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IP技术的中医学与中医心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杜辉;吕学玉;汪卫东

    中医心理TIP技术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一些理论,建立在中医学和传统中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兼具中医学和中医心理学的特征.它汲取了传统中医学整体论、系统论和三因制宜的基本观念,在总结中医深层心理学理论、归根意识理论基础之上,并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发展治疗学等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种现代中医心理治疗方法.TIP技术理论体系完整,不断被应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防治过程中,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被不断补充和发展.这一新的中医心理学技术方法正在接受长期的临床检验和更为深入的研究.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的想象体验技术研究现状

    作者:周冰;冯帆;汪卫东

    中医创新心理疗法“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以下简称“TIP技术”体系)产生于中国,有着30年的临床底蕴,目前临床实践逐步规范化,理论也日趋完善.TIP技术体系由一系列“意念导入”的具体技术所组成,包括基础治疗技术、核心治疗技术、对症治疗技术及相关技术4个方面,构成了一个针对心理疾病治疗的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

  • 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对失眠症的干预作用

    作者:洪兰;李桂侠;刁倩;王亚娜;汪卫东

    目的:评价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thought imprint psychotherapy under lower resistant state, TIP3-2)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广安门医院心理科就诊的失眠症患者120例,采用密闭信封法由第3方利用SAS 软件给出种子数,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TIP3-2和佐匹克隆治疗4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多导睡眠监测(PSG)、自制睡眠信心量表对该技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79例和28例完成治疗。PSQI评分显示,治疗组睡眠质量[(1.3±0.65)分比(1.8±0.50)分;t=6.378,P=0.000]、日间功能[(1.5±0.89)分比(2.1±0.66)分;t=13.624,P=0.000]和总分[(9.6±3.35)分比(12.4±2.83)分;t=22.124,P=0.000]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SG检查显示,治疗组觉醒次数[(3.4±2.49)次比(4.2±4.02)次;t=4.196,P=0.043]、1期睡眠时间[(35.0±19.42)%比(43.0±23.31)%;t=4.593,P=0.034]、2期睡眠时间[(40.3±16.47)%比(34.9±16.57)%;t=4.255,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睡眠信心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8.6±5.85)分比(12.8±3.84)分;t=11.346,P=0.001]。结论 TIP3-2可提高睡眠信心,对失眠症有确切疗效,且优于佐匹克隆。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抑郁症患者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张锦花;洪兰;吕学玉;周璇梓;薛家鹏;梁秋语;汪卫东

    目的:初步探讨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low resistance thought induction psychotherapy, TIP)对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门诊抑郁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为TIP干预组(20例)与健康对照组(20例),健康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TIP干预组采用TIP技术干预,共6周。比较干预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唾液皮质醇(cortisol, CORT)、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含量,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TIP 干预组 HAMD[(10.32±6.76)分比(1.50±1.47)分,t=5.698]、HAMA[(8.21±5.12)分比(1.65±1.14)分;t=5.589]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IP 干预组血清5-HT[(29.64±8.98)nmol/ml 比(36.64±11.53)nmol/ml , t=2.107, P=0.042]低于健康对照组;CORT[(9.55±2.86)nmol/ml 比(8.95±2.56)nmol/ml,t=0.691,P=0.494]、BDNF[(10.27±2.75)nmol/ml比(11.69±2.42)nmol/ml,t=1.714,P=0.095]与健康对照组相当。结论 TIP可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状态;降低唾液CORT浓度,提高血清5-HT、BDNF浓度。

  • 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作者:刁倩;洪兰;吕学玉;汪卫东

    目的 观察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自广安门医院的45例失眠症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每周接受2次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对照组每晚睡前30 min服用佐匹克隆3.75 mg,两组均治疗4周.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疗效.结果 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24/30)、对照组为33.3% (5/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0,P<0.01).②治疗后PSQI指数:治疗组PSQI中睡眠质量(1.20±0.71)、入睡时间(1.53±1.01)、睡眠时间(1.23±0.82)、睡眠效率(0.90±1.21)、睡眠障碍(1.30±0.65)、催眠药物(0.13±1.36)、日间功能(1.67±0.99)及总分(8.30±3.19)均有改善(P均<0.05);对照组在PSQI中睡眠质量(1.60±0.91)、入睡时间(1.87±0.64)有显著改善(P均<0.05).③组间对比:治疗组在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TIP睡眠调控技术可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 TIP技术在安眠药物减药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王亚娜;李桂侠;洪兰;汪卫东

    许多失眠尤其是慢性失眠患者多用各类的安眠药物,但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如何顺利减药成为临床医生面对的难题之一.安眠药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理依赖,二是生理性依赖.因此,心理治疗在减药过程中的应用有其优势,将传统气功导引、放松训练与现代临床心理中的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起来的“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简称TIP)”是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心理治疗方法.将TIP技术应用于安眠药减药过程的方法已日趋完善.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吕学玉;林颖娜;洪兰;王芳;赵阳;汪卫东

    目的 探讨中医心理疗法中的低阻抗意念导入法对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的24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低阻抗状态睡眠调控技术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并对主观与客观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均显示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分别PSQI睡眠质量分别为(2.500±0.589)分、(1.416±0.928)分,入睡时间分别(2.375±0.875)分、(1.416±0.880)分,睡眠时间分别为(2.125±0.947)分、(1.500±0.884)分,睡眠效率分别为(1.625±1.135)分、(0.958±0.954)分,睡眠障碍分别为(1.875±0.536)分、(1.416±0.775)分,日间功能分别为(2.416±0.880)分、(1.833±1.203)分.PSG监测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睡眠效率分别为(0.82±0.11)%、(0.88±0.10)%,觉醒次数分别为(3.92±3.24)次、(2.38±1.21)次,1期睡眠百分比分别为(27.4±11.9)%、(23.5±7.8)%;3期睡眠百分比分别为(10.2±6.8)%、(15.6±5.9)%,REM睡眠百分比分别为(23.89±6.84)%、(16.16±6.36)%.结论 低阻抗状态睡眠调控技术可提高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 论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与叙事疗法之异同

    作者:张锦花;吕学玉;杜辉;汪卫东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与叙事疗法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疗法,二者均具有运用故事治疗的特点。其中,TIP技术在治疗中运用故事进行再成长治疗,叙事疗法则是通过问题外化、故事重构等手段进行治疗。本文就两种疗法展开简要探讨,明确两种治疗方法的异同以指导治疗。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与催眠疗法的异同点分析

    作者:张容瑞;风美茵;吕学玉;杜辉;李桂侠;汪卫东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要求患者处于低阻抗状态时进行治疗,而低阻抗状态是指从清醒到睡眠这个过程的某种中间状态,这与催眠状态存在相似之处.为了更好地区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与催眠疗法,将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以便读者更好地对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进行把握.

  • 中医心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技术在团体心理治疗应用中的疗效因子分析

    作者:刘西芳;汪卫东

    中医心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是中国本土化的中医心理治疗体系.TIP技术发展至今仅用于个案心理治疗中,文章的创新之处是将此技术运用在团体心理治疗中,提高心理治疗的效率,并对于其中的疗效因子做出分析.具体的疗效因子包括:低阻抗状态、建立合理权威、抗干扰技术训练、忆朔技术、情志疏导、分析领悟、意想式脱敏、认知技术、想象技术、再成长治疗、人际关系调整、睡眠调控技术、意志力增强技术、综合技术、关键病史采集技术、境像技术.

  •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溯源

    作者:冯帆;王处渊;刘学;汪卫东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以异常发展心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为治疗技术.在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的精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特色.本文围绕着传统中医心理治疗在中医心理发展治疗中的体现展开讨论.

  • “情志所伤”的低阻抗意念导入治疗技术及相关理论探讨

    作者:吕学玉;洪兰;李世通;杜辉;李桂侠;林颖娜;王芳;汪卫东

    “情志所伤”在神志疾病、情志疾病或者身体其他各种“情志所伤”引起的疾病病因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心理学在治疗“情志所伤”所致疾病中已经积累了诸多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背景的变迁,中医心理学在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临床治疗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即是现代中医心理疗法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治疗“情志所伤”疾病的方法,其理论与临床应用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对“情志所伤”(创伤性经历)的治疗体现着中医学“审证求因”的要求,同时与西方心理动力学观点相通,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与丰富的科学价值.

  • 失眠的中医心理机制探讨

    作者:王处渊;李桂侠;王芳;汪卫东

    立足于中医深层心理学,从元神、识神、欲神角度对失眠的机制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与解析.提出睡眠的原动力在于机体对于睡眠的生理需求,即元神的需求;失眠的核心机制在于自主意识对于睡眠的控制取代了生理需求的原动力地位,即“识神”取代了“元神”对机体的根本控制;治疗上提出了恢复睡眠生理需求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 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在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凤江;李梦华;李洪新;张健

    目的 探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1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采用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对其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PSG)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进行干预后患者睡眠效率提高,浅睡眠百分比降低,深睡眠增加,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白天精神状况也有所改善,干预后觉醒次数、1期睡眠百分比以及3期睡眠百分比均发生明显变化,干预前后PSQI评分中患者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以及总分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阻抗睡眠调控技术可有效解决患者对睡眠环境依赖以及睡眠信心降低等问题,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 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分离性障碍(昏睡)1例

    作者:冯帆;王芳;刘艳骄;汪卫东

    分离性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以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感觉以及身体运动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为特征的一类精神障碍。患者通常有表演性人格特征,且受暗示性高。本文介绍1例以昏睡为主要表现的分离性障碍病例,并且通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中暗示,对比领悟技术治疗,得到良好疗效。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