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诱导药物诱发肝癌小白鼠血清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朱殿明;兰秀凤;刘莹

    目的研究药物诱发肝癌小白鼠的血清荧光光谱.方法用532 nm激光诱导荧光,多功能光栅光谱仪获得药物诱发肝癌小白鼠的血清荧光光谱.结果肝癌小白鼠与健康小白鼠血清荧光光谱在586nm和708nm附近都有2个锐峰,但肝癌小白鼠血清荧光光谱的这2个锐峰蓝移了约2 nm;健康小白鼠血清荧光光谱在这2个锐峰之间没有谱峰,而肝癌小白鼠的血清荧光光谱在这2个锐峰之间有2个明显的谱峰,分别在615 nm和643nm处,且强度较大.结论肝癌小白鼠的血清荧光光谱有很强的特异性.

  • PEG修饰对溶菌酶体外折叠过程的影响

    作者:田浤;申庆亮;姚东宁;李闻

    以溶茵酶为模型蛋白,通过活性测定比较了PEG修饰前后溶茵酶复性动力学的差异,同时利用圆二色谱、色氨酸荧光谱等方法比较了PEG修饰前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构象变化.结果显示:PEG修饰改变了溶茵酶复性动力学过程,使溶菌酶在低浓度变性剂条件下快速折叠.色氨酸荧光谱结果显示,PEG修饰对溶茵酶折叠过程中疏水微环境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稳定了溶茵酶折叠过程中的“熔球态”,从而提高了溶茵酶正确折叠的概率.

  • 荧光光谱法研究硅钨酸及硅钨钴杂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沈卫阳;钟绍鹏;陈建秋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硅钨酸(SiW)及硅钨钴酸(SiWC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iW和SiWCo与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K<,LB>分别为4.94×10<'4>、6.06×10<'4>(298 K)与4.33×10<'4>、5.86×10<'4>(310 K),结合位点数n均为1,它们与BSA相互作用方式为静电引力.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SiW和SiWCo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SiW和SiWCo与BSA均发生了相互作用,但都没有改变BSA的构象,通过比较发现SiWCo与BSA作用活性比SiW强.

  • 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对恶性肿瘤的筛选价值

    作者:顾晓怡;姜藻;何华;王羚郦;邓立春

    目的评价荧光光谱法测定外周血DNA对恶性肿瘤的筛选价值.方法提取恶性实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各50份,应用镧系离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恶性实体瘤、白血病、MDS及正常人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分别为:345.645±28.004、322.988±43.530、308.477±33.834、276.152±29.442,3组恶性疾病患者外周血DNA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且3组之间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DNA荧光检测对于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筛选价值,且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 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诊断胃癌研究现状

    作者:张冬红;周丽雅

    对肿瘤内源性荧光光谱,尤其是通过检测体液的固有荧光光谱诊断恶性肿瘤的研究日益增多.全文就胃液固有荧光光谱检测在胃癌诊断筛查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二氢吡啶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姜虹;安普丽;蒋晔

    目的 研究二氢吡啶类药物(DHP)(包括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非洛地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法和紫外光谱法.结果 分别求出DHP与BSA间的结合距离、能量转移效率等相互作用参数.结论 DHP在体内与蛋白结合后,白蛋白仅起运载工具的作用将之运输到受体作用部位.

  • 植物凝集素稳定性的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曾伟成;黄颖;樊希承

    植物凝集素分别溶于纯水或生理盐水中,得到△λ=20nm、55nm的同步荧光光谱,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插入起偏器和检偏器测得偏振度.结果表明植物凝集素在纯水中发生聚集,酷氨酸残基可能位于聚集部位,植物凝集素在纯水中不稳定,易沉淀.

  • 依托泊苷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蔡向阳;江茂生;邱君志;郑新宇;李清禄

    目的 研究依托泊苷与DNA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结合Ⅰˉ效应、离子强度的影响及DNA熔点测定,分析依托泊苷与DNA光谱效应.结果 DNA对依托泊苷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2.02×10 -4L·mol-1,结合位点数n=0.89.结论 依托泊苷与DNA的结合作用方式可能为沟槽作用.

  • 荧光光谱法研究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罗天雪;杜迎翔;汪豪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芒柄花素(hq-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 表明,芒柄花素对BSA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并求得结合常数Ka为5.27×104L·mol-1,结合位点数为1.热力学数据表明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静电引力,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芒柄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分别以华法林和布洛芬(分别为site Ⅰ和SiteⅡ探针)为标记药物研究芒柄花素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芒柄花素结合在BSA疏水空腔的Site Ⅱ位点.

  • 阿柔比星与人血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特点

    作者:徐晓卫;梁晶;林观样

    目的 研究阿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 用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关光光谱技术测定在不同注度下阿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规律.结果 阿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光光呈规律性猝灭,17℃时的n为1.11,K为6.21×104,37℃时的n为1.12,K为6.41×104.阿柔比星使白蛋白的同步光谱中大发射峰红移.结论 阿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只有一个结合位点,表现为疏水作用,两者给合使白蛋白的极性略有增加.

  • 荧光光谱法研究卡洛磺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特征

    作者:杨轲;胡志军;于涛;陈建秋

    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卡洛磺钠(CS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弱酸性条件下CSS对BSA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时则为静态猝灭;根据Fφ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10K和pH=7.40时CSS与BSA作用的结合距离为5.18 nm;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药物与BSA的相互作用是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此外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CSS对BSA构象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常见共存离子对结合反应有较显著的影响。

  • 亚甲蓝类似物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景姣姣;刘彬;刘阳;高博;李倩玉;许明玲;何玲玲;王新

    目的 合成3种亚甲蓝类似物3,7-二(二正丙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3,7-二(二正丁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和3,7-二(二正戊胺基)-吩噻嗪-5-鎓碘化物,并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方法 通过1H-NMR及MS对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进行结构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这3种亚甲蓝类似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 3种亚甲蓝类似物和BSA相互作用形成了蛋白质-药物复合物并猝灭其固有荧光,亚甲蓝类似物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ΔG0<0,亚甲蓝类似物与BSA荧光残基间的距离r均小于7 nm.结论 亚甲蓝类似物和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二者之间的反应是自发进行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表明BSA与亚甲蓝类似物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类似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导致BSA构象发生变化.

  • 植物油种类及掺杂的荧光光谱鉴别研究

    作者:孙荣梅;陈斌;田萍;冉桂梅

    目的:探索荧光光谱法在食用植物油种类和掺杂鉴别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分析方法对棕榈油、芝麻油和菜籽油的掺杂进行鉴别。结果由于棕榈油、芝麻油和菜籽油的荧光光谱差异性明显,可以很好地区分棕榈油、芝麻油和菜籽油3种纯植物油。结论通过分析荧光光谱随掺杂浓度改变而产生的变换规律,达到对食用植物油的品质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荧光光谱法在食用植物油种类和掺杂鉴别中具有可行性。

  • 子宫肌瘤和卵巢癌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分析

    作者:乔丽华;贾小燕;阎素青;罗华生;李奎庆

    目的 测定子宫肌瘤和卵巢癌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探讨子宫肌瘤和卵巢癌的特征自体荧光光谱,为子宫肌瘤和卵巢癌的光谱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01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对23例子宫肌瘤患者、17例卵巢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了测定,对其荧光光谱的峰位置、峰面积、峰高及主峰间的比值进行了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组在335 nm附近发生了紫移(P<0.05),卵巢癌组在540 nm附近明显红移(P<0.05).子宫肌瘤组及卵巢癌组在302 nm附近的峰高明显升高(P<0.05).子宫肌瘤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自体荧光光谱与正常人有显著的差异(P<0.05).子宫肌瘤和卵巢癌患者有其特征的荧光光谱.结论 应用血清自体荧光光谱对子宫肌瘤和卵巢癌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诺氟沙星的含量

    作者:吕玉光;赵悦辉;李刚;谭博;张云杰;王莹;李烨

    目的:研究了稀土铽-诺氟沙星-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体系的荧光性质,在中性缓冲溶液中,镧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方法:用常规化学方法建立此体系,对此体系进行了荧光检测,测定其荧光光谱图,并且对此体系的荧光强度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对产生共发光效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体系的荧光强度和Tb3+浓度之间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为2×10-7~1×10-5 mol/L,相关系数r2为0.9985,该实验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第二稀土金属镧的加入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具有增强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谷氨酸诺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得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可作为药物制剂的含量直接分析方法.

  • 荧光光谱法研究健那绿B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王迎进;郭敏敏;孔丽霞;闫军;张海容

    目的:研究健那绿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测定健那绿B与BSA的结合平衡常数Kb结合位点数n,结合距离r及其热力学函数AH、AS、AG.结果:健那绿B与BSA在300 K,305 K和310 K时结合常数分别为1.5410×106,1.4077×106和1.3709×106 L/mol,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结合距离r为1.55 nm.结论:健那绿B对BSA的荧光猝灭机制是以静态猝灭为主,二者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健那绿B的介入对BSA的构象影响较小.

  • 稀土钐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邓凡政;陈琳琳;汤秀琴

    目的:通过对稀土钐离子(Sm3+)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研究,进一步探讨Sm3+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Sm3+对HSA有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Sm3+与HSA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荧光猝灭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Sm3+与H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4.12 x 105L·mol-1(298K)和2.26×105L·mol-1(318K),结合位点数n为1.24(298 K)和1.20(318 K).结论:Sm3+和HSA之间有很强的结合作用,这为Sm3+在体内被蛋白质储存和转运提供了条件.

  • 温度和浓度对镉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作者:吴刚珂;李俊立;杨叶子;訚璠;袁万博

    目的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镉离子(Cd2+)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浓度下的相互作用.方法 温度为298 K、304 K、310 K、314 K时,在HSA中逐步加入Cd2+,分别测定各条件下HSA及混合样品的荧光光谱.结果 随着Cd2浓度的增大,HSA发射峰略有红移,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温度增高,HSA猝灭程度加大;温度从298 K升至310 K时,Ksv逐步减小,结合常数、结合位点逐步增大,而当温度升高至314 K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反而下降;反应中的焓变△H>0、熵变△S >0且吉布斯自由能变△G <0.结论 Cd2+对HSA荧光猝灭机制可能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同时存在.温度升高至310 K时,Cd2与HSA的作用增强,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而到314 K时则表现出动态猝灭的特征.

  • 不同肾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阎素清;贾小燕;任丽克;柴保臣

    目的:比较不同肾病患者的特征血清自体荧光光谱,为肾病的光谱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发光波长为301 nm,测定84例正常人,32例肾炎患者,28例肾衰患者及20例肾癌患者的血清在200~800 nm发射光范围内的荧光光谱,对其荧光光谱的峰位置、峰高及峰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炎、肾衰组在335 nm和445 nm附近的荧光峰峰位发生红移,与肾炎、肾衰组比较,肾癌组335 nm附近的荧光峰峰位发生紫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病各组在302 nm、335 nm、445 nm、515 nm、650 nm附近荧光光谱峰高、峰面积均有升高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肾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在肾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清 荧光光谱 肾病
  •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分析

    作者:任丽克;万忠晓;阎素清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301 nm的激发光激发下,对38例乙型肝炎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28例肝癌患者和91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荧光光谱测定.结果:与正常人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比较,乙型肝炎组在448 nm附近发生紫移(P<0.05),在605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硬化组在302 nm附近峰强度和峰面积增大(P<0.05);肝癌组在650 nm附近发生红移(P<0.05).结论: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自体荧光光谱表现不同,测定血清自体荧光光谱有望对肝病进行鉴别诊断.

117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