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作者:余召军;周为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有时伴随患侧肢体肿胀、胀痛、酸胀或者沉重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下肢静脉曲张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单纯的疾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和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这些疾病都能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明确病因加以鉴别方可对症治疗。本文对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一系统综述。

  • 真武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一例

    作者:樊炜静;付常庚;李鹏;杨宝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 ~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 ~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 益气活血通脉汤加味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气虚血瘀证)再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李彦丽;武如冰;于健;徐国华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脉汤加味辨证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气虚血瘀证)再通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白细胞介素-4(IL-4),IL-6,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0例PTS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均给予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保守治疗.对照组口服地奥司明片,0.9g/次,2次/d.观察组内服益气活血通脉汤加味,1剂/d.两组疗程均连续治疗16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Villalta评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测量治疗前后下肢周径差,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PECAM-1,VCAM-1,MMP-2,MMP-9,IL-4,IL-6,P-选择素,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0.91%,好于对照组的76.36%(x2=4.251,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89.1%,好于对照组的69.1%(x2=6.075,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周和第16周Villah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膝上周径差和膝下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FIB,D-D和P-选择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ECAM-1,VCAM-1,MMP-2,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加味辨证治疗PTS,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血管再通率,并能调节炎症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起到改善血栓的机化和血管再通的作用.

  • 陈淑长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经验

    作者:陈朝晖

    我院陈淑长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30余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 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武志恒

    目的::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可靠方法,从而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132例,根据患者实施治疗措施和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了微创治疗组和药物保守治疗组,每组各66例。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的75.7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2.6082,P=0.0004)。结论:在临床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整体效果更佳,是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理想选择。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作者:张希全;葛世堂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3月~2016 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 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98.9%(90/91),狭窄或闭塞血管开通成功,血流恢复通畅;1例左髂静脉未开通成功,但侧支循环丰富足以代偿.90例治疗成功者随访6~30个月,(18.5±2.3)月,术后3、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84/90)、81.3%(61/75)、71.4%(20/28),无一例出现支架移位、溃疡复发. 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外科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探讨

    作者:刘述政;张风秋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6年,5条患肢溃疡复发,1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 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作者:孙岩;刘洋;袁海;张静勇;董典宁;金星

    目的 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 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 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 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黎强;王美华;刘肖莲;杨雅礼;叶洁如;莫国友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DUS观察病变部位、深度、范围、静脉瓣功能、血管内膜完整程度及血管壁厚度、侧支循环建立以及血栓回声特征等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病变情况及治疗前患侧与健侧检测结果.将CDUS检测结果与DSA进行一致性比较,观察结果.结果:在静脉瓣功能、病变部位管内回声强弱、静脉管径、血管内膜情况以及血液流速等方面,对比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行CDUS及DSA检查,CDUS检查准确率可达94.74%,统计两项检查结果并进行Kappa分析,经检验Kappa值为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在不同病变部位上探查结果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DVT患者,C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近乎一致,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动态及重复性高的特点,在下肢DVT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可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在临床上可作为DSA检测的辅助手段.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浅识

    作者:宋歌今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笔者在治疗中采用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减并辅以患肢熏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

    作者:郑新;邢壮杰;郝国强;赵晖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静脉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下肢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血栓的消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三刺三才刺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68例

    作者:冯凤坡;赵春芳;刘建存

    目的:观察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对照组单纯溶栓抗凝通脉。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血浆 D -二聚体下降快(P <0.05),下肢周径差更缩小(P <0.001),疗效更好(P =0.040)。结论:三刺三才刺凤凰展翅行针拔罐结合溶栓抗凝通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并应用到临床。

  • 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冬冬;郭伟光

    目的:探讨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周围血管病科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治疗组患者使用萆薢消肿丸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脉络宁颗粒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萆薢消肿丸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微治疗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金晖;梅统;徐婷婷;唐涛;卢永明

    目的 对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行介入后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对113例患者的117条肢体行血管腔内微创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CEAP分级、相关临床症状评分,使用VEINES-QOL/Sym调查问卷比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介入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CEAP分级、相关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VEINES-QOL及VEINES-Sym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结论 髂-股型PTS的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随访显示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

    作者:王长春;郭劲松;倪良红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DVT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同时行溶栓导管置于血栓处行溶栓治疗,溶栓第3、5、7天再经溶栓导管造影评价溶栓效果及静脉通畅程度,根据通畅程度行单纯球囊扩张或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出院随访。结果:置管溶栓术对急性下肢DVT有效率100%。溶栓成功后10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8例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物6个月,并应用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随访6个月至5年,疗效满意。结论:置管溶栓术及溶栓后单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下肢DVT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疗效高,并发症少,对防治下肢DVT后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作者:常征;王小平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观察临床治愈率以及肿胀、疼痛、血管再通等症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临床治愈15例,占44.12%;显效13例,占38.24%;有效5例,占14.70%;无效1例,占2.94%;症状改善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彩色超声多普勒血管显像、DSA静脉顺行造影结果显示:完全再通15例,占44.12%;部分再通19例,占55.8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敬茹

    目的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CDUS诊断资料,对其血栓范围、血栓回声特征、病变血管特征、侧支形成以及血流、继发静脉瓣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并就治疗前、后改变情况、健肢相应血管特征进行对比,同时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DUS对患肢的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胫前后静脉、单发栓塞、多发栓塞的探查效果与DSA的探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肢、患肢治疗后的病变部位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其瓣膜功能不全、血管内膜异常、管内回声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可为临床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势,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荣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本年度所收治的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上患者经有效临床治疗后,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为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过对患者的术后随访,未发现有患者溃疡复发,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根据对患者血流状态的评价,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