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素莹

    目的:分析胃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采用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微生态制剂可以纠正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对胃肠道疾病患者给予微生态制剂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有着积极的作用。

  • 中焦湿热证与胃肠道微生态关系刍议

    作者:张玉佩;杨钦河;邓远军;何毅芳;孔怡琳

    中焦湿热证是温病三焦辨证的重要证型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胃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与中焦湿热证的中医证候表现存在相似性.现代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失衡与易位可能是中焦湿热证的发病基础.临床上清热利湿中药防治中焦湿热证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整体调控方式来实现胃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我们推测中焦湿热证的证候本质是胃肠道微生态失衡的重要体现,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微观物质基础.

  • 胃肠道微生态学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作者:张声生;杨静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仅胃肠道内就寄居着400-500种微生物,这些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消化、吸收、营养、免疫等生理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微生态学的发展为我们认识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微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与中医学理论如整体观念、阴阳学说、邪正盛衰等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引起了中医药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几年来,不少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索中医药学与微生态学的关系,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医学在胃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枯草杆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

    作者:汪莹;王晓辉;闫志辉;李超;贺星;罗哲;弓三东;崔立红

    目的:对枯草杆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疗效与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2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p阳性患者,全部入组患者均被确诊功能性消化不良,除外试验2周内曾服用影响本试验观察的药物或既往有过Hp感染且根除治疗失败的患者.将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和泮托拉唑肠溶片;研究组患者予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泮托拉唑肠溶片和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周后停止服用所有药物,第6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试验第1周、第2周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根除率方面,加入了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的研究组为8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6.7%)显著低于对照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 微生态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作者:张达荣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微生态学家、微生态学先驱者魏曦教授、刘秉阳教授创建了我国的微生态新学科,并后继由康白教授发扬光大,使我国微生态学蓬勃发展.人体微生态的许多基本规律都是从胃肠道微生态学研究得出的.胃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与现代医学许多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有广泛的联系,胃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和药理过程.肠道的解剖结构与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常菌群实际上已成为宿主生命的必须的组成部分.微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有生命的宿主.对一定解剖部位的疾病生理、病理解剖、感染、免疫及疾病的防治,都必须考虑该部位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许多口腔、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的炎症与感染存在着不同程度生态系的生态失调或菌群失调.

  • 急性胰腺炎胃肠道微生态紊乱研究进展

    作者:岑梦儿;孙备;王刚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病情凶险且并发症多,治疗棘手.AP早期,胰腺局部炎性损伤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入血后,可通过“扳机样作用”触发更多的炎性介质产生“瀑布样”连锁放大效应,从而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IRS),并终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ic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SIRS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炎性介质常导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通透性增加,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可易位入血,在诱发肠源性感染的同时,再次加重了SIRS和MODS对机体的损伤程度,形成了系统过度炎性损伤的“第二次打击高峰”.据统计,重症AP(SAP)并发肠源性感染后的死亡例数约占其死亡总例数的80%[1].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并维持一定的平衡,但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其可由生理性组合状态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即成为微生态失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失调在AP肠源性感染引发的“二次打击”中发挥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可见,维持胃肠道微生态平衡、稳定可能会为有效调控AP炎性损伤引发的系统感染和改善病情提供一条潜在的干预途径.本文对胃肠道微生态在AP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AP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和新的治疗靶点的提出提供一定的参考.

  • 胃肠道微生态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张国新

    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在消化、吸收、代谢、免疫以及抑制病原菌定植中起重要作用,胃肠道微生态紊乱与胃肠道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胃肠道微生态与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雨;沈潇然;党旖旎;张国新;朱宏

    食管癌是全世界常见的、侵略性强且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许多国家的诊断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均已进展至疾病中晚期.目前的治疗方式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内镜手术也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对食管癌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的治疗当中.超过100万亿个微生物栖息在人类肠道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健康人群和癌症等疾病状态.人类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通过研究胃肠道微生态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可以加深对微生态与食管癌关系的认识,研究出针对微生物群的新的食管癌预防和治疗策略.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胃肠道微生态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叶峰;张国新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结构、功能及其与宿主相互依赖及相互制约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胃肠道内栖息的微生物之间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与人类的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目前研究发现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可能参与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此外,微生态制剂在防治消化性溃疡的应用方面也已取得初步结果.本文就胃肠道微生态与消化性溃疡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诱变乳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研究

    作者:焦闻文;王芳;蒋云生

    目的 探讨诱变乳酸杆菌L.b-DUC-17和L.b-DUU-22在胃肠道中的存活能力、黏附力、抑菌能力以及尿毒素分解能力,为选育治疗慢性肾衰的益生菌寻找生物学依据.方法 ①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在不同pH值、不同浓度胃蛋白酶、胆盐、胰蛋白酶的MRS培养基中培养诱变乳酸杆菌L.b-DUC-17和L.b-DUU-22并测定其存活率;②用人结肠癌HT-29细胞研究诱变乳酸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力;③用平板抑菌实验法,观察诱变菌株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性粪肠球菌(Efaecalis)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A)等致病菌的抑制作用.④复制肾衰动物模型研究诱变乳杆菌对尿毒素的清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野生乳酸杆菌治疗组(L.B组)和诱变乳酸杆菌治疗组(Mut-L.B组).给药8周后,收集血和消化液,用HPLC法测定硫酸吲哚酚(IS);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肌酐(Cr)、尿素(UN)浓度.结果 ①在培养液pH=1.5、胆盐浓度为0.4 g·dL-1时,诱变菌株活菌数均达l×105 cfu·mL-1以上.②在不同浓度胃蛋白酶pH值、胰蛋白酶及0.2%胆盐作用下,诱变菌株4h活菌数均达1×106cfu·mL-1以上.③比较诱变与野生乳酸杆菌黏附HT-29细胞黏附指数,2组各时间点黏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抑菌实验结果显示:L.b-DUC-17对EPEC、Efaecalis及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6.5±0.38)、(15.3±0.42)、(13.27±0.40) mm;L.b-DUU-22对EPEC、Efaecalis及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3±0.31)、(13.63±0.12)、11.57±0.21) mm.⑤Mut-L.B组血和消化液中IS、Cr、UN水平较模型组及L.B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诱变菌株L.b-DUC-17和L.b-DUU-22对胃酸、胆盐、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的耐受性和肠上皮细胞黏附功能与野生乳酸杆菌无统计学差异;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和降低尿毒素的功能明显增强.

  • 胃肠道微生态与胃肠疾病

    作者:周鹏志

    生态学是19世纪由德国的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他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定义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为人们所熟悉,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微生态学是生态学向微观层次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 胃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李小颖;赵东玲

    目的 对胃肠道微生态及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提示临床医师注意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文献查阅法,对有关胃肠道微生态及有关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的文献进行综合、整理.结果 胃肠道内环境微生态正常情况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微生态制剂可以纠正胃肠道微生态失调,治疗胃肠道疾病.结论 微生态制剂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