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藤黄属植物中 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萍;付文卫;谭红胜;张洪;徐宏喜

    酮类化合物是藤黄属植物中的主要特征成分,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在中国藤黄属植物中广泛分布。由于氧化程度、取代基种类、数量和取代基位置的不同,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类型。文章综述了中国藤黄属植物中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概况,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分离、结构分类、波谱学特征和生物合成途径。

  • 以经皮微渗析技术研究奥旦西酮的大鼠在体经皮吸收

    作者:丁平田;徐晖;卞生杰;郑俊民

    目的:研究奥旦西酮的经皮渗透性,并考察透皮吸收促进剂月桂氮酮(azone)对其经皮渗透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实验模型动物,应用经皮微渗析在体取样技术进行实验.探针的在体回收率以反向渗析法测定.结果:Azone可以极大地提高药物在渗析液及皮肤中的浓度,2%和5%的azone分别使渗析液中药物的稳态流量从0.001 μg.h-1提高到1.281和1.824 μg.h-1.结论:经皮微渗析技术是研究药物在体经皮吸收的有力工具.Azone是奥旦西酮经皮吸收的优良促进剂.

  • 罗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朝阳;翟春梅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 124 例NAFLD 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治疗6 个月后,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W)、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症状、体征、肝脏B 超和CT 表现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2 hPG、FPG,FINS、HOMA - IR 2 hPINS、ALT、HOMA-IR ,TG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NAFLD 安全有效,

    关键词: 脂肪肝
  • 宾川獐牙菜中苷类成分研究

    作者:李兆云;郭艳华;郭云胶;李龙星;肖怀

    目的 研究宾川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 常规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现代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7-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1),3-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5-甲氧基酮(2),7-O-β-D-吡喃葡萄糖-1,8-二羟基-3-甲氧基酮(3),当药苦酯苷(4),羟基当药苦酯苷(5).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宾川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 杭州市部分居室室内空气中烷烃、醇、酮的分布

    作者:刘刚;虞爱旭;吴龙

    目的探讨杭州市居室空气中烷烃、醇、酮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现状.方法分别于2002年10-11月、2003年4-5月随机采集杭州市31户居民家庭的居室空气样品共55件,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结果从杭州市居室空气中共检出烷烃41种,醇11种,酮9种.其中总烷烃平均浓度为24.096 7μg/m3,总醇平均浓度为3.670 7μg/m3,总酮平均浓度为33.492 4μg/m3.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二甲基丁烷、甲基己烷、丁醇、6-甲基-5-庚烯-2-酮、环己酮、丙酮、2-丁酮是居室空气中主要污染物.随着装修时间的延长居室空气中烷烃、醇、酮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基本呈下降趋势.在14种烷烃化合物中有10种与室内温度有统计学正相关关系,6种与相对湿度有统计学正相关关系.2种醇与相对湿度均有统计学线性关系.3种酮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显著.结论室内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烷烃的释放.相对湿度增加主要有利于醇和酮类污染物的释放,也有利于部分烷烃的释放.

  • 藏药花锚中新化学成分的鉴定

    作者:张德;祝亚非;林少琨

    目的分离并鉴定高原植物椭圆叶花锚Halenia elliptica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测定其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确证从椭圆叶花锚中所得到的两种针状结晶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和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1,7-dihydroxy-3,8-dimethoxyxanthone).结论上述两种酮衍生物为首次从藏药花锚中分离得到.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及对激素变化的影响

    作者:宋跃进

    目的:了解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用中药治疗前后月经周期中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E2、P的测定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排卵期E2明显升高(P<0.01);黄体期E2下降而P升高(P<0.01),均有显著意义,临床总有效率达94.4%.结论:排卵期E2水平低下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中药治疗可调节激素分泌,恢复排卵期E2水平,有明显消除肿块,缓解疼痛作用

  • 杭州市大气中酮、醛、酯类化合物的成分分析

    作者:滕卫林;栾丽娃;刘卫艳;金铨;张宜明

    目的:了解杭州市区大气中挥发性酮、醛、酯的种类和浓度水平.方法:在杭州市城区东、南、西、北部各选择1个采样点,采集大气样品,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分析了杭州市区大气中挥发性酮、醛、酯类化合物的成分和浓度.结果:在97件样品中,共检出酮类化合物6种、醛类化合物10种、酯类化合物5种.丙酮、2-丁酮和6-甲基-5-庚烯-2-酮、正戊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乙酸乙酯、乙酸丁酯是主要污染物.全市区大气中总酮平均浓度为4.46 μg/m3、总醛14.43 μg/m3、总酯2.46 μg/m3.城区西部和市中心的总醛浓度十分接近,且高于东部和南部.结论:杭州市区大气中丙酮、2-丁酮和6-甲基-5-庚烯-2-酮是酮类的主要成分,正戊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是醛类的主要成分,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是主要的酯类组分.全市区不同区域总酮、总酯的平均浓度基本相同.

  • 动态心电图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特点及药物的治疗作用

    作者:唐颂之

    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监测手段正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edmiu SMI)的一些临床特点及硫氮酮(D iltiazem 地尔硫地SMI的治疗作用.

  • 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张又仁;徐祖森

    目的探讨女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50例女性痤疮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睾酮(T)﹑游离睾酮(FT)﹑雌二醇(E2)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女性痤疮患者的血清中F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2和SHBG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伴多毛或月经异常的女性痤疮患者血清中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女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关联,患者体重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性激素尤其是游离睾酮在女性痤疮发病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 四种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榕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向异位妊娠部位注入高渗葡萄糖(组Ⅰ)、口服米非司酮(组Ⅱ)、中药(组Ⅲ)及三者联合(组Ⅳ)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四组的成功率分别为40%,26.7%,35%和82,1%,四组成功率比较,p<0.01,差异性非常显著.而组Ⅳ的成功率,又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 B超介入联合中西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口山)酮对外源性自由基发生系统加重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泉华;许实波;邓芹英

    目的:研究从穿心草中提取的三种酮:1.8-di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Xan-I);1-hydroxy-3,5-dimethoxy-xanthone(Xan-Ⅱ);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Xan-Ⅲ)对外源性自由基发生系统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Langendorff心脏模型上于缺血前10min给离体大鼠心脏灌流FeSO4(0.1μmo1/L)/抗坏血酸(1 μmol/L)自由基发生系统,测定室颤发生率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灌流自由基发生系统后加重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损伤;缺血前给予3种酮,能显著减少自由基发生系统所致再灌注室颤发生率,同时使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灌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减少.结论:3种Xan对外源性自由基发生系统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 (口山)酮对老年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何泉华;许实波

    目的:探讨从穿心草中提取的三种黄酮类化合物(咄)酮(Xanthone,Xan) 对老年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连续20天腹腔注射0.2μmol/L和0.02μmol/L的三种Xan,测定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三种Xan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年小鼠体内多种抗氧化酶的含量,作用强度依次为Xan-Ⅰ>Xan-Ⅲ>Xan-Ⅱ.结论:三种Xan对老年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Xan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与其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 HPLC-ESI-MS法同时测定印度獐牙菜中5种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作者:张大业;陈丽娟;刘健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印度獐牙菜中5种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18,流动相为水(5 mmol/L乙酸铵-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质谱条件:正离子检测,离子源喷射电压为4.5 kV,毛细管温度为200℃,毛细管电压为25 V,鞘气流速为35 arb,辅助气流速为20 arb,碰撞气为氦气,检测方式为多级全扫描质谱。结果:1-羟基-3,5-二甲氧基酮、1-羟基-3,4,5-三甲氧基酮、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0.5~15.00μg/ml(r均大于0.999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3%~103.59(RSD=0.99%,n=9)、97.41%~100.89%(RSD=1.15%,n=9)、99.13%~101.68%(RSD=1.40%,n=9)、100.21%~103.51%(RSD=1.33%,n=9)、100.56%~103.92%(RSD=1.37%,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印度獐牙菜中5种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 显脉獐牙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兆云;王志远;肖怀;李龙星

    目的:研究显脉獐牙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显脉獐牙菜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7,8-三甲氧基酮(1)、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酮(2)、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3)、1-羟基-3,5-二甲氧基酮(4)、β-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显脉獐牙菜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显脉獐牙菜的质量评价奠定了一定基础。

  • 天然(口山)酮化合物抗柯萨奇病毒B_5的作用

    作者:刘钊;刘婧;刘媛媛;杨占秋;杨光忠

    目的 研究天然咄酮类化合物抗柯萨奇病毒B_5(CVB_5)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通过改变给药途径,观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法检测细胞活性,评价酮化合物在Hep-2细胞培养中的抗CVB_5作用.结果 酮具有抗CVB_5的活性,对Hep-2细胞的TC_(50)为54.44 μg·mL~(-1),其EC_(50)分别为26.378、25.813、25.405 μg·m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2.064、2.109、2.143;在32 μg·mL~(-1)时,对CVB_5的抑制率达50%.结论 酮化合物通过直接杀灭病毒、阻止病毒的吸附、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而发挥其抗CVB_5的作用;但需对结构做进一步的修饰,以降低其毒性.

  • HPLC法同时测定大籽獐牙菜中10种化学成分

    作者:黄飞燕;杨海英;杜刚;曾思为;周永福;李干鹏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籽獐牙菜中10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XDB C18柱(Φ4.6×150 mm,5 μm);流动相A:甲醇,B:水;洗脱方法:0~20 min,A为10%~30%,20~45 min A为30%~80%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230 nm,柱温28 ℃.结果:10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各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各待测物的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1%;重复性良好(RSD<3.7%);回收率范围在97.8%~104.2%,RSD<4.2%.结论:该方法测定成分多,结果准确、可靠.

  • 大钟花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孙会;孙卿;刘超;孙金月

    目的:研究藏药大钟花 Megacodon stylophorus (C .B .Clarke) H .Smith全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葡聚糖凝胶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大钟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钟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酮(2),1,3,7,8‐四羟基酮(3),1,3,8‐三羟基‐7‐甲氧基酮(4),1,3,5,8‐四羟基酮(5),1,8‐二羟基‐3‐甲氧基酮(6),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酮(7),当药醇苷(8)和8‐O‐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酮(9)。结论9个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钟花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