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探讨

    作者:张宇强

    目的:对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40例,对其采取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即给予吉西他滨(800~1000 mg/m2)、顺铂静脉注射(25 mg/m2)新辅助化疗.当患者完成一定疗程的化疗后,结合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对其手术方法进行具体选择,以随访记录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对化疗前后患者肿瘤小径、大径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当患者进行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20.0%(8/40),部分缓解率为30.0%(12/40),疾病稳定率为32.5%(13/40),疾病进展率为17.5%(7/40).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小径、大径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较轻.结论:在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其进行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不仅使肿瘤体积得到明显减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二次电切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作者:顾伟平;徐耀庭;李杜渐;顾炜;许晓文;朱彦松;罗俊

    目的 比较二次电切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与膀胱癌根治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治疗(手术组),119例接受二次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治疗前后两组尿液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统计两组术后24个月肿瘤复发率,比较其治疗不同时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及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与手术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8%vs51.76%,P>0.05).联合组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其中呼吸道感染(0.84%vs 11.76%)、切口感染(0vs11.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胃肠道反应略高于手术组,其余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复发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1%vs16.47%,P>0.05);术前,两组尿液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核基质蛋白22、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21-1及膀胱肿瘤抗原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6、12、24个月GQOLI-74评分、KP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1).结论 采用二次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总缓解率高,患者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可较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体能状况.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髂内动脉化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敬毅;王淇超;王乾;吴刚

    目的 评价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髂内动脉介入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联合髂内动脉介入化疗(A组,19例)和单纯行根治性TURBT术(B组,25例)资料,比较髂内动脉化疗前后病理分期的改变,分析5年累计生存率和膀胱保留率的差异.结果 与B组相比,A组髂内动脉化疗后病理分期降低至pT0N0期比例高于B组(52.6% vs.12.0%) (P<0.05).A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56.5% vs.44.3%)(P<0.05).A组膀胱保留率高于B组(78.9% vs.56.0%)(P<0.05).结论 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行根治性TURBT手术.

  • 膀胱癌当前管理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视角

    作者:余英豪;丁然

    膀胱癌是癌症相关死亡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1].据估计,美国2015年新发病例达到7.4万例,病死1.6万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0 ~ 70岁,男女之比约为3∶1[2].吸烟和职业暴露于苯胺类化学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吸烟增加膀胱癌发生危险2~6倍.膀胱癌中尿路上皮癌约占>80%全部肿瘤.膀胱癌总体上可分为浅表性癌、浸润性癌及转移性癌,其在生物学、表型、预后及治疗上有所差别.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深入,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已成为现代诊疗模式,MDT模式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但国内这种诊疗模式的实际应用差距甚大.本文拟从MDT视角介绍膀胱癌当前管理的现状及进展.

  • 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疗效探讨

    作者:苗素琴;赵玉;吕德珍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治疗策略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膀胱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入组病人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膀胱部分切除组(A组)、膀胱癌根治组(B组)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放疗组(C组).比较三组病人的基线资料、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术后复发率、生存质量及5年生存率.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病人109例,其中A组35例,B组41例,C组33例.三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三个指标均为A组低,C组高(P<0.05);B组病人SF-36评分为(97.3±18.7)分显著低于A、C组病人(P<0.05);A组病人肿瘤复发率(68.6%)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病人的5年生存率(40.0%)显著低于B、C组(P<0.05),而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部分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与膀胱癌根治术相当,但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 根治性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磊;刘建;王同庆;张杰;甄洪涛;王继征

    研究并分析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时使用根治性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的效果.收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88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观察组接受根治性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将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复发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根治性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的安全性更高,且患者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应用不同辅助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别克波拉提?别坎;哈力哈西?胡斯曼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不同药物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22.5±2.0)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生存率(6个月、1年、3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χ2=25.19,P <0.05);观察组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5.29%(12/34),明显低于对照组61.76%(21/34)(χ2=13.28,P <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可减少复发,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进而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研究

    作者:梁烽扬;郑业辉;李化升;罗书峰;罗超;黎锋

    目的:探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配合辅助化疗治疗,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预后复发及生存的因素。结果5年总生存率为60.00%,5年总复发率为46.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均是影响术后无复发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预后状况,与淋巴血管侵犯、输尿管再植术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T2期膀胱癌的观察

    作者:谢梅茂;王晓荣;赵雁;王忠军;甘进;胡映秋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Re-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影像学及病理均明确诊断为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但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10例.首次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切除肿瘤至膀胱壁浆膜层,术后4-6周再行经尿道膀胱二次电切.术后1周开始行盐酸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规律化疗,每周1次,共6周,然后每月1次,共1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等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48个月,平均(24±1.5)个月.术后至今有3例患者复发,其中术后5个月复发1例,再次行经尿道电切后未见复发;术后9个月复发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未见复发;还有1例术后12个月2次复发,予以行根治性膀胱切除,预后良好.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有一定疗效,对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 改良 Bricker 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8例围术期护理

    作者:文巧莉

    目的:探讨改良Bricker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及效果。方法:对5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膀胱全切+改良Bricker回肠膀胱术。术前护理人员通过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全面了解其全身一般情况,做好肠道准备,参与术前讨论,了解医生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的手术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行抗感染、止血、补液等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日检测引流情况,做好造瘘口及尿路引流管护理,给予患者自我护理指导。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远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改良Bricker回肠膀胱术并发症少,术后易于护理。术前积极做好护理准备,术后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早期预防,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杰;崔伟;车梓;崔志强;王策正;王彤;李明;刘玲;杨全成;孙彬;高佃军;聂清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观察组8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将肿瘤位置膀胱壁全部切除,包括周围1.5 cm膀胱黏膜组织.对照组1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3.1±10.3) min低于对照组的(202.4±31.5) 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7±1.7)d低于对照组的(28.0±4.7)d,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7±6.3) mL少于对照组的(470.6±143.1)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4.5%、78.5%和94.1%、82.4%、76.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肾积水行肾穿刺造瘘引流,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行抗炎治疗,1例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保留膀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肿瘤单发、体积较小(直径≤2 cm)、分期较早(T2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可靠,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高.对于肿瘤多发、体积较大(直径>2 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应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8例

    作者:谈宜傲;周林玉;董晓程;陈昊;宣强

    目的 观察经腹膜外途径行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对18例男性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经腹膜外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膀胱全切术后,4例行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3例行回肠膀胱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和腹腔脏器暴露时间.记录术后盆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随访并发症及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45~310 min,术中出血量110~860 mL,术中输血3例,术中腹腔脏器暴露时间0~65 min;盆腹腔引流时间5~14 d,术后通气时间1~5 d,术后住院时间8~17 d.所有切除肿瘤组织切缘检查均为阴性,2例术后盆腔淋巴结报告阳性,给予GC方案化疗.术后无出血、周围组织及脏器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患者肾功能正常,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随访期间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 经腹膜外途径行改良逆行膀胱全切术治疗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中出血较少,腹腔干扰少,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转移潜能异质性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徐婷;王翼;刘鹏飞;牛海涛

    目的:研究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转移潜能异质性,并探讨生物通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中的关键性作用。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和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量化和鉴定纯化不同转移风险组膀胱癌差异表达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鉴定显著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与既往相关文献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生物通路的改变与浸润性膀胱癌异质性的调节密切相关。代谢相关通路参与了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糖异生通路、戊糖磷酸化通路、丙酮酸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等。结论遗传信息处理KEGG通路在决定浸润性膀胱癌恶性表型中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质量化分析结合KEGG通路分析有利于揭示膀胱癌发病机制并指导膀胱癌分子治疗方法。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微环境调控异质性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徐婷;王翼;刘鹏飞;牛海涛

    目的:构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微环境蛋白质表达谱,并探讨生物通路改变在肿瘤异质性中的决定性作用。方法①按照不同的转移风险收集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标本,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得纯化的间质细胞;②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和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表达谱;③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从生物通路层面揭示癌发生机制。结果不同转移风险组中配对癌间质/正常上皮间质标本中鉴定出差异表达蛋白1049个,其中分别有510、549、548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别在低危、中危、高危转移组中表达(高、低转移风险组与正常组比值设定为≥1.5或≤0.667)。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位于KEGG通路中,包括:聚合黏附、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肿瘤微环境在调节癌异质性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生物通路的改变决定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恶性表型。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可行性探讨

    作者:胡卫东;赵传印

    目的:总结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差异分为保留膀胱手术组38例、膀胱切除根治手术组40例(根治组),以 Kaplan-Meier 方法计算两组患者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结果保留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37%、92.11%、73.68%、47.37%,其保留膀胱生存期为(47.52±2.8)个月。放化疗期间17例因血液毒性导致白细胞不足30×109/ L,5例出现膀胱炎,但膀胱功能良好。随访期内复发18例(47.37%)。根治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50%、95.00%、72.50%、47.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00%。随访期间8例远处转移,7例盆腔复发。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生存率相近,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似的临床疗效,两种术式的生存率相近,保留膀胱手术是可行的。

  •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陈毅章

    目的 通过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对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以及治疗效果,把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手术要点,降低浸润性膀胱癌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沅江市人民医院近年收治的36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普通切除术手段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以化疗为辅助,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方式,作为实验组.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重量及复发率进行调查.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进行治疗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经过普通切除术者有明显提高,且病死率和复发率有所下降.结论 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手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复发率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吴锋

    目的:研究分析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3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患者采取部分膀胱切除手术,对照组15例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4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是26.7%,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9.4个月;对照组共有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是33.3%,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8.7个月.两组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情况为,观察组1年生存14例,3年生存13例,对照组1年生存10例,3年生存8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使用保留膀胱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高,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 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张国辉;王金萍;郑清友;李志辉;关亚伟;贾卓敏;朱立夏

    目的:探索保留膀胱手术+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的168例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治疗方法,分为三个治疗组:综合治疗组68例,术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动脉灌注化疗组48例,术后仅采用动脉灌注化疗;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术后仅采用膀胱灌注化疗.结果:观察期内,综合治疗组患者中92.6%(63/68)无复发及转移,2.9%(2/68)在术后6、13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动脉灌注化疗组患者中79.2%(38/48)无复发及转移,4.2%(2/48)在术后9、18个月出现全身多处转移死亡.膀胱灌注化疗组患者中44.2%(23/52)无复发及转移,15.4%(8/52)在术后10~96个月转移而死亡.三组疗效按复发率任何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癌性死亡率比较,综合治疗组、动脉灌注化疗组分别与膀胱灌注化疗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N0M0)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肿瘤复发、预防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 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再认识

    作者:李亚玮;李富东;蓝天;李明国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标准手术治疗方式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合并盆腔淋巴结清扫,但该手术仍存在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术后生活质量差等不足,保留膀胱手术之一的膀胱部分切除术(PC)重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有可能成为治疗MIBC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

    作者:韩胜利

    膀胱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30%的患者初诊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膀胱全切术是MIBC患者治疗的首选,但它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复发率高达30%~45%,5年生存率仅为36%~54%.新辅助化疗治疗MIBC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就新辅助化疗用于MIBC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89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