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高频超声评价己酮可可碱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作者:吴静;郑浩;张华;余豪;许晴;史小琳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方法 6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模型组(30只)及治疗组(20只),分别于第8周、12周连续4周给予已酮可可碱(PTX)治疗,并在相对应时期进行超声及病理检查,对测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8周模型组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为单纯性脂肪肝,在此基础上12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进一步加重,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己酮可可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牲肝炎具有治疗作用.

  • 安珐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浩;吴静;张华;丁惠国;余豪;许晴;史小琳

    目的 评价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8周、第12周开始给予治疗组安珐特治疗.第8和16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指标包括:肝脏脂肪变程度、炎症改变、肝脏前后径、肝脏压缩值、肝脏压缩率、肝静脉内径及流速等.结果 第8周模型组病理改变为脂肪变,多为中度,以小泡变性为主,第16周模型组基本为重度脂肪肝,大泡性脂肪变为主,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 安珐特对大鼠NASH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超高频超声能够反映其病理变化.

  •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静;Zheng Hao;江瑛;许晴;史小琳;张倩;王萍;张华

    目的 研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超声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动物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分别于8、12、16、22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相关指标.结果 超声检查8周模型组声像图表现:肝脏增大,实质回声较正常肝脏回声细密增强,后方组织明显衰减,肝内管系组织显示不清;12~22周逐渐加重,肝缘圆钝.病理表现:8周模型组为单纯性脂肪肝,而12~22周模型组均为中一重度脂肪肝,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高频小动物超声仪检查不同时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病理结果相一致,对诊断有具有较高价值.

  • 高频超声造影在裸鼠卵巢移植后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子倩;陈芸;刘俐;石宇;张屿森;崔光辉;刘汉清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造影在裸鼠卵巢组织同种异体移植后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28只BALB/c雌性裸鼠去势后行同种异体卵巢移植手术建立动物模型;造模后1、2、3、4周应用高频超声造影检测并测量血清AMH、E2水平,分析造影图像增强特征,获取量化曲线及相关参数.超声检测后取移植卵巢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1)图像增强特征:Ⅰ.21例均匀(整体)迟或同步高增强,提示组织存活;Ⅱ.3例不均匀(部分)延迟高增强,提示组织部分坏死;Ⅲ.2例周边厚环状高增强,内部无增强,提示脓肿形成;Ⅳ.2例无增强,提示组织坏死.造影结果与病理、激素水平检测结果相符合.(2)移植组织存活例(Ⅰ、Ⅱ型)PE、MTT、WOT有显著差异,PE呈先降后升趋势,从第2周开始上升且第4周时明显增高(P<0.05).结论 高频超声造影可在体实时监测组织大小、形态、造影特征及量化参数反映组织血流灌注,该技术可应用于裸鼠卵巢同种异体移植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评估.

  • 超高频超声在烧伤创面深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柏程;周启昌;钱利;徐俊;章鸣;周宇

    目的:探讨应用超高频超声检测烧伤部位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突破情况与烧伤创面深度的关系.方法: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作为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标准,应用13MHZ超高频超声检测41例烧伤患者62个烧伤部位的真皮肿胀度和真皮-皮下界面是否突破.结果:烧伤后6小时内,27个部位浅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32.75%±13.23%,20个部位深Ⅱ°烧伤创面真皮肿胀度为76.09%±15.88%,Ⅱ°烧伤创面真皮-皮下界面完整,15个部位Ⅲ°创面真皮肿胀度为150.46%±24.06%,且大部分Ⅲ°创面(13/15)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经统计学处理,三组间真皮肿胀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烧伤深度增加,真皮肿胀度亦增加,大部分Ⅲ°创面真皮-皮下界面被破坏.超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客观的方法,可望在烧伤创面深度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僵硬度的方法学研究

    作者:许晴;刘丽娜;宋妍婷;曲爱娟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的方法.方法 选用6只正常8周龄C5781 /6J雄性小鼠及6只60周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敲除小鼠(ApoE--),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50 MHz探头,测定小鼠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1MT)、血管平均面积、血管平均直径及面积变化率和直径变化率、血管扩张性等指标,同时测量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以此评价小鼠颈动脉血管壁僵硬度.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ApoE-/-小鼠IMT增加[(0.05±0.01)mm vs(0.02±0.01)mm],面积变化率[(49.64±5.69)%vs(34.33±5.92)%]和直径变化率[(25.21±3.04)%vs(17.33±3.14%)]下降;血管扩张性降低[(100.49±12.40) MPa-1vs(59.87 ±21.22) MPa-1],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1.90 ±0.37) m/s vs (3.09±0.23)m/s];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降低[(66.97±10.28)%vs(41.64±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6,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颈动脉血管壁运动僵硬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小动物血管僵硬度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 兔股动脉狭窄的超声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张锋;孙鑫;李舒;王坤坤;姜海宇;刘露阳;吴长君;汪勇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兔股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制备兔股动脉硬化模型:股动脉球囊损伤后分别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取耳缘静脉血检测胆固醇水平的变化,采用18 MHz 超高频超声探头观察股动脉的狭窄情况,测量造模处直径狭窄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病理检测动脉管腔的面积狭窄率。结果(1)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血中胆固醇水平递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2)与造模前(0周)相比较,高脂喂养4周、8周、12周时股动脉造模处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狭窄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狭窄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加快,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3)随着高脂喂养时间的延长,病理组织的面积狭窄率增加,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2)超高频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不同程度的兔股动脉狭窄,可用于动物外周血管疾病模型的检测。

  • 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孙雪峰;武润桃;王佳旭;王会宾;李晓丽;陈宝霞;任辉;鲁蓓;高晓平;石玉宝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每组230例,术后6、12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 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瘢痕厚度检测,定量评估皮肤愈合后瘢痕形成情况,观察3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3组温哥华瘢痕评分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 P <0後.05, P <0.01);超高频超声检测瘢痕厚度结果显示,6个月、12个月后3组比较,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 P <0.05, P <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明显减轻的顺序为: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组>常规缝合组( P <0.01)。结论微创无痕缝合术结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预防瘢痕组织形成。

  • 微创干预技术在颜面部小肿物切除术后瘢痕情况的应用分析

    作者:孙雪峰;王会宾;王会芳;陈宝霞;王佳旭;李晓慧;李晓丽

    目的:观察通过微创干预技术切除颜面部小肿物后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3例颜面部小肿物行手术切除患者,随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缝合术)和干预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切口愈合6、12个月后,应用温哥华瘢痕量表法(Vancouver scar scale,VSS)结合应用超高频超声(20~50 MHz)准确探查瘢痕厚度变化进行定量判定进行皮肤愈合瘢痕评估,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温哥华瘢痕评分结果显示:6个月后2组比较:干预组<对照组( P <0貂.05),12个月后:干预组<对照组( P <0.01),12个月后皮肤愈合瘢痕减轻程度:干预组>对照组( P <0.01),2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微创干预技术能有效的预防颜面部小肿物切除术后瘢痕组织形成。

  • 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在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中的应用

    作者:吴义良;张林峰;李圆;刘筱雯;徐广琪;高峰;吕仁荣;霍然

    目的:探讨22 MHz超高频超声与13 MHz高频超声用于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病情评估的效果。方法分别应用22 MHz与13 MHz超声探头采集33例深度<1 cm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瘤体同一断面的二维及彩色血流图像,彩色血流图像选取探头正下方1 cm ×1 cm,采用ImageMagick软件分析。将二维图像按瘤体边界能否辨别进行分类,比较两者的瘤体边界辨别能力;将彩色血流图像自0.5 cm深度进一步细分为浅、深两部分,比较两者在相同深度的彩色血流显示能力。结果22MHz超高频超声对瘤体边界的辨别能力与13MHz高频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51);22 MHz超高频超声与13 MHz高频超声对瘤体血流的显示能力在不同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cm:t=-9.38,P<0.05;0.5~1.0 cm:t=4.59,P<0.05);但总的血流显示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11)。结论22MHz超高频超声对瘤体深度<0.5cm的浅表性婴幼儿血管瘤的病情评估较13 MHz高频超声可提供更清晰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更丰富的彩色图像。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壁运动学特征

    作者:许晴;刘丽娜;宋妍婷;魏华;李华;薛奋勤;曲爱娟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壁运动学特征的方法.方法 选用6只正常8周龄C57B1/6J雄性小鼠及6只60周龄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基因敲除小鼠(ApoE-/-),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专用超声影像系统及40 MHz探头,M型超声测定小鼠腹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测血管平均面积、血管平均直径及面积变化率(area percent spread)和直径变化率(diameter percent spread)等指标,以及腹主动脉前壁和后壁的运动速度、位移及腹主动脉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等运动学特征指标.结果 应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能获得清晰的小鼠腹主动脉影像.超声结果提示与正常小鼠相比,ApoE-/-小鼠内-中膜厚度增加(0.05±0.01 mm比0.08±0.01 mm),面积变化率(38.91±5.03%比19.00±3.74%)和直径变化率(19.55±2.46%比9.75±1.71%)下降;腹主动脉前壁纵向径向速度(-5.11±1.47 mm/s比-2.97±0.77 mm/s)和后壁纵向径向速度(-3.15±1.14 mm/s比-1.76±0.64 mm/s)下降;前壁纵向径向位移(-73.60±11.61μm比-38.29±10.09μm)和后壁纵向径向位移(-46.62±10.97μm比-21.56±5.07μm)减低,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降低(47.25±7.06%比21.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纵向切向速度(2.78±1.24 mm/s比2.40±0.58 mm/s)、后壁纵向切向速度(2.02±1.14 mm/s比1.79±0.75 mm/s)以及前壁纵向切向位移(35.82±18.00μm比33.01±12.37μm)、后壁纵向切向位移(28.83±16.09μm比26.24±9.53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小鼠腹主动脉血管壁运动学特征方法是可行的,可作为分析实验小动物动脉功能的新方法.

  • 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剖宫产孕妇术后皮肤切口愈合的效果评估

    作者:王佳旭;刘月霞;郑卫;冯金凤;孟莉莉

    目的 评价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剖宫产孕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的测量准确度.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二次剖宫产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超声进行检查,以瘢痕病理切片测量为测量金标准.计算二者的准确率,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符合例数为109名,准确率为90.8%;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超声测量符合例数为89名,准确率为74.2%.前者测量准确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超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能更准确地对剖宫产孕妇术后切口愈合效果进行测量.

  • 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作者:景艳

    目的 探究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在诊断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疑似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患者,将其分别给予不同诊断方式进行诊断,比较两者在相同深度的彩色血流显示能力,探讨实施不同诊断的诊断效果.结果 超高频超声诊断清晰率(96.25%)显著比高频超声(70.00%)高(P<0.05),超高频超声在0~0.5 cm、0.5~1.0 cm血流比例上显著比高频超声高(P<0.05),而在0~1.0 cm血流比例上超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高频超声在高频超声的优势上进一步加强探头频率,可提供更清晰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更丰富的彩色图像,建议推广至临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