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李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患儿60例,分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组(复合麻醉组)和七氟烷单独麻醉组(单独麻醉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复合麻醉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P<0.05),躁动发生率(16.7%)、躁动时间>15 min比例(3.3%)均显著低于单独麻醉组(40.0%、13.3%)(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较七氟烷单独麻醉更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何德廷;李建军;宋美松;林玉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耳鼻喉科手术80例。ASA分级为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12岁,体重指数20~27 kg/m2,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低、中、高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组(DL 组、DM 组、DH 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μg/kg、0.7μg/kg、1.0μg/kg,输注时间为15分钟。麻醉诱导:8%七氟醚吸入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输注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维持:2%~3%七氟醚吸入,TCL丙泊酚4~10 mg/(kg·h)。记录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导管)、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睁眼时间)、术后2小时内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内试验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5%、5%,与对照组的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 PAED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降低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0.7μg/kg的右美托咪啶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 七氟烷全麻下小儿斜视术后躁动的预防与护理

    作者:张敬月;王茜

    目的 探讨七氟烷全麻下行斜视手术小儿恢复期躁动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择期小儿斜视手术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2组均采用七氟烷诱导,插入喉罩,术中七氟烷吸入维持.手术开始前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2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提高(P<0.05);谵妄、躁动发生减少(P<0.05);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预防小儿斜视七氟烷全麻恢复期谵妄躁动的发生,同时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

  • 芬他尼在小儿全麻应用中的体会

    作者:陈妙仙;陈华;孙健

    随着外科学的日益发展,小儿全麻的用药方法也不断增多及改良 .本文就42例应用芬他尼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 小儿全麻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李自侠;王秀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小儿全麻的护理。方法对我院采用全麻麻醉的36例手术患儿进行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观察患儿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无护理事件发生,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意外事件发生。结论对围手术期小儿全麻患者进行精心的个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意外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是手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阿琳;倪如飞;张荣

    目的:分析研究右美托咪啶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腺样体以及扁桃体择期手术治疗的患儿,均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患儿30例,诱导开始10 min内给予甲组右美托咪啶1μg/kg,乙组患儿右美托咪啶0.5μg/kg,丙组咪唑安定0.2mg/kg,静脉泵注治疗,之后静注赛肌宁以及芬太尼,实施气管插管,详细记录诱导前、诱导开始5 min、诱导开始10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B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Ramsay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RR)。结果3组患儿的诱导开始5、10 min时点的Ramsay评分低于诱导前,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诱导5、10 min、插管前的SBP、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显著,组间比较丙组诱导5、10 minHR高于甲乙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剂量为1μg/k右美托咪啶实施小儿实施全麻诱导时,其镇静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 探讨小儿全麻术后的监测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全麻患儿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方法对147例全麻术后患儿的监测及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加强对全麻术后患儿的监测和护理,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患儿全麻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护士密切的监护观察,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的几率,避免意外和并发症,保证手术和麻醉安全。

    关键词: 小儿全麻 监测 护理
  •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琰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脐以下手术(时程>30 min)或行骨手术或泌尿手术的患儿(年龄1~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Ⅱ级,按患儿实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患儿全麻术后不同的通气装置,分别是一定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ETT-A)组、一定麻醉深度下移除喉罩(LMA-A组)、清醒下拔除气管导管(ETT-W)组和清醒下拔除喉罩(LMA-W)组。观察和记录成功插管的次数,患儿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情况(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喉痉挛等),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TT-W组的苏醒时间较 ETT-A组、LMA-A组、LMA-W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ETT-W 组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TT-A组、LMA-A组和LMA-W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装置的选择为危害性因素,年龄及拔管(喉罩移除)时麻醉状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选择气管导管更易引发小儿全麻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需重视和加强手术前后的监护,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小儿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

  • 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对比观察

    作者:钱亚峰

    目的:比较芬太尼、氯胺酮伍用丙泊酚用于小儿全麻时的不同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全麻下小儿患者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伍用丙泊酚组(Ⅰ组)、氯胺酮伍用丙泊酚(Ⅱ组),观察并记录其平均诱导时间、心率(HR)、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等.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无论在诱导时对MAP、HR的影响,还是在小儿术后完全苏醒时间上的影响都更为显著(P<0.05).结论:小儿全麻时以氯胺酮伍用丙泊酚优于芬太尼.

  • 全麻下小儿鼾症治疗的手术配合

    作者:龚本龙;翟静

    小儿鼾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3%[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鼻堵,呼吸不畅,张口呼吸.长期的鼻堵可引起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打鼾,尤以仰卧时明显,严重时可以出现多次呼吸暂停,从而使睡眠质量下降,大脑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同时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引起小儿鼾症 主要的原因是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肥大,所以手术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是治疗小儿鼾症的主要方法.

  • 不同浓度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吴文军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小儿骨科、会阴或下腹部手术患儿88 例,随机分成A、B 两组,每组各44 例.所有患儿术前均不给药.采用面罩吸入浓度为1% ~ 7%七氟醚+1.5% 氧气作全麻诱导,至睫毛反应消失.开放静脉通道后即泵入瑞芬太尼.A、B 两组患者呼气末的七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0.5 低肺泡有效浓度(MAC)、1 MAC,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维持患儿辅助呼吸及呼气末CO2(ETCO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平稳、呼吸抑制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药物用量和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佳,血流动力学稳定.A 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1.3%(5/44),显著低于B 组的36.4%(16/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的睁眼时间及离室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七氟醚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两组的体动反应、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浓度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吸入复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平稳,苏醒快,安全性高,躁动发生率较高浓度七氟醚低,且可减少药物用量.

  • 小儿全麻后恢复室内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钱智燕;胡晓斌;钱玉芳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麻醉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提高患者围麻醉期安全,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室利用率、麻醉科工作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小儿年龄越小,其解剖、生理与成人差别越大,生理代偿能力越有限.据报道有一半以上死亡病例发生在术后第1个24h[2],故对全麻后未清醒患儿送恢复室内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十分必要.

  • 循证护理对小儿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

    作者:沈媛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56例全麻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减少小儿全麻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

  • 七氟烷不同吸入深度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综述

    作者:任娜

    七氟烷属于现阶段临床常用的一种吸入麻醉药,在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中均有重要作用、七氟烷因在小儿全麻诱导中安全性高,且具有麻醉诱导快、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深度易调节等优势,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主要对七氟烷不同吸入深度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小儿全麻应用异丙酚及氯胺酮的40例麻醉效果分析

    作者:金曼;陈晨;王君毅

    目的:探讨异丙酚及氯胺酮在小儿全麻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接诊的小儿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采用单纯氯胺酮进行麻醉,而观察组患者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实施麻醉,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氯胺酮用药量、维持剂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并观察术中平均血压(MBP)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变化。结果采用氯胺酮联合异丙酚麻醉的患者氯胺酮用药量、维持剂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单纯氯胺酮麻醉患者;且观察组患者药物诱导后,相较于诱导前出现BP的显著下降和PCO2的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BP相较于诱导前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异丙酚在小儿患者全麻的应用中,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潘琦

    目的:分析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6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儿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儿则相应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的Ram say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都好于对照组患儿( P<0.05);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在手术中加用右美托咪啶能够显著改善其苏醒期的躁动情况,使其能够保持镇静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并且不具有推迟患儿苏醒等不良作用,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小儿全麻后胃管置入法的改良与应用

    作者:许红英;资戎

    目的:探讨改良法胃管置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需置入胃管的小儿手术患者,全麻后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30例,常规组直接置入普通鼻胃管;改良组在金属引导丝引导下置入鼻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以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改良组对患儿造成的恶心、呕吐、呛咳和鼻黏膜出血均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一次成功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而没有发生误入气管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后采用引导丝引导下置入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 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术后持续静脉镇痛

    作者:赵国芹

    目的: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择全麻术后的小儿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GF组手术结束后给予氢溴酸高乌甲素200ug/kg+芬太尼10ug/kg+0.9NS共100ml,以2ml/h的药量持续静脉输注,但需于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高乌甲素2mg~4mg.F组手术结束后用芬太尼20ug/kg+0.9NS共100ml,以2ml/h的药量持续静脉输注.分别于手术后4h、8h、12h、24h、48h专人随访观察病人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GF组24h内VAS评分稍高,但与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F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GF组,且恶心、呕吐、嗜睡发生率较高,与GF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联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明显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

  • 地佐辛联合心理干预对小儿斜视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焦然;张宁;张迎;王富华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心理干预对小儿斜视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15 min静注地佐辛0.05 mg/kg并采用氯胺酮静脉全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用量、术后镇静和躁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0),且恶心呕吐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63,P=0.03)。两组的手术时间、镇静评分、抑制呼吸及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小儿斜视术后躁动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鞠学军;宋文建;王涛;张小引;姜蕾

    目的 探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择期小儿气管内全麻病例40例,术前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史.随机分为2组:Ⅰ组(七氟醚组20例)和Ⅱ组(丙泊酚组20例).人室后Ⅰ组采用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单次肺活量法),加压面罩密闭吸入8%的七氟醚,氧流量为6L/min,待其入睡后吸入浓度改为3%~4%.氧流量为4L/min,随后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芬太尼;Ⅱ组先开放静脉,静脉注射3μg/kg的芬太尼,1 min后静脉注射3 mg/kg的丙泊酚.当2组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注射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待肌松后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2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有无插管反应(肢动、呛咳、喉痉挛等),以及诱导前、插管时和插管后1、5、10 min的SBP、DBP、HR变化.结果 Ⅱ组较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2组插管时及插管后各时点的SBP低于诱导前(P均<0.05).Ⅱ组插管时HR慢于诱导前(P<0.05),Ⅰ组各时点的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8%七氟醚单次呼吸诱导用于小儿全麻是可行的,易被患儿接受.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