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郑州市高中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作者:叶娜;邹娟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是衡量家庭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1],并为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2].有研究表明,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焦虑、抑郁、孤独感和偏差行为等有显著影响,家庭功能不良可能会导致子女表现出更多的外显或内隐心理问题[3-6].

  • 温州地区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状况分析

    作者:林崇光;叶敏捷;陈素玲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家庭环境特点,为改善民工子弟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及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温州地区民工子弟小学生(111例)与普通小学生(78例),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心理量表测定.结果 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总分、幸福与满足、行为、合群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小学生组(P值均<0.05),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因子得分也显著低于普通小学生组(P<0.05).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民工子弟小学生自我意识低下与家庭缺乏亲密度有关.

  • 不同心理复原力中学生家庭环境因子比较

    作者:谭水桃;张曼莉;孙利娜;金巧红;郁鹏程

    目的 探讨不同家庭环境因子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与心理复原力量表,对湖州市485名初一至高三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复原力水平不同的中学生家庭环境各因子之间差异显著;心理复原力总分与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控制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矛盾性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子均与心理复原力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亲密感、道德宗教观、情感表达、娱乐性对心理复原力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改善家庭环境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

  •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作者:王君;张洪波;王莉娜;胡海利;朱军礼;吴红花;陈琳;张正红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和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属高校一~四年级4 64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及家庭环境进行评定.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性格内向及情绪不稳定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中不积极参与社交及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疏远、矛盾性高以及女生、低年级、来源于农村和学习成绩差均与抑郁症状相关,其中情绪不稳定与抑郁症状关系为密切.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心理症状检出率较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作者:曲红明;吕伶;李芹;谢海虹;刘静;毛辰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开展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南京市区9所托幼机构1 141名儿童为调查对象,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及心理调查问卷,调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20%,儿童行为问题男女检出比例为1: 2,女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男童,5岁以下女童心理异常发生率高于5岁以上女童.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文化程度密切相关,与母亲孕期精神紧张、孕期有过精神刺激、父母有神经精神疾患、父、母经常责骂孩子、父亲对儿童的关心程度有关;搬家、入园等生活事件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有关;母亲学历、家庭关系融洽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环境、社会、家庭、教养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有针对性开展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

  •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作者:程少贵;郝加虎;陶芳标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7,P=0. 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 农村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窦东梅;蒙衡

    目的 探索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生活质量的个人与家庭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河南省农村地区留守小学生419名,抽取非留守小学生410名作为对照,运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制的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对2组小学生进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农村留守小学生的性别、年龄、外伤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父母关心学习,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9个变量入选.除前3者外均为保护因素;与留守小学生相比,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卒及沟通状况2个变量未入选,但父母文化程度与自感压力3个变量入选方程.结论 相对非留守小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及沟通状况更影响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

  • 中小学生人格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宁;余毅震;李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中小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版)、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湖北省2237名8~15岁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EPQ量表结果显示,男生P纬度得分为(5.20±2.25)分,高于女生的(4.75±19.7)分;E纬度和L纬度得分分别为(16.12±3.90)和(14.39±3.84)分,均低于女生的(16.44±3.92)分和(15.10±3.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大年龄组(13和14岁)L纬度得分较低,P和E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大年龄组(13和14岁)N纬度得分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家庭环境各因子与中小学生人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职业,父母的教育态度、教管方式,与教师、同学的关系,学校类型等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人格发展.结论 中小学生人格的发展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为明显,家长和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定湾;何凡;刘碧瑶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的相关性,为降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 07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SCL-90和FES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CL-90量表的各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组织性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呈正相关;SCL-90量表的敌对、偏执与家庭环境量表的知识性、娱乐性呈正相关,恐怖与家庭环境量表的情感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特征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改善家庭关系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梁静;赵玉芳;谭力

    目的 研究留守儿童成绩与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梁平县6所中学的1 125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个别访谈法进行测评.结果 与父母联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父母外出情况、寄养方式(当前生活地点)、与父母联系方式和联系频率是影响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家庭功能(除与当前家庭的适应性外)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亲密度、适应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当前生活家庭的亲密度、适应性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父母、当前生活家庭及学校应重视对其家庭功能的建立.

  •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作者:洪珊珊;金华;贾佳;周颖;王晨阳;柯晓燕

    目的 探讨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自我意识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青少年抑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及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重性抑郁障碍(MDD)青少年56例和对照组60名的自我意识水平和家庭环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DD组低自我意识的发生率(67.9%)显著高于对照组(26.7%)(P<0.01),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幸福与满足的得分低于对照组,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MDD组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低于对照组,矛盾性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MDD患者存在自我意识水平降低和家庭环境不良.

  • 家庭背景特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阮碧辉

    家庭不仅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成长轨迹关系密切,在家庭中成长的大学生,不会因为离开家庭环境到大学校园生活而弱化其影响力.为了解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 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姬成伟;王芳芳;孙志华;王祝欣;任晓卫;杨名;秦玉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作者:彭宁宁;王丽萍;汪玲;周月芳;高根娣;罗春燕;朱蔚;朱佳佩

    目的了解上海市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学生4 708名,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编制的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不同地区、年级和性别的学生生活质量差异有显著性,市区学生得分高于郊区学生;小学生得分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生理状况得分高于女生其他方面女生高于男生.4种不同家庭类型比较,大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得分较高,单亲家庭较低.学习成绩、学习年限、与父母的关系桨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与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质量呈下降趋势.家庭生活状况对学生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 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环境关系研究

    作者:赵燕鹰;张东生;白波;吉如河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大学新生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古大学375名新生进行学校适应能力和家庭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男生的适应能力较女生强,家庭条件相对差的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强;家庭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学生学校适应能力呈正相关,家庭的矛盾性、控制性与学校适应能力呈负相关.结论家庭环境与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应该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 中学男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典型相关分析

    作者:周燕燕;林穗方;黄菁;李志辉

    目的探讨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关系,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广州市720名12~16岁中学男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庭环境因子与行为问题因子2组变量存在相关关系;亲密度的得分越高、矛盾性的得分越低;则违纪、攻击性的得分越低;知识性的得分越低,则分裂样的得分越高.结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对中学男生行为问题影响较大.家庭对政治、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有助于青春期男生同一感的建立,避免角色混乱导致行为问题的发生.

  •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作者: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民办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关系研究

    作者:余小芳;雷良忻

    目的测查民办高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家庭功能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此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16PF人格测验和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 II)对民办高校学生267名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幸福感差异无显著性,主观幸福感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自律性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亲密度、恃强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

  •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作者:孙殿凤;衣明纪;刘金兰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 学习不良初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红

    目的探讨学习不良学生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环境量表(FE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6名学习不良初中生和102名学习一般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学习不良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且主要影响因素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父母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结论学习不良学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87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