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积栓塞比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后期动脉瘤再复发的意义

    作者:王雪涛;李云辉;段传志;林泽森;伍伟超

    目的 研究体积栓塞比(VER)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及后期动脉瘤再复发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5-01-2016-12间接收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随机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就患者进行VER测量并根据VER的值确定是否进一步栓塞.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患者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症状、神经功能障碍、脑积水缓解程度等症状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动脉瘤二次破裂、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情况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6-67%,研究组患者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0,P=0-0377).结论 VER是评价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客观指标,对于栓塞术后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 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应用体会

    作者:罗可;康东

    目的:研究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并实施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在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并取得其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40例,分别对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腰穿放脑脊液和单纯的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在接受不同介入治疗后,A组36例生活可以自理,治疗有效率达90.0%,高于B组和C组的65.0%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Hum-Hess I级患者7例全部可以生活自理;Hum-HessⅡ级的患者中除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外,余19例均可以生活自理,Hum-HessⅢ级的患者中7例可以生活自理,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Hum-HessⅣ级的患者生活可以自理1例,脑血管痉挛1例;Hum-Hess V级的患者,在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后出现1例死亡病例,余2例生活可以自理。结论:对患有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实施早期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治疗,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值得推广和应用。

  • 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

    作者:刘秀梅;李红

    文章总结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做好急救准备、血压监护,避免血压冲击动脉壁使动脉瘤再次破裂;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护理重点,尤其是动脉瘤再破裂、血管痉挛等危险并发症的预防。

  • 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作者:吕晓俊;张静

    目的 对比开颅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方法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给予开颅夹闭,B组给予血管内栓塞.结果 B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平均费用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9,P=0.693);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8/33)、复发率为9.09%(3/33),B组分别为6.06%(2/33)、30.30%(10/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4.694,P=0.039、0.030).结论 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其复发率及花费较高,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式.

  • 瘤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单臂研究

    作者:李敏;顾志强;周朋利;李振东;高展

    目的 探讨动脉瘤颈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ECE)治疗具有血泡形成颅内动脉瘤破裂(RICAB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RICABF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继发性破裂/出血率,颈内动脉瘤栓塞率,残余/复发性动脉瘤,术中事件和栓塞后并发症,以及格拉斯哥结局量表(扩展)(GOS-E)的改善.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72个(72/86,83.7%),颈部残留12个(12/86,14.0%),残留动脉瘤2个(2/86,2.3%).术后GOS-E评分3分3例(3.5%),4分10例(11.6%),5分73例(84.9%).所有患者行随访血管造影(平均9.0个月).复发3例(3/86,3.5%).没有报告提示动脉瘤破裂或出血.结论 瘤颈部ECE是RICABF的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式,其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在前瞻性和比较性研究中进行调查.

  • 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测定

    作者:郭付有;宋来君;孙红卫;杨波;贺民;游潮

    目的:检测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1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和6例正常脑血管组织中VSMC的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上述2种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颅内动脉瘤组织中VSMC呈明显的细胞凋亡改变,出现染色质边聚、胞核固缩、胞浆浓缩以及凋亡小体.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ΔCt值为2.67±1.22,正常脑血管组织中为5.83±1.69,P<0.01,即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是正常组织的8.94倍.结论:VSMC过度凋亡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重要机制;VSMC凋亡可能与Caspase-3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

  • 国产替罗非班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马江红;魏恒;曹敏;金志刚;胡秋善;徐丽琴

    近年来,我科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预防支架内血栓事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88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德;黎亮;赵锦阳;杨俊;傅道聪;王治云;贾翔羽;刘刚;韩华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突发性破裂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1].动脉瘤在破裂之后,其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与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脉瘤再破裂以及脑血管痉挛[2].对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进行早期手术夹闭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就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与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总结治疗该疾病的手术经验,具体报告如下.

  • 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42例

    作者:唐玉彬;张玉;井丽君;马民权;张国瑞;冯晓君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不同部位和类型的颅内动脉瘤在破裂24 h内实施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无死亡病例,1例遗留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6~45个月,无再次破裂出血患者;34例于术后6~12个月内造影复查,未见复发.结论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24 h内用微弹簧圈超早期栓塞治疗破裂动脉瘤可提升患者救治效果,极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姚志刚;刘宏雷;郝亮;武海龙;冯岩;郑中慧;孙晓立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伴发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5例患者进行了DSA检查,3例患者进行了CT血管造影检查,5例进行了头部CT检查(4例经术中证实为动脉瘤,1例术后经DSA证实为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骈周动脉动脉瘤1例.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及血肿清除术;1例仅行血肿清除术,术后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GOS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2例.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需尽早行DSA或CT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应首选开颅动脉瘤夹闭+血肿清除术.

  • 3D-CTA在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廖毅超;胡国庆;顾建华;金海康;李强;刘莉;李信;葛爱亮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20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结果 21例共计发现25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24个动脉瘤,在1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20例24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14例(恢复良好12例,差2例),死亡6例,术中探查发现动脉瘤数目、位置、载瘤血管、瘤顶指向、瘤体及瘤顶大小与3D-CTA显示基本吻合,无假阳性.结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快捷、安全、可靠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年老体弱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术者可依据3D-CTA提供的信息指导手术.

  • 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

    作者:段永红;廖勇仕;梁日初;蒋园丁;刘小飞;宋红涛;杨咏梅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早期手术组15例,保守治疗组11例,分析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动脉瘤再破裂率,以及入院即刻和24小时的动脉血乳酸和氧合指数(Pa02/FI02)变化.结果 ①早期手术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73.3% vs.18.2%,P<0.05),动脉瘤再破裂率低于保守治疗组(6.7% vs.81.8%,P<0.05);②早期手术组动脉血乳酸值24小时后明显低于入院即刻,也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③早期手术组患者动脉血PaO2/FiO2 24小时后高于入院即刻值,也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早期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颅内动脉瘤的再破裂率,并降低动脉血乳酸,改善氧合指数,提高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

  • 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脑减压处理策略

    作者:胡深;宋伟健;颜杰浩;胡继良;魏强国;徐菲

    目的 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介绍71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中采用综合性的脑减压处理方法及其实施要点.其中术前H&H分级Ⅳ21例,Ⅴ级8例;头部CT Fisher's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评价脑表面与内板间距、术后颅内压(ICP)和脑水肿程度以判断术源性脑牵拉性损害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术中显露和动脉瘤颈夹闭,夹闭术后术路同侧脑表面塌陷与颅骨内板的间距约10 ~25 mm,平均13.5mm;96.7% (68/71)的病例术后3 d ICP维持在正常范围(<200 mmH2O)内,术路同侧早期局灶性脑水肿发生率为12.7% (9/71),表明手术对脑组织的牵拉性损害不严重.本组无因脑牵拉性损伤或关颅前的高颅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在破裂动脉瘤早期急诊夹闭术围手术期综合性脑减压措施处理下,可为急诊动脉瘤夹闭术提供足够的显露路径和暴露空间,减轻脑牵拉性损伤和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

  • 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对比探究

    作者:李玻;孙鹏;韦迪岱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患者应用开颅夹闭,观察组为患者应用血管内栓塞,对比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内栓塞和开颅夹闭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两种方案进行比较,血管内栓塞的疗效更高,值得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