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郭荟骅

    目的 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良肢位摆放与管理,选取2017年1—6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针对良肢位摆放,进行作业治疗床旁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肌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自理及行走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FMA评分、肌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肌力分级、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自理自评及行走状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质量管理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蔡国容;万祖熔

    目的:观察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期间良肢位摆放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予以良肢位摆放的应用,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中则进行良肢位摆放的护理应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情况.结果: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为78.75%明显优于对照组为57.50%;观察组患者生活能力的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期间对临床脑卒中患者予以良肢位摆放护理的应用,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 良肢位的摆放在偏瘫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何明慧

    目的:分析良肢位的摆放在偏瘫病人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8月时间内收治的56例患者,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正确良肢位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正确良肢位组在偏瘫患者的具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科学的良肢摆放护理方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有效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进行提升,而且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偏瘫患者出现肩部关节脱位症状、肩手综合征症状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偏瘫治疗与健康保障.

  • 分析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价值

    作者:冯宇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时,加强良肢位摆放的效果更佳.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洪瑛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9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NIHSS量表评分、肌张力评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肌张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秀花

    目的 探讨哈萨克族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原因和采取何种措施可以提高正确率.方法 选取沙湾县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哈萨克族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作为干预组,入院后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时间、治疗方法,干预组全程采取良肢位摆放,而对照组因为多种原因取随意体位,治疗后25 d进行并发症及良肢位摆放情况比较.结果 对照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为30.7%,干预组为81.3%,对照组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于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346,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42%,干预组为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3,P<0.05).结论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进行良肢位摆放干预,能减少瘫痪肢体的挛缩和变形,促进肢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利用品管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的观察

    作者:王晓丹;杨艳艳;孙燕燕

    目的 利用品管圈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方法 通过品管手法,分别在干预前后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43名,在不同时间根据患者的不同体位通过数据收集,问题分析,查找造成良肢位摆放不合格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拟定对策并进行措施改进,对改进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科室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由干预前的43.91%提高至75.65%,干预前后比较,P< 0.05.结论 通过品管圈各种工具的运用规范了良肢位摆放标准,统一了摆放流程,提高了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有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功能锻炼,提高其生活质量.

  • 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效果分析

    作者:刚婷婷;常红;李晓新;张珊珊;梁宝娟;郭晶;杨远滨;黄岳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卒中偏瘫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方法依据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的程序来实施品管圈步骤。结果护士对卒中偏瘫住院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至86%,超过了预计目标值74.7%;圈员自身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凝聚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工作热情及活动参与度、运用QCC能力均有明显提升;患者对康复相关知识宣教内容的满意度评分有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具有促进作用,运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落实护理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化和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健;潘化平;林乐乐

    肩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3个月,因所选研究对象和研究设计方法不同,其发病率报道也不相同[1-2].肩痛制约了患肢活动及功能训练,延缓神经肌肉功能重建.由于疼痛引起或加重患者抑郁及睡眠障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弱,降低生存质量.目前对于肩痛的康复措施主要有[3]:佩戴肩托、良肢位摆放等预防措施、疼痛时采用药物、局部物理因子治疗(如超声波治疗、干扰电治疗、高强度的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4]、中药熏蒸等)及传统医学等治疗手段,对改善肩痛有一定疗效,但镇痛效果慢、疗效不稳定易复发,目前我科采用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痛,对缓解疼痛、改善上肢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淑媛;马楠

    目的 对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2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良支位摆放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就开始良支位摆放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对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三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 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杨冬花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45例.常规组在病情稳定后采取良肢位摆放,早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中采取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从开始康复锻炼到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100评分;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从开始康复锻炼到出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早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早期组生活质量QOL-100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早期组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优于病情稳定后进行良肢位摆放,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可更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还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

  • 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邱青青;蔡珍芝;温金凤;胡晓红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患者入院时即采取良肢位设计与摆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患侧肢体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良肢位摆放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 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的应用

    作者:纪二丽;孙俊芳;刘佳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应用给予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康复全过程.通过Barthel指数分析方法作为工具,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脱位率为2.94%,髋关节外旋率为5.88%,足下垂率为2.94%,足内翻率为2.94%,高于对照组(17.65%、23.53%、20.59%、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后4周Barthel指数评分(57.73±11.15)与出院3个月后Barthel指数评分(68.13±10.46)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肢位具有较多的优点,操作方便、简单,还能够加快分离运动的进程,使进行治疗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完善,可见,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行良肢位摆放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

  • 脑卒中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兰;张秀萍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康复组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并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从两组整体康复效果来看,早期接受良肢位摆放的康复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种后遗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当日就给予良肢位摆放的正确指导,不仅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对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期,防止废用、误用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品管圈在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作者:鲁娟娟;薛芬;和振娜;岳紫龙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并降低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不合格率.方法 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一般步骤和相关质量管理的工具,展良肢位摆放活动,遵循PDCA程序,不断的提升护理质量.结果 实施品管圈后,大大的降低了良肢位摆放的不合格率,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护士良肢位摆放,发挥的护士的大潜能,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康复工作中推广.

  • 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者:赵丽梅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行临床推广。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81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及床边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49例,显效率为60.49%,有效24例,有效率为29.63%,总有效率为90.12%;对照组显效32例,显效率为39.51%,有效25例,有效率为30.86%,总有效率70.3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在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并贯穿全过程,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

    作者:文雯;刘丽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观察.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主题选确定"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循环管理(PDCA)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标准化等措施管理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随机抽取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实施护理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从20%提高至73.3%;住院患者的满意率从26%上升至96%.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 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曹钏宏;常巧云;吴小花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69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5例与对照组1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良肢位摆放.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与出院3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出院3个月后,全部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关节脱位、关节肌肉挛缩、关节外旋、足内翻下垂与足尖外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肢位摆放应用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专案改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

    作者:陈玉;王红玉;王玉香

    目的:探讨专案改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6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9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成立专案改善小组,确定"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专案改善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试验组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住院患者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案改善活动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和满意度.

  •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作者:唐敏怡;严红云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知识的口头讲解与良肢位摆放行为的观察督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加用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偏瘫观察对象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正确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临床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与正确性,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风险.

98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