超声心动图表现为:4例患儿出现左室扩大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2例患儿存在二尖瓣轻-中量返流,2例患儿为大量二尖瓣返流;2例患儿表现为右冠状动脉扩张.增强CT及心导管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其中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2例直接移植,3例行左冠状动脉重建术;2例重度二尖瓣返流患儿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无症状患儿未行手术治疗.术后患儿症状改善,无死亡病例.结论 了解ALCAPA的病变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ALCAPA的检出率,尽早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 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误诊分析

    作者:巴宏军;徐玲玲;林约瑟;李轩狄;王慧深;覃有振

    目的 分析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误诊的原因,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儿科就诊的误诊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共收集7例误诊病例,其中心脏畸形1例,为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伴房间隔缺损误诊为房间隔缺损;血管畸形6例,其中右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衰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例.所有误诊病例均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临床医生严谨的态度、检查者规范的操作及两者间密切的沟通是有效避免误诊现象发生的关键.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学华;李筠;黄美蓉;高伟;李奋;余志庆;杨健萍;周爱卿

    目的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mary artery,ALCAPA)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性疾病,目前国内报道的资料不多.该研究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对10例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心脏超声、心导管资料、手术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多汗、烦躁、气促、拒食等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有较特征性的改变;4例患儿行肺动脉内隧道术,4例行直接左冠状动脉移植术,2例行左冠状动脉重建术.术后8例症状改善,2例死亡.结论 掌握ALCAPA的病变特点和相关的诊断线索,辅以彩色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提高ALCAPA的检出率,并早期手术治疗.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齐玉娟;李培军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早期即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终可诱导严重左心功能不全,终导致患者死亡.外科手术是治疗ALCAPA的唯一手段.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及体外心脏辅助装置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广泛应用,ALCAPA的治疗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手术指征及方式仍存在争议,术后远期并发症仍不容乐观.本文主要针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其远期并发症进行综述.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小儿患者的外科治疗

    作者:张昌伟;李守军;张浩;高华炜;畅怡;花中东;马凯

    目的 总结我院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5年2月我院小儿外科中心行冠状动脉再植术治疗小儿ALCAPA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1例,平均年龄25.5(7.3 ~ 60.0)个月,其中19例患者年龄小于1岁,平均体重11.8(7.8~19.8)kg.结果 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时间(131.8±61.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3.4±32.1) min,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12.5(6.5~43.8)h和49.0(1.0~116.0)h.3例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并成功脱机,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3.4%±15.8% vs.50.6%±18.7%)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36.4±32.5) mm vs.(42.3±7.4) m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1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术后二尖瓣反流(MR)情况为中度2例,轻度8例,微量2例,其余3例无反流.其他41例未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MR程度保持不变或改善.平均随访时间(45.4±23.6)个月.随访期间1例死于非心源性原因,无再次手术及入院,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或Ⅱ级,后一次随访时患者LVEF(62.8%±5.0%)较出院时显著提高,MR中度6例,轻度24例,微量4例,21例患者无反流.结论 冠状动脉再植术对小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近中期效果良好.对于合并二尖瓣大量反流并有乳头肌缺血表现的患者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