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征象

    作者:郑劲松;付正;韩安勤;马莉;张建波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及HRCT表现.结果 肺癌性淋巴管炎多见于右肺,35例均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为局限性非对称性分布,呈结节状或锯齿状改变;胸膜增厚26例,好发于叶间胸膜,病变程度轻,范围广;小叶间隔增厚25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肺内小结节13例.结论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是PLC较为特征的CT表现.

  •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

    作者:孟亮廷;李洪秀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支气管镜活检、胸膜活检或开胸肺活检证实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高分辨CT(HRCT)征象,评价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20例肺癌性淋巴管炎患者的原发恶性肿瘤分别是周围性肺癌9例、中央型肺癌5例、乳腺癌2例、胃癌2例、胰腺癌1例、结肠癌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主要表现为胸膜结节、小叶核心结节、小叶内细网结节影、小叶间隔小串珠状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串珠状增粗、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尤其是HRCT可以较准确地反映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特征,是提示恶性肿瘤肺部淋巴管转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癌性淋巴管炎 HRCT
  • 18F-FDG PET/CT在肺癌性淋巴管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作者:孙晓琰;常城;雷贝;王利华;刘柳;阮茂美;谢文晖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病(PLC)18F-FDG PET/CT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临床确诊的53例PLC患者,均行PET/CT+薄层屏气CT扫描.利用CT扫描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采用TrueX+飞行时间法重建图像并进行分析、总结.测定各感兴趣区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并计算标准化比值(SUR),比较不同区域的SUVmean,和SUR的差异.结果 53例PLC患者中,51例(96%,51/53)可见增厚小叶间隔伴放射性摄取,增厚小叶间隔所在肺野SUVmean明显高于正常肺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92 vs.0.58±0.18,t=19.85,P<0.01);增厚小叶间隔肺野/纵隔血池的SUR高于正常小叶间隔肺野纵隔血池的SUR,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0.84±0.38 vs.0.40±0.21,t=12.77,P<0.01).51例(96%,51/53)可见支气管血管束放射性摄取增强.PLC累及支气管血管束SUVmean明显高于正常支气管血管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1.67 vs.0.90±0.19,t=15.45,P<0.01).增粗支气管血管柬/纵隔血池的SUR高于正常支气管血管束纵隔血池的SUR(2.89±0.94 vs.0.59±0.19,t=12.62,P<0.01).51例(96%,51/53)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放射性摄取增强.结论 典型PLC患者的PET/CT融合显像特征为支气管血管柬增粗伴放射性浓聚;PLC累及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伴放射性摄取增高;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或显示伴放射性异常浓聚.PET/CT融合显像结合局部SUVmean和SUR的测定,不但可以更早地诊断PLC病灶,而且可以提高对PCL病灶诊断的准确率.

  •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作者:韦红星;梁晟伟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PLC)高分辨率CT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经临床病理和随访证实8例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肺部HR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PLC的HRCT影像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不规则形及串珠状增厚5例,小叶间隔增厚,呈网格状改变5例,小结节状影沿胸膜下间质、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蔓延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4例;胸椎椎体及附件溶骨性破坏2例.结论 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是PLC较为特征性CT表现.HRCT对PLC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肺部癌性淋巴管炎HRCT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姜立杰;刘树荣;李慧亭;刘亚静;屈瑞博

    目的 探讨肺部癌性淋巴管炎高分辨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35例病理诊断癌性淋巴管炎患者HRCT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HRCT表现: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7例,小叶间隔增厚29例,小叶核心结节15例,片状磨玻璃影12例,周围线样及索条影5例,叶间裂及胸膜结节样增厚9例.结论 HRCT对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并有助于和其它弥漫性间质性肺部病变的鉴别.

  • HRCT对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波;刘永利;李英杰

    目的 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特征表现,提高对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癌性淋巴管炎的HRCT表现.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均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33例;胸膜不规则增厚26例.结论 癌性淋巴管炎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HRCT对其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 肺部空洞病变的CT诊断

    作者:李启锡;黄明光;李为业;刘伟波;郑华英

    目的 分析常见肺部良、恶性空洞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肺部良、恶性空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39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部空洞性病变的空洞壁及周围组织CT表现特点.结果 良性空洞内壁光滑、整齐.结核性空洞的壁密度较高,周围有卫星灶;肺脓肿空洞可见液平面,洞壁厚,外缘模糊. 肺癌性空洞外缘分叶,有毛刺,内缘凹凸不平,呈结节状.结论 仔细分析空洞的厚度、边缘形态及周围组织的改变是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 肺癌性淋巴管炎CT表现的特征性分析

    作者:李水连;张海涛;余水全;肖格林

    目的:探讨肺癌性淋巴管炎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已确诊的51例肺癌性淋巴管炎,各例病例均曾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对原始数据进行软组织算法、骨算法及多模式重建成像,对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5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肺纹理不规则增多、增粗、模糊,其中43例增粗肺纹理可见多发微小结节;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36例,其中28例小叶间隔可见微小结节;肺小叶内间质增生及(或)核心小结节及12例;胸膜不规则轻度增厚及多发微小结节32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1例;肺内结节及或小斑片状实变影25例;胸腔液29例;心包轻度增厚和(或)少量积液12例。结论肺纹理不规则增粗并多发微小结节、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及胸膜轻度增厚并多发微小结节这三种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螺旋CT是诊断肺癌性淋巴管炎的有效手段。

  • 胃癌伴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误诊二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万;邵丽华;陈刚;祁旺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晚期胃癌的转移主要包括腹腔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其中肺转移发生率仅次于肝转移,约为10%[1]。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 PLC)是胃癌肺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占肺转移的4%~11%,常被误诊为其他肺间质性病变[2]。本文报道2例胃癌伴肺转移性癌性淋巴管炎误诊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肺内癌性淋巴管炎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袁彬;王妍焱;赵玲娣;施常备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在放化疗后出现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临床证实的胸部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出现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PLC主要表现为咳嗽、干咳为主,气短进行性加重抗炎治疗无效,肺功为限制性通气障碍.X线片:双肺弥漫性网状,结节状等间质纤维样变,可见胸腔积液.CT见:小叶间隔不均一增厚,结节状,胸膜不规则增厚,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放疗后的病人改变多出现在放射野外.结论:对治疗后病人的当影像学检查提示肺呈类间质纤维化改变时,尤其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水者,应进一步检查必要时病理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