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简易的豚鼠皮肤单纯疱疹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李向群;毛琳;肖红;侯伟;文莉;杨占秋

    为建立简易皮肤单纯疱疹动物模型,我们用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经皮下注射感染豚鼠背部,并用病毒分离和PCR方法检测感染局部组织HSV-1增殖动态和DNA。结果发现在感染的第3d出现典型的单纯疱疹病变,至第14d疱疹痊愈;在感染的第2d HSV-1滴度高,以后逐渐下降,至第10d降至低水平,2周内均能检出HSV-1 DNA。用此模型研究喷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的疗效。结果证实PCV能明显缩短疱疹的病程,且对HSV-1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简易且有效的。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组织病毒潜伏感染的PCR检测分析

    作者:徐欣;张樱楠;骆非;潘志强

    目的 探讨通过穿透性角膜移植获取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变角膜组织中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DNA的表达情况及意义.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2010年5-12月北京同仁医院因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白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标本20例,圆锥角膜、大泡性角膜病变和角膜营养不良等非感染性角膜病变的角膜标本20例.方法 对角膜组织标本中HSV-1 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主要指标 HSV-1 DNA的阳性率.结果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静止期患者角膜组织中12/20例(60%)检出HSV-1 DNA,非感染性角膜组织中6/20例(30%)检出HSV-1 DNA(x2=3.64,P=0.057).结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静止期角膜组织多数表达HSV-1 DNA,角膜内潜伏病毒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可能原因,正常人角膜也可能有HSV-1的DNA存在.

  • 喷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豚鼠单纯疱疹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向群;毛琳;文莉;侯伟;肖红;杨占秋

    为比较喷昔洛韦(PCV)与阿昔洛韦(ACV)对单纯疱疹的疗效,建立了豚鼠皮肤单纯疱疹的模型,比较不同时间的疗效积分和皮损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发现:0.2%PCV组对疱疹疗效及对HSV-1抑制作用要比1%ACV组好,表明PCV治疗单纯疱疹的疗效要比ACV好,其抗HSV-1活性也比ACV高.

  • 1型单纯疱疹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兴丽

    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感染可导致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脑炎等症状,并可长期潜伏于神经系统.目前尚无干预手段能有效预防疱疹病毒原发感染以及控制疱疹病毒潜伏感染和复发性感染.疫苗依然被认为是控制病毒感染的理想方式.本文就HSV-1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周芳伊;李媛媛;王诚伍;李硕弛;唐哲;黄仁彬;李海鹏

    目的 探讨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性脑炎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因病毒性脑炎在郴州市儿童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住院的183例患儿血液和CSF标本.使用PCR法检测患儿CSF标本中的HSV-1,并通过悬液芯片技术检测HSV-1脑炎患儿血液和CSF标本中的17种细胞因子.结果 在18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检测出27例(14.8%)HSV-1阳性.27例HSV-1脑炎患儿CSF中的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血浆中的表达水平;CSF中的IL-17和巨噬细胞炎症因子-1β(MIP-1β)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和CSF中干扰素-γ(IFN-γ)分别与HSV-1脑炎的病程呈正相关(r=0.920,P=0.000;r=0.961,P=0.039);血浆和CSF中IL-10分别与HSV-1脑炎的病程呈负相关(r=-0.990,P=0.029;r=-0.816,P=0.048).结论 IL-6、IL-8、IL-17、GM-CSF、MCP-1和MIP-1β可能在HSV-1脑炎的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10)失衡可能对HSV-1脑炎的进展起重要作用.

  • 病毒性面瘫小鼠脾脏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古林涛;王海波;李建峰;韩月臣;刘闻闻;毛彦妍

    目的 建立1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1)致小鼠面瘫的模型,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面瘫小鼠脾脏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小鼠用搔刮法接种病毒于左耳耳郭后,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分别于面瘫后不同时间点取脾脏,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脾脏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实验组GR mRNA及蛋白于面瘫后24h达低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升高,于3d达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又逐渐降低,7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实验组小鼠脾脏中可见GR阳性细胞.结论 GR在HSV-1致病毒性面瘫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增高,再恢复至对照水平的表达规律.提示小鼠病毒性面瘫后,脾脏中GR呈规律性的表达变化,可能在面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携带靶向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3干扰RNA的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可减弱小鼠触诱发痛

    作者:刘洁琼;李臣鸿;罗琼;尹平平;雷涛;罗放

    目的 构建含靶向囊泡谷氨转运体3(Vglut 3)的特异性RNA干扰序列的l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并观察其经坐骨神经接种后缓解小鼠触诱发痛的作用.方法 首先构建携带Vglut3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的重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将重组载体通过坐骨神经接种,检测其在小鼠触诱发痛模型中的镇痛效果.分别用von Frey丝和Hargreaves'实验测试小鼠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评估背根神经节中VGLUT3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l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1-shvglut3.经坐骨神经接种后,该载体可将Vglut3特异性shRNA逆行运输至背根神经节.触诱发性疼痛模型小鼠接种HSV-1-shvglut3载体2周后,背根神经节中VGLUT3表达下调,小鼠的机械性缩爪阈值回升至大致基础水平.这种镇痛效应持续超过两个星期,未出现明显的系统副作用,且小鼠热痛阈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表达于背根神经节中的Vglut3是一个针对触诱发痛极具前景的干扰靶点.我们构建的HSV-1-shvglut3载体通过外周接种,对触诱发痛有特异、安全、高效、持久的镇痛作用.

  • 1型单纯疱疹病毒突变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龙亚红;米彦霞;李云春

    病毒溶瘤治疗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治疗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的溶瘤病毒的选择构建仍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目前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被认为是为有效的溶瘤病毒.作者阐述了溶瘤病毒治疗肿瘤的现状及研究机制、HSV-1的生物学特点、HSV-1突变体构建及其治疗肿瘤的现状,并探讨了放射性核素标记HSV-1突变体的可行性及标记物治疗肿瘤的前瞻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