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作者:卜永生;纪如平;赵文学

    目的 调查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需求,为制定淮安市楚州区农村关爱工程中的留守妇女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66名留守妇女,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和访谈.结果 留守妇女初中文化程度的有1052人,占50.9%,小学797人,占38.6%,文盲138人,占6.7%.留守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占前6位的分别是:性病预防知识、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肿瘤预防知识、饮食卫生知识、高血压预防知识.分别占95.6%、92.7%、92.3%、90.9%、89.4%、85.4%.调查对象认为获得健康知识的佳途径是录像/电视、卫生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知识资料入户等.结论 农村留守妇女健康知识缺乏,学历层次不高,健康知识需求较高,应采取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方式以满足调查对象希望获得的健康知识.

  • 固始县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

    作者:张月;张泽宁;许锦秀;许彤;王小引;杨晓林;傅兰英

    目的:了解现阶段外出打工相对集中的河南省固始县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农村艾滋病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体抽样法在15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20~50岁的600名留守妇女,通过入户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较低,34.1%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就是艾滋病患者,38.6%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对它的态度无所谓;28.0%知道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但从没使用过;只有45.9%希望获得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结论:非常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改变她们对艾滋病无所谓和十分恐惧的极端态度,提高防范意识.

  •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作者:吕飒飒;赵珍珍;王若逸;陈嫒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采用CD-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对农村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农村留守妇女心理韧性总体得分较高,且婚龄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韧性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381,P<0.01);②心理韧性总分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53,P<0.05)。其中,主观支持维度与心理韧性有显著正相关(r=0.274,P<0.05),对心理韧性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r=0.274,P<0.05)。结论:农村留守妇女的主观支持能预测心理韧性。

  • 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现状

    作者:顾红霞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及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实施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保健.方法 对河南省南阳200名农村留守妇女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袁(SSRS)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妇女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都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 =16.40,21.22,33.25,12.30,9.32,11.91,21.41,8.81,31.14,5.30,6.67;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总分(r=-0.316,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而且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 湖南省祁阳县农村留守妇女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邹义;李亮

    目的 了解祁阳县农村留守妇女的睡眠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于2015年2~4月抽取祁阳县的300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调查.结果 300例留守妇女PSQI总分为4~21,平均(12.34±6.89)分.无睡眠障碍患者93例,占31%;有睡眠障碍患者207例,占69%.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祁阳县农村留守妇女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故留守妇女心理干预及对策研究应得到重视.

  • 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盲点与干预策略

    作者:赵迪;傅兰英;王兰英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盲点,为制定农村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体抽样法,从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15个自然村中随机抽取25~50岁的800名留守妇女,通过入户调查和面谈的方式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的认知盲点表现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熟知度较低,72%的农村留守妇女对HIV感染和AIDS概念模糊;65%以上的留守妇女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了解不全面;25.0%的留守妇女知道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但从没使用过。结论有必要在外出务工密集的高危人群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消除对艾滋病的认知误区,树立自我防范意识。

  • 我国农村留守妇女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

    作者:谢晓霜;俞文兰;周荐佼;周安寿

    农村妇女因患职业病致贫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农村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使仅主要从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的角度关注农村妇女健康的服务已不再满足农村妇女的需要.她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的职业病危险因素、长时间及负重劳动、不良工效学、意外伤害及心理疾病等问题不容忽视.农村妇女健康状况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是当前农业推广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 河南省不同地域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分析

    作者:傅兰英;付强;许锦秀;许彤;王培勇;杨晓林;桂立辉;王小引

    目的:了解河南省不同地域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问卷调查表对河南省不同地域外出打工较集中的商城县、固始县和新蔡县的1 800例留守妇女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地域留守妇女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略有不同,但总体认知率已达到73%以上: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除与感染者握手略高外,对社交性接吻、与感染者共餐/共游泳、蚊子叮咬总体认知率低于35%;3县的留守妇女对预防措施的总体认知率虽然已达到76.6%,但在夫妻生活中只有2.4%的人使用安生套,97.6%从不使用,95.7%的夫妻性生活是丈夫决定的,而留守妇女自愿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率仅占3.2%,这使得许多留守妇女对从城市打工回来的丈夫带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毫无防范.结论:不同地域的留守妇女对艾滋病认知现状略有不同,对艾滋病防护意识普遍较差,安全套使用率极低,存在发生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的可能性,急需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留守妇女的健康.

  • 宁夏农村留守妇女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孟姿含;张文胜;卞鹰;李林贵

    目的 通过对比宁夏农村留守妇女在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前后的变化,以分析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现场调查,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调查的妇女经过健康教育,对常见妇科病的认知大幅度提高,在态度和行为方面有所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是促使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一项基本措施,应继续致力于健康行为的干预,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高宁夏农村留守妇女整体健康水平.

  • 农村留守妇女子宫脱垂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莫炎锋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子宫脱垂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48例农村女妇子宫脱垂患者手术治疗时关键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术中未出现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子宫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 江苏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作者:苗春霞;颜雅娟;姜金星;王问海;卓朗;高翔;刘慎军;赵世鸿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江苏省农村825名留守妇女和726名非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关系、环境维度低于非留守妇女(均P<0.05),生理、心理维度无差异。(2)与常模比较,留守妇女生理、心理维度得分低,环境维度得分高(均P<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和非留守妇女生命质量共同的影响因素有劳动压力、躯体健康状况、睡眠质量、婆媳关系、家庭年收入。留守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还包括文化程度、就医及时情况、丈夫回家频率、丈夫外出对孩子教育影响、丈夫外出后家里经济变化;非留守妇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年龄、辅导孩子功课次数、教育孩子压力。结论: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生命质量较差;文化程度低、劳动压力大、躯体健康状况差、就医不及时、睡眠质量差、婆媳关系不好、家庭年收入低、丈夫回家频率低、丈夫外出对孩子教育影响不好、丈夫外出后家里经济变差者生命质量较差。

  • 安徽省长丰县农村已婚妇女焦虑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洋洋;苏虹;宋健;郭亮亮;程健;王旭;金鎏;孙业桓;陈明春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焦虑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长丰县2 036名农村已婚妇女,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036名农村已婚妇女中留守妇女672名,占总数的33.0%;其中40.6%的留守妇女出现焦虑症状,高于非留守妇女焦虑症状的患病率2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78,P<0.01).在不同年龄段上比较,留守妇女的焦虑、睡眠障碍患病率均高于非留守妇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留守妇女焦虑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较差(OR=2.862,95%CI=1.361~34.718)、睡眠障碍(OR=1.780,95% CI=1.305~2.188)、经常感到孤独(OR=1.452,95% CI=1.142~1.855)、年龄≥41岁(OR=2.419,95% CI=1.636 ~5.031)、留守时间≥3年(OR=2.013,95% CI=1.269 ~3.625)是影响留守妇女焦虑的危险因素;经常联系(OR=0.503,95% CI=0.291 ~0.834)、家庭月收入≥3 001元(OR=0.481,95% CI =0.063 ~0.946)是影响留守妇女焦虑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留守妇女出现焦虑症状较为普遍,其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制定干预措施时,应综合考虑留守时间、夫妻联系频率、睡眠质量等因素.

  • 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作者:钟云辉;王冉冉;唐宏

    农村留守妇女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已为社会各界关注.文章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赣南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低学历、对家庭经济状况不满意是导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两个重要因素.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 2007年淮安市楚州区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作者:卜永生;陈瑾;苏明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压力状况,探索佳的心理健康教育传播方式,增进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方法]2007年8月,在淮安市楚州区抽取部分农村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2 066人,认为有心理压力的1 649人,占79.82%.有心理压力的所占比例,20~29岁的为56.06%,30~39岁的为85.61%,40~50岁的为81.19%(P<0.01);文化程度高中(中专)的为30.38%,初中的为77.76%,小学、文盲为86.31%(P<0.01);有宗教信仰的为75.45%,无宗教信仰的为80.20%(P>0.05);生育1个孩子的为80.11%,生育2个及以上孩子的为97.01%,未生育过的为17.86%(P<0.01).有心理压力的1 649人中,心理压力来源于家庭压力的占70.41%,来源于情感困惑的占58.64 %,来源于社会压力的占43.36%,来源于情感焦虑的占28.44%;希望舒散心理压力的方式是走亲访友、亲人团聚的占51.43%,与邻居聊天使心情暂时放松的占26.80%;认为有利于心理压力的疏导方式是向亲朋倾诉的占54.52%,户外活动的占24.01%,听健康知识讲座的占12.19%.[结论]农村留守妇女多数存在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家庭压力,希望得到多方面的帮助以舒散心理压力.

  • 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孤独感、焦虑抑郁关系

    作者:李丽娜;李玖菊;张珊珊;刘昊馨;张书皓;孙烨琨;苏姝;于晓宇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孤独感、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特质一焦虑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河北省260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独生和非独生在心理健康服务需求[(131.72± 13.91)分,(122.94±14.76)分]、孤独感[(52.94±5.65)分,(49.86±5.90)分]和焦虑[(50.97±6.38)分,(47.16±4.80)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3,2.899,4.151,P<0.01);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孤独感、焦虑抑郁水平在婚龄(F=6.196,9.441,5.257,4.221,均P<0.01)、丈夫外出务工时间(F=2.761,27.020,4.550,2.83,均P<0.05)、家中农活繁重程度(F=12.142,6.403,4.115,5.366,均P<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妇女的焦虑与服务内容、服务需求程度、抑郁呈正相关(r=0.138~0.221,P<0.01);抑郁与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服务队伍呈负相关(r=-0.352~-0.223,P<0.01);孤独感与服务内容、焦虑、抑郁呈正相关(r=0.177~ 0.262,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丈夫外出时间(β=0.326)、家中农活非常繁重(β=-0.376)和较为繁重(β=-0.281)、抑郁情绪(β=-0.194)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有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受年龄、独生、婚龄、丈夫外出时间、家中农活繁重程度的影响.

  • 西华县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及卫生现状调查

    作者:金文洋;许锦秀;傅兰英

    目的 了解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留守妇女艾滋病认知及卫生现状,为开展农村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群体抽样的方法对西华县901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901名留守妇女中,通过电视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占61.7%;知晓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中血液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和性传播途径分别占78.8%、63.4%和58.6%;认为与艾滋病病人共餐握手共用马桶和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不会感染艾滋病分别占40.8 %60.3 %29.9%和48.7%;不愿和艾滋病病人接触的占79.3%.在卫生方面,半年体检一次的每天换洗内裤的、每天洗下身的和有妇科疾病的分别占11.4 %48.9 %52.3%和42.9%.结论 西华县留守妇女对艾滋病了解不全面,卫生状况较差,妇科疾病很多.应加强农村留守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认知能力和卫生水平,这对防止艾滋病疫情向农村扩散有重要现实意义.

  • 江苏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比较

    作者:苗春霞;颜雅娟;王问海;高行群;卓朗;高翔;刘慎军

    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825名和非留守妇女726名,对其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SCL-90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妇女(P均<0.001).江苏省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妇女心理异常率分别是40.00%和28.9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劳动时间、空闲时间、婆媳关系、丈夫回家频率;非留守妇女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睡眠质量、婆媳关系、家庭年收入(P均<0.05).结论:江苏省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状况比非留守妇女差;文化程度低、劳动时间长、空闲时间短、婆媳关系不好、丈夫回家频率低者心理健康状况更差.

  • 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作者:付浩;赵迪;许锦秀;许彤;王小引;桂立辉;傅兰英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防范意识现状,为制定农村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河南省外出打工比较集中的商城和固始2个县抽取20 ~ 50岁的留守妇女6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妇女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认知率达63.2%;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错误率较高:如蚊虫叮咬、握手和共用餐具与艾滋病相关性的错误率分别为88.7%、80.2%和79.4%;被调查者中78.3%的人对艾滋病患者具有歧视与恐惧心理,76.7%的人表示假如丈夫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也会答应不使用安全套.结论 农村留守妇女是潜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险人群,有必要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

  • 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消极情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作者:曲苒;倪晓莉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消极情感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273名农村留守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留守妇女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满意度问卷(LSIB)进行评估.结果:①农村留守妇女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同地域已婚农村妇女,焦虑水平与之持平,留守妇女的生活满意度低于普通人;②家庭关系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也可通过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进行负向预测,丈夫回家频率作为调节变量,能缓冲消极情感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结论:抑郁与焦虑等不良情感在家庭关系与农村留守妇女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丈夫回家频率的调节.

  •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钟斌;姚树桥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妇女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适用情况,检验应对方式在农村留守妇女应激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方法:对湖南省浏阳市1893名农村留守妇女和969名农村非留守已婚妇女进行取样,调查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SF-36健康调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应激感知量表.结果:在考虑外部变量且考虑社会支持及应激感知的影响时,积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亦不显著;积极应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0,P<0.001).结论:在应激感知与心理健康关系中,消极应对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积极应对在压力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不起中介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活质量的认知心理应激模型.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