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学生自恋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闵韡;何宁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恋、自尊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1名初二到高二学生进行施测,要求其完成显性自恋、隐性自恋、自尊量表以及同伴关系问卷.结果:①中学生显性自恋、隐性自恋、自尊与自评同伴关系无性别差异,女生的他评同伴关系高于男生(t=-3.277,P<0.001);②中学生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自尊、自评同伴关系和他评同伴关系呈正相关(r =0.529,0.329,0.473,0.162;P <0.01);隐性自恋与自尊呈负相关(r=-0.192,P<0.01);自评同伴关系与自尊(r =0.432,P<0.01)和他评同伴关系(r=208,P<0.01)正相关;③显性自恋对自评同伴关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0.502,P<0.001),自尊与他评同伴关系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隐性自恋对自评同伴关系(β=-0.196,P<0.001)和他评同伴关系(β=-0.150,P<0.05)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结论:显性自恋者的自评、他评同伴关系好于非显性自恋者,隐性自恋者则与之相反.

  • 大学生自恋与嫉妒心理的关系

    作者:王双双;宋婧杰

    目的:探讨自恋与嫉妒两方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济南市172名大学生进行自恋人格问卷及大学生嫉妒量表测试.结果:大学生自恋总分、显性自恋、隐性自恋和嫉妒均不存在性别差异.显性自恋的分维度优越感、嫉妒心理的分类学业嫉妒和就业嫉妒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t=-2.087,2.209,2.384;P<0.05).隐性自恋的分维度易感质和嫉妒心理的分类经济嫉妒在出生顺序上存在显著差异(F=3.065,3.320;P<0.05)且均为第一个出生的孩子高于独生子女及第二个出生的孩子,独生子女与第二个出生的孩子之间无差异.大学生显性自恋与嫉妒心理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大学生隐性自恋与嫉妒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0.334,P<0.01).大学生隐性自恋及易感质、特权感对嫉妒心理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显性自恋对嫉妒心理的影响微乎其微,隐性自恋和嫉妒心理的关系更为密切.

  • 大学生自恋特质与成就动机的关系

    作者:令狐萌;施春华

    目的 对大学生自恋状况及不同白恋类型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要求被试同时完成自恋人格问卷和成就动机问卷.结果 ①大学生显性自恋特质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F=2.692,P=0.031);隐性自恋水平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t=2.617,P=0.009);两种自恋类型都表现出显著的专业差异(F显性自恋=3.185.P=0.042;F隐性自恋=3.845,P=0.022);②显性白恋与追求成功动机显著正相关(r=0.374,P<0.01);隐性自恋与避免失败动机显著正相关(r=0.308,P<0.01);③显性自恋的权欲、优越感和自我钦羡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隐性自恋总分对追求成功动机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隐性自恋的易感质维度对避免失败动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不同的自恋类型有着不同的成就动机,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自恋特质来预测其成就动机.

  • 大学生显性自恋、隐性自恋与特质攻击的关系研究

    作者:宋健;蔡晴;胡兴林;陈晓

    目的 本研究考察大学生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特质攻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2名大学生施测显性自恋人格问誊(NPI-16)、隐性自恋人格问卷(HSNS)、攻击问卷(AQ)以及自尊量表(SES).结果(①大学生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与攻击行为均呈现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了被试的基本信息变量和自尊后,隐性自恋对攻击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等因子仍有显著的预测作用(Beta=0.37,-0.17,0.28,0.24,0.40;P<0.001);③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显性自恋则对攻击总分及身体攻击和愤怒仍有独立的预测作用(Beta=0.12,P<0.01;Beta=0.14,P<0.001和Beta=0.16,P<0.001)结论 大学生的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均与特质攻击存在正相关,在控制其他因素后,大学生的隐性自恋比显性自恋能更好预测其特质攻击.

  • 大学生自恋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作者:尚修芹;洪何露;张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恋人格问卷,对武汉20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恋人格有显著相关关系;父母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与显性自恋有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消极教养方式与隐性自恋有显著的正相关.2)父亲温暖理解、母亲严厉惩罚对显性自恋人格有预测作用.3)父亲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可预测隐性自恋人格.

  • 自恋研究进展

    作者:赵静;张海钟

    自恋是西方精神分析、人格、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回顾了有关自恋的精神分析、社会认知等理论,主要介绍目前西方心理学界对其结构、测量工具及机能的研究.关于自恋结构的连续体的观点认为不适应的自恋和健康的自尊分别位于不健康-健康连续体的两极;而两种形式观点认为自恋具有显性、隐性两种形式,前者是以自我扩张、需要他人关注为特征,后者是自卑的、对他人的评价极为敏感的、普遍感到不满意为特征.NPI-40是目前使用为广泛的自恋测量工具,以其为操作性指标的研究表明自恋与自尊、攻击性呈正相关,并且在亲密关系中是消极的概念.

  • 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与攻击行为

    作者:高晓寒;孙宏伟;高树宏;毕建超;秦峰鸣

    目的 探讨冲动性-预谋性暴力犯的自恋人格特征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文版冲动性-预谋性攻击量表(IPAS)和自恋人格问卷对120名服刑男性暴力犯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有效被试88名,其中冲动性暴力犯45名,预谋性暴力犯43名.结果 (1)预谋性暴力犯比冲动性暴力犯更具显性自恋人格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77±10.89)分,(54.67±10.15)分,P<0.05].(2)显性自恋和预谋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560; P<0.01);隐性自恋和冲动性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40;P<0.01).(3)显性自恋的自我钦羡和权欲因子对预谋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42,P<0.01;β=0.297,P<0.05);隐性自恋的易感质因子对冲动性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26,P<0.01).结论 显性自恋是导致预谋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隐性自恋是导致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人格因素.

  • 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

    作者:高志华;张郢;罗红格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河北省2所本科院校的344名大学生,以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自恋人格问卷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对大学生自恋的影响.结果 (1)显性自恋总分与父亲教养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正相关( r=0.163,0.130,0.184,0.109,0.206),但与成人依恋不相关;隐性自恋总分与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分保护、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依恋的回避和焦虑维度正相关( r=0.135,0.169,0.210,0.123,0.220,0.194,0.215,0.183,0.269);(2)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显性自恋;而父母教养方式除了与成人依恋共同影响隐性自恋,还以成人依恋为中介影响隐性自恋.结论 相互矛盾的父母教养方式导致显性自恋;父母的消极的教养方式导致隐性自恋,而成人依恋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 城市初中生母亲自恋对其母性意识及教养方式的影响

    作者:高志华;杨美荣;李丽娜

    目的 探讨城市初中生母亲自恋对其母性意识及教养方式的影响,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随机整群抽样,抽取唐山市2所中学初中生及其母亲共361对,初中生母亲完成自恋人格问卷和初中生母亲母性意识调查问卷,初中生完成母亲教养方式量表,使用F检验、积差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初中生的母亲的显性自恋水平在收入水平上差异显著(F=6.501,P<0.01);(2)显性自恋与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及过分干涉保护( r=0.121,0.126,P<0.05)因子正相关;而隐性自恋与母性意识及情感温暖、理解因子(r=-0.297,-0.193,P<0.01)负相关,与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因子( r=0.192,0.224,0.194,P<0.01)正相关;(3)初中生母亲的自恋除了通过母性意识影响其教养方式(β=0.319,P=0.000),也会直接影响教养方式(显性自恋:β=0.281,P=0.000;隐性自恋:β=-0.278,P=0.000),其中显性自恋有积极作用,而隐性自恋有消极作用.结论 初中生母亲的自恋人格对其母性意识和教养方式有影响,显性自恋作用积极,而隐性自恋作用消极.这提示完善母亲的人格可能是改善其教养方式的重要前提.

  • 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田志鹏;刘勇;滕召军

    目的:探讨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修订中文无聊倾向量表,并考察自恋、无聊倾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在785名中学生中检验无聊倾向量表的信效度,并在另472名中学生中考察其无聊倾向特点及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①中文无聊倾向量表包括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2个二阶因子,缺少卷入、刺激寻求、单调性、耐性、自我调控5个一阶因子,具有良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和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②中学生无聊倾向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的无聊倾向程度显著高于初一,高二、高三学生的无聊倾向程度显著高于初三.③无聊倾向与显性自恋、主观幸福感分别呈显著负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显性自恋呈显著正相关,与隐性自恋呈显著负相关.④无聊倾向是显性/隐性自恋预测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变量.结论:针对无聊问题干预能够降低自恋的消极影响,提高主观幸福感.

  • 自恋与共情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作者:周晖;周晖;张豹

    目的:探讨自恋与共情及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自恋人格问卷、高敏感性自恋问卷、人际反应问卷、亲社会行为问卷以及自编的助人任务,对408位被试进行了考察.结果:①显性自恋与隐性自恋有微弱正相关:②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后,显性自恋仍然对观点采择水平和个人忧伤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隐性自恋能负向预测观点采择和共情关注,并正向预测幻想和个人忧伤;③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共情水平后,显性自恋对自我报告的亲社会行为仍然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④显性自恋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向孤儿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结论:显性自恋和隐性自恋者有差异,但都难以真正与他人产生共情.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