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的研究

    作者:李津金;陈宝安;黄成垠;李翠萍;史广耀;肖建宇;丁家华;高冲;孙耘玉;王骏;程坚;赵刚;宋慧慧;仲悦娇

    本研究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检测了20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APCT的变化,并与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输注1小时、24小时后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血小板输注前的(103.7±11.3)秒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小时、24小时的(60.0±9.7)秒、(68.5±9.8)秒,(P<0.01),而正常对照的APCT为(42.0±3.4)秒;按照CCI和PPR的判断标准(输注后1小时和24小时CCI分别为<7500和<5000,PPR分别为<30%和20%为输注无效),有2例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输注1小时、24小时的CCI值分别为7415、2966和6913、4988,PPR值分别为28.0%、11.2%和25.2%、14.1%.1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CCI值均显示血小板输注有效;2例PPR均达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而输注1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有效,24小时的CCI值表示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价

    作者:刘静

    目的 分析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在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出血组(29例)和未出血组(71例).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和APCT测定.结果 两组PLT和A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PCT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PLT;以APCT≥92 s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点值,可有效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结论 APCT可以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阂值确定为APCT≥92 s是安全有效的.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价值的研究

    作者:陈明艳;邱群芳;席雅娟;彭友堂

    目的:对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APCT)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1的血液病患者中,出血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不出血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测PLT、APCT;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LT <10×109L-1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抗凝后测其APCT、PLT,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结果:有3例未出血患者要进行输注,出血组患者PLT≤20×109L-1和PLT≤10×109L-1的APCT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血小板输注前APCT和 PLT 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输注后APC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29名患者输注有效,且24h后APCT都小于80s ,有2名患者的CCI和5名患者的PPR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另外5名患者的输注无效,24h后的APCT都大于80s,而CCI、PPR只有2名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结论:APCT 可以较好的折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全面的评较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 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研究

    作者:钱厚明;黄成垠;徐士云;丁家华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凝血活性对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预示价值并确定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界值.方法 采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血小板凝血活性.根据病人有无出血表现,将127例血小板计数(PLT)<50×109/L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出血组37例,未出血组90例.抽取4.5 ml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进行PLT、TEG、APCT测定.结果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6)×109/L、104.0 ±6.1 s和(23.0±10.1)×109/L、68.4±9.4 s,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0.01;PIJT和APCT呈负相关,r=-0.7613.出血组病人(n=15)TEG的MA参数值(TEG-MA)为20.5±5.3 mm,低于未出血组病人(n=20)的43.4±11.0 mm,有显著差异,P<0.01.以APCT≥90 s为界值,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9%;以MA≤30 mm为界值,预示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0%;以PLT≤20×109/L为界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6.7%.结论 血小板凝血活性是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良好指标,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以APCTt≥90 s或TEG-MA≤30 mm作为血小板输注的界值可有效地预防由血小板减低引起的出血.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

    作者:何牧卿;何牧群;林晓骥

    目的: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出血的风险评估.方法: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ITP患者共128名.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计数和APCT.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30×109/L组和血小板计数(30~79)×109/L组.将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APCT预示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及其与Khellaf出血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PCT≥90 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1.3%,假阳性率为8.69%,假阴性率为0%.在血小板计数<30×109/L组中,APCT与Khellaf出血评分数值呈直线型正相关(r=0.968,P=0.013).在血小板计数(30~79 ×) 109/L组中,APCT的变化与Khellaf出血评分亦具有正相关性(r=0.764,P=0.01).结论:AP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评估ITP患者出血风险的良好指标.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评估

    作者:刘桂玲;李静;殷献录;姚伟;王景;周薇薇

    目的 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预示作用.方法 将42例恶性血液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的住院患者,根据有无出血表现分为两组:出血组16例,无出血组26例.抽取患者静脉血4ml,以3.8%枸橼酸钠抗凝后进行PLT和APCT测定.结果 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8.3±4)×109/L、(103±7.8)s,(23±12)×109/L、(70±8.5)s,出血组患者的APCT比无出血组明显延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PCT≥90 s为界点值,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以PLT< 20×109/L为界点值,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2.3%.结论 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标,其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特异性显著优于血小板计数,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确定为APCT≥90 s是安全有效的.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白血病化疗及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翁巍;尹春荣;杨莉;许惠利;庄文芳;曹雅楠;马骏

    目的 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降低患者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对化疗后输注血小板的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判断.方法 31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均< 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等出血症状的16例,无出血症状的15例,有20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抽取患者静脉血2.0ml置于1:9的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血小板计数(PLT)、A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 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T、am、TT、Fbg测定结果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凝血系统功能均正常,病人出血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所致.以APCT≥90 s为界点值,对预示出血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以PLT< 20×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0.0%.20例血液病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1h、24 h后,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60.0±9.7s,68.5±9.8s,P<0.01.按CCI(PLT增加校正指数)判断,有4例输注无效,PPR(实际血小板同收率)判断有3例输注无效,以输注后24h APCT<80s判断2例输注无效.结论 APCT能够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可以成为预测出血并进行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指标,并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血小板输注后疗效.

  • 活化血浆凝固时间对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及疗效评估

    作者:黄成垠;李津金;肖建宇;史广耀;陈宝安

    目的 探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对血小板减低所致出血的预示价值及输注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血液病患者40名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其中有散在出血点或鼻衄症状的24例,无出血症状的16例,有22例进行了血小板输注(其中21例有出血症状).抽取患者静脉血,以3.8%的拘橼酸钠抗凝后,测定Plt和APCT.结果 出血组患者的APCT与未出血组相比明显延长,出血组和未出血组的Plt和APCT分别为(7.9±3.4)×109/L、(104.2±6.2)s,(19.7±14.3)×109/L、(74.0±9.2)s,P<0.05.以APCT ≥90s为界点值,对预示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3.7%;以Plt≤15×109/L为界点值,预示敏感度为95.8%,特异性为50.0%.22名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h的APCT均明显缩短,APCT由输注前的(103.7±11.3)s分别缩短为输注后1h的(60.0±9.7)s、24h的(68.5±9.8)s,P<0.01.18名患者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均<80s,其出血症状均消失,但其中有1例CCI、3例PPR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输注后24h的APCT>80s的3名患者的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而CCI、PPR只有1例显示血小板输注无效.结论 APCT是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良好指征,其特异性明显优于Plt.APCT同时反映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能较全面的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