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氧化碳血液净化仪实验研究

    作者:孙昕;张问樑;丁伟;夏俊娣

    目的 探讨气体传输型二氧化碳血液净化仪在呼吸衰竭(RF)治疗中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部分循环支持的实验研究.方法 建立实验犬的RF模型,用BaxterEF-550血管路连接二氧化碳血液净化仪,股静脉置入双腔单针导管行V-V转流,转流过程中维持血流量200mL/min,氧入通入量4L/min~6L/min,转流开始10min后,分别采集动脉血及膜式人工肺出入端血标本,以后每转流60min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人工肺出入端PCO2可由50.93mmHg±1.62mmHg~63.27mmHg±0.46mmHg下降为1.27mmHg±0.05mmHg~14.07mmHg±1.86mmHg,PO2上升值为371.6mmHg±42.67mmHg~614.6mmHg±50.35mmHg,人工肺出入端PCO2、TCO2、PO2、SO2、O2-C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流60min,实验犬体动脉血PaO2从39.6mmHg,升高为56.7mmHg±2.36mmHg,PCO2由52.8mmHg下降为50.4mmHg±0.53mmHg.结论 二氧化碳血液净化仪有良好的二氧化碳血液净化和氧传输双重性能;二氧化碳血液净化仪的气体传输性能,在0.2L/min流量时,可以使活体实验动物血气发生改变--氧摄入和二氧化碳排出增多,从而简化了ECMO技术并实现呼吸支持的作用,为呼吸衰竭的救治提供一项新的技术和途径.

  • 高龄患者术后呼吸衰竭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新华;葛春林;朱建民;王玲;张媛园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的治疗经验.方法 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高龄患者12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给予了较长时间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5~61 d,平均27.6d),以及敏感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12例患者均成功脱机拔管,治愈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术后并发严重呼吸衰竭时,在维持适当机械通气的条件下,给予积极的原发疾病治疗、有效的抗感染以及合理的营养支持等对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十分重要.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90例分析

    作者:贾金广;于洪涛

    对我院2000-03~2005-05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90例分析如下.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作者:李海宁;王丹凤;刘玉松;王洋

    目的:评估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PPV,动态观察NIPPV治疗后不同时段动脉血气.结果:NIPPV治疗后血气各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aO2明显升高(P<0.05),PaCO2明显下降(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PPV有较好疗效.

  • 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炎

    作者:吴宣宏;许植之

    目的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治愈率.方法对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早产儿肺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愈率52.5%,病死率15%.结论对早产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及早行机械通气;参数的设定、调节及撤机需根据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病理变化而定;应重视和加强呼吸管理.

  • 机械通气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高峰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2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可能发生的呼吸机相关高危因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预防可能出现的呼吸机并发症.结果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尽早给予护理干预,使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率由60%降至33%.结论 掌握机械通气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 机械通气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丁士芳;周炜;翟茜;陈晓梅;王可富;李琛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患者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诱因包括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3例,严重腹腔感染或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8例,重度营养不良32例,低钾血症14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4.08±2.45)d,机械通气维持时间(21.66±21.42)d.死亡33例(36.3%),撤机成功58例(63.7%).结论腹部外科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应合理实施机械通气并调整撤机策略,避免机械通气依赖.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效控制腹腔感染,积极进行对症与支持治疗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因素.

  •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新华;陆品相;葛春林;张媛园;王玲

    目的 研究老年病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67例术后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身麻醉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诱因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39例),术后严重感染或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2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3例,重度营养不良26例,ASAⅢ~Ⅳ级39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2.94±2.55)d,机械通气时间(16.12±14.09)d.死亡26例(38.8%),撤机成功41例(61.2%).结论 老年病人发生术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应用应贯穿于救治过程;在维持适当通气的条件下,及时处理原发疾病、有效控制感染、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关键因素.

  • 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李远航;文艳红;唐文辉

    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恢复情况、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SaO2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FEV1%和FEV1/FVC以及呼吸困难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都明显改善,研究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后,临床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基础上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不良反应降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