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林熠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鼻胃管减压治疗,试验组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转手术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转手术率为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胃肠减压量、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植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转手术率,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 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李晓波

    目的:对急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和传统手术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常规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减少复发,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2例临床分析

    作者:缪艳霞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2例患者中,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好转78例;症状无持续好转1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良好.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春雷;张泽斌;斋登

    目的:本文就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n=46)与参照组(n=46),对实验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参照组采用鼻胃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引流量、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引流量对比参照组更多,排气或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成功率较高,对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均有显著帮助,可将其作为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铭申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以常规胃肠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行以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并且该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性高、手术费用低等优点。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文键

    目的 研究小肠梗阻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90例本院2010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常规鼻胃导管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82.22%,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肠穿孔、肠出血以及导管堵塞,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4.44%、13.33%,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对小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明显缓解患者梗阻症状,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非绞窄性小肠梗阻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靳洪申

    目的:探讨非绞窄性小肠梗阻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导管治疗,实验组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术后炎性早期肠梗阻

    作者:石洋;张锡朋;许晨;唐涛;张诗武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腹围、腹腔内压力、肠管大扩张宽度、平均每日引流量及血乳酸水平。结果4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为(5.8±1.1)d。治疗后平均腹围为(88.0±5.8)cm,平均腹腔内压力为(9.7±1.3)mmHg(1 mmHg=0.133 kPa),肠管大扩张宽度(2.3±0.4)cm,平均每日引流量(888.0±89.4)mL,血乳酸浓度平均为(1.4±0.3)mmol/l,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避免再次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张帅;徐靖;石磊;赵永捷;江涛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潜在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符合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纳入标准、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梗阻未缓解并行手术治疗者65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31例,开腹手术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治疗效果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评分及手术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例腹腔镜探查患者共中转5例,34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在术后并发症率、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率(7.7%)低于开腹组(14.7%),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微创、效果可靠,可显著减低术后复发率,可作为复杂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式.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祁冰;陈海龙;尚东;陈国跃;董营

    目的 评价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66年1月-2012年6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2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80年1月-2012年6月)、PUBMED数据库(1990年1月-2012年6月),查找有关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6篇文章260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7%(49/54)和54.7%(2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6,95%CI 2.90~25.55,P=0.0001);腹围减少程度较对照组缩短了2.5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45,95%CI 7.17~9.73,P<0.01);日平均减压量较对照组增加了142.5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33.18,95%CI 461.93,604.44,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0.8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95%CI -2.54~-1.65,P<0.01);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1.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82,95%CI -3.41~-2.22,P<0.01).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52例护理体会

    作者:申杰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亦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不但可引起肠管本身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可致全身性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较高,约为5%~10%[1].常规治疗方法一般为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但此法减压引流对小肠深部效果欠佳.手术治疗一直以来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易因粘连造成肠梗阻再发.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减压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提高肠梗阻非手术治愈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我院对术后患者实施精心护理,现报道如下.

  • 经鼻肠梗阻导管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志金;王木成;黄志鹏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小肠减压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5例经鼻肠梗阻导管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15例治疗后,13例有效,2例中转手术而痊愈,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留置肠梗阻导管操作方便,辅助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效率高,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手段之一,有基层医院推广的价值.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作用

    作者:邢喆;赵莹;朱佳;孙婷;高娜;向国卿;刘欣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序贯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作者:蒋健强;李拥军;张卫华;于洪波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序贯区域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恶性肠梗阻患者4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组20例(对照组)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后序贯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组(观察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终肠梗阻导管拔除率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入院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无患者拔管,观察组成功拔管5例(22.7%),两组间终拔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配合序贯区域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肠梗阻,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终拔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总生存时间.

  • 加味小承气汤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65例

    作者:朱霄峰

    本文采用加味小承气汤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患者65例,获效理想,兹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130例EPISB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57±9.17岁;胃肠道手术13例,胆囊切除术17例,阑尾切除术9例,腹部外伤16例,其他手术11例.联合组男3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1.62±8.69岁;胃肠道手术14例,胆囊切除术18例,阑尾切除术7例,腹部外伤14例,其他手术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莫谋亮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症状缓解时间与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每天胃肠减压引流量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需加强推广力度,使得更多的患者对经鼻肠梗阻导管有所了解。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龚志涛;黄亚妮

    目的 探讨机械性肠梗阻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78例,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腹胀、腹痛的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龙;蒙建强;刘祥俊;龙晨蒙;韦敬以;潘丽莹;李怀英;莫北清;黄祖炎

    目的:探讨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鼻胃管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治疗前后腹围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围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对非绞窄性小肠梗阻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邵建富;李文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2例EPISBO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减压及常规治疗,分别观察腹围缩小量、胃肠减压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腹围缩小(17.6±4.1)cm,较对照组(5.7±3.1)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82.6±264.8)ml/d,较对照组(625.3±312.5)ml/d明显增多,呕吐停止时间(2.1±1.6)d、排气恢复时间(1.7±1.2)d、排便恢复时间(4.3±2.4)d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8.7±6.2)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在EPISBO的治疗中更有意义.

  •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红军;毛天敏;何锦来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腹部术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01—2017-01间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的7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肠减压.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量、术后腹痛缓解情况、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症状改善迅速,成功率高.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