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的质性研究

    作者:崔红;牛晟;顾克胜;孔越;傅小玲;郭渝成

    目的 探讨重大灾难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状况及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 在汶川5.12大地震爆发后65 d左右对102名执行不同救援任务的人员进行半结构性访谈.结果 救援人员在早期普遍出现了闯入性回忆、回避和恐惧症状,但多数在1~3周内消失.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回避、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差;救援人员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团体内部,包括战友和直接领导,较少来自家庭和亲属;救援人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较为单一,以说服和鼓励自己、回避为主.结论 救援人员在救援早期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症状多数在1~3周内消失,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普通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 汶川震后一个月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

    作者:赵玉芳;胡丽;汤永隆;李哲;张静秋

    目的 研究地震一个月后受灾者心理应激状况,分析心理应激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安全感问卷对受灾者进行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受灾群体中,创伤后应激反应符合轻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17.65%,符合中重度诊断标准的比率为0.84%,男性均多于女性.获取社会物质支持、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越少,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生活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和归属感越缺乏,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暴露程度越高,创伤后应激反应越严重.结论 汶川地震是强烈的应激事件,创伤后应激反应强烈,社会信息支持、生活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得分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有密切相关.

  • 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作者:彭树增;陈纯;李凤珍;颜小焰;周琦;王力;张雨青;吴坎坎

    目的 探讨自然灾害后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汶川地震18个月时通过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对205名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教师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测评和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的化验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102名PCL高分组被试和103名PCL低分组被试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在CD3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0),在CD4/CD8水平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P=0.069).进一步的秩和相关分析发现,CD3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4个症状都呈边缘性显著的负相关(闯入、回避、麻木和高警觉的P值分别是0.098、0.081、0.065、0.073),而CD4/CD8仅对PTSD中的高警觉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地震18个月后幸存者的CD3水平可以作为PTSD的生物标记,而CD4:CD8的值则可以作为PTSD的高警觉症状的生物标记.

  • 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赵雪峰;赵玉芳;胡丽;张春芳;赵守良

    目的:对震区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状况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灾后社会支持问卷、震前生活事件问卷、自编地震及余震中丧失程度调查表及PTSR症状修订量表,在震后3个月,对震区4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2.8%的中学生出现轻度创伤后应激反应,2.9%的中学生出现中重度应激反应,出现应激反应的女生在人数及得分上均明显高于男生,各年级在出现应激反应的人数上没有年级差异,但在其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有性别、震后心理辅导、震前生活事件以及丧失程度.结论:震后中学生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具有严重应激反应的个体并不多;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尤其是在灾难的再体验及过度觉醒反应上,初三和高三年级容易产生创伤后应激反应;性别、震后心理辅导、震前生活事件以及丧失程度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

  • 胎儿异常引产孕妇创伤后应激反应及与大五人格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曹淑殷;李君琴;王虹;莫妮娜;肖云霄;胡健波;余晓燕

    目的 了解因胎儿异常引产孕妇终止妊娠前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并探讨其与大五人格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因胎儿异常需引产的孕妇,在入院24 h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意外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大五人格量表.结果 在84例胎儿异常引产孕妇中,IES-R总分为(26.20±16.38)分,总分>19分占58.3%(49/84),>35分占23.8%(20/84);初次怀孕者(32例)在侵扰量表得分为(12.84±7.41)分,高于再次怀孕者(52例)的(9.65±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总分>19分的人群(49例)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和道德感得分分别为(14.96±3.29)、(16.84±3.00)、(18.55±3.49)、(17.57±2.99)分,均低于总分≤19分人群(35例)的(13.57±2.82)、(18.31±2.65)、(20.03±2.32)、(18.86±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2.33,P<0.05).总样本的IES-R得分与大五人格量表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分量表中仅高唤醒分量表得分与适应性呈正相关(r=0.23,P<0.05);在IES-R总分>19分的人群中,其回避量表得分与社交性得分呈低度正相关(r=0.31,P<0.05).结论 胎儿异常孕妇在终止妊娠前已有较高水平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以侵扰症状为严重;初次怀孕者的侵扰症状严重.孕妇的各人格特征与总体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无线性相关关系,但适应性与高唤醒症状呈正相关.创伤后应激反应更明显的孕妇具有较低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和道德感,而在该类人群中,越倾向于高社交性的人群往往回避症状越明显.

  • 汶川震区异地复学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朱宏博;桑红;程洪元;张丽;陈超;许雅南

    2008年"5·12"汶川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对于灾区人民来说,他们心理上承受的创伤可能更难愈合.作为震灾中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之一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况,研究者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已有很多研究资料将地震灾区的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1-3].在地震中,有许多校舍被摧毁,学校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上课秩序,为此,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决定:将这批孩子异地安置复学,保证他们能正常完成学业.对于这些异地复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创伤后应激症状(PTSS)的表现是怎样的,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在汶川地震两周年的时候,研究者对安置在吉林省长春市某中学的190名四川茂县灾区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 表达性写作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吴琼;李玉丽;陈莉军;张苹

    目的 探讨表达性写作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 ed、Wiley、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th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关于表达性写作对改善乳腺癌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和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分析.结果 终纳入14篇文献.M eta分析结果显示,表达性写作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焦虑症状[MD=-0.91,95%CI(-1.66,-0.15),P=0.02],降低抑郁水平[MD=-0.16,95%CI(-0.30,-0.01),P=0.03],缓解躯体症状[MD=-0.59,95%CI(-0.82,-0.35),P<0.01].但表达性写作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达性写作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改善躯体症状,对缓解创伤性应激障碍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 医学生应对、情绪调节方式与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研究

    作者:杜鹃;张红静;李韵;牛娟

    目的 探讨医学生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其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应付方式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对405例大学本科生进行评定,并依据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定标准,将其分为症状组和对照组.结果 在对正性情绪的忽视、抑制和对负性情绪的重视调节上,症状组要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而对正性情绪的宣泄方面,症状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在应对方式上,症状组比对照组更倾向于选择幻想、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对正性情绪的忽视,对负性情绪的重视和自责等呈正相关(P<0.01),而与对负性情绪的抑制、解决问题、求助等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负性情绪的重视调节,负性情绪的感受频率,幻想等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结论 心理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大学生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方式密切相关.

  • 汶川大地震后重灾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抑郁情绪的研究

    作者:景璐石;黄颐;司徒明镜;张毅;方慧;王丹;张伟;孙学礼;邱昌健

    目的 评估"5.12"汶川大地震1个月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抑郁障碍的严重性,并对其暴露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地震暴露问卷、创伤后压力反应症状量表(UCLA PTSD Index for DSM-IV)、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对278名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障碍检出率28.8%(80/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检出率23.0%(64/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总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707,P <0.01).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27,P <0.01)、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42,P <0.05)、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33,P <0.05).引起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07,P <0.01)、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59,P <0.01)、地震时是否在楼内( r =-0.137,P <0.05)、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22,P <0.05).结论 发现重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灾难暴露程度等因素显著相关;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随访研究,从而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难对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

  • 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的初步修订

    作者:吕遥迪;郭江;张雨青

    目的:修订中文版积极/消极注意偏向量表(The 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并检验其在地震后初中生人群的信效度.方法:用中文版APNI量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ositive Affeetand NegativeAffect Scale,PANAS)、儿童事件冲击量表(Children's Revised ImpactofEventScale,CRIES)、创伤后成长量表——儿童修订版(Children's Revised Positive-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 rGI-C)对云南鲁甸地震灾区1199名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两因素模型,删除载荷小于0.4的11个条目,解释总变异的42.9%.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因子结构,拟合度较好(x2/df=2.76,CFI=0.95,NFI=0.93,TLI=0.94,GFI=0.95,RMSEA=0.05);所有项目的决断值均显著(P<0.001),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在0.36~0.66之间.APNI量表总分和积极的注意偏向、消极的注意偏向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2、0.92、0.83.积极的注意偏向与积极情绪(r=0.51,P<0.01)、PTG(r=0.52,P<0.01)呈现显著正相关;消极的注意偏向与消极情绪(r=0.46,P<0.01)、PTSD (r=-0.42,P<0.01)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APNI量表在地震受灾的初中生群体中具有良好信效度,适合在中国背景下使用.

  • 人格特质对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影响中介因素研究

    作者:宋之杰;陈海强;臧刚顺;石蕊

    目的 探讨武警战士的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和反刍思维在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反应间的中介作用,找出控制和干预武警战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方法.方法 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取895名武警战士,采用简版《艾森克人格问卷》、《埃森创伤问卷》之《创伤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反刍反应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创伤事件影响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22.46%(201/895)的武警战士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创伤后反应水平为(34.6±13.3)分,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平者分别占33.33%、45.77%和20.90%.创伤组武警战士人格特质的精神质、神经质特质分别与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1),与反刍思维倾向和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外倾性特质分别与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1),与反刍思维倾向和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人格特质对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具有直接效应(P<0.01);加入中介变量后,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武警战士人格特质可通过社会支持度、反刍思维倾向和心理弹性对其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产生多重链式中介效应;包含社会支持度和反刍思维倾向2个中介变量的路径中介效应之和占总体的86.61%.结论 社会支持度、心理弹性和反刍思维倾向在人格特质与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间起完全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度和反刍思维倾向是中介路径上2个关键因子,是对武警战士心理救援和干预的主要切入点.

  • 震后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情况调查

    作者:敬攀;付晔;程芳;何金彩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震后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反应情况。方法:对符合震后失眠判断标准的地震灾区居民,运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评估。结果:共收集震后失眠患者246人(男性占40.2%,女性占59.8%)。其中伴有焦虑症状51.6%,伴有抑郁症状48.0%,伴有创伤后应激反应41.9%。震后失眠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与焦虑(rs=0.443),抑郁(rs=0.334),创伤后应激反应(rs=0.390)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地震灾区震后失眠患者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症状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灾区震后失眠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 减轻应激训练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及情绪的影响

    作者:符秋蓉

    目的:分析减轻应激训练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的应激反应水平以及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肝胆外科进行介入治疗的140例原发肝癌患者,依据患者就诊时的ID号码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后常规一般护理措施、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及相关健康教育等,而研究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再给予减轻应激训练干预,利用PSSH量表、LOT-R量表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应激反应水平和乐观倾向进行比较并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RP、HIF-1α等炎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在应激总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给予减轻应激训练后应激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在乐观倾向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研究组干预后患者VEGF、HIF-1α及CRP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减轻应激训练对于降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提高患者积极乐观的情绪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灾后民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事件冲击量表(IES)的发展和应用

    作者:吴坎坎;张雨青;Peter Tianzhi Chen

    本文简单回顾了国际上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较常使用的自评测量工具--事件冲击量表(IES)及其修改版(IES-R)和儿童版CRIES的发展和应用.并综合报道了在四川绵竹运用IES-R对956名受灾群众进行的测查结果.推论,5·12汶川地震后,将有大约一半的幸存者在一到两个月出现PTSD的主要症状,并具有比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分数普遍高于男性,建议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 灾难给我们的心理留下了什么?——创伤心理的根源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作者:伍泽莲;何媛媛;李红

    创伤是指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给个体带来的伤害,不仅指身体受伤害,还包括心理伤害.创伤因素引发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和心理阴影会形成创伤心理,处理不当会进一步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创伤性事件引起的创伤心理及其形成的根源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后根据心理学新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干预建议,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姝?;王芳;许燕;潘益中;毕帼英

    在进行心理援助之前,对都江堰安龙镇某九年制学校学生进行受灾情况、复原力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测查,目的在于探讨受灾情况和复原力对中小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独立和交互影响,并为心理援助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震后一个半月之时,该校有32%的学生出现较严重的创伤后应激反应;(2)有亲人遇难的学生在闯入、回避、警觉以及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总分上均显著高于无亲人遇难的学生;(3)复原力中的积极认知和信任两个维度对降低学生创伤后应激反应有比较大的作用;(4)复原力中的社会支持维度能够缓冲亲人遇难带来的负向影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