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嘉兴市2011-2015年报告的HIV感染者新发感染情况研究

    作者:葛锐;徐文贤;罗建勇;张倩倩;朱武通

    目的 了解嘉兴市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新发感染的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2015年嘉兴市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符合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检测标准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计算新报告HIV感染者中BED阳性病例所占比例,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嘉兴市新报告HIV感染者1 026例,其中新发感染(BED阳性)223例,BED阳性比例为2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传播途径和文化程度均是HIV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嘉兴市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青壮年人群和男男性行为者新发感染风险较高,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HIV传播.

  • 辽宁省2008-2013年HIV感染者重复确认检测的原因分析

    作者:鄂爽;郭惠君;马宁;吴明;康续;赵砚;吴少慧;王莉;姚文清

    目的 了解辽宁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重复确认检测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8-2013年,所有现住址为辽宁省的被重复确认检测的580例HIV感染者和新报告的6017例HIV感染者详细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省外报告病例组、初中以下组、注射吸毒组、羁押人员组更易发生重复确认检测,在重复确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5.440,P<0.01;x2=21.666,P<0.01;x2 =11.478,P<0.01;x2=24.703,P<0.01).同性性传播组、检测咨询组、大专以上组发生重复检测的比率相对较低,在重复确认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37,P<0.01;x2=28.578,P<0.01;x2 =25.135,P<0.01).结论 HIV感染者重复确认检测现象在辽宁省普遍存在,HIV感染者人群类别、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差异与重复确认检测的比率密切相关.

  • 艾可清连续治疗24个月HIV感染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钱锋;符林春;谭行华;陈淑云;左小庭;赖艳妮

    目的 观察艾可清颗粒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连续治疗24个月的HIV感染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44例)、西医组(17例)和中西医组(24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的各项指标并对其分析.结果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西医组治疗2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组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除第12个月外,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各时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洛夫斯基积分中西医组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指标西医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5.191 8±0.228 06)与治疗前(5.920 0±0.23744)比较下降,血小板计数治疗后(213.411 8±11.831 87)与治疗前(191.941 2±10.816 13)比较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中西医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后(6.160 7±0.291 36)与治疗前(5.333 3±0.356 26)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中医组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艾可清颗粒可稳定和提高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新疆伊犁地区2014年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阿斯亚·艾尼瓦尔;迪力夏提·亚克甫;戴江红;艾力夏提·努尔丁;马力亚·艾尼瓦尔

    目的 了解伊犁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生存质量,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控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开始抗病毒治疗的356例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同时通过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系统收集相关的实验结果和诊疗记录.结果 356例HIV感染者中,抗病毒治疗失败者101例(28.4%),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各时间段内,治疗有效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不断地上升,并在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CD4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不规律,从治疗第9个月开始不断地下降.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治疗方案、初临床分期(治疗前)、治疗时间、基线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漏服情况等,与抗病毒治疗失败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治疗时间、漏服情况和初临床分期,是抗病毒治疗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3.667,2.332,2.181].结论 伊犁地区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9个月治疗效果较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加强对HIV感染者的管理和随访,可提高该地区抗病毒治疗的效果.

  •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5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调查

    作者:邹雅琴;施玉华;贾曼红;韩瑜;张小波;安晓静;杨志敏;陆林

    目的 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高危行为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市)中各一个疫情较重的乡镇≥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201人.结果 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5%,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主要因素为:少数民族[比值比(OR)=0.19,95%可信区间(CI):0.05~0.78]、收入低(OR=2.37,95%CI:1.01~5.56)、初中以下文化水平(OR=0.25,95%CI:0.07~0.85).是否喝酒(x2 =201.00,P<0.01)和是否接受非政府组织关心(x2=5.5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50岁HIV感染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个别知识点的答对率较低;社会、经济和文化是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应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 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HIV感染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中的变化

    作者:张红军;张久聪;景丹;李媛;赵柯;刘青;庄严;刘清泉;孙永涛

    目的 通过观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对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标志物脂联素(Adiponectin,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判断与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治疗相关的CVD发生、发展状况,为HIV感染者CV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唐都医院127例HIV感染者和63名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APN和hs-CRP浓度,通过横向和纵向研究,观察APN和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PN浓度为(3.35±3.21) μg/mL,明显低于未治疗组(6.34±6.93) μg/mL和对照组(5.34±5.44) μg/mL.hs-CRP检测结果三组之间没有差异.对治疗组36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APN在24周前升高,在24周后逐渐降低,但是hs-CRP在随访中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在HAART中的HIV感染者,APN浓度先升后降,而hs-CRP并没有明显变化,动态监测这些指标有利于HIV感染者CVD的早期预防.

  •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祥婵;李雪琴;黄爱春;朱庆东;邓建宁;欧汝志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CD+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313例HIV/AIDS病人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并对其中有眼底改变的病人的临床表现及CD+4T细胞计数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313例HIV/AIDS病人中,有120例出现眼底改变,总发病率为38.3%.其中单眼发病32例,双眼发病88例.累及视网膜的114例,占所有病人的36.4%(313/114).视网膜受损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棉絮斑及视网膜出血.后诊断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58例,结核性眼病20例,HIV相关性眼病33例,分别占所有HIV/AIDS病人的18.5%、6.4%、10.5%.有视力改变者74例,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其中66例眼底检查发现有眼底改变,占89.2%.239例眼部无症状的病人中,经眼底镜检查发现54例有眼底改变,占22.6%.所有病人经治疗后均未出现眼部症状.眼底病变在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CD4+T细胞计数>50个/μL的病人(P=0.016).另外,年龄≥60岁的病人眼底病变发生率为48.1%,高于年龄<60岁的病人(36.3%),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56,P=0.103).结论 眼底病变多发生于AIDS晚期病人,主要累及视网膜,有相当一部分HIV/AIDS病人在视力未发生改变时,其眼底早就发生病变,因此对于HIV/AIDS病人常规行眼底检查,对于眼底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某综合医院筛查出的HIV感染者的特征及就诊行为

    作者:张海萍;刘子莲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就诊行为,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12年在北京市某综合医院筛查出的HIV感染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0-2012年,共筛查出84名HIV感染者,其中男性72例;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者39例,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者38例,另有7例经血液或共用针具感染.收集到54例HIV感染者的1101人次就诊记录,感染者在艾滋病定点医院就诊223人次,在疾病预防控制部门随诊就诊95人次,有783人次(71.1%)就诊在非定点医疗机构.结论 性传播是HIV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通常在艾滋病定点医院诊治艾滋病,在非定点医院诊治内科疾病.

  • 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定量研究与分析

    作者:杨忠礼;李娟;王丽;夏志刚;赵素元

    目的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6例无症状抗-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165例抗-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61名正常对照,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 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105.02、159.13、220.08,P均<0.01);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静脉吸毒组<正常对照组(q=18.4、24.6、11.1,P均<0.01),CD+3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健康对照组>静脉吸毒组(q=19.8、6.5、10.8,P均<0.01),CD+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静脉吸毒组>健康对照组(q=27.2、24.9,P均<0.01;q=3.48,P均<0.05).结论 HIV感染和/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4和CD+8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河南部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

    作者:孙燕;马淑焕;赵清霞;于永敏;李超锋;丁霖;陈昭云

    目的 了解河南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河南地区129例HIV/HCV共感染患者,119例单纯HCV感染患者,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HIV传播途径等人口学资料,并进行HCV-核糖核酸(RNA)及HC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录入数据库,用SPSS 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该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HCV基因亚型1b型多,占54.3%(70例).其次为2a型,占44.2%(57例).单纯HCV感染者HCV基因亚型1b型多,占70.6%(84例);其次为2a型,占26.1%(31例);3b和6a型各占0.8%(各1例).两组患者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578,P<0.05),HIV/HCV合并感染者的HCV1b型所占百分比(54.3%)低于单纯HCV感染者(70.6%),而HCV 2a型所占百分比(44.2%)高于单纯HCV感染者(26.1%).HIV/HCV合并感染者中,HCV1b型在经血感染中占92.9%(65/70),HCV2a型经血感染者中占98.2%(56/57).结论 河南部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HCV基因分型以1b型为主,2a型次之,与单纯HCV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相似,经血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 关系评定问卷中文版在特定HIV感染者中应用的信效度考察

    作者:郑晓星;杨蕴萍

    目的 考察关系评定问卷(RSQ)中文版应用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群体的信效度,以期找出适合评定HIV感染者成人依恋类型的测评工具.方法 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HIV感染者有效样本213例,设立正常对照组27例,接受RSQ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CR-R)测评.采用SPSS 13.0对数据资料进行录入、整理、编码,并使用AMOS 5.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克伦巴赫(Cron-bach,s)α系数、组内相关(ICC)、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RSQ中文版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为0.8157;4个分量表的Crombach'a系数:安全型0.5574,恐惧型0.7274,拒绝型0.6757,关注型0.5925.重测信度ICC为0.7269;分半信度为0.7786;条目分与分量表分的相关系数为0.303~0.720;均达到统计学显著差异水平.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在此研究的HIV感染者样本中,成人依恋类型可以区分为四个类型:安全型、恐惧型、关注型、拒绝型.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原作者的四因素理论结构对于所研究的样本拟合较为良好,其中三项拟合优度指数RMSEA 0.062、GFI 0.952、AGFI 0.920,达到理想值.结论 RSQ中文版是测量HIV感染者成人依恋类型的较为理想的工具,四分类成人依恋模型适合于HIV感染者群体.

  • 应用MALDI-TOF-MS技术分析HIV感染者血清多肽变化

    作者:陈晓光;张海波;邵柏;咸荣华;郭宁;张超

    目的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多肽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取20例HIV感染者、2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经Zipplate C18层析预分离后,运用MALDI-TOF-MS分析检测,获得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并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随后,用质谱串联技术(MS/MS)对两个差异表达显著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在SWISS-PROT数据库进行多肽鉴定.结果 在分子量为800~4 000D范围内,共发现500个多肽峰,其中11个多肽峰在HIV感染者组、正常对照组中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5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上调(m/z l 418.67、1 465.67、1 777.82、1 864.82和2 080.23),6个差异多肽在HIV感染者组中表达下调(m/z 904.71、920.73、1 076.73、1 521.79、1 552.75和2 080.78);经质谱串联技术对两个表达显著差异的多肽峰测定肽序列,鉴定结果分别是纤维蛋白多肽(Fibrinopeptide)、激肽原(Kininogen processor).结论 HIV感染者和健康人血清标本的多肽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通过多肽指纹图谱找到的HIV相关多肽,为今后开发HIV诊断试剂和治疗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 浦东新区新发现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特征

    作者:朱瑛;张枭;朱黎丹;宋爱红;顾春华;李朋;肖绍坦;孙乔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的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提供更好的防治措施和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所有新发现并终确认的HIV感染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性行为对象信息、高危行为史、既往性病史、配偶及性伴HIV检测情况等资料,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完成合格的调查问卷249份,其中男性212人,女性37人,男女比例为5.7∶1.近3个月有22.1%、22.1%、22.9%和7.6%的调查对象分别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12.7%、16.4%、5.3%和0;3个月前有41.4%、36.1%、59.4%和28.5%的调查对象与配偶、固定性伴、临时性伴和商业性伴有过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5.8%、6.7%、1.4%和4.2%.调查对象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为32.1%(25/78).调查对象中,既往有吸毒史、手术史和献血史的分别占4.4%、3.2%、5.6%.结论 浦东新区的HIV感染者的性伴种类较多,且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配偶及固定性伴的感染率较高,应在该人群中加大艾滋病的防治力度.

  • 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前后抑郁状况比较

    作者:武英;张福杰;金水高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94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HIV感染者心理咨询后抑郁情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与咨询前的HIV感染者主要分布在0.6~0.69和0.7以上两组相比,咨询后的HIV感染者抑郁严重度减轻,主要分布在0.5~0.59和0.6~0.69两组.结论对HIV感染者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减轻他们的抑郁程度.

  • 广东省三地市吸毒人群及其HIV感染者规模估计

    作者:王冰娜;林鹏;李艳;杨放;付笑冰;岑玫喜;文美贞;李雷

    目的 估计广东省三地市吸毒人群及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规模.方法 应用乘数法,选择各地市公安局戒毒所作为目标机构,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了解调查者及其毒友中曾经进入各地市戒毒所的比例,三地市各获得六个估计数,取其中位数为各地市吸毒人群的终估计数.采用RDSAT软件获得HIV感染者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值,分别与终估计数相乘,获得吸毒人群中HIV感染者的规模.结果 3个地市吸毒人群的规模分别为29 267人、16 616人和5904人.HIV感染者规模估计数分别为1288人、964人和130人.结论 此次研究对三地市吸毒人群规模进行了估计,同时估算出该人群中HIV感染者的规模,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依据.

  • 结果告知对减少新发现HIV感染者不安全性行为的影响

    作者:许磊;孙乔;张枭;黄星;朱黎丹;朱瑛;邵鹏

    目的 分析浦东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结果告知后,不安全性行为的变化情况,为开展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浦东新区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在结果告知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首次调查110人,告知后1个月随访109人,6个月随访107人.告知后1个月随访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比例较告知前减少96.2%;6个月随访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比例较告知前减少93.8%;不安全性行为次数的中位数由告知前的3次减少到告知后的0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在结果告知后,不安全性行为明显下降.开展有效的HIV咨询服务,改变感染者的危险性行为,对防止艾滋病的二代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HIV/AIDS病人中接受和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生存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闫存玲;吴群红;王福祥;郝艳华;李文静;张锋镝;李航

    目的 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接受和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描述和比较,探讨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人口学问卷、WHOQOL-HIV-BRIEF中文简表、Berger耻辱量表收集信息,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155份.HIV/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除精神支柱/个人信仰维度外,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除总体生存状况和健康状况外,均低于未治疗组,并且在独立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5,P<0.01);治疗组HIV耻辱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未治疗组(t=2.208,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是否因艾滋病住过院以及HIV耻辱总分,均与生存质量有关(P<0.05),其中HIV耻辱得分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加强抗病毒治疗人群的症状管理,倡导减少艾滋病相关歧视,建立理解、宽容的生存环境.

  • 新疆口岸出入境人群中230例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古丽努尔·买买提;包拉提别克·斯兰木;高丽萍

    目的 了解并掌握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过境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07年共291 200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的HIV抗体阳性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30例,总感染率0.79‰;感染者20-40岁的占94.78%;男性占78.70%,女性占21.3O%,男女比为2.2:1;少数民族感染比例高;商务人员和交通工具驾驶员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仍然以吸毒及性传播为主.结论 新疆重点区域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仍在快速蔓延.因此,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加强防止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是在过境口岸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 四川省2010-2014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新发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苏玲;肖林;杨洪;叶黎;胡莹;魏东兵;边仕超;袁丹;周更生

    目的 了解四川省近年新报告1型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病例中,新发感染病例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各年第一季度,在四川省所有确证实验室检测确证为阳性的新报告病例的血清样本和相关信息,用BED发病捕获酶联免疫法(BED-CEIA)对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报告HIV病例及BED阳性病例分组并计算构成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0-2014年各年第一季度,四川省新报告病例9445例,新发感染病例(BED阳性)2222人,阳性率为23.53%.各年分别为1702、1403、1761、2011和2568例,BED阳性率分别为22.80%(388人)、23.88%(335人)、22.71%(400人)、22.53%(453人)和25.20%(646人).各年新报告病例均主要为男性,汉族和彝族为主,教育程度为初中或以下为主.近年来,>50岁人群新报告病例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传播途径从2010年的注射毒品(48.11%)和性传播(46.83%)并行,到2014年以性传播为主(73.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岁年龄组)、民族(彝族)和传播途径(男男性行为)均是新发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青年、老年人群、彝族以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中,HIV感染状况十分严峻,且存在快速传播危险,应加大防控力度.

  • 河南省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影响调查

    作者:封华;郭笑;孙亮;王炳媛;郭金玲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1].而艾滋病病毒(Hua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对于艾滋病疫情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高低代表着他们获得理解与支持的多少,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病情,也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及社会其他成员的看法.为了使他们与社会其他成员能友好相处、不造成二次传播,2013年7月,开展了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74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