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朱杰昌;戴向晨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死亡率很高的主动脉病变.其经典的治疗是开放手术,但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杂交手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但仍然会有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全腔内技术治疗急性期及慢性期的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拓展了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适应症.本文就主动脉Standford A型及B型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

  • 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作者:闫圣涛;张国虹;练睿;高文;孙力超;张国强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型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应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A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所有的AAD患者中,年龄(53.9±13.5)岁(国外平均年龄61.0岁),其中87.0%的患者年龄小于65.0岁;77.2%的患者存在高血压;D-二聚体诊断AAD的总体敏感度为93.2%,乳胶法检测(<0.5 mg/L)的敏感度为90.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0~400 ng/mL)的敏感度为94.7%;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为91.5%,其中A型AAD患者的敏感度为100%,可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同时可用于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A型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患者(30.7% vs.3.4%,P<0.05),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D患者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8.5% vs.23.8%,P<0.05);确诊时间>4h、就诊时存在低血压休克和(或)心包填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AD的发病年龄低于国外;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诊断夹层的补充手段;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和早期手术干预可降低AAD患者的病死率,而A型患者可能手术获益更大.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不同Stanford分型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意义

    作者:吴锦鸿;许国根;章浩;陈雯;王弋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不同Stanford分型的相关临床特征,探讨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病例79例,按Stanford分型分为A型组26例和B型组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结果 Stanford A型患者的胸痛、背痛、胸闷气促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腹痛、腰痛和无症状的发生率Stanford B型患者要高于Stanford A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anford A型患者的就诊时间、平均年龄、入院时血压和既往有高血压史的病例均少于Stanford B型患者,而既往有马凡综合征病史的病例Stanford A型高于Stanford B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anford A型患者的心包积液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Stanford A型患者的发病年龄相对较轻,病情凶险,并发心包积液,心力衰竭和意识障碍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动夹层动脉瘤或是Stanford B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并发症是提示患者死亡的危险指标.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建立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薛玉国;黄连军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管系统疾病中具有特点的动脉扩张病之一,它是指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扩展,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的一种病理改变.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Stanford B型AD是指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AD,相当于DeBakeyⅢ型,占AD的30% - 35%.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以其创伤小、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成为B型主动脉夹层,特别是手术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腔内隔绝器具的改进与技术的完善,这一微创技术得到更广泛使用,近期结果令人满意[1-3],在一定范围内替代外科手术,成为Stanford B型AD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改进治疗术式、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主动脉夹层动物模型的制备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国外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探索主要在20世纪.进入21世纪,国内相对国外进行了更多的相关方面研究,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等.本文就其建立方法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进展

    作者:常光其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大多数病人会死于急性期,很少迁延至慢性期,因此对于A型夹层,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虽然传统的外科手术技巧在不断地改进,但是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仍然较高.现本文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 多层螺旋CT定量评价主动脉夹层与壁间血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怀斌;高建梅;刘挨师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进行影像学评估和定量分析.方法:对61例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壁间血肿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作出Standford分型.按穿透性溃疡伴发疾病分两组:主动脉夹层组和壁间血肿组,并对溃疡直径和深度分别进行两组间t检验比较.按假腔厚度是否大于2 mm分两组,对两组间假腔管径作t检验比较.按Standford分型分两组,对两组间疼痛部位分布做χ2检验.结果:对主动脉夹层组和壁间血肿组合并穿透性溃疡的直径和深度做t检验比较,两组间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假腔厚度与假腔管径做相关分析,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Standford A型组和Standford B型组疼痛部位分布做χ2检验发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与壁间血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较为精准地评估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壁间血肿,并对两种疾病作定量分析.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心甜;吴明祥;刘成伟;杨遇春;张治平;许志勇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并发急性心包填塞(TMP)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64排CT特征,以便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11-12收治的AAAD患者共320例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在AAAD急性期内并发TMP者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AAD患者并发TM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AAD并发TMP的中位数时间为2.5 d.与非TMP组相比,TMP组就诊时间更早,入院时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较低(P<0.01);TMP组就诊时心率(HR)<70次/min、就诊时HR≥100次/min、心包积液、疼痛症状再发的发生率较高(P<0.01);TMP组白细胞总数、超敏肌钙蛋白I、D-二聚体(D-dimer)、随机血糖较高(P<0.01,P<0.05).64排CT结果显示,与非TMP组相比,TMP组升主动脉出现破口的比例更高,升主动脉假腔内血栓形成的比例更少(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确定AAAD并发TM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较早的就诊时间(P=0.006)、就诊时较低的收缩压(P=0.011)、就诊时过快或过慢的HR(P=0.010)、就诊时较高的D-dimer(P=0.035),心包积液(P=0.030)和再发疼痛症状(P=0.007).TMP组的院内病死率达86.5%.结论 AAAD发病早期、就诊时较低的收缩压与过快或过慢的HR、D-dimer升高、心包积液以及再发疼痛症状是AAAD并发TMP的独立危险因素.

  • 256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分型与 CT表现临床研究

    作者:闫文俯;赵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AD)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分型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关系。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256层螺旋CT扫描,确诊患者并进行分型及影像学分析。结果106例胸痛患者在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外表现为壁间血肿的有22例,占主动脉病变致胸痛患者的20.75%。结论主动脉壁间血肿极有可能是AD的不典型类型。

  • 主动脉夹层60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俊成;程骏章;胡守亮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Stanford分型、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间收治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住院内科保守治疗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转归.按Stanford分型及性别分组,对每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发病年龄小于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女性患病人数明显少于男性.男女组患Stanford A、B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型住院天数明显短于B型;A型转归明显差于B型;A、B型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D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阳性率高于B型.结论:在住院内科保守治疗患者中,男性主动脉夹层确诊时年龄较小,患病人数较多.Stanford A型住院天数较短,临床转归差,DD二聚体阳性率高.

  • 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贝;马宝新;刁树玲

    目的 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危险因素、体征、夹层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结果 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5.8±11.9岁,男女比例为2.31:1,首发症状为疼痛(占81.1%),既往高血压病史患者占69.8%.其中,Stanford A型、B型构成比分别为54.7%、45.3%,其住院病死率分别为41.4%、12.5%.结论 主动脉夹层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疼痛为其主要首发症状.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Stanford A型病死率较Stanford B型高.入院血压较高、出现意识障碍是预测死亡的独立指标.

  • 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作者:郭倩男;李魁;朱硕;谭德才;熊田辛;朱桂枝;郑智;潘友民;王海灏;李军

    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特点、妊娠期管理,探讨合理的诊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月至2017年6月武汉同济医院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5.2(21 ~29)岁.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为初产妇;5例在孕晚期,4例在产褥期发病,其中1例患者有妊娠期高血压,且左右上肢血压明显异常(初始接诊时:左上肢血压90/60 mm Hg,右上肢血压150/90mmHg).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背疼痛,伴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升高,可能与炎性反应相关;所有患者均经胸腹主动脉CTA确诊,其中5例为StanfordA型夹层,5例为StanfordB型夹层,1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终夹层破裂死亡、胎死腹中,其余9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2例行Bentall术,1例行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血管置换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术+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行Bentall+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胸腹主动脉血管置换术;其中1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因术后重症感染死亡,其余8例康复出院.9例夹层患者均为单胎分娩,9例新生儿中有5例出现新生儿重度窒息,4例轻度窒息.终3例新生儿因严重并发症死亡,余6例生存.结论 妊娠期合并主动脉夹层发生Stanford A型的比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胎儿发生宫内窒息的可能性较大,但经过积极有效的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有效挽救母(胎)儿生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