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噪声方位对言语识别的掩蔽效应

    作者:田成华;姜丽丽;赵乌兰

    目的 通过对噪声分别在左、右耳时的平均言语识别阈进行研究,比较14张实验用表的等价性,探讨健康者的空间分离效应.方法 采用GSI61听力计进行实验,每人纯音测听显示听力合格后用电脑言语测听运行软件,练习4张表(2张表为左侧播放噪声,2张表为右侧播放噪声)之后,在声场中,前方扬声器播放65 dB声压级语句,侧方播放噪声,噪声为多人言语噪声,分别以左、右耳依次循环测试14张表.表号及测听强度在28人中实现均衡.结果 左侧噪声组言语识别阈(-17.36±1.95)dB[听力级(HL)]明显高于右侧(-18.07±1.86)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方噪声组言语识别阈(-6.00±1.32 )dBHL明显高于侧方噪声组(- 17.94±3.90)dB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测试表的平均言语识别阈值等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听力正常青年人存在右耳优势,14张词表等价性较高.

  • 某汽车配件厂噪声的职业病危害调查

    作者:朱文静;张峻

    目的 对某汽车配件制造厂噪声工作环境下工人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对工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职业病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工厂环境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 该工厂两个车间多个监测点中噪声大于85 dB(A),超过了GBZ2.2-2007《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29名工人中4名符合“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的诊断,3名工人符合“职业性轻度噪声聋”的诊断,诊断率为24.1%.结论 该厂噪声工作环境对工人产生一定影响,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噪声加强治理.

  •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女工动脉顺应性的研究

    作者:陈志勇;倪春辉;周印;陈书东;潘晶晶;刘念;王军;梁成可;张玉军;张治中

    [目的]通过比较某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与健康人群动脉顺应性的差异,观察其噪声接触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噪声作业点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使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测量550名某纺织厂女性噪声接触人员(观察组)的动脉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另取96名同单位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女性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1)作业环境噪声强度为80.1~113.5 dB(A),总的点超标率为92.5%.(2)观察组中检出高血压50人,检出率为9.1%;动脉顺应性异常检出244人,检出率为44.4%,其中以单纯C2降低为主,占整个动脉顺应性异常的75.0%.(3)观察组的Sbp、Map和P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1、C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噪声暴露强度在100dB以上的车间,其噪声接触人员的Sbp、Map、Pp均显著高于噪声<100 dB的车间和对照组(P<0.05),C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中Sbp、Dbp、Map和Pp均与C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C2与年龄、Sbp、Dbp、Map、P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6)分别以观察组的C1和C2为因变量,以年龄(Age)、累积噪声暴露量(CNE)、Sbp、Dbp和Ma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方程中可以看出Sbp是影响C1、C2的主要因素,其次是Dbp,CNE对C1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的大、小动脉顺应性均降低,说明长时间接触噪声能导致血管功能受影响,动脉弹性下降.

  • 噪声对飞机制造工人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永伟;杨跃林;龙云芳

    目的:探讨噪声对飞机制造工人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影响.方法:抽取703名飞机制造工人(其中铆工工人522名和试飞员181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86人,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测量血压、描记心电图,同时做听力测试.结果:噪声对飞机制造工人的听力损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有随着接噪工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0.05).观察组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异常心电图中观察组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和束支传导阻滞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1).结论:机场噪声不仅对作业工人的听觉系统造成特异性损害,同时对心血管系统也造成损害.

  • 噪声对铆工和试飞员听力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永伟;杨跃林;龙云芳;闫娟;周鼎伦

    目的:探讨噪声对铆工和试飞员听力的影响.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飞机厂抽取703名飞机制造工人(其中铆工工人522名和试飞工人181名),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听力测试.结果:铆工高频损伤耳数和电测听各频率异常耳数与试飞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工种高频损伤耳数与语频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工种不同工龄段,高频损伤耳数与语频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铆工中男性高频损伤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噪声对飞机铆工和试飞员听力损伤较大,主要表现高频听力损伤,听力损害程度与性别、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

  • 噪声对歌舞厅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观察

    作者:郭志勇;陈惠珍

    目的:研究噪声对歌舞厅从业人员健康影响.方法:对深圳市56间歌舞厅内从事工作3年以上的男女26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与噪声有关的症状如心悸、耳鸣、重听等问卷调查,并以262名宾馆从业人员为对照人群.对歌舞厅及宾馆进行了噪声测定,同时也对室内气湿、风速、相对湿度,以及空气中二氧化碳进行了测定.结果:歌舞厅噪声的超标率为21.43%,与宾馆酒店业的噪声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u>36.06,P<0.01).受调查歌舞厅266从业人员中心悸、耳鸣、重听的发病率分别为21.10%、24.1%、18.2%,而从事酒店业受调查262名从业人员无一人发现心悸、耳鸣重听等症状.结论:歌舞厅的噪声已对从业人员的健康产生了影响.

  • 2016年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罗丽;刘勇;徐昇

    目的 了解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相关部门监管、制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德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9 186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资料,平均年龄为(41.07±8.60)岁,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血压异常为13.7%,心电图异常为16.0%,听力损失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x2=91.181,P< 0.05),血压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x2=65.054,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低于女性(x2=7.677,P< 0.05);听力损失和血压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工人健康损害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噪声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82,P<0.01);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有、国有、制造业.结论 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作健康损害较严重,需监管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 燃煤电厂日常检维修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研究

    作者:巩泉泉;曹胜楠;谢连科;王坤;窦丹丹;张永;江红;尹建光;刘跟生

    目的 对某燃煤电厂日常检维修人员接触粉尘、噪声进行识别和分析.方法 对某燃煤电厂日常检修人员岗位、人数、工作制度、工作内容、接触危害因素等进行调查,并对其接触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进行检测,结合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其接害水平.结果 该电厂日常检维修人员266人,共19个岗位,其中输煤检修员1个岗位(5.26%)煤尘总尘超4 mg/m3,灰水检修员等12个岗位(63.16%) 个体噪声超过85 dB(A); 2名日常检维修人员(0.75%)出现尘肺病改变,5名日常检维修人员(1.88%)出现听力损伤,噪声岗位超标率及所致损伤人数均明显大于粉尘.结论 燃煤电厂日常检维修人员主要接触粉尘和噪声,其中噪声危害程度较大,所致损伤人员较多,应加强个体防护.

  • 某煤矸石电厂工作场所噪声危害程度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超;刘亚杰;杜文霞;张延巍;王斌;杨帆

    目的 了解煤矸石电厂各工作岗位噪声危害程度,为噪声防治与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检测与调查的方法,对某煤矸石电厂各岗位工作人员接触噪声危害程度、个体防护情况及职业健康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煤矸石电厂工作场所噪声强度在51.6 dB(A)-101.1 dB(A)之间,噪声强度超过85dB(A)的工作场所,主要分布于燃料输送系统、锅炉系统和汽机系统.作业人员接触噪声LEx,8h在59.7dB(A)-90.6 dB(A)之间,锅炉及汽机系统保洁员、输煤皮带巡检工等长时间处于高噪声场所的作业人员LEX,8h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达到100%、80.0%和33.3%,且其职业健康管理与个体防护,也不能满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结论 该煤矸石电厂高噪声工作场所主要分布于燃料输送系统、锅炉系统和汽机系统.锅炉及汽机系统保洁员、输煤皮带巡检工等长时间处于高噪声场所的临时雇佣人员,受噪声危害为严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疏漏较为严重,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作为该电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 某飞机制造业接噪人员连续4年听力损伤检出情况分析

    作者:姜光瑶;姜林艳

    目的 分析飞机制造业接噪人员听力损伤的发生、发展规律,评估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效果,探讨职业性听力损伤的防护重点.方法 选取某大型飞机制造企业1 006名接噪人员为观察对象,收集2013-2016年连续4年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结合生产环境监测资料,对不同年份听力损伤检出率、新病例检出率及不同工种、工龄的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逐年升高(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逐年下降,2014年与2016年听力损伤新病例检出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铆工听力损伤检出率各年份均高于试飞工(P<0.05);观察人群听力损伤检出率随工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该企业职业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取得一定成效;接噪人员听力损伤与接触噪声的强度及接触噪声的时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某飞机制造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损伤分析

    作者:高建美;张显燕;唐成志;龙云芳;杨跃林

    目的 对某飞机制造业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该公司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现状,以期对预防职业性听力损伤提出建议.方法 对某飞机制造业试飞、铆工2个工种共792名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由专职技术人员在隔音室内对作业工人进行双耳纯音听力测定,同时对2个工种作业环境的噪声强度进行监测.结果 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以高频听力损伤为主,2个工种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分别为24.5%、3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听力损失在性别间无差异;2工种听力损伤检出率均随工龄及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听力损伤发生.

  • 2010-2013年烟叶复烤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作者:岳倩;余涛;关陶;王平

    目的 了解烟叶复烤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对烟叶复烤厂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合部分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烟草尘合格率为50.5%,关键控制点是选叶、摆把、除尘等;煤尘合格率为100.0%;其他粉尘合格率为82.1%,关键控制点是锅炉房除灰;噪声合格率为79.8%,关键控制点是摆把、打叶、烤片/烤梗等.结论 烟叶复烤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总尘)和噪声,应加强粉尘和噪声作业环境的治理,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 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谭强;顾春晖;郭垚;李娟;霍少雪;陈松根;王茂

    目的 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异常影响.方法 分别检索于1990-2013年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发表关于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与工人发生心律异常的原始文献,依剔除与纳入标准整理后进行Meta分析,按暴露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计算合并OR值(95%CI),探讨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影响.结果 21篇原始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累计对照组4 194例,暴露组4 670例,暴露组发生心律异常风险是对照组的4.09 (95%CI:3.85~4.33)倍.敏感性分析显示合并OR值为3.99 (95%CI:3.80~4.19),假设检验Z=40.04,P<0.01,结果可信;Begg检验Z=0.39,P=0.70; Egger检验t=18.38,P=0.01 (95% CI:0.59~ 0.74).结论 噪声与高温联合暴露对工人心律异常影响显著.

  • 山东省某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作者:马英华;张放;陈学磊;邵华

    目的 分析山东省某煤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其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4年连续4年对该矿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2011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矿118个定点采样和139个个体采样检测显示煤尘定点采样大超限倍数为7.7倍,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CTWA)大值达5.11 mg/m3,均超于国家标准限值;噪声作业岗位定点采样检测显示,达标率为52.9%,而超标严重的是打眼工岗位.手传振动检测结果是打眼工接振强度(8.2 m/s2)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5m/s2.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2011年和2013年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工人电测听异常率有升高.结论 粉尘和噪声是该煤矿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矿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措施基本可行,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

  • 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

    作者:熊依杰

    目的 评价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105名印刷工为正己烷与噪声联合暴露组,45名锻压工人为单纯噪声组,98名不接触危害因素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的听力损伤情况,分析正己烷与噪声联合作用对听力的影响.结果 工龄>20年时,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正己烷和噪声组高于噪声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工龄<20年时,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正己烷和噪声组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工龄≥10年时,正己烷和噪声组的语频损伤发生率高于噪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己烷与噪声联合暴露可能会加重工人的听力损伤.

  • 某石油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状况调查

    作者:钱学全;郭文婕

    目的 调查并分析某石油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状况.方法 选择某石油企业噪声作业人员1 211人为调查对象(接触组),以该企业无噪声接触史的工作人员557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纯音听力测试,结合噪声监测资料对纯音听力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噪声接触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3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显著高于语频听力损伤(P<0.01);男、女听力损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伤检出率随接触噪声工龄的增长、接触噪声强度的提高而增高,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s=0.261 ~ 0.416,P<0.01).结论 该石油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比较严重,接触噪声工龄越长、强度越大,听力损伤检出率越高.

  • 噪声作业对工人心电图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于金宁;张昌运;武珊珊;李新鸾

    目的 利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噪声作业对工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1990~2011年公开发表的噪声与工人心电图异常关系的研究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出数据,采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22篇.统计结果显示:噪声接触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7,95%CI (2.48,3.32),P< 0.000 01)].噪声对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偏转、ST-T该变、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分类指标均有影响.结论 噪声作业对工人心电图异常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噪声 心电图 Meta分析
  • 某空调生产企业噪声暴露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

    作者:江春苗;王军义;鲍莹;柳绿茵

    目的 探讨空调生产企业噪声暴露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某大型空调企业长期接触噪声的63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测量等效A声级(LAeq).按等能量原则将LAeq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噪声暴露量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空调生产企业噪声从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率为9.51%.随着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P< 0.0001),CNE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工龄的增加,CNE的增加对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越大(OR=1.824);体重指数(BMI) (OR=3.68)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CNE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BMI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 飞机制造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系统损伤的分析

    作者:伏代刚;华晓红;赵立强

    [目的]研究飞机制造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损伤情况,为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作业工人听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某公司试飞、民机、铆工3个工种共759名作业工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609人,女性150人,年龄在20~60岁,工龄在1~44年.由专职医师在隔音室内对作业工人进行双耳纯音听力测定,同时对3个工种作业环境的噪声强度、气温、气湿、风速进行监测.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飞、民机、铆工3个工种作业噪声强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而气温、气湿、风速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3个工种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率分别为7.2%、25.4%、18.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无性别差异;试飞及民机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率均 随工龄增加而升高.[结论]当前飞机制造业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损伤情况严重,建议进行技术改革,降低作业环 境噪声强度,加强作业工人个体防护,以便更好地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 噪声防护耳塞在保护口腔医师听力中的作用

    作者:姜锦;陈晨

    [目的]探讨噪声防护耳塞削减噪声强度的水平即对噪声的防护效果,为预防和控制口腔医师的听力损害提供依据,寻求保护口腔医师听力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选择双耳无疾患、听力正常的口腔科实习生15人,共30只耳,由一名专业医师对其进行裸耳和佩戴噪声防护耳塞后纯音听力测试.[结果]检测佩戴噪声防护耳塞前后各测试频率的平均隔声值,高产生在8000 Hz,可达42.6 dB,各测试频率总平均隔声值为(26.36±10.08)dB,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噪声防护耳塞后在语频(500、1000、2000 Hz)区的隔声值较低在25dB内,平均19.9 dB,听阈值均在30 dB内;而在高频(3000、4000、6000、8000 Hz)区的阻声值较高平均在36.25dB,听阈值在50-60dB.[结论]噪声防护耳塞可以明显削减噪声的强度,即佩戴噪声防护耳塞可以有效防护噪声对口腔医师的听力损害,尤其是口腔科多发的高频噪声,且不影响门诊医患间正常交流,是保护口腔医师听力的有效防护措施.

1964 条记录 90/99 页 « 12...87888990919293...989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