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例分析

    作者:周妍丽

    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7月龄.因左眼前房积血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患儿因左眼流泪在当地医院就诊,行泪道冲洗,冲洗通畅,以结膜炎处理,给予托百士滴眼.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13例分析

    作者:陈学国;孙丰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时期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多无困难,但有些RB由于伴有其他情况或继发改变等原因掩盖了症状而表现变异,导致延误诊断,现将我们误诊13例分析如下.

  • 视网膜母细胞瘤误诊而行多次手术

    作者:叶雨木;孙丰

    1 病例资料女,6岁.因右义眼胎植入5个月、眼睑肿胀1个月入院.3年前右眼行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约半年经常因眼胀痛而哭闹,在当地医院按青光眼对症治疗有所缓解.不久症状趋重,半年前行球内容物剜除加义眼胎植入术.术后因上睑下垂来我院行提上睑肌手术,配戴义眼满意出院.5个月后眼睑肿胀,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暂时有效,但1个月后症状逐渐加重,认为系国产义眼胎排异作用而换进口义眼胎,做义眼胎表面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长.术后12天眼睑又开始肿胀,在义眼胎前下方长出一肿物,并逐渐增大,被迫将义眼胎取出,同时摘除肿物,发现肿物组织嫩脆,经两家医院病理会诊,均诊断为"眼眶内视网膜母细胞瘤".进一步系统检查,无肝、脑、肺、淋巴结转移.家属拒绝做眶内容物摘除术,15天后眶后又长出直径约8 mm的肿物,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 Coats病一例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眼球

    作者:胡卫曹

    1 病例资料[病例] 男,4岁.左眼红痛4天.查体:右眼正常.左眼无光感,睫状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浅,瞳孔7 mm,圆形,光反射消失,瞳孔区可见猫眼样黄色反光,晶体透明,整个网膜黄白色隆起,似漏斗状,其上血管爬行,无出血、渗出,眼压增高.

  • Coats氏病误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

    作者:刘宝兰;刘玉兰

    患者,男,2岁.因发现右眼瞳孔发白1个月在某省级医院就诊,经CT检查等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右)",准备行右眼球摘除术,其家属拒绝,自动出院,前来我院就诊,以"视网膜母细胞瘤(右)"收住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眼科检查:右眼瞳孔较左侧散大,约4mm,金黄色反应,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晶体无异常,颞侧玻璃体可见黄白色块状物,其上有血管爬行,鼻侧玻璃体透明.

  • 胎儿期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作者:田汝银;张国明;谭文静

    患儿男,出生后1d.其父母要求对其行眼底检查.其母24岁,G1P0.孕32周产检时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左眼球内占位可能;其后2次产检B型超声检查均显示胎儿左眼球内占位(图1).胎儿40周顺产出生.出生后第一天在其出生医院行眼部B型超声检查,左眼玻璃体腔偏鼻侧一异常回声,大小约13 mm×10 mm×12 mm,椭圆形、边界尚清楚,内部回声不均、以低回声为主,可见部分高回声占位病灶(图2).即来我院早产儿筛查门诊行眼底检查.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检查,左眼视盘鼻侧一孤立性、蘑菇状、黄白色、表面血管扭曲、扩张的占位性病变,其周边玻璃体腔清晰,未见细胞播散(图3);右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其父母否认家族三代内有相关眼病史,否认孕期疾病及服药史,定期产检.

  • 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特点和生存率分析

    作者:程湧;杨斐;赵敏;梁建宏;黎晓新

    目的 观察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2003年11月至2015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213例RB患儿中眼外期患儿31例38只跟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单眼24例,双眼7例.初诊年龄<2岁19例;2~5岁10例;>5岁2例.家长发现症状体征至就诊时的时间为初诊时间.其中,初诊时间<1个月12例,1~3个月15例;>3~6个月4例.初诊时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所有患几行眼眶CT、MRI,双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检查.CT或(和)MRI检查见肿瘤浸润眼球外.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巩膜、视神经根部、视神经断端有肿瘤细胞浸润.手术后行全身化学治疗(化疗).出现眼外转移时,行3~6轮强化化疗同时联合眼眶部远程放射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25.5±4.5)个月.观察患儿治疗后6个月,1、5年累积生存率,分析初诊年龄、时间、性别、单双眼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眼外期RB占同期RB患儿的14.55%.所有患儿均无RB家族史;既往病史无特殊.初诊时患眼白瞳及黄白色反光15例;流泪、红肿、畏光及眼球突出5例;斜视11例.患儿6个月,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0±9.0)%、(62.0±11.0)%、(57.0±11.0)%;平均生存时间为(53.9±7.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59.3±11.3)%.初诊时间<1个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100.0%;1~3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累积生存率为(40.0±21.9)%;>3~6个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累积生存率为(25.0±21.7)%.初诊时间<1个月者生存时间较初诊时间1~6个月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0,P<0.05).结论 眼外期RB发生率为14.55%;初诊时仍以白瞳为主要临床表现;累积生存率较低;初诊时间<1个月者生存率较高.

  • 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康;钱江;岳晗;任慧;郭洁

    目的:观察第三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Ⅲ)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检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确诊为 RB 的94例患者1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 RetCam Ⅲ、双目间接检眼镜及 B 型超声检查。以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 RetCam Ⅲ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对 RB 分期的一致性以及 RetCam Ⅲ、双目间接检眼镜及 B 型超声检查对 A~D 期不同分期瘤体的检出率。结果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125只眼中,A 期18只眼,占14.4%;B 期15只眼,占12.0%;C 期10只眼,占8.0%;D 期28只眼,占22.4%;E 期54只眼,占43.2%。RetCam Ⅲ检查发现,125只眼中,A 期18只眼,占14.4%;B 期16只眼,占12.8%;C 期11只眼,占8.8%;D 期27只眼,占21.6%;E 期53只眼,占42.4%。Kappa 系数检验分析结果显示, RetCam Ⅲ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在 RB 分期中一致性良好(加权 Kappa 系数=0.9798,95%可信区间为0.9601~0.9995)。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发现,125只患眼中,A ~ D 期共71只眼150个瘤体。RetCam Ⅲ检查检出瘤体数为147个,检出率为98.0%。未检出的3个瘤体均位于周边接近锯齿缘视网膜处。B 型超声检查检出瘤体数为122个,检出率为81.3%。RetCam Ⅲ检查过程中,未见角膜挫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呼吸暂停、心跳骤停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发生。结论RetCam Ⅲ可有效检出各种分期的 RB,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

  • 8-溴-环腺苷酸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及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慧丽;郭希让;方风琴;王姣峰;方万芬;张慧;吴彩霞

    目的探讨8-溴-环腺苷酸(8-Br-cAM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RB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加8-Br-cAMP培养组),分别进行体外培养24、48、72 h后,以聚合酶链反应-酶标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各实验组RB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8-Br-cAMP作用不同时间实验组的端粒酶活性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与作用时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78 9,F=33.936,P<0.01).实验组细胞周期变化:G1期比率上升,S期比率下降. 结论8-Br-cAMP可减弱RB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影响其周期变化,抑制RB细胞系增生.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作者:Carol L.Shields;孙红;张军军;Jerry A.Shields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的高度恶性眼内肿瘤,其临床表现因就诊时疾病所处的阶段不同而不同.可表现为视网膜感觉层内的透明或半透明病灶;朦胧可见视网膜血管的白色混浊团块;继发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下黄白色肿物等.任何大小的RB均可表现为白瞳症.常见的假性RB包括永存增生性原始玻璃体、Coats病和眼弓蛔虫病.对可疑RB患儿的正确诊断过程,应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外眼检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结合巩膜压迫法的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等.B型超声和CT检查可显示眼内肿瘤并检测出肿块内可能存在的钙化;MRI通常不能检测出钙化,但对评估视神经、眼眶和脑内是否有转移极具价值;光相干断层扫描可用于对化学药物治疗不敏感的囊性RB检查以及评估随访患者的黄斑解剖结构.外周血和肿瘤组织的DNA检测分析有助于鉴定患者是否存在种质(germline)突变.对具有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或其他面部畸形特征的儿童,染色体组型分析有可能早期检测出RB.

  • B型超声、CT及MR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虹;宋国祥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到目前为止,国内对RB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眼球摘除。但许多内眼疾病临床表现与RB 相似[1,2],因此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我院自1979年7月~1999年9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RB 81例,术后均被病理组织学证实。现将其影像学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81例RB患者中,男47例,女3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3岁;左眼45例,右眼29例,双眼7例。患者就诊原因为瞳孔区黄白色反光66例,斜视7例,视力丧失6例,眼球突出2例。B型超声检查76例,CT检查39例,MRI检查3例,彩色多普勒成像(color doppler image,CDI)检查18例。2 结果 B型超声检查均发现眼内实体性肿物,与眼球壁相连,肿物形状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整齐,内回声多少不等,不均匀,透声中等,3例肿瘤内可见无回声区。此外,B型超声显示肿瘤内强回声光斑及声影61例,占80.0%(图1),视网膜脱离6例,视神经增粗2例,肿瘤向眶内蔓延2例。 CT检查均发现眼内高密度影,不均质,有钙斑者29例,占CT检查者的75.0%(图2),视神经增粗6例,眼球增大5例,眼内肿物向眶内蔓延3例,眼球突出1例,眶腔扩大1例。CDI检查均可见B型超声检查所显示的图像,此外还可见肿瘤内有丰富的彩色血流,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多普勒频谱显示为高阻力型动脉频谱,大血流速度0.09~0.33 m/s (图3,4)。仅1例肿瘤内无彩色血流显示;CDI显示血流甚为丰富。MRI检查者中2例肿瘤图1 视网膜母细胞瘤B型超声图像。玻璃体内类圆形中等回声实体性肿物,其中可见团块状及斑点状强回声光斑即钙斑(黑箭头),其后有声影(白箭头) 图2 视网膜母细胞瘤CT图像。左眼玻璃体弥漫性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形状不规则的高密度区即钙斑(黑箭头)图3 视网膜母细胞瘤CDI图像。玻璃体内球形强回声病变,肿瘤内血流丰富,由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黑箭头)图4 视网膜母细胞瘤频谱图。血流频谱图显示为高阻力型动脉频谱,各个波彼此不相连续图5 视网膜母细胞瘤MRI图像。T1WI显示右眼玻璃体内半圆形占位病变,呈中等高信号(白箭头)[ ST6HZ〗图6 视网膜母细胞瘤MRI图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