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永升;赵华磊;费学良

    目的 探讨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1 d,3周,5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给予患者腓骨近端截骨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并且给予患者膝关节前后位和下肢负重X线片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有下肢力线股胫角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术前术后随访,患者手术时间为(20.5±2.4)min,住院时间为(8.5±1.4)d,术中出血量为(18.5±1.4)mL.在对患者术后5个月随访结果 显示,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1±1.2)分,膝关节协会评分(82.8±3.1)分明显好转,与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7.5±2.4)分,膝关节协会评分(61.8±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力线股胫角相比于术前也得到了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给予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干预具有简便的术中操作,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显著降低患者疼痛感,恢复膝关节各项功能,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上胫腓关节囊肿

    作者:黄炎;张阳;伍罕;姚建华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囊肿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 笔者自2009-12-2014-12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15例上胫腓关节囊肿.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Tegner活动水平评分、VAS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56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临床症状缓解,无复发.膝关节Tegner活动水平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上胫腓关节囊肿方法简单,临床效果好;对于已有腓总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可以作为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汤世斌;骆志权;胡耀华;刘小明

    目的 评价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01-2016-01诊治2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侧疼痛,分别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试验组)和传统非手术方法(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膝内翻角度改变等.结果 试验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0±2.54)分,JOA评分(87.50±1.42)分,膝内翻角度(3.50±0.42)°;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5.60±0.84)分,JOA评分(44.30±2.60)分,膝内翻角度(8.5±1.20)°.试验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t=87.352,P=0.005)、JOA评分(t=3.348,P=0.002)、膝内翻角度(t=107.250,P=0.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甚至达无痛行走,明显改善或延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退变进程.

  • 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短期效果对比分析

    作者:韩俊;唐光平

    目的:分析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短期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2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具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1例,采取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71例,并采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对2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短期治疗后,对2组患者VAS评分与膝关节HSS评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全部患者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对较,前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后者,且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与膝关节H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短期效果相对比较接近,但腓骨近端截骨术更具失血少和创伤小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术后白介素-17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白玉明;张海森;刘畅;靳胜利;王文杰;刘颖;张艳平;吕志昌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血清和关节滑液中白介素-17(IL-17)的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6月因内侧间室KOA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30例膝关节正常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术后采用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价膝关节功能,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前及术后6、12、18个月抽取肘部静脉血液以及患侧膝关节滑液,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量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对照组抽取肘部静脉血进行相应检测并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均获至少18个月随访.断端愈合后测量股胫角平均为(168.6±3.4)°.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和K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前血清IL-17含量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含量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IL-1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水平(P< 0.05).术后各时间点血清及关节滑液IL-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显著改善内侧间室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关节功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体内IL-17水平,但不能恢复至健康人水平.

  • 不同治疗手段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陈长生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手段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6月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1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及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的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KSS评分相似,但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KS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K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简单、创伤小,显著缩短患者疼痛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全阳;时宝振;滕元平;李鹏飞;邢政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累及骨、滑膜及关节周围支持结构的疾病,本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疾病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笔者研究了临床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的应用,发现其要明显优于胫骨高位截骨术、股骨远端截骨术、关节成形及融合术等手术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唐锡国;彭萧;李俊

    目的: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科室收治1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HHS)、疼痛指数(VAS)、膝关节协会评分(KSS)、下肢力线股胫角变化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为(17.94±2.11)ml,手术时间为(25.93±2.03)min,住院时间为(4.2±1.2)d;治疗后,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协会评分明显提高,疼痛指数明显降低,下肢力线股胫角明显减小,P< 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感,效果较优.

  •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研究

    作者:高宇;肖强;赵丽莉

    目的 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单侧膝关节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侧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血清、关节液中IL-1β、TGF-β1及NO水平.结果 术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77.98±8.13)分、(84.55±7.14)分、(86.36±7.14)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53.18±1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前,TGF-β1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TGF-β1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TGF-β1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改善患肢术后力线和跛行状态,促进软骨损伤修复,缓解骨关节炎发展的趋势.

  • 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彭印文;陈棉智;张志辉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行腓骨截骨术联合鲑降钙素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术后3个月以膝关节疼痛、内翻角、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膝内翻角度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比较(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7.9%,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骨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费用低,联合鲑降钙素既可治疗伴发的骨质疏松,又可治疗骨关节炎,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膝关节置换时间。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沈枫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VAS评分对照组为6.26±1.28分,观察组为6.52±1.25分,治疗后VAS评分对照组为2.69±0.25分,观察组为2.06±0.1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JKOM评分对照组为42.98±5.29分,观察组为43.10±5.33分,治疗后JKOM评分对照组为54.38±6.42分,观察组为61.95±6.93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JKO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13.33%)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表面感染;观察组有2例(6.67%)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切口表面感染,1例切口深部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宜宥;周辉;胡庆丰;董刚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PF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7例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检查术前及术后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和下肢全长位X线片,以便分析下肢全长及膝关节间隙的空间(内侧和外侧).采用VS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膝关节疼痛,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术前及术后膝关节活动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有膝关节内侧疼痛的缓解.下肢负重位X线片示内侧膝关节间隙均有不同程度增宽.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术后平均随访10.4个月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内侧关节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 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东伟

    [目的]回顾性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根据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腓骨近端截骨术组(截骨组)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置换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花费)、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截骨组在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总花费等方面明显低于置换组(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KS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置换组为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的方法,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总花费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黄承;徐斌;王瑞;陆志剀;涂俊;王高远;王飞;苗帅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辅助腓骨近端截骨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proximal fibular osteotomy,AD&PFO)在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3月~2012年6月,采用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术(arthriscopic debridement,AD)或AD&PFO治疗伴内翻畸形内侧胫股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4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结果]术后24个月,AD&PFO组HSS评分、胫股关节间隙角、股骨胫骨角分别由术前(58.33±5.46)分、(3.11±0.65)°、(183.12±1.50)°,改善为(79.56±4.79)分、(1.21±0.43)°、(180.6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PFO可处理关节内病变,改善下肢力线,临床疗效满意.

  • 不同截骨手术方案治疗内翻型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殷俊;郑闽前;邹国友;徐小卒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手术方案治疗内翻型膝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内翻型膝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等;分别在患者术前和术后3、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判定;术后12、24、72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膝关节前内侧不同状态下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3、6个月不同时间段HSS、KSS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6个月HSS、KSS均提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VAS逐渐降低(P均<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炎疗效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相当;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安全性更高,且术后疼痛感降低,更具有临床治疗优势.

  • 膝骨关节炎非全膝置换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荆立忠;潘登;杨久山

    近年来,膝骨关节炎发病率增加,严重者需行手术治疗.全膝置换术效果确切,但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其应用,临床常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关节镜下清理术、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这些术式操作相对简单、费用相对低廉、效果较好,但均有各自的局限及适应证,孰优孰劣并无定论,目前主张不同术式联合应用.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及疼痛的效果分析

    作者:蔡小盈;杨泽光;洪艺秦

    目的 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及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05-2016-09间治疗的23例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与疼痛患者,均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膝功能与疼痛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后内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手术时间、输血量、总失血量等分别为(17.89±6.00)min、0 mL和(35.00±15.88) mL;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膝内翻畸形及疼痛,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减轻经济负担.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文学;崔国峰;刘丹;卿忠

    目的 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腓骨近端截骨术,33例)与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32例).对比两组疼痛程度、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3%(1/33)]低于对照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炎,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短期随访研究

    作者:张祥生;焦文仓;韩延明;位付涛;赵海青

    目的 探究腓骨近端截骨术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KO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量表(KS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早期KOA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 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

    作者:朱诺

    目的:研究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日常功能评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日常功能评分、遵医行为、疾病知识知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同时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