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组分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

    作者:许钒;王运来;彭代银

    中药组分研究是目前中药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原方的功效主治为基础,筛选能够体现原方性质的配伍组分,即组分中药;二是在原方化学成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组合,筛选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新药物模式,即新的天然药物.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中药组分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并对多元化发展中的组分中药进行梳理分析,探讨中药组分与组分中药的研究模式,以期发掘具有一定价值的观点,为中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蛋白信号转导网络的组分中药研究方法学

    作者:陈文星;王旭;王爱云;陆茵

    组分中药已被认为是中药复方用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其方法学研究还处于创新阶段.现代医学认为导致疾病的因素多种多样,指示疾病的特征也是多样化,因而治疗疾病单从单一靶点入手有失偏颇,而针对多个靶点同时用药成为现代医学临床的共识.本方法基于中医证候的复杂性、蛋白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多靶点特性和中医方剂组方原则,提出一种简化的组分中药的筛选研究方法.并结合肿瘤的中医认识,以及现有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该方法的具体运用.该方法可为中药效应成分的有效利用及新药发现拓展研究思路.

  • 组分中药系统研究

    作者:梁鑫淼;徐青;薛兴亚;章飞芳;肖远胜

    编者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中科院具创新实力的高技术强所之一.该所自2004年主持承担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基于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复方中药系统研究"以来,面向我国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的重大需求,采用现代理论和技术对复方中药进行前瞻性、先导性的系统研究,在科学发现、技术突破、集成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技术储备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创新中药研制的关注要点

    作者:李国信;张颖;尤献民;梁茂新

    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及理念的创新中药研究并没有脱离传统天然药物研究思路,在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基本没有继承,创新又不足,使创新中药新药研究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我们在总结“十一五”、“十二五”课题经验的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十三五”组分中药的研发思路,分析了影响中药新药现代化研究的3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①高水平候选处方的科学筛选始终是中药新药研制的瓶颈,是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②大力开展中药转化医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中药转化模式是推动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出路和举措;③从组分中药剂型发展和改革的角度,需要遵循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综合考虑组分中药成药性的特点,给组分中药剂型的筛选和研发奠定基础.

  • 中药标准组分系统分离制备研究

    作者:肖远胜;徐青;金郁;薛兴亚;章飞芳;梁鑫淼

    以中药强极性组分、类组分、同系组分、微量组分为研究重点,采用新颖的分离表征策略和发展新型分离材料进行中药标准组分系统分离制备.发展硅胶基质的亲水性色谱填料分离中药强极性组分,以组合大孔树脂技术研究类组分,发展组合分子印迹技术分离同系组分,以差异化富集策略研究微量组分.同时,采用多模式、多柱色谱及其联用技术进行标准品的制备,建立标准品资源库,推动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

  • 组分中药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作者:张俊华;樊官伟;张晗;范骁辉;王毅;刘丽梅;李川;高月;高秀梅;张伯礼

    中药方剂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以饮片配伍来组方制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应用模式,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应对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中药方剂具有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但科学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中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缺乏科学认知,导致中药方剂发挥疗效的规律认识不足,影响了中药疗效的稳定发挥,也阻碍了中药产品质量的提升.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突破了仅凭经验组方的传统,实现从饮片配伍到组分配伍的转变,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在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以揭示方剂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研发创新中药为目的,围绕“两个相对清楚”,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拓了组分中药研究方向.十多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组分中药和效应配伍理论方法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组分中药理论价值不仅是在新药发现方面,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沟通融合的桥梁,构建了关键技术体系,符合中药行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该文着重介绍组分中药研究历程、相关概念和技术发展以及在中医药理论研究、创新中药研发、中成药二次开发和制药技术升级换代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组分中药应重视制剂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冯怡;林晓;沈岚;洪燕龙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当前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其制剂成药性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该文在提出了多组分中药研究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融合及其成药性评价2个关键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分中药理化性质的表征及其与成型工艺相关性、基于方-证-剂对应思想的调释微丸制备技术、基于集合数学模型的调释微丸组分释放评价技术等多组分中药制剂学研究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降压组分中药设计

    作者:缪素芬;颜素容;郭维嘉;罗计;孙婧;董昉;王耘;乔延江

    组分中药是一种继承并发扬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中药研究模式.对于组分中药的研制目前也有很多设计方法,但其共同特点是缺乏与中医药理论的有效衔接.该文通过基于药性组合模式探讨组分中药的设计方法,为组分配伍提供了具有中医特点的配伍方法,并以高血压为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 吸波面积法对养血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张丽红;肖晓金;杨真真;姜梦丽;李孝栋

    目的:研究组分中药制剂养血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配制阿魏酸、盐酸川芎嗪、丹参素钠等与处方量等比例的系列浓度混合对照品溶液,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600nm下全波长扫描,求算吸光度-波长曲线下面积(简称吸波面积,AUAWC),绘制药物总浓度-吸波面积的标准曲线。另大鼠尾静脉注射养血注射液,处理后的血浆经扫描获得吸波面积,将吸波面积代入线性方程,得到给药后不同时间药物总的血药浓度,通过3P97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拟合,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药物总浓度在0.448~14.325μg?ml-1范围内与吸波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UAWC=5.8577C+0.4472(r=1.0000)。养血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时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分布迅速,消除快,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C0为181.55μg?ml-1,t1/2为13.1min,AUC为3432.61μg?ml-1?min。结论:吸波面积法较好地阐述了养血注射液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多成分组分中药制剂的体内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奠定基础。

  • 基于响应曲面设计的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组分中药筛选——以双黄连注射液为例

    作者:邱玲玲;陈龙虎;鄢丹;张萍;谭曼容;李正明;肖小河

    旨在建立组分中药组方筛选新方法,以期客观评估多组分内在关系及优化配比.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抑制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对双黄连注射液(SHL)中主要指标成分进行抑制NA活性筛选,探讨其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以SHL为参照,预测组合成分的佳配比.结果表明,原方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和黄芩苷有较强的NA活性抑制作用,且绿原酸与隐绿原酸间存在拮抗作用,咖啡酸对其他组分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连翘酯苷A、连翘苷等未见明显(或协同)NA活性抑制作用;拟合的模型预测组分佳配比为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黄芩苷(107 μg·mL-1∶279 μg·mL-1∶7.99 μg·mL-1∶92 μg·mL-1),经实验验证,其NA活性抑制作用强于SHL(P<0.05).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法具有普筛高效、预测准确等优势,适合用于组分中药组方的筛选与优化配比研究,为有效推进现代组分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 中药复方与组分中药

    作者:叶祖光

    复方配伍用药不仅是中医药学优势之一,而且日益受到西医药的重视.组分中药是中药复方用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具有药效化学物质基础基本清楚、质量可控性强、作用机制较明确等特点.文中对组分中药的研究内容和可能的研究途径以及当前在药品注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论述.

  • 香山科学会议“组分中药研讨会”召开

    作者:王怡;张俊华;薛晓娟

    2012年3月21-23日,第418次香山科学会议“组分中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会议就组分中药研究的进展、关键技术、研究策略及注册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研讨,取得广泛共识.

  • 补阳还五汤的研究现状及其新药创制关键技术

    作者:肖美凤;刘金玲;杨岩涛;刘文龙;周逸群;贺福元;邓凯文

    补阳还五汤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公认的著名方剂,该方每年有500余篇文献报道,包括药材资源、物质基础、药物制剂、药理作用、临床配伍应用及剂型改革等各方面,研究范围宽广而精深.但该方成分复杂,目前的网络药理拓扑学方法也很难阐明该方的物质基础及药理学作用机制.系统梳理补阳还五汤近10年相关研究工作,归纳总结药学、药理毒理学的研究概况,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作为组分中药或天然复方药物创制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结合中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和化学定量网络谱学的研究,与目前主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结构进行比较,拟对其物质基础、效应成分与作用靶点关联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开发出新组分中药或天然复方药物奠定基础.

  • 桑叶黄酮与鬼针草黄酮组分配伍抗氧化协同作用研究

    作者:马燕妮;张清华;刘玉红;张玲;蒋海强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组合方式所得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探讨不同总黄酮组分组合对抗氧化活性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先提取后组合和药材混合提取的方式制备总黄酮,采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Fenton反应-比色法,测定羟自由基清除率.结果 在总黄酮量相同的情况下,提取后组合的羟自由基清除效果优于混合提取.结论 中药有效部位组合可以体现中药的协同作用.

  • 组分中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

    作者:苗晋鑫;苗明三

    目的:探讨组分中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组分中药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分析组分中药的提出背景、含义,总结组分中药的研究方法、评价方法,归纳组分中药存在的问题,更好理解组分中药的现代内涵及意义.结果:组分中药可通过药效学和毒理学来评价,是中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是中药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结论;提出研究组分中药的新思路.

  • 组分中药对D-半乳糖致实验性小鼠痴呆模型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叶兰;周蕾;李莉;梁妍;郝小燕

    目的 研究组分中药对D-半乳糖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学习记忆及脑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组分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小鼠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法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评价,检测干预后各组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组分中药各剂量组可显著缩短小鼠逃避潜伏期、搜索距离、空间探索时间和游泳距离(P<0.05,P<0.01);提高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 组分中药对D-半乳糖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组分中药与中药现代化

    作者:崔向微;张贵君

    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是长期临床中医学实践证明的.长期以来,中药的研究一直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药是我国具知识产权优势的文化,因而大力发扬中药事业是每个中药工作者的责任.中药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用现代方法科学阐释其机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中药与世界药学的发展速度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组分中药来构建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 组分中药与辨机论治

    作者:杨忠奇;杜彦萍;冼绍祥

    组分中药是中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但与目前基于辨证论治的临床诊疗模式和病证结合的中药新药评 价理念存在矛盾;针对疾病的病机采取共性方法进行干预,即辨机论治可为组分中药评价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将传统四诊八纲升级五诊十纲,加入现代医学检验检查方法,明确疾病诊断和病机,以更好地引导现代中药临床应用.

    关键词: 组分中药 辨机论治
  • 中药单体组合的血管舒张作用研究

    作者:刘蓉;卞筱泓;许激扬;聂煜;巫龙

    目的 比较钩藤碱、葛根素、天麻素、黄芩苷单体及组合物对血管的舒张作用,为中药组分结合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大鼠胸主动脉为对象,分别考察钩藤碱、葛根素、天麻素、黄芩苷单体和组合物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结果 6种组合物中,天麻素和葛根素的比例为1∶1时血管舒张效果强.结论 组分结合后,舒血管效果较单体有了明显提高,提示组分结合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 组分中药的配比优化方法及应用进展

    作者:肖纯;刘姗姗;向彬;李秀芳

    组分中药是创新中药研究的新模式,合理应用组分中药的配比优化方法是组分中药开发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如何更加快捷地获得中药组分的佳配比,是目前组分中药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组分中药的配比优选方法及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情况,深入分析了组分中药的现代内涵及意义,以期为组分中药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