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年龄重度婴幼儿龋治疗时机选择研究

    作者:郑雪飞;张健;马雷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重度婴幼儿龋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初次就诊的乳磨牙龋坏患儿(年龄3~7岁)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急性期就诊、非急性期就诊,各2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复诊时的CFSS-DS中文量表评分、焦虑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3~7岁患儿治疗前后的CFSS-DS中文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焦虑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3~7岁患儿复诊时CFSS-DS中文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就诊和非急性期就诊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急性期就诊的患儿焦虑程度改善情况更加明显.

  • 气质与婴幼儿龋关系初探

    作者:郑谧;刘丽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危险因素包括致龋微生物,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及社会心理因素.有资料表明,气质可能是婴幼儿龋的一个重要因素[1].但国内相关研究少见.本文初步探讨ECC与气质的关系,为ECC的预防提供依据.

  • 母乳喂养对儿童牙齿健康的影响

    作者:文雪;万梓明;段大航

    母乳喂养是科学的喂养方式,是能够保证婴儿健康的喂养方式.许多学者认为,婴幼儿龋与喂养方式有关.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母乳的致龋性甚至高于牛乳,但此观点仍缺乏流行病学的依据.也有人指出母乳喂养及其持续时间与婴幼儿龋无关[1].现将国内母乳喂养影响儿童牙齿健康文献综述如下:1 母乳喂养对儿童牙齿正常发育的影响母乳喂养能提供儿童发育的营养物质,也可以使儿童增加抵抗力不易受到病菌感染,对婴幼儿牙齿发育可能有很大影响.文献显示,8月龄未萌牙婴儿体重和身长明显低于已萌牙组婴儿,未萌牙组儿童身长低于衡量值,未萌牙组母乳喂养率低于萌牙组母乳喂养率[2].有研究认为,母乳喂养儿乳牙萌出时间较人工喂养儿早,而到幼儿期这种差别完全消失,开奶后6个月完全牛奶或代乳品喂养乳牙萌出率和萌出数均较混合喂养高,显示出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有利于牙齿发育[3].

  • 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特点分析

    作者:赵磐玉;宫建;李福生;程丹;李景姝;郭颖;李景栋;郑刚;马红梅

    目的 探讨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特点,为探查沈阳市儿童婴幼儿龋影响因素、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9区1080名3岁儿童进行检查,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4.70%,受检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率为44.48%,龋均为1.96,龋面均3.82,龋蚀严重度指数为9.41,婴幼儿龋充填率为5.44%,对照组受检儿童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婴幼儿龋组家长(P<0.01).结论 沈阳市3岁儿童婴幼儿龋患病状况严重,应加强对婴幼儿龋的早期干预.

    关键词: 婴幼儿龋 乳牙 儿童
  • 幼儿龋和无龋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的致龋性

    作者:赵玮;邱荣敏;林艳;卢佳璇;余东升

    目的 探讨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和无龋(caries-free,CF)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导致幼儿龋的差异性.方法 将前期研究中保存的3~6岁幼儿牙菌斑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其中来源于幼儿龋牙菌斑为26株(dmft≥1),纳入ECC组;来源于幼儿无龋牙菌斑为24株(dmft=0),纳入CF组.将两组菌株分别接种至不同 pH 值的葡萄糖沙氏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48 h后,测定上清液终末pH值以评价产酸能力;分别将两组菌株沉淀用PBS液重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波长540 nm处的吸光度(absorbance 540,A[540])值以评价其耐酸能力.同时将菌液分别接种至羟基磷灰石表面,37℃培养48 h后,对黏附至羟基磷灰石表面白色念珠菌进行平板培养,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评定其黏附能力.结果 当葡萄糖沙氏液体培养基初始pH值≥4.5时,ECC组和CF组白色念珠菌株的产酸和菌株生长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当初始 pH 值为4.0时,ECC组的产酸和生长能力较CF组强,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CC组和CF组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幼儿龋和无龋牙菌斑中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致龋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耐酸能力方面.强耐酸性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菌株可能起到促进幼儿龋齿发展的作用.

  • 婴幼儿龋的早期防治

    作者:文玲英

    婴幼儿龋(earlychildhood caries,ECC)是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类龋病,早是由儿科医师Jacobi于1862年描述与报道,他认为牙齿大面积破坏的龋病与婴幼儿喂食的牛奶和含糖饮料有关,但当时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1].

  • 重症婴幼儿龋及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比较

    作者:李文卿;林家成;卢佳璇;赵玮

    目的 对比分析重症婴幼儿龋(S-ECC)儿童及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的致龋性,为S-ECC的早期检测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NIH标准,将67名3~5岁儿童分为S-ECC组(n=35)、无龋组(n=32),采集牙面菌斑,经分离、鉴定获取纯化的变链菌株,接种至蔗糖浓度为20%的TYCSB液体培养基,检测其产酸能力、生长情况、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的量以及黏附比值.结果 S-ECC组及无龋组中变链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92.4%及6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C组中变链菌致龋相关参数△pH值、A600值、合成WIG量及黏附比值显著高于无龋组(P<0.05).结论 S-ECC患儿牙菌斑中变链菌的定植比例及临床分离菌株致龋性显著高于无龋儿童.

  •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邱荣敏;赵玮;林艳;高硕;罗伟;卢佳璇

    目的 初步探讨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E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广州市区及城郊447名3 ~ 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ECC组(n = 238)和无龋组(n = 209).采集龋坏组织样本及无龋牙的龈上菌斑共363份,应用科玛嘉培养基、芽管试验进行检测、鉴定,并运用卡方检验对比分析ECC组与无龋组、市区和城郊组间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龋情况与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ECC组和无龋组中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分别为44.1%和19.2%(χ2=22.213,P < 0.001).ECC组中,患龋率高的城郊组白假丝酵母菌检出率(79.7%)高于市区组(28.0%)(χ2=55.242,P < 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龋失补牙面数每增加2.129个,白假丝酵母菌检出机率会相应增加0.104(P < 0.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与婴幼儿龋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为婴幼儿龋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致龋菌之一.

  • 作者:

    关键词:
  • 婴幼儿龋与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俭;郑树国;王晓灵

    [目的] 分析婴幼儿龋在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方面的易感因素.[方法] 将93名北京城区3~5岁儿童,根据患龋情况分为婴幼儿龋(ECC)组47人,dt≥5;无龋(Caries Free,CF)组46人,dmft=0.分别对两组受试者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ECC在喂养方式与饮食习惯方面的易感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母乳喂养时间、奶瓶喂养持续时间、奶瓶内容物、是否应用奶瓶帮助入睡、食用甜食次数、食用甜食时间、饮用甜饮料次数和饮用甜饮料时间8个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用甜食次数、饮用甜饮料次数是影响ECC发生的有关易感因素.

  • 婴幼儿龋菌斑生物膜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

    作者:林艳;赵玮;邱荣敏;高硕

    目的 初步探讨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与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HROMagar candida、革兰氏染色及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对ECC菌斑生物膜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白色念珠菌检出情况与ECC关系.结果 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在ECC组中为44.1%,无龋(caries-free,CF)组为19.2%.ECC组中,男、女生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9.7%、34.9%;CF组中,白色念珠菌检出率男生为21.1%,女生为18.5%.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与dmft分级的关联系数为0.35.结论 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与ECC相关,且白色念珠菌的检出情况与dmft的分级具有关联性.

  • 婴幼儿龋病与喂养方式的关系

    作者:邱文彦;胡建军;欧阳喈

    目的 了解婴幼儿龋病的发生与喂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1178例8~54个月婴幼儿进行了龋病流行情况调查并对200例24~35个月的婴幼儿的母亲作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86份,其中患龋儿童92例,无龋儿童94例。结果 有母乳喂养经历的婴幼儿患龋率高于人工喂养的,但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而母乳喂养超过12个月的儿童中,患龋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有母乳喂养经历的婴幼儿入睡时含有乳头的比例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的,同时随母乳时间的延长,婴幼儿入睡时含有乳头的比例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含有乳头入睡的婴幼儿患龋率(72.67%)明显高于不含乳头入睡的(36.67%)。结论 婴幼儿期的喂养方式对婴幼儿龋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在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还应对母亲进行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来预防婴幼儿龋病的发生。

  • 北京市1~4岁儿童龋流行情况调查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作者:邓辉;徐征

    目的调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利于早期防治.方法对北京市海淀、丰台8所幼儿园408名1~4岁儿童,女195名,男213名,通过口腔检查龋齿及详细问卷调查,后分别作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婴幼儿龋患病率为40.19%,男性45.07%,女性34.87%,两性间有显著差异.各年龄组间患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婴幼儿龋和乳磨牙龋的发生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幼儿龋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睡前哺乳,年龄,母亲受教育的程度,每天吃甜食及含糖饮料的次数,哺乳持续时间,刷牙的频率,均有相关性.针对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予以早期防治.结论强调对双亲早期教育,尽早地去看口腔医生及局部用氟极为重要.

  • 婴幼儿龋与儿童气质的相关性

    作者:葛立宏;赵彦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进展迅速,能对儿童咀嚼、外观等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婴幼儿年龄小、配合性差,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对其早期防治尤为重要,而且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关于ECC致病因素的研究初主要集中在不适当的喂养方式和变形链球菌感染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危险因素被提出,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心理因素与该病的相关性.

    关键词: 婴幼儿龋 儿童气质
  • 婴幼儿龋综合治疗55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丹;张晓芳;赵磐玉

    以55例9个月~3岁的婴幼儿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龋病综合治疗,追踪观察疗效3年,22例(40.0%)龋病停止;24例(43.6%)基本停止;9例(16.4%)加重.认为婴幼儿龋病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的相关性

    作者:张侬;舒睿;付云;陈周焕

    目的:探讨母亲患龋与婴幼儿龋病(ECC)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对327名2~5岁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患龋情况及菌斑检查;婴幼儿按母亲患龋与否分为母亲有龋组和母亲无龋组,比较两组幼儿菌斑产酸值及患龋率.结果:母亲有龋组婴幼儿菌斑产酸能力及患龋率均高于母亲无龋组婴幼儿,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母亲患龋水平会影响ECC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测ECC发生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长春市3岁儿童龋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玉杰

    目的 研究长春市婴幼儿龋(ECC)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2014年对长春市32所幼儿3 000名幼儿及家长的一般情况、出生状况、喂养情况、饮食、口腔卫生习惯、母亲受教育程度等进行逐一调查询问,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不良喂养方式的儿童、1年内母亲口腔检查有龋的儿童和唾液中检测出变链菌的儿童,其ECC的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3个3岁儿童患龋的易感因素,按患龋危险强度进行排序,依次是高水平的唾液变链菌(Dentocuh SM+++)(OR=2.01, 95 %CI:1.20~3.45)、不良的喂养方式(OR=1.56, 95% CI: 1.00~2.41)和低水平的唾液变链菌(Dentocuh SM+~++)(OR=0.28, 95% CI:0.18 ~0.42).结论 针对儿童龋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该疾病的发生.

  • 长春市儿童龋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邱文彦;李纯纯;欧阳喈;邱满红

    婴幼儿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主要侵害婴幼儿上前牙和下颌磨牙.由于婴幼儿期是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龋病的发生常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作者对长春市1 178名1~4岁儿童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理论根据.

    关键词: 婴幼儿龋 龋均
  • 婴幼儿龋口腔致龋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刘怡然;张年保;蔡晨星;刘茜

    目的:对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口腔致龋菌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南京市三所幼儿园共289名3~5岁儿童进行口腔冠龋检查,使用龋态-Cariostat龋病易感性检测试剂盒进行龋活性试验,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为47.8%,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率为20.4%;婴幼儿龋、重度婴幼儿龋及无龋患儿三组间Cariostat值具有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龋活跃性检测值与龋均(dmft)、龋面均(dmfs)显著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龋活跃性检测值与儿童乳牙患龋有明显相关.结论:婴幼儿口腔致龋菌活性可反映龋病的严重程度.

  • 婴幼儿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鲍雪俐;阿依努尔·阿不都热衣木;赵今

    婴幼儿龋病多年来一直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至今仍然存在,其发生与喂养方式、家庭环境、饮食文化差异、细菌种类等多因素有关,因而研究婴幼儿龋病的相关因素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婴幼儿龋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关键词: 婴幼儿龋 喂养 细菌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