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引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房栋;李亚

    目的 探讨导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为VAP的临床预防提供依据,以改善老年患者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接受机械性通气治疗,且呼吸机使用48 h以上的11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分析引发VAP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老年患者中43例并发VAP,VAP并发率为38.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呼吸机管道污染、平卧位、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气管切开、抑酸剂使用、胃肠反流及误吸、意识状态模糊均为引发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并发VA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应对此因素进行相应干预,以降低VAP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玲玲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的89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5,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发生VAP患者的CPI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3、5、10 d,观察组发生VAP患者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VA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马萍;赵艳;胡诗云;姚樊;张筱;马梦丽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102例呼吸衰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VAP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VAP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干预后,各组SpO2、PaO2水平均升高,呼吸频率、PaCO2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患者的SpO2、PaO2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呼吸频率、PaCO2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肺部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质量管理工具干预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李卫华;邓敏;欧华;周运卓

    目的:应用质量管理工具降低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方法:通过鱼骨图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出影响我院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VAP发病率改善情况.结果:VAP发病率由34.48例/1000机械通气日下降至15例/1000机械通气日.结论:综合ICU对主要原因(0.2%氯己定口腔护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使用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实施干预后,VAP发病率降低了19.48例/1000机械通气日.

  • MOV气囊充气法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

    作者:于政恩

    目的:研究MOV(小闭合技术)气囊充气法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选取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的病人, 对528例应用传统气囊的充气法,对531例应用MOV法进行充气,进行效果比较.结果:MOV法组的各项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传统组,经t检验,P<0.01、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气管插管应用MOV法进行气囊充气,对预防气管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确切作用.

  •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状态以及呼吸机管路更换对VAP的影响

    作者:张满良;李丽荣;张倩玮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路细菌感染状态与更换管路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132例,根据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差异分组,其中65例患者每3d更换一次管路(3d组),67例患者每7d更换一次管路(7d组),分析呼吸管路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管路更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细菌生长率均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增大,细菌生长率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且前3d细菌生长过快,3d后生长速度逐渐变得平缓;不同管路更换时间方案下的VA P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或频繁更换都不一定取得理想的预防VAP发生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适当选择管路更换时机,研究综合考虑认为7d是更换的佳时机.

  •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护理

    作者:朱瑛;蔡红灵

    急性间质性肺炎、以呼吸功能衰竭并迅速死亡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该类疾病胸片提示:广泛的肺部弥漫性浸润性阴影,因此该疾病命名为“急性弥漫性肺纤维化”,即现在所称的Hamman-Rich综合征,该综合征等同于原因不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起病急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数需机械通气及糖皮质激素药治疗,现将临床护理综述如下.

  • 探讨呼吸机肺炎的影响因素与临床分析

    作者:王宗熙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VAP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ICU住院并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158例患者一般情况、VAP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158例患者,68例出现VAP,VAP发生率43.0%.年龄、吸烟因素、呼吸机连接方式、通气时间、气管切开、使用抗生素等是发生VAP的单因素,而机械通气天数时间、机械通气类型、大量使用抗生素数量和ICU住院时间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VAP发生的高危因素较多,如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等,临床应针对性做好预防性干预和护理,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有创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减少VAP的发生.

  • 抢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与肺部感染的相关分析

    作者:孙德月;符晓阳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重要性及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2013年12月给予抢救插管与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生VAP的患者人数及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后SPO2, PaO2, PaCO2, HR, RR均优于机械通气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2 h的患者均有VAP发生。结论抢救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在严重多发创伤的急救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与VAP发生有关。

  • 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小彭;黄永鹏;利素文;陆少锋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方法 采用SIMV或CPAP模式+PSV、PEEP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146例,治疗组73例,规范治疗+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对照组73例,规范治疗.结果 治疗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积极规范治疗原发病同时,及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积极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配合防御性人工气道措施+通便、胃肠调理与早期肠道营养治疗,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VAP,提高抢救成功率并改善其预后.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杨贻清;潘成梅

    目的 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原因调查分析,探讨护理方法,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病房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90例患者,进行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与VAP发生关系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9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21例患者发生了VAP,发生率为23.33%;年龄、基础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相关(P<0.01),3种人工气道建立的途径相比较与VAP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VAP发生原因,加强护理,处理好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黎雄斌;陈大勇;彭敏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86例确诊为VAP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VAP患者占同期施行机械通气(MV)的27.2%;86例VAP患者中68例为混合感染,单一细菌感染者18例,共培养细菌202株,G-菌63.9%(铜绿假单胞菌61株(30.2%);鲍氏不动杆菌21株(10.4%),肺炎克雷伯菌12株(5.9%);G+菌23.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6株(17.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9株(4.5%));真菌12.3%(假丝酵母菌属18株(8.9%));耐药监测结果 显示G-菌均出现较强的耐药性.结论 临床医生应了解当地的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合理选择、切忌滥用抗菌药物,以免造成耐药菌株的选择性生长或造成二重感染.

  • 浅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作者:李晓艳;张嘉鸿;朱长虹;刘艳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已成为导致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因此,关注VAP 的研究,对提高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王侠;张李斌;张淑红;牛雅君;李丽娜;李冬梅

    目的:探讨个性化干预策略对预防脊柱骨折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住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患者86例,分对照组(常规护理43例)和干预组(个性化护理43例),观察并记录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VAP发病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并撤离机械通气1h后,动脉血气分析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CPIS、PCT和D-二聚体对新生儿RDS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作者:张少雨;刘秀兰;孟林;桑艳锋;张冬梅;刘咏梅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D二聚体、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131例新生儿RDS并发VAP患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75例)和死亡组(56例),记录所有患儿诊断VAP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CPIS评分、PCT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诊断第3天、第5天,死亡组患儿的CPIS评分、D-二聚体、PCT均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诊断时间的延长,生存组患儿CPIS评分、D-二聚体、PCT逐渐降低(P<0.05),死亡组患儿CPIS评分、D-二聚体、PCT逐渐升高(P<0.05).结论:监测CPIS评分、PCT、D-二聚体对新生儿RDS并发VAP的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上机时间

    作者:唐育鹏;莫武桂;谢友军;黄冠新;韦蓉;黄敏;傅君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患儿上机时间及其预后,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均即使用呼吸机治疗,为实验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未采用综合干预措施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对照组. 主要观察两组患儿VAP 发生率、死亡率、排痰效果评分、上机时间、发生VAP时间、快速手消夜的消耗量及手卫生状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VAP 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00%(2/50)和2.00%(1/50),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发生VAP 时间为4.83±0.39d,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机时间为4.25±0.13d,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排痰效果评分为1.19±0.18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消夜消耗量为120.53±7.21mL/d.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菌落数为3.20±0.18cfu/cm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64±1.57d,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重症肺炎患儿VAP 发生率,具有较好的排痰效果,缩短患者上机时间和治疗时间,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提高了干预效果.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干预

    作者:孙艳;李佳;周丹丹;吴盈盈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探讨护理方法,降低VAP的发生率。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I C U病房机械通气48h以上的200例患者,基础疾病及机械通气的时间与V A P发生关系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0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19例患者发生了VAP,发生率为9.5%;基础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相关(P<0.01)。结论:针对VAP发生危险因素,加强护理,处理好发生VAP的相关因素,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 护理人员在VAP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姚黎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在VAP防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事项。方法:以VAP的成因为切入点,围绕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实例,总结分析了VAP防治的护理措施。结果: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VAP发病率。结论:护理人员操作时与病人近距离接触,提高对VAP防治策略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各项防治措施,规范各项操作,可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在VAP防治终起到关键的作用。

  • 0.1%洗必泰口腔冲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姜艳;刘洁;田春雨

    目的 探讨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冲洗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口腔擦洗,观察组在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擦洗的基础上进行口腔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定植菌及VAP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痰细菌图片培养阳性率降低16.67%;痰培养阳性率降低28.3%;发生VAP风险降低28.33%;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0.1%洗必泰进行口腔冲洗可以降低患者VAP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神经外科术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郭仁楠;王毅;张雄峰;于湘友

    目的 观察运用电针刺激迷走神经对神经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04~2016-07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5例神经外科术后合并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编码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3)和电针组(n=22),常规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及物理治疗等.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电针刺激下肢迷走神经每天2次,每次30 min.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 d时WBC、PCT、IL-6、CRP等.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电针组在3、7 d 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组比较,电针组在7 d时PCT、IL-6、WBC较常规组下降更加显著(P<0.05),而在0、3 d时PCT、IL-6、WBC等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在所有时间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电针连续刺激VAP患者迷走神经,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缩短病程,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电针刺激可作为重要补充方法运用在VAP综合治疗中.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