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

    作者:张东

    诠释学(Hermeneutics)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 《伤寒论》“消息”的诠释学研究

    作者:刘超武;张涛;王泓午;张国骏

    《伤寒论》“消息”一词作“斟酌”解释,为学界所公认;然而借助词汇学研究成果,发现“斟酌”义项应出自西晋,而“起居”义项则“不晚于东汉中期”.另外,应用语文学方法,《伤寒论》原文387条的“消息和解其外”,“消息”以名词,作主语时,其合适的解释应为“起居”也非“斟酌”.在诠释学理论指导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出一源,《金匮要略》“疟病篇”的“以饮食消息止之”也应作“起居”,以完成诠释学的融合.

    关键词: 诠释学 伤寒论 消息
  • 从诠释学方法看中医理论研究的路径

    作者:张宇鹏

    诠释学是关于与文本相关联的理解与解释过程的理论.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对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关系的不同认识也始终存在着困扰与争议,由此形成了“作者中心论”“读者中心论”与“文本中心论”3条不同研究路径的分野.中医理论研究是对应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取向与适用范围,以供众多的研究者选择.在可预见的未来,3种路径的研究都会在各自的道路上继续不断地取得各种进展与成果,同时也都各自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看,“文本中心论”的立场无疑应代表中医学发展进步的方向,我们应该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 关于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邢玉瑞

    当代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保持中医学固有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与吸收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成果,建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使理论不仅是临床经验的解释、复制,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临床技术发展的基石与加速器.文中从诠释与创新、开放与创新、研究中医与中医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 认知科学视域下的《金匮要略》TBL教学模式的应用

    作者:李鹏英;贾春华;钟相根;刘丹彤

    TBL 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 )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1 -2] .近年来,TBL 教学法逐渐被应用于国外一些医学院校的主要课程和医学专业教育[3 ] .

  • 跨学科视角下浅谈金匮要略的中医语言

    作者:庄享静;郭瑨;贾春华

    理解中医语言,有助于重点学科金匮要略的学习。借用诠释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知识来分析与诠释中医语言,可以深入了解金匮要略里的中医语言在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想说而未说。以跨学科的视角,对金匮要略中医语言理解的吁请,是为了授予学生以鱼,也授之以渔,以达优化的教学成果。

  • 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王永炎;王飞;杨晗

    应用诠释学作为一种对文本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的哲学方法论对中医内科疾病、概念、术语及内科临床理论进行现代诠释,阐明中医内科学所蕴含的科学理念、原理、规律的本质内涵,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实现中医内科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做参考.

  • 中医概念研究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邢玉瑞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细胞,理论可以说是概念的网络,要建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逻辑自洽的中医理论体系,首先必须明晰中医理论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廷,规范其表述,而逻辑学方法、发生学方法、诠释学方法对于中医学概念的研究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肾生骨髓,髓生肝"的科学内涵》质疑

    作者:邢玉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了"肾生骨髓,髓生肝"之论,现代学者试图借用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以揭示其科学内涵.从对<内经>原文的诠释与实验设计及结果解释两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医学的实验研究,必须以对中医理论特别是古典医籍的正确理解为前提;借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与成果研究中医学,也应对其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寻找正确的切入点而有所创新,避免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 护理专业中引入诠释学理论的探讨

    作者:马芳;宋建华

    诠释学理论具有复杂的时代背景和十分丰富的内涵,在西方成为各种理论建构的基石,在艺术、心理学、人类学、护理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促进诠释学理论在我国护理领域的应用,本文中阐述了诠释学的内涵与发展,诠释学理论对于护理专业的适用性,探索了诠释学理论在护理专业中应用的可能性.

    关键词: 诠释学 理论 护理学
  • 诠释学与中医学研究述评

    作者:邢玉瑞

    总结2000年后诠释学被引入中医学研究中的现状,大致可概括为中医经典的诠释学研究、中医理论的诠释学研究、中医诠释学方法探讨、创建中医诠释学的探索及诠释学在中医其他领域的应用5个方面。分析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整体研究力量薄弱而分散;知识储备不足,整体研究水平较低;过度诠释的现象较为普遍。提出开展中医学的诠释学研究,首先要汲取国内外诠释学研究的新成果,培养专门人才;要研究如何树立中医学术自信,建立在当代语境下具有话语权的理论体系;重点是系统开展中医经典与中医核心理论的现代诠释与创新;研究创建中医诠释学。

  • 在诠释中创新——评《本草纲目影校对照》

    作者:王永炎

    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曾经在卫生部党组《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报告》的批示中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句话包涵了两件事——继承与创新. 而诠释学,正是沟通二者的桥梁. 中医药学重视发掘传承,必须对重要的古医籍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多方位、高层次的诠释研究,积学以启真,述学以为道,使中医古籍为今人所理解、所应用. 诠释的任务在于传达、翻译、解释、阐明与创新,就是要在客体(即被诠释的文本)框架上,充分重视训诂学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客体赋予时代的精神,增添时代的价值. 所以,在诠释学研究中,尤其要保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一门学科长期发展的活力.

  • 宋以前《伤寒论》版本的“固瘕”诠释学研究

    作者:刘超武;刘桂颖;朱振刚;王泓午;张涛

    “固瘕”见于《伤寒论》原文191条。历代注家学者因方法不同,莫衷一是。诠释学作为西方研究文本技术的科学,在其理论与方法指导下,借助宋以前《伤寒论》版本进行诠释学循环,对“固瘕”一词进行诠释学研究,发现其可以从多层面角度得出不同诠释结论,虽不一致、也不矛盾,呈现出诠释结论的历史性,符合诠释学意义要求。

  • 基于诠释学循环的《伤寒论》桂枝汤"发汗"研究

    作者:刘超武;张国俊;王泓午;张涛

    桂枝汤"发汗"问题是方剂学、伤寒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应用诠释学理论与方法,对《伤寒论》文本进行研究,发现桂枝汤在《伤寒论》的发汗作用必须通过"啜粥温覆"调护方法,并且《伤寒论》霍乱后期桂枝汤应用不是以发汗为治法及目的.另外依据诠释学理论,争议原因主要是由研究范围不明确造成的.

    关键词: 诠释学 桂枝汤 发汗
  • 诠释学理论指导下的五行术语英译

    作者:赵雪丽;侯跃辉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元素,并以这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说明宇宙的变化.中医学用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1].中医五行学说的核心不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的要素,而是万物相生相克并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由于五行术语文化内涵深刻,文化负载沉重,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术语.国内外对于五行术语的翻译至今仍有分歧,不确切的翻译直接影响异域读者的理解和判断,造成中医药国际交流的主要障碍.因此,五行术语的翻译必须透过表层结构,探究深层内涵,尽量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思想及其内涵;同时要考虑到国外受众的文化跨越,用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表达法来表达,以利于实现真正意义的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 诠释学 五行 术语 英译
  • 论“血在上则忘”

    作者:张涛;杜欢;刘超武

    宋代医家许叔微以“血在上则忘”,解释《伤寒论》蓄血证“喜忘”的病机,并指出该说法出自《素问》,然而通过文献学及诠释学研究发现,《素问》所说为“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与许叔微所言并不一致,许叔微属过度诠释.虽然“血在上则忘”是一种误读,但仍可以为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研究提供方向与思考.

  • 中医经典文献研究的诠释学向度

    作者:杨峰;赵京生

    中医经典文献的解释可分为语言文字、概念术语、思想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历代医家对其作了大量的注解,这与西方诠释学传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历代医家的注解尚存不足,而诠释学则能为我们提供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与思路.通过"是动、所生"诠释历史的回顾,认为经典中医文献研究具有强烈的诠释学向度.

  • 医患沟通障碍的现象学诠释及对话调适

    作者:彭红;李永国

    相当多的医患冲突不是由医疗技术的原因引起,而是医患沟通不畅造成的.从现象学视域诠释医患关系,分析了医患对于"疾病"意义的不同认识,只有在诠释学语境中建立"你-我"对话关系,在倾听中领会,才能在理解中寻找到共享的意义世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建了医惠视域融合的框架,在医患对话实践中,通过"移情"跨越医患视域前见的鸿沟,以达到医患视域的融合.

  • 《伤寒论》"燥屎"诠释学研究

    作者:张涛;刘超武;王泓午;张国骏

    《伤寒论》的诠释与研究,自王叔和始.因研究方法的不同、角度的差异、时代的变迁,一个词语、一条原文、一首方剂的诠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伤寒论》"燥屎"一词,在《伤寒论》398条原文中共有8条.经过研究发现具有同一文法特征,即均为复句结构,而非单一语词.其涵义模糊不清,在诠释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古代汉语语文学、诠释学循环、创造的诠释学等方法的应用,研究发现,宋本《伤寒论》"燥屎"一词内涵与现代术语的"阳明腑实"一致,主要用于诊断而非症状描述,其起源可能与"羊屎样便"的活体取象有关.

    关键词: 伤寒论 燥屎 诠释学
  • 论诠释学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郭蕾;张俊龙

    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求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规律,进而推动中医学发展所进行的探索性活动.诠释学是"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位一体的科学,其理论和方法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基于此,笔者认为:现代科学的诠释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环节;复杂性科学的运用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突破口;藏象、阴阳、五行是诠释学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中运用的切入点.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