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维生素D与肥胖关系的探讨及应对

    作者:董智慧

    探讨维生素D与肥胖的关系及解决办法.近年来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呈线性增长.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维生素D(VD)缺乏密切相关,二者互相影响.鉴于V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期望通过合理补充VD减少肥胖的发生.

    关键词: 维生素D 肥胖 超重
  • 肥胖及超重不孕妇女抗精子抗体的评价

    作者:江欢;李晓红;朱伟杰

    目的 通过观察肥胖及超重不孕妇女血清抗精子抗体(ASA)水平,探讨 ASA是否介导了肥胖不孕妇女的生育力下降. 方法 收集 2017 年 2~12 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内分泌科就诊的 190 例不孕妇女为研究对象,按照体重指数(BMI)不同分成 3 组:体重正常组(A组):BMI≤24 kg/m2,90 例;超重组(B组):24 kg/m2<BMI<28 kg/m2,62 例;肥胖组(C组):BMI≥28 kg/m2,3 8 例.采用间接免疫珠试验(iIBT)检测 3 组患者血清标本中 ASA-IgG和 ASA-IgA水平,以黏附免疫珠的活动精子数>50%为阳性,20%~49%为弱阳性,<20%为阴性,观察各组患者 ASA-IgG 和 ASA-IgA 的阳性率. 结果 A组 90 例患者中检出 1 例 ASA-IgG阳性者,阳性率为 1.1%;B、C组中未检出 ASA-IgG阳性者.A、B和 C组分别检出 2 例、1 例和 1 例 ASA-IgG 弱阳性者,弱阳性率分别为 2.2%、1.6%和 2.6%,3 组弱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 组均未检出 ASA-IgA阳性者. 结论 ASA不是介导肥胖不孕妇女生育力下降的主要因素.

  • 沈阳市与绍兴市不同肥胖程度青少年脑力负荷前后Stroop测验研究

    作者:曹慧;陶芳标;汤华;屠春雨;翁婷婷;朱鹏;孙莹;王惠;付继玲;郝加虎

    目的 通过观察脑力负荷前后肥胖青少年Stroop测验中各任务条件下耗时数的变化,初步探讨分析肥胖青少年的部分认知功能.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终254名学生纳入分析,根据体质指数(BMI)进行肥胖程度划分.以韦氏智力量表测试60 ~ 70min作为脑力活动负荷,负荷前后分别进行Stroop测验.结果 脑力活动负荷前,3组学生Stroop测验各指标的耗时数分别进行比较发现,肥胖组和超重组字色矛盾耗时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力活动负荷后,肥胖组和超重组纯颜色和字色无关的耗时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着BMI Z分的增加,3个指标的耗时数均增加.结论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可明显影响Stroop实验相关认知加工过程,且BMI Z分越高,这种认知加工受累越明显.

  • 1991~2009年湖北省20~45岁成年人体质指数变化趋势

    作者:程茅伟;刘爽;龚晨睿;李骏;宋毅

    目的 研究1991 ~2009年湖北省20~45岁成年人体质指数分布模式和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1991 ~2009年在湖北省(2个城市点和4个农村点)进行健康与营养调查,选取20 ~ 45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1991年676名,2000年506名,2009年321名),分别从年份、性别和地区角度分析20~ 45岁居民低体重、正常、超重构成比及率的变化.1991年和2009年的BMI百分曲线采用年龄性别法.结果 同1991年相比,2009年男女的体质指数曲线均上移.超重率男性增加了13.9%,女性增加了12.0%.超重/肥胖率的增长速度远超过了男女性低体重率的下降速度.专用的体质指数年龄性别百分位曲线表明,对于男性来说,1991 ~2009年体质指数第15、第50和第85百分位曲线总体呈增加趋势,在体质指数百分位较高水平上升率也较大.年龄对男性体质指数曲线变动影响较大.当男性年龄超过32岁,在同一百分位曲线,例如,在第15或第50百分曲线,该曲线增长值大于对应的年轻男子.女性体重指数第15、第50和第85个百分曲线在(1991 ~2009年)18年期间总体呈现稳定趋势.结论 中国居民的体质指数变化显示20 ~ 45岁男性变动大于女性,对于每一相应年龄-体质指数百分曲线,女性的变化小于男性.

  • 关于同一家庭内营养不良与超重个体并存的研究

    作者:于冬梅;翟凤英

    目的在家庭水平上描述2000年中国九省家庭中营养不良与超重成员并存的现象,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将住户分为营养不良、超重、营养不良与超重并存、正常四种类型,用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并存现象发生的主要社会人口学因素,模型控制了混杂因素.结果中国九省家庭中有6.9%的家庭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个体并存.并存家庭与营养不良、正常的家庭相比,并存现象更容易出现在那些居住在城市、拥有机动车、拥有洗衣机、户主职业为轻体力劳动、动物性脂肪提供能量比例较高的家庭;并存家庭与超重家庭相比未见显著差别.在所有营养不良家庭中,有34.9%是并存家庭;在所有超重家庭中则有13.2%为并存.结论对并存现象的研究非常必要,结果提示营养干预项目应该同时兼顾营养不良和慢性病的预防.

  • 河南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张书芳;詹瑄;张丁;朱宝玉;张光明

    为观察体质指数的动态变化,为卫生研究和政策制订提供依据,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观察户连续观察测量.结果显示,从1989年~2000年BMI小于18.5的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1989年为7.3%,2000 年为3 .5%.超重和肥胖的人数百分比呈增加的趋势,从1989年的10.7%猛增到2000年的25.2%, 平均每年增加1.5%百分点. 2000年超重肥胖百分比高低依次为城市33.3%、县城31.7%、郊区24.6%和农村21.1%.提示超重肥胖率较高,增加较快,应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认真研究对待.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超重 肥胖
  • 北京城区超重及肥胖学龄儿童体脂百分比的测定——生物电阻抗法

    作者:李榴柏;李素君;李佳琦;李可基

    目的 了解北京城区超重及肥胖小学生的体脂水平,为制定临床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 在北京某城区选取的有代表性的2所小学中,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7~11岁学龄儿童681人,男生338名(占49.6%),平均年龄(9.4±1.4)岁;女生343名(占50.4%),平均年龄(9.3±1.4)岁.采用生物电阻抗体脂测定仪(TBF-026),测定儿童体脂含量.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公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则BMI切点判定超重和肥胖.采用非参数检验的U检验比较两组间平均值的差别. 结果 正常体重、超重及肥胖儿童的体脂百分比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在男生分别为:15.8%(13.0%~18.2%),21.8%(19.4%~26.1%)及29.6%(25.1%~34.3%),女生为15.5%(12.2%~19.3%),25.2%(21.1%~27.5%)及30.5%(28.2%~34.8%).不同体型儿童的体脂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北京城区超重及肥胖学龄儿童的体脂百分比水平≥20%,与世界其他种族学龄儿童接近.

  • 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15年体质指数分布的变化

    作者:张继国;王惠君;王志宏;何宇纳;张兵;于文涛;翟凤英

    目的 运用图表法描述1991~200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BMI)分布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资料,选取1991和2006年调查中6~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数-差值图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6年儿童青少年的BMI分布与1991年相应年龄、性别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是不同的.儿童青少年BMI分布呈正的偏态增加并且有向上增长的变化,而主要变化集中在高百分位.结论 在BMI分布高百分位的个体比低百分位的个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可能更大,对环境的变化可能更敏感.所以,应该从人群水平去寻找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原因.

  • 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肥胖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武俊青;戎芬;李玉艳;华芹;蒋蓬;任静朝;高尔生

    目的 了解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3个地区的10 ~ 14岁儿童共287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39%(男生10.03%,女生1.36%),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23%(男生1.64%,女生0.59%),且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为儿童期BMI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 无锡市10 ~ 1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处于中国富裕乡村和中小城市之间,控制超重向肥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是儿童BMI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积极采取综合家庭干预的措施,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及发展.

  • 862名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变化3年跟踪研究

    作者:由悦;陈敏;翟屹;杨正雄;满青青;王春荣;刘辉;赵文华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城区选择10所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对2000年在小班的862名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男女儿童的肥胖发生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男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4%上升到2002年的12.5%,女童肥胖发生率从2000年的4.2%上升到2002年的10.7%,超重和肥胖的儿童的体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儿童.3年中80%的肥胖儿童继续保持肥胖,体重正常组的儿童发展为肥胖的发生率则远远低于超重组.

  • 学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

    作者:薛勇;陈云;赵艾;王培玉;张玉梅;母智深

    目的 了解全国9地区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饮食行为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12岁儿童814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标准分组,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饮食习惯对超重和肥胖的影响.结果 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2.88%和9.90%,城市地区为严重,且二线城市不亚于一线城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吃早餐为危险因素(OR=1.65,P<0.05;OR=2.22,P<0.01),挑食与超重、肥胖成负相关(OR=0.43,P<0.01; OR =0.32,P<0.01),快餐和碳酸饮料均在分析中被排除.结论 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与遗传、环境、饮食行为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不良饮食行为可能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必要实施早期干预,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钙、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作者:陈燕容;刘言;薛红妹;包玉欣;罗交;田果;成果

    目的 调查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钙、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及超重肥胖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获1738例有效样本.利用24小时膳食问卷及食物频率问卷(FFQ)收集膳食信息,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围身高比(WHtR),并进一步计算体质指数分数(BMI SDS).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标准评价超重肥胖.将钙、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分成3组,分析超重肥胖指标与钙、奶及奶制品之间的关系.结果 男生的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为11.92%、7.04%,女生为8.40%、6.30%.女生钙、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均高于男生(P <0.0001).7~9岁男生的BMI SDS与奶及奶制品摄入量成正比(P=0.01);10~12岁男生钙摄入量较低时,其超重率较高(P=0.03).不同年龄组女生中,钙、奶及奶制品摄入情况与超重肥胖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生的钙、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可能与超重肥胖相关,但在不同年龄组中表现不同;女生中未发现钙、奶及奶制品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 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膳食模式的关系探讨

    作者:孟派;贾俐挺;高曦;廖中强;吴岷;厉曙光;陈波

    目的 探讨上海社区成年人群超重肥胖与不同膳食模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市1535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膳食频率问卷调查.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诊断超重和肥胖.利用因子分析确定主要的膳食模式,继而讨论对超重肥胖有潜在影响的膳食模式.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的膳食模式,分别是西方食物型膳食模式、高蛋白高钙型膳食模式、水果零食型膳食模式和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控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高4分位数组(Q4)相对于低4分位数组(Q1)都显示较高的肥胖患病风险(调整前OR=2.76,P<0.01;调整后,OR=2.67,P<0.01).碳水化合物在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中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主食蔬菜型Q4组远高于Q1组(43.9% vs.34.3%,P<0.01),主食蔬菜型Q4组能量的平均摄入水平是Q1组的1.96倍.结论 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是肥胖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与主食蔬菜型膳食模式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有关.

  • 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流行现况

    作者:于冬梅;赵丽云;马冠生;朴建华;张坚;胡晓琪;付萍

    目的 描述7~17岁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中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7~17岁儿童青少年2752人进行分析.采用Cook标准进行代谢综合征判定.结果 研究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2%,在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中,MS患病率分别为0.7%、8.0%、23.9%.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MS各组分患病率、MS患病率在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中都成倍增加.较多发生的异常为腹型肥胖(超重、肥胖者:41.6%和77.9%)、高血清甘油三酯(超重、肥胖者:36.4%和50.7%)和高血压(超重、肥胖者:19.6%和39.0%).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中,至少有1项MS组分的分别为40.3%、65.6%和90.6%;肥胖者中有62.9%至少有2项MS异常;3项以上异常聚集者在肥胖者中为23.9%;有4项以上异常聚集的均为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多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

  • 不同超重参考标准在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中的比较

    作者:王志宏;郝宏菲;杜树发;翟凤英

    利用1991年和2000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的体格测量资料,选取7~18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超重评价标准描述1991年~200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一步探讨不同评价标准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不同标准均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已达到不容忽视的程度.但上述标准在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情况时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建议制定适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性别-BMI参考值.

  • 温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贾俐挺;王黎荔;山若青;林莺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探讨肥胖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035例温州市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选取其中369例肥胖儿童作为病例组,并配以同班级同性别的正常体重学生389例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膳食、身体活动方式等相关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温州市小学生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2%和6.4%,男性高于女性(P<0.05).蔬菜摄入频率高、奶类及其制品摄入频率高、每日运动时间长和每日睡眠时间充足分别为肥胖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0.765、0.807、0.702和0.552,P值分别为0.034、0.024、0.020和0.005),每日静坐时间则为危险因素(OR=1.602,P=0.003).结论 温州市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病率较高,其因素与饮食和身体活动方式密切相关.

  • 山东省成年居民体质指数的动态监测分析

    作者:迟玉聚;王洁贞;曲立美;王桂春

    目的 研究居民体质指数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健康和食物消费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从1989年~2000年成年低体重人数呈波动性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人数呈上升的趋势,且年份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和肥胖症比从调查初期的9.3倍,下降到2000年的3.2倍;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均值年份间比较城市无差异显著性,郊区、县城、农村BMI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BMI均值有升高的趋势,由1989年的23.32增加到2000年的23.93.结论 超重肥胖发生率增长很快,应引起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BMI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 湖南平江县医保人员肥胖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薇;谭红专;易华云;刘亚利;刘爱忠;黄昕

    目的 了解湖南平江县医保人员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平江县抽取3092名医保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 该人群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0.1%和4.1%;肥胖患病率在各年龄组间差别显著;肥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工作类型和体育锻炼.结论 被调查人群的肥胖患病率较高,其危险因素多与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关,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应是肥胖预防的重要措施.

  • 中国儿童超重和低体重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唐雯;李晓松;潘杰

    目的 探讨中国18岁以下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流行现状及其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SES)的相关关系.方法 利用1991 ~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0~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WHO推荐标准衡量儿童超重与低体重,以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代表SES,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SES与儿童超重和低体重之间相关关系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1991 ~ 2009年,中国儿童超重率和低体重率分别增加了1.22倍和0.39倍.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对于儿童超重,20年间家庭收入已经从保护因素转为了危险因素,而父母教育的危险作用越趋突出;但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与儿童低体重并无显著相关.分析儿童BMI与SES相关关系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与Logistic回归结果一致.结论 家庭收入和父母教育是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影响因素,提示应该积极采取家庭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儿童超重和低体重的发生发展.

  • 在外就餐行为与超重、肥胖及相关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丹;曹可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经常选择在外就餐.不仅仅是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的儿童、青少年和农村居民的比例也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家外制售的食物能量密度高,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蛋白质、胆固醇、添加糖、钠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含量高,隐含了诸多不利于健康的膳食营养风险因素.在外就餐时会不自觉地进食过量,选择食物较为随意不够理性,由于社交的需要,伴随在外就餐的饮酒行为也更为频繁.因此,经常在外就餐者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高.本文就在外就餐行为与超重、肥胖及其相关指标(BMI、体脂、体重增长)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1919 条记录 2/96 页 « 12345678...959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