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睡眠剥夺大鼠癫痫诱发后CB1受体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江佩芳;夏哲智;江克文;杨翠薇;朱涛;高峰;水泉祥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大鼠癫痫诱发后海马大麻素CB1受体表达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癫痫诱发前和癫痫诱发后两组,每组24只.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睡眠剥夺1 d、3 d、5 d组(SD 1 d、SD 3 d、SD 5 d).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剥夺模型,戊四氮诱发癫痫.应用RT-PCR方法检测癫痫诱发前后大麻素CB1受体mRNA表达,并观察海马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SD 1 d组神经元轻度固缩,染色质轻度边聚,SD 3 d组和SD 5 d组均出现神经元凋亡.癫痫诱发后发现CC组大鼠无抽搐,CB1受体mRNA表达较癫痫诱发前明显升高(P<0.01).SD 1 d、SD 3 d、SD 5 d组大鼠抽搐严重,CB1受体mRNA表达较癫痫诱发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睡眠剥夺能造成神经元凋亡,影响大麻素CB1受体表达.CB1受体表达增高对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能抑制癫痫发作.

  • 大麻素CB1受体和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参与电针镇痛机制

    作者:寿崟;赵颖倩;徐鸣曙;葛林宝;张必萌

    目的:研究大麻素CB1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是否参与单次或反复电针镇痛机制.方法:以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造成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分别对单次及反复电针后的大鼠进行痛阈和纹状体D2受体mRNA表达水平检测.同时用CB1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干预.结果:①单次和反复电针后痛阈均升高,且关节炎痛+电针+拮抗剂组的镇痛效果弱于关节炎痛+电针组(P<0.01);关节炎痛+激动剂组与关节炎痛+电针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无论是单次或反复电针,关节炎痛+电针+拮抗剂组大鼠纹状体D2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电针组(P<0.01).③在反复电针观察组中,关节炎痛+激动剂组大鼠纹状体D2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关节炎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著低于关节炎痛+电针组(P<0.01).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单次和反复电针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能部分通过大麻素受体CB1介导,纹状体D2受体可能也参与其中.

  • 反复吗啡暴露后短期戒断时大鼠伏核大麻素CB1受体的功能变化

    作者:王兴勤;马劼;郭艳艳;贾栋;衡立君;高国栋

    目的:探索反复吗啡暴露后短期戒断时,大麻素信号对大鼠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组和对照组,并分别按10 mg·kg-1·d-1的剂量腹部皮下注射吗啡和生理盐水,连续注射7 d.在药物戒断后的d3分别制备伏核脑片,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分别记录两组大鼠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所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观察两组电流的频率和幅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对大麻素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的异同.结果:(1)在戒断3 d后,吗啡组和对照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分别为23.40±s 3.9 pA,21.60±s 4.1 pA,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频率分别是1.62±s 0.47 Hz,1.46±s 0.51 Hz,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灌流大麻素CB1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后,吗啡组和对照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分别为基线水平的75.1±s 7.6(%)和93.7±s 8.4(%),两组差异显著(P<0.05);频率分别为基线水平的64.6±s 6.3(%)和89.8±s 9.7(%),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鼠反复吗啡暴露后短期戒断时,伏核大麻素CB1受体功能发生变化,表现为其对吗啡组伏核中等有棘神经元接受的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 癫(癎)诱发后CB1受体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表达的研究

    作者:江佩芳;夏哲智;江克文;杨翠薇;水泉祥

    目的 探讨癫(癎)诱发后大麻素CB1受体在睡眠剥夺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50只Sprague-Dawlev大鼠随机分为癫(癎)诱发前和癫闡诱发后2组,每组25只.每组大鼠又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C),环境对照组(TC)和睡眠剥夺1 d、3 d、5 d组(SD1d、SD3d、SD5d).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剥夺模型,戊四氮诱发癫(癎).应用RT-PCR方法检测癫(癎)诱发前后大麻素CB1受体mRNA表达,并电镜观察其海马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SD1d组神经元轻度固缩,染色质轻度边聚,SD3d组神经元凋亡,SD5d组超微结构改变基本同SD3d组.癫(癎)诱发后发现CC组与TC组大鼠无抽搐,CB1受体mRNA表达较癫(癎)诱发前明显升高(P<0.01).SD1d、SD3d、SD5d组大鼠抽搐严重,CB1受体mRNA表达与癫(癎)诱发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剥夺能够造成神经元凋亡,影响大麻素CB1受体mRNA表达.大麻素CB1受体表达增高可能是一种自身稳定调节的保护机制,能抑制癫(癎)发作.

  • 大麻素CB1受体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诱发动作电位的作用

    作者:蒋淑霞;李倩;王霄汉;李芳;王中峰

    激活大麻素CB1受体(CB1Rs)通过调控多种离子通道,从而调节脊椎动物视网膜的功能.本文旨在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在大鼠视网膜薄片上研究CB1Rs对神经节细胞兴奋性的作用.结果显示,在电流钳制状态下,灌流CB1R激动剂WIN55212-2 (WIN,5μmol/L)对神经节细胞的自发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和静息膜电位均没有显著影响.在灌流液中加入CNQX,D-APV,bicuculline和strychnine以阻断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输入,灌流5μmol/L WIN对正向电流注入(+10pA到+100 pA)诱发的动作电位的频率也没有显著影响.位相分析结果显示,触发动作电位的阈值电位和触发第一个动作电位的延迟时间在加入WIN前后也没有显著改变;然而,WIN显著降低动作电位的上升和下降相速率(±dV/dtmax),而且该作用可被CB1R拮抗剂SR141716所阻断.此外,在阻断突触输入的情况下,WIN对神经节细胞的膜电位也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激活大麻素CB1Rs通过调控诱发动作电位,从而调节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

  •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作者:周莹;刘长金;李爱;胡新武;陈蕾;刘烈炬

    目的 探讨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激活电流(IGABA)的调制作用.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①实验中大部分受检细胞(91.84%,99/108)对胞外给予GABA(10~1 000 μmol/L)敏感,可记录到具有浓度依赖性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可被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阻断.②预加WIN55,212-2(0.03~10μmol/L)对IGABA产生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IGABA的量效曲线明显下移,而两者的阈值基本不变;大反应浓度时IGABA幅值减少了(48.83±4.78)%;两条曲线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值比较接近(36.85 μmol/L vs 25.76μmol/L).③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可被大麻素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281阻断,不能被大麻素CB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AM630阻断.细胞外灌流蛋白激酶C(PKC)的抑制剂BIM可部分逆转WIN55,212-2对IGABA的抑制作用.结论 大麻素WIN55,212-2作用于CB1受体,部分通过激活PKC途径来减少GABAA受体介导的电流,加强突触前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大麻素的外周镇痛机制之一.

  • 大麻素受体1拮抗剂AM251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李楠;高娜;王静;侯立朝;高燕

    目的 拟观察大麻素受体1(CB1R)在失血性休克大鼠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表达变化情况,及大麻素CB1受体拮抗剂AM251对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失血性休克(HS)组.检测休克动物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以及动脉血管大麻素CB1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观察CB1受体拮抗剂AM251对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及低血压的影响.结果 HS组动物均发生血管低反应性,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2~3级分支动脉血管组织CB1受体mRNA和蛋白均呈阳性表达;CB1受体拮抗剂AM251能显著提高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并可明显改善休克后的低血压.结论 大麻素CB1受体与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密切相关,其拮抗剂具有抗重度失血性休克作用.

  • 大鼠硬膜外双电极脊髓电刺激模型的建立

    作者:昝志;李建民;吴畏;宫圆圆;刘暾;刘洁;吕岩

    目的:为研究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镇痛作用的机制提供方便、实用和有效的SD大鼠脊髓硬膜外双电极刺激模型.方法:选取250~350 g雄性SD大鼠,结扎其左侧L5脊神经制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制作的电极置入脊髓背侧硬膜外间隙(T11~T12),电极尾端经皮下隧道从颈后部引出、.并固定于皮肤.术后恢复5d,行脊髓电刺激测试.用电子Von Frey测试仪测量建模前后大鼠后肢的机械性缩足阈值,评估硬膜外双电极刺激对其术侧后肢机械性缩足阈值的影响.SCS测试后第2d,在大鼠腹腔内注射大麻素1型受体(CB1)的拮抗剂AM251,然后观察AM251对大鼠SCS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后肢机械性缩足的基础阈值为49.37±6.99 g,L5脊神经结扎及硬膜外电极置入术后机械性缩足的阈值为19.23±5.12 g,行SCS(20 Hz,150~200 mY)30 min后术侧机械性缩足阈值为35.62 g±7.27 g,与给予SCS刺激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手术对侧(右侧)相比,机械性缩足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腹腔注射AM251可翻转SCS的镇痛作用(15.00±1.01 g,P<0.01).结论:硬膜外双电极植入方法取材容易,简单易行,与当前临床普遍应用的电刺激装置极为相似,为进一步研究脊髓电刺激的镇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模型,并为其他领域脊髓硬膜外电刺激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了参考.本文结果还提示内源性大麻素CB1受体可能参与SCS的镇痛机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