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论睡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泉澳

    中国古谚语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作为生物界中的高级生物,除了保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例如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人类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献给了睡眠.众所周知,睡眠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休息不够,不仅人的身体状况受到负面影响,工作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但如今,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面临工作日睡不够,休息日睡太多的状况,久而久之,也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消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重点讨论睡眠时长过多或过少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以期能提出相应对策,做出合理的改善.

  • 追踪式护理交班对老年痴呆患者睡眠时长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李茂乾;韩菲;李超;马建敏

    目的:探讨追踪式护理交班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睡眠时长的有效性.方法:收治睡眠时长<2h的老年痴呆患者32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追踪式护理交班,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追踪式护理交班能明显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睡眠时长,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 中国成年人睡眠时长、午睡与失眠症状的分布及关联研究

    作者:郑棒;林丽玲;余灿清;吕筠;郭彧;卞铮;谭云龙;裴培;陈君石;陈铮鸣;李立明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的人群分布,并分析睡眠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基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剔除患有冠心病、脑卒中、COPD或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有452 829名30 ~ 79岁的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调整性别、年龄、地区后的睡眠因素的分布特征;并分性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因素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41 h;20.3%的研究对象一年四季均有午睡习惯,40.1%仅在夏季午睡,39.6%没有午睡习惯;研究对象自报“入睡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频率分别为11.0%、10.0%和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人群的睡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失眠症状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0.001);没有午睡习惯者其入睡困难、早醒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时间越长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者所占比例越大(P<0.05).结论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分布存在差异,睡眠因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故应在睡眠干预或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睡眠因素综合考虑.

  • 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睡眠时长与骨质疏松症及肾阴虚证的相关分析

    作者:孟晓嵘;高原;黄防萌;曾辉;骆杰伟;魏世超;郑星宇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长、午睡时长与骨质疏松症(OP)、肾阴虚证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女性EH患者394例,其中肾阴虚证患者192例,非肾阴虚证患者202例,OP患者196例,非OP患者198例.通过问卷调查睡眠时长,回顾性研究老年女性EH患者夜间睡眠时长(夜间睡眠时长<6 h/d、6~8 h/d、>8 h/d)及午睡时长(午睡时长<30 min/d、30~60 min/d、>60 min/d)与OP及肾阴虚证的关系.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骨密度(BMD,包括腰椎L2 ~ L4、大转子、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计算腰椎、左侧髋关节骨密度T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与睡眠时长、BMI及尿酸(UA)的相关性.结果 与OP患者比较,非OP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 ~L4 BMD,及左侧髋关节T值及腰椎T值升高(P<0.01).OP患者中夜间睡眠时长6~8 h/d比例低于<6 h/d、>8 h/d比例(分割x 2=28.41,P<0.01).OP患者中午睡时长<30 min/d比例低于30~60 min/d和>60 min/天比例(分割x2 =28.08,P<0.01).患OP风险与夜间睡眠时长<6 h/d和>8 h/d及午睡时长≥30 min/d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4.198及3.160,均P<0.01).另外患OP风险与BMI及UA值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879,0.996,均P<0.01).与非肾阴虚证患者比较,肾阴虚患者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腰椎L2 ~L4 BMD及左侧髋关节T值、腰椎T值下降(P<0.01).肾阴虚证患者午睡时长中位数30 (0~87.50)min高于非肾阴虚证患者15(0 ~60)min(P<0.01).肾阴虚与非肾阴虚患者的夜间、午睡眠时长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夜间睡眠时长6~8 h/d肾阴虚证患者比例低于<6 h/d和>8 h/d(分割x2 =14.49,P<0.01).午睡时长<30 min/d肾阴虚证患者比例低于30~60 min/d和>60 min//d(分割x2=17.09,P<0.01).结论 夜间、午睡眠时长、高血压水平可能是老年女性EH患者患OP的危险因素,肾阴虚可能是老年女性EH患者OP的主要病机.

  •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睡眠时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雯

    目的 缺血性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卒中复发更易造成患者致残及死亡.为明确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原因,文中探讨夜间睡眠时长对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并按照病史分为首发组及复发组.分析入组对象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资料;选取同期20名门诊患者进行PSG监测并作为对照.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睡眠总时长(TST)、性别及年龄.将年龄、性别、TST作为自变量,缺血性卒中复发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复发组TST[(5.59±1.62)h]分别短于初发组[(6.56±0.99)h]及对照组[(7.19±0.61)h],且初发组TST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睡眠总时长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随着TST的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风险越大. 结论 睡眠时间缩短可能会导致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增加,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 产妇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对产后体重滞留影响的观察研究

    作者:马艳玲;李丽佳;朱梦;刘刚;邵子瑜;范良乐;胡传来

    目的 通过监测妇女产后2年内体重滞留变化,探讨孕妇产后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等因素对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参加产后42天体检的418名妇女纳入研究,建立基线资料.于产后42 d、3、6、9、12、18、24个月对其进行随访调查.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各影响因素与体重滞留的关系.结果 产后42 d、3月、6月、9月、12月、18月和24月获得有效数据分别为418、314、299、278、264、229和193例.研究对象的孕前体重为(53.46±6.70) kg,产后42 d、6月、12月、18月和24月体重滞留分别为(7.14±4.04) kg、(6.81±5.02)kg、(5.19±3.82)kg、(5.35±4.52)kg和(5.15±3.68)kg.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孕妇产后不同时间段体重滞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的体力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的睡眠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产后体力活动和睡眠时长是影响产后体重滞留的重要因素.

  • 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和睡眠时长关系研究

    作者:罗会强;曹裴娅;左宗力;吴侃;钱佳慧;任晓晖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腹型肥胖以及睡眠时长的现状,探究不同睡眠时长与老年人腹型肥胖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 数据来源为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全国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根据睡眠时长将受访对象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睡眠时长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睡眠时长和其他社会学因素及生活习惯等对腹型肥胖发生的影响.结果 睡眠时长过短和过长的男性老年人患肥胖的风险分别是睡眠时长正常的老年人的1.627倍(95%CI:1.286~2.060,P<0.05)和1.499倍(95%CI:1.009~2.228,P<0.001);女性老年人各睡眠时长组间肥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文盲、曾经吸烟、患有≥3种慢性病和社会活动参与度低都是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睡眠时长过短、过长都会增加男性老年人患腹型肥胖的风险,但对女性老年人影响不大.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状态也会增加患腹型肥胖的危险.

  • 贵州城市3~6岁儿童睡眠模式调查研究

    作者:刘志军;王广海;杜方;敖应兰;程艺佳

    目的 调查贵州省城市3~6岁儿童睡眠模式及相关因素,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6年10-11月对贵阳及遵义两市521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整体而言,年龄大的儿童晚上睡得更晚、早上醒来更晚、24 h睡眠时长更短;周末与学习日相比,晚上睡得更晚、早上醒来更晚、24 h睡眠更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独生、睡床方式、睡眠规律性、整体养育风格、养育观念一致性对儿童24 h睡眠时长存在影响(β=-0.17、-0.09、-0.11、0.13、0.13、-0.10,P均<0.01).结论 3~6岁儿童睡眠模式受到社会人口学变量、睡眠习惯、家庭因素等变量的影响,其中养育因素及睡眠习惯因素应受到格外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