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生类抗体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输血选择

    作者:丁琴丽;陈宝龙;邱芳

    目的:对淋巴瘤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为患者多次输血提供相容性血液,以改善其当前贫血状况.方法:采用试管法对患者进行常规ABO血型鉴定、Rh分型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采用盐水法、微柱凝胶卡对患者进行抗体鉴定;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对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该患者血清中检出了自身抗体,在放散液中检出类抗-Ce抗体;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结论:只有首先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存在的抗体,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才能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

  • 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

    作者:张鹏;马麟麟;张小东;王勇;王玮;胡小朋;尹航

    目的:群体反应性抗体可诱导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哪一种同排斥反应关系更密切,目前国内报道较少.观察肾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变化,分析不同抗体变化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01/12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施行肾移植100例患者中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发生变化18例.通过秩和检验统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分析抗体变化同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8例中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水平较移植前显著升高(P=0.04),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P=0.707);9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其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Ⅰ、Ⅱ类抗体水平变化均无显著性意义.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水平升高者7例,其中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该4例患者中1例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丢失;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升高为主2例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总体降低11例,以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降低为主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以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降低为主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4例.结论: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易导致急性排斥反应,移植后群体反应性Ⅱ类抗体升高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确的相关性,与群体反应性Ⅰ类抗体水平变化无关.

  • Rh系统类抗体在临床输血中的鉴定及应用(附1例分析)

    作者:王晓华;骞田

    目的:通过对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AIHA)Rh系统类抗体的鉴定与分析,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血.方法:应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及酸放散等试验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的抗体进行鉴定,并结合其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患者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具有抗-D特异性,且自身红细胞抗原RhD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经鉴定为类抗-D抗体.予D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输注有效.结论:少数AIHA患者自身抗体具有类Rh血型系统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应予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配合性输注,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临床输血中的检测与研究

    作者:黄海东;李婉红;王丽阳;张颖;许亚亚

    目的 通过实施对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检测与研究,指导临床安全、科学、有效地输血.方法 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及吸收放散试验等对患者血浆和放散液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特异性.结果 患者的血浆及放散液中抗体鉴定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且患者自身相关抗原为阳性,具备Rh血型系统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鉴定为类抗-e抗体,并给予e抗原阴性血液配合性输注,临床效果较好.结论 Rh血型系统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在临床输血中也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检测与分析,能较好地规避漏检风险,并给予配合性血液输注,切实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科学、有效.

  • 温自身抗体的相关输血对策

    作者:姚丽;王忱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人类免疫功能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相结合或激活补体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一种获得性疾病,约占所有溶血疾病的1/3[1].自身抗体可分为温抗、冷抗体、温冷混合3种类型,本文主要对温抗体进行讨论.由于温自身抗体的存在,常常难以找到相容的血液,同时它还能掩盖同种抗体的存在,所以输血前的血清学特征的鉴定,对于保证血液输注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 1例健康MN血型的产妇检出类抗-N抗体的研究

    作者:黄娴;李彤彤;解金辉

    抗-N抗体是 MN血型系统常见的抗体 ,但类抗-N抗体在我国汉族人群中未见报道.本研究发现1例健康MN血型的产妇由于类抗-N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简介 患者 ,女,45岁 ,健康 ,自然流产1次 ,人工流产1次,生育1个孩子 ,本次为第4胎孕38周待产 ,申请备血.医院输血科发现抗体筛查阳性 ,送至天津市血液中心进行疑难配血.实验室检测终结果为 :血型B型 ,RhD阳性 ,MN ;直抗弱阳性 ,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 ,经鉴定确定为类抗-N 抗体 ,效价16.选择B型,RhD阳性,MM 的悬浮红细胞予以输注.

  • 类抗-E自身抗体的分析与研究1例

    作者:范亮峰;叶珍;刘曦;向东

    目的 通过详细研究类抗-E案例,以及类似案例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了解类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减弱速率,探讨类抗体输血原则,为产生类抗体的患者提供检测方法和临床建议.方法 对1例产生类抗-E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血清学试验分析,包括抗体鉴定,直抗试验,类抗体效价,交叉配血等.分析试验所得数据,找寻相关规律.结果 该名严重贫血的患者在首次输血前就已产生类抗-E及广谱反应性自身抗体,患者在检测期内类抗体效价快速降低,在数次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快速回升,直抗试验结果一直维持强阳性.结论 类抗体在相应抗原阳性红细胞刺激后,可能不会明显增强,在缺乏相应抗原刺激时可能快速衰减.输血治疗时应尽量避开类抗体特异性,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会对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 不规则Rh血型抗体3例

    作者:刘曦;向东;沈伟;王健莲;张嘉敏;王晨;朱自严

    近年来不规则抗体所引起的临床输血反应日趋受到关注,其中又以Rh血型系统的相关抗体(抗-D、抗-E、抗-Ce、抗-c等)所引起的输血反应(迟发性)较为常见和具有临床意义.近期笔者在临床患者血液样本中发现了3例不规则抗体,其特异型明显和Rh系统相关,又不同于已知的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Rh血型 类抗体 抗-ce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介导的类抗体检出1例

    作者:赵洁;凌止发;袁红;何屹;范亮峰;向东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血检测方法和处理措施,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大程度的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聚凝胺法进行抗体筛选,用聚凝胺法鉴定类抗体,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患者血清中存在类抗-Ce自身抗体.结论 任何类型的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都有可能发展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产生的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可以针对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的抗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