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瓣膜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消融疗效的分析

    作者:薛亦白

    目的:分析探讨瓣膜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术中消融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瓣膜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瓣膜手术治疗,并在手术中进行房颤消融.对照组对患者只采取瓣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性心脏病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术中进行房颤消融既简单安全又可靠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基于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评估稳心律合剂疗效的思考

    作者:何小丽;顾宁

    目的:观察稳心律合剂治疗永久性房颤的疗效.方法:40例永久性心房颤动心阳不振证患者,随机分为稳心律合剂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周期28d,采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心悸证候学评分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稳心律合剂组较对照组在生存质量第一维度“睡眠”、“饮食消化”和“眼神”以及第二维度“形”、“总体主观健康”上的改善更为明显;稳心律合剂组较对照组证候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运用ChQOL评估稳心律合剂疗效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检验;中医药疗效评估需要更合适的体系,循证医学方法及终点指标、生存质量、患者报告结果等均值得借鉴.

  •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相关微小核糖核酸调控网络研究

    作者:高杰;周建;顾松;刘岩;安向光;张希涛;苏丕雄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得到显著性、低误判率、靶向性的功能以及对应的靶基因;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分析后得到的显著性GO所属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miRNA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qRT-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AF患者(n=5)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标本,验证所寻找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结果: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6个上调、10个下调)和610个靶基因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与miRNAs芯片预测靶基因负相关后建立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及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PTEN、TAOK1、RUNX1及TPM3等,参与心房电生理改变、成纤维细胞及胎儿基因表达等心房重构机制.qRT-PCR验证结果提示,这些主要的miRNA和靶基因与pAF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芯片联合分析pAF左心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是发现pAF相关关键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一种方法.

  • 血清尿酸水平与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在国;蔡尚郎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永久性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 年12 月~ 2011 年11 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永久性房颤患者50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患者50 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心脏彩超数据、用药史、传统炎症标志物和尿酸水平等.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SUA 在永久性房颤组(412.5±84.4)和对照组(302.5±62.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单因素回归分析分析显示年龄(OR=1.192,P < 0.001) 、高血压(OR=3.167,P=0.008),服用β受体阻滞剂(OR=3.881,P < 0.001) 、左室射血分数(OR=0.588,P < 0.001) 、左房内径(OR=3.051,P < 0.001),SUA (OR=1.020,P < 0.001) 、高敏C 反应蛋白(OR=3.366,P < 0.001)与永久性房颤有显著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UA(OR=1.616,P=0.011)和hs-CRP(OR=1.461,P=0.018)与永久性房颤有显著相关.结论血清尿酸可能是永久性房颤的危险因素,仍需要进行大样本深入的研究.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洪慧;陈晓玲;石开虎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术后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心功能的维护,引流的观察,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起搏器的观察,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 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有48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全组无心脏穿孔及术后大出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2.5± 2.1)d,术后平均随访(8.6±3.0)个月,8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1%的患者为房颤心律,3.6%的患者为起搏心律.结论 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地高辛对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方如民

    目的:探讨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地高辛对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我院收治的90例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有38例患者,观察组中有52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地高辛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地高辛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室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小心室率、大心室率及平均心室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心室率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SD及LVED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和地高辛对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变化和意义

    作者:郑祥;陈达开;杨晓明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和意义.方法 134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心房颤动类型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组(6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43例)、永久性心房颤动组(30例),选择55例同期就诊的非心房颤动患者为对照组,根据CHA2DS2-VASc及HAS-BLED评分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检测MPV、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持续性及永久性心房颤动组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矫正混杂因素后,MPV是心房颤动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23,95%CI:1.039~2.235).在CHA2DS2-VASc评分分组中,高危组和中危组MPV水平较低危组显著升高(均P<0.05);在HAS-BLED评分分组中,低危组和高危组间MPV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V在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CHA2DS2-VASc评分相关.

  • 随访干预对患者服用华法令自我管理的影响

    作者:陈丽萍;钟国荣;苏玉英

    目的 探讨随访干预对服用华法令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月~ 12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华法令治疗的80例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出院后实施6个月的随访干预,即对患者进行服药、饮食、监测INR值、预防并发症等指导.对照组出院后未予以主动随访.6个月后评价两组抗凝达标天数、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以上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随访干预可提高患者参与华法令的自我管理.

  • 定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永久性房颤疗效观察

    作者:梁益辉;李舟文;申梅

    目的:观察定心汤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医复律、控制心室率、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定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自汗等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后2组心悸、气短、疲倦乏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自汗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心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治疗后2组心功能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心汤治疗房颤,在改善患者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减慢心室率、改善心功能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 永久性心房颤动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的效果

    作者:杨嵩;张希;唐白云;殷胜利

    目的 了解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AF)同期行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24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射频消融组(n=62)和对照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情况、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15.8±6.1)d vs.(12.9±3.1)d,P=0.001],CPB和ACC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需放置永久起搏器,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9.2%vs.55.5%±5.4%,P<0.01).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射频消融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8.5%、87.5%、87.1%和82.4%,对照组分别为3.3%、2.2%、0.0%和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有效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

  • 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英华

    目的:对应用心脏再同步(CRT)治疗心力衰竭(HF)伴永久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73例行CRT治疗的HF伴有RA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CRT治疗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分析影响HF伴RAF患者应用CRT治疗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CRT治疗HF伴RAF患者中,有58例应答,15例无应答,应答率为79.45%;治疗1个月时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LAD、RVD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2个月后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IDd、LAD、RVD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年龄、基础心室率、LVEF及心衰病程均为影响CRT应答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CRT治疗HF伴PAF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的结构及功能,而年龄、基础心室率、LVEF及心衰病程均为影响CRT应答的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