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的设计与研制

    作者:李红波;刘党会;王勤美;张丰菊;周行涛;陈世豪;胡亮;陈浩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包括波长193n m的准分子激光器及激光工作气体氟化氩(A r F)、光路传输系统、激光控制系统、扫描系统、眼跟踪系统、照明系统及人机交互系统等。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设置手术参数,生成手术方案。系统通过控制扫描电机实现角膜组织的切削。经临床试验证明,该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效果稳定、安全和有效。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

    作者:叶翠玉;姚达强;郭露萍;陈振谦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眼科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近视患者1238例(241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3组:I组(-0.75~-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21.00)D.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6代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电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年,对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诊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1.1%、84.9%、52.0%;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的分别为96.2%、93.0%、84.2%;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占91.7%.所有患者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时基本稳定.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中心岛形成及不规则散光.

  • 小光斑LASIK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作者:李远标;梁锋;胡建荣;李瑜明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197(386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2组,A组:-6.25D~10.0D,289眼;B组:-10.25D~-27.5D,97眼.观察术后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月,两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99.31%、84.54%;1.0以上者分别为95.85%、70.10%.两组的术后佳矫正视力下降者分别为1.38%、6.19%.平均屈光度A组(-0.13±0.57)D,B组(-3.77±1.22)D,其中≤±0.5D的分别是86.16%,42.27%.切削区均匀,偏离中心0~0.71mm,平均(0.20±0.19)m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高度近视近期效果良好.

  • 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临床分析

    作者:麻张伟

    目的评价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831例(1637眼),其中第1组:屈光度-1.00D至-6.00D,共574例(1140眼),平均屈光度-3.73D;第2组:屈光度-6.25D至-10.00D,共210(414眼),平均屈光度-7.34D;第3组-10.25D至-18.00D,共47例(83眼),平均屈光度-12.03D.结果 术后总眼数中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者1617眼(98.82%),总眼数中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1.0者1407眼(85.94%).约有接近1/3病例在术后可以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到2行.结论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为个性化LASIK治疗近视创造必要的条件.

  • 多区切削模式在飞点扫描式LASIK治疗近视的应用

    作者:姚达强;丁宇虹;刘咏仪;叶翠玉;李月瑶;李林;郭露萍;陈振谦

    目的评价对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利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进行LASIK多区切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的ESIRIS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对104例(201眼)按常规模式切削时,剩余角膜厚度小于250μm的近视患者进行多区切削治疗;屈光度范围:球镜度为-5.25至-19D,散光度为0~4.0D,等值球镜度平均为(-10.13±3.11)D;术前佳矫正视力为:0.98±0.19;角膜厚度450~617μm,平均(517.9±29.3)μm;术中角膜瓣厚度为78~176μm,平均(116.9±24.1)μm;多区切削分为3~5区,切削光斑4.5~7.0mm.随访时间6~24个月.结果术后的视力1个月视力达到好并趋于稳定,屈光度有轻度回退的倾向,分别为:术后1天,0.76±0.46、(+0.59±1.19)D;术后1周:0.78±0.24、(-0.11±1.28)D;术后1个月:0.84±0.27、(-0.25±1.18)D;术后3个月:0.85±0.29、(-0.81±1.51)D;术后6个月:0.86±0.31、(-1.39±1.71)D.术后一个月内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并发症较多,一个月后减轻或消失;没有出现继发圆锥角膜.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仪的LASIK多区切削模式对于相对角膜较薄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米生健;贾丽;常秋花;乔红玉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将79例150只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三组,Ⅰ组-0.50~-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14.00D,对LASIK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切削区大小、偏中心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时,三组的裸眼视力均达0.5以上,达1.0或以上者分别为83.1%、79.6%、50.0%,1.2或以上者分别为48.3%、38.8%、8.3%,有27眼(18%)的术后裸视和40眼(26.7%)的术后好矫正视力分别大于术前好矫正视力.三组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D以内者分别为100%、95.9%、91.7%,±0.5D以内者分别为88.8%、86.5%、83.3%,平均实际切削区直径为(7.35±0.33)mm,平均偏中心(0.22±0.21)mm.结论:使用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近视的初期临床结果较好,较大的切削光区和良好的中心定位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的预测性.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分析

    作者:杜持新;沈晔;顾扬顺

    目的 评价应用小光斑扫描的激光机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不同程度复性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观察1999年2月至2000年7月在本院行LASIK的208例(308眼)复性近视散光患者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视力、等效球镜度、散光度和散光轴向,按散光度不同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月3组患者的散光度分别为(0.31±0.23)、(0.6±0.41)、(1.68±0.57)D。矫正散光的轴向差小于10°。术后6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术前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应用小光斑扫瞄的激光机行LASIK治疗不同程度近视散光疗效确切。矫正散光的轴向基本准确。矫正高度散光约在1周至1月之间产生一定量的回退,并持续至3月以后。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丽君;朱霈;陈红伟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用于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采用鹰视ALLEGRTTO WAVEFRONT 准分子激光扫描仪及法国MORIA CB角膜切削刀为202例、396眼行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度为-0.75D~ -14.50D.随访术后超过3个月的患者.观察分析视力及屈光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在0.5、0.8、1.0以上者分别为98.9%(392眼)、90.4%(358眼)、75%(297眼).术后第1、3月裸眼视力>1.0的分别为88.1%(349眼)、91.9%(364眼).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较好,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 微循环血流的二维运动分析

    作者:彭明飞;张志广

    对微血管中的血流运动的测量,人们已经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提出了飞点扫描、双窗法、单窗法、激光多普勒测速等测量方法[1]。属于图像分析类的方法主要有相关法、时空梯度法以及方向滤波法等。本文所关心的是图像分析方法。

  • 近视眼角膜消融模式的研究

    作者:朱志强;邓国庆;张玉亮;贺龙海;王增叶;刘苏冰;聂晓丽

    文章分析了准分子激光角膜消融的基本原理,提出角膜消融的数学模型.并且结合自行研制的角膜屈光消融模式算法,通过数值计算软件把理论计算曲线和实际模型曲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它们的误差,为角膜屈光的临床实验奠定基础.

  • 飞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理论及实验研究

    作者:邓国庆;余吟山;赵南京;朱志强

    近年来新型的小光斑高速飞点扫描的准分子激光系统以其具有的治疗时间短、矫正精度高、角膜切削表面极其光滑,易于集成波前像差技术实现"个体化切削"方案等优点,成为眼科激光手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理论基础、光学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点扫描式激光系统,此系统已经在临床动物实验和盲眼实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 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

    作者:李远标;梁锋;胡建荣;李瑜明

    目的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对LASIK术后超过3月的280例(551眼)按术前屈光度分成3组,A组:-0.50~-6.00D者408眼;B组:-6.25~-10.00D者110眼;C组:-10.25~-16.00D者33眼.观察其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月时,3组的裸眼视力达0.5以上者分别为100.0%、99.1%、84.8%,1.0以上者分别为99.3%、96.4%、69.7%.3组的术后佳矫正视力下降者分别为0.8%、0.9%、6.1%.平均屈光度A组(0.02±0.21)D,B组(-0.13±0.57)D,C组(-0.72±1.16)D,其中≤±0.50D的分别是99.4%,86.3%,52.5%.切削区均匀,偏离中心平均(0.20±0.19)mm(0~0.71),其中5眼偏心距离>0.5mm.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的LASIK治疗近视近期效果好,熟练掌握手术技术和有效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内磨镶术护理

    作者:范转宁;叶维莉;张玉萍

    1临床资料我院眼科准分子近视矫正中心2000-09/2004-06共完成LASIK手术5678(男2841,女2837)例11350眼.年龄18~49(平均25.8±6.3)岁.术前行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眼底检查,排除有无角膜炎症、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病.

  • 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回退的再治疗

    作者:米生健;贾丽;李金科;李敏;张玉萍

    目的:评价使用飞点扫描技术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首次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75例93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2±3.6) mo. 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 mo. 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 mo时屈光度在±0.5D以内者为96.8%(90眼),有21.5%(20眼)的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矫正视力. 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 结论:使用飞点扫描技术的准分子激光设备行二次LASIK治疗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