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动脉灌注化疗术与口服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

    作者:周黎强;余春慧;赵亮

    目的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与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HCC)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晚期H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TACE组患者采用TACE治疗,索拉非尼组患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10、VEGF、AFP水平.结果 两组1、2、3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TNF-α、IL-2、IL-10、VEGF和AFP水平均降低,且索拉非尼组患者的VEGF和AFP水平低于TACE组(P<0.05).结论 索拉非尼与TACE治疗晚期HCC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案治疗肝细胞癌非手术患者的效果

    作者:岳琨;王卫力

    目的 探讨洛铂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方案治疗肝细胞癌(HCC)非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4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46例HCC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65).观察组实施洛铂TACE方案,对照组实施盐酸吡柔比星TACE方案,根据患者的病理状况调节给药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BR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FP及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1、2、3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洛铂TACE方案治疗HCC非手术患者的疗效确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均显著提高.

  • 膜联蛋白A2表达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关系

    作者:王斌;徐涛;刘景丰;苏红英;黄爱民

    目的 检测膜联蛋白A2 (ANXA2)在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检测ANXA2蛋白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HCC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ANXA2蛋白在HCC及癌旁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ANXA2蛋白在HCC和肝硬化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又以在HCC中表达为高(P=0.000).ANXA2蛋白表达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ANXA2蛋白在HCC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HBV感染、肿瘤分化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在部分HCC患者中,ANXA2蛋白在肿瘤结节外围的肿瘤细胞及周围纤维基质表达增高.结论 ANXA2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及HCC的发生和发展.ANXA2蛋白有望成为判断肝纤维化程度、HCC肿瘤分化程度的分子标记物.

  •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乙肝标志物的分析

    作者:谢作听

    目的:观察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血清乙肝标志物,并探讨不同标志物在评价慢性乙肝患者转归方面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HBsAg+的300例HCC和10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的5项标志物.结果:HCC组的抗-HBe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而HBeAg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经统计学U检验,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HBeAg阳性的成年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减弱、消失及向抗HBe的慢性转化在理论上虽有预示病情好转的可能,但实际上往往是肝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前期危险信号.

  • 新型钆纳米载体在肝靶向分子磁共振显影对比剂中的应用

    作者:刘永军;陈智金;张娜

    肝细胞癌准确的早期诊断对于肝细胞癌(HCC)的治疗至关重要.使用钆(Gd)螯合物作为对比剂的动态磁共振显影(MRI)能有效的诊断局部的肝损伤.但是,在早期诊断中区分良性和恶性的肝细胞癌使用目前的对比剂缺乏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新型的分子对比剂具备肝脏靶向、增强显影时间、增加显影对比的特点,而靶向的纳米技术能更够增加肝损伤部位检测的特异性,这些给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为了能够达到精确的诊断,新型的装载钆螯合物的纳米载体(如: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纳米复合物和聚合物纳米粒等)被用做生物相容性的分子磁共振对比剂.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用于磁共振对比剂的新型纳米粒制剂特别是肝靶向纳米制剂的制备、性质鉴定和其用做诊断剂的优势和劣势.

  • 肝癌相关抗原血清学自身抗体反应分析

    作者:聂轶飞;王凯娟;代丽萍;徐学琴;张建营

    目的 通过9种重组cDNA表达文库血清学鉴定技术(SEREX)筛选的人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血清学抗体反应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是否可作为人肝细胞癌(HCC)诊断标志物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重组克隆抗原表达技术表达9种HCC相关肿瘤抗原,免疫印迹法检测HCC、慢性肝炎和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的反应,并以过9种抗原能否作为诊断HCC的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HCC相关抗原角蛋白23(kerain23)、2a-HS糖蛋白(AHSG)、核糖体蛋白17(RRL17)、铁蛋白轻链(FTL)、RNA解螺旋酶[(DEAD)(Asp-Glu-Ala-Asp box polypeptide 41(DDX41)]在肝细胞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76.4%,81.8%,78.2%,78.2%,91.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阳性率依次为60.0%,53.3%,76.7%,56.7%,56.7%,96.7%;正常人血清阳性率为43.3%,46.7%,33.3%,43.3%,76.7%.3种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角蛋白23,a2-HS糖蛋白,核糖蛋白17,铁蛋白轻链,RNA解螺旋酶DDX41;其中肝癌与慢性肝炎和正常人合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KRT23,AHSG,ferritin;其他几个相关抗原包括人类骨桥蛋白(Human osteopontin)、丙酮酸脱氢酶激酶同工酶2(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isoenzyme 2)、热休克蛋白P90的三磷酸腺苷酶激活子(activator of heat shock 90kDa protein ATPase)、血浆晒蛋白1(selenoprotein P,plasmal)在3种血清中阳性率无差别.结论 肝癌相关抗原角蛋白23,a2-HS糖蛋白,铁蛋白轻链有可能成为HCC血清学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 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作者:李沭;南月丽;邓宇;李岸花;覃若云;李婷;曾小云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CDC25C、CDKN2A (p16)、MCM4、MCM7、PARDC (DNA-PK)、RAD21、RBL2(p107)、YWHAB(14-3-3)、SMAD3、KAT2B、CHEK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HCC的预后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7年7月-2011年3月整群抽取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就诊和治疗的498例新发HCC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病理资料的收集,并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提取血液样本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对14个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民族、HCC家族史、HBsAg、吸烟和饮酒情况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携带YWHAB基因rs2425675位点等位基因A基因型AG/AA患者的包膜侵犯风险为基因型GG患者的2.097倍(OR =2.097,95%CI=1.034~4.256);携带RBL2基因rs3929位点等位基因C基因型GC/CC患者的包膜侵犯风险为基因型GG患者的2.234倍(OR=2.234,95%CI=1.100~4.534);携带CDC25C基因rs3734166位点等位基因G基因型GA/GG患者的子灶发生风险为基因型AA患者的0.460倍(OR=0.460,95%CI=0.259 ~0.816),癌栓发生风险为基因型AA患者的0.651倍(OR =0.651,95%CI=0.439 ~0.965);携带CHEK1基因rs515255位点等位基因T基因型TC/TT患者的子灶发生风险为基因型CC患者的0.451倍(OR =0.451,95% CI=0.252 ~0.807),肿瘤数目多发的风险为基因型CC患者的0.655倍(OR=0.655,95%CI=0.442 ~0.97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YWHAB基因rs2425675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的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肝癌肿瘤包膜侵犯和假包膜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CDC25C基因rs3734166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不饮酒、HBsAg阴性和阳性的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子灶、癌栓、脉管侵犯和肝硬化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 <0.05);CHEK1基因rs515255位点在无HCC家族史、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和HBsAg阳性的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包膜侵犯、子灶的发生和肿瘤数目多发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RBL2基因rs3929位点在吸烟、不吸烟、饮酒、不饮酒和HBsAg阴性患者中,其SNP多态性与包膜侵犯和脉管侵犯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结论 YWHAB、RBL2、CDC25C和CHEK1基因SNP多态性可能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 mTOR基因多态性与肝细胞癌发病关联性

    作者:刘颖春;毛良勤;杨丹;谭盛葵;庞伟毅;曾小云;黄波;仇小强;余红平

    目的 探讨广西地区人群mTOR基因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536和rs1883965与肝细胞癌(HCC)发病的关系,为HCC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11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 048例HCC患者和1 052例非肿瘤患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SNP位点及其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与HCC发病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人群mTOR基因rs2 536位点TT、TC、CC和TC+CC基因型者分别占81.01%、17.75%、1.24%和18.99%,与对照组人群的80.80%、17.87%、1.33%和19.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人群mTOR基因rs1883965位点GG、GA、AA和GA +AA基因型者分别占84.06%、15.74%、0.19%和15.94%,与对照组人群的83.84%、15.21%、0.95%和16.1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按年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mTOR基因rs2536和rs1883965位点多态性与HCC发病风险均无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 mTOR基因rs2536和rs 188396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CC发病无关.

  •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后血清TGFβ1、bFGF和VEGF浓度变化

    作者:张建峰;邱少敏;王清波;赵伟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2例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TGFβ1、VEGF和bFGF浓度的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HCC患者TACE前后血清bFGF,TGFβ1与VEGF浓度的相关性.结果:HCC组TACE治疗前TGFβ1、VEGF浓度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ACE术后患者血清TGFβ1、VEGF和bFGF浓度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TACE术前或术后,血清TGFβ1与VEGF浓度均具有正相关性(r前=0.581,P<0.01;r后=0.577,P<0.01).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TGFβ1、VEGF和bFGF三种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对肿瘤血管及侧枝循环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影响TACE的远期疗效.

  • 七甲川菁荧光染料在肝细胞癌移植模型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王勤周;张成;李丽;谭邓旭;张彩勤;师长宏

    目的探索七甲川菁近红外(NIR)荧光染料MHI-148在肝癌移植模型中的代谢特征,明确其识别肝细胞癌(HCC)细胞的特异性.方法体外培养人HCC细胞系Hep3B,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染料MHI-148在肿瘤细胞中富集强度;裸小鼠皮下注射Hep3B细胞建立移植模型,2周后,荷瘤鼠腹腔注射MHI-148溶液,NIR荧光活体成像检测不同时间点肿瘤部位和裸小鼠脏器中荧光强度的变化;连续检测肿瘤部位荧光强度(tumor,T)和临近正常组织荧光强度(background,B),计算大T/B值.结果MHI-148染料可特异性集聚于体外培养的HCC细胞,识别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Hep3B细胞;肝癌皮下荷瘤鼠注射MHI-148,24 h后肿瘤部位荧光强度可达8.35 × 109/cm2,而小鼠其他脏器较少有荧光聚集;T/B值逐渐增加,并在24h达到峰值.结论七甲川菁染料MHI-148可特异性识别人HCC细胞系Hep3B,通过NIR荧光成像或可检测到肝癌的发生.

  • 血清DKK1水平对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晓路;谈绮文;彭颖斐;张春燕;吴炯;郭玮;潘柏申

    目的 评估血清Dickkopf-1 (DKK1)水平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至2012年间72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HCC根治切除患者的术前血清以及其中43例术后1个月的血清,随访至2013年10月.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HCC患者术前以及术后血清DKK1水平,分析DKK1高、低组患者主要临床相关资料差异,并评价其与患者复发、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年内共有21人发生复发,1年复发率为26.92%.高DKK1组1年无瘤生存率显著低于低DKK1组(50.0% vs.77.8%,P=0.011).复发低危亚组中高DKK1组复发率高于低DKK1组患者,包括单个肿瘤(73.3% vs.14.0%,P=0.037)、无卫星灶(56.3% vs.14.3%,P=0.034)、无血管侵犯(37.5% vs.12.5%,P=0.002)、BCLC 0+A(53.3% vs.15.2%,P=0.010).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结果提示高DKK1为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为3.753,95%CI为1.495~9.424,P=0.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DKK1水平对预测HCC患者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特异性(82.35%).术后DKK1持续维持在高水平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复发率(50.00%).结论 术前血清高水平DKK1预示HCC患者早期复发率高.血清DKK1水平可有效预测HC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监测DKK1可以帮助临床制定有效的HCC治疗方案.

  • 姜黄素纳米粒(NanoCurcTM)联合索拉非尼对肝细胞癌(HCC)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胡博;孙超;孙鼎;孙云帆;徐泱

    目的 探讨姜黄素纳米粒(NanoCurcTM,NC)单药或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noma,HCC)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体外划痕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法检测NC和/或索拉非尼对肝癌细胞株MHCCLM3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建立裸鼠MHCCLM3原位移植模型并观察NC和/或索拉非尼对肿瘤大小和肺转移率的影响.应用RTPCR、ELISA、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E-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 mRNA或相应蛋白表达变化;并测定ERK1/2的磷酸化变化.结果 NC与索拉非尼联合应用可显著抑制HCC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P<0.01),抑制体内肿瘤生长和肺转移(P<0.01).单独应用NC和索拉非尼时肺转移率分别为50.0%和66.7%,两者联合用药时则显著降低至16.7%.两药联合应用可协同抑制ERK磷酸化,从而下调MMP-9的表达.结论 NC联合索拉非尼可通过协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MMP-9的表达而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

  • 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CC)预后的关系

    作者:武金才;陈虒;李灼日;周开伦;贾户亮;任宁

    目的 拟通过分析不同HTPAP单体型与基因表达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的关系,探讨HTPAP单体型对HCC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377例HCC样本,提取其中以AGCTAC、GCGGGT、AGCTGC和GCGGAT等4种主要HTPAP单体型组成的HCC RNA.绝对定量PCR检测HTPAP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PAP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单体型与基因表达的关系.随机选取665例HCC样本并提取DNA,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进行检测.单体型构建后,分析HTPAP单体型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 377例HCC中有327例由上述4种主要单体型构成.基因表达分析提示,HCC中HTPAP在GCGGGT纯合子组和AGCTAC/GCGGGT杂合子组的表达低于AGCTAC/GCGGAT杂合子组、AGCTAC/AGCTGC杂合子组及AGCTAC纯合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的HTPAP表达显著降低(P=0.035).Kaplan-Meier分析提示,GCGGGT纯/杂合子组HCC较其他单体型HCC术后易复发且预后差(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发现GCGGGT单体型是HCC术后复发及预后差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 HCC的不同HTPAP单体型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GCGGGT单体型可作为HCC术后复发和预后差的预测指标.

  • 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肿瘤组织标记物筛选

    作者:贺轶锋;周俭;黄晓武;黄成;樊嘉

    目的 在肝肿瘤细胞中筛选与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相关的差异蛋白,为预测患者预后寻找更灵敏、特异的生物标记物.方法 19例符合“上海标准”的肝癌肝移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6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复发组),其余13例患者均无瘤存活(无瘤生存组).利用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scopy,SELDI-TOF-MS)建立肝肿瘤细胞蛋白质指纹图谱,生物信息软件(Biomarker Wizard)比较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差异.结果 利用弱阳离子交换(weakcation exchange,WCX2)蛋白质芯片在质核比(m/z)2 000~30 000范围内共检测出163个蛋白峰.在建立的蛋白指纹图谱中,复发和无瘤生存组相比较,6个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中上调蛋白4个,m/z分别为212 9、220 3、295 0和306 2;下调2个,m/z分别为370 8和118 56.结论 由SELDI-TOF筛选出的肿瘤细胞差异蛋白对判断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可能有重要意义,差异蛋白可能与微血管癌栓形成有关.

  • Midkine(MDK)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朱文伟;张巨波;郭磊;张博;叶青海

    目的 探讨Midkine (MDK)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检测血清MDK对于肝癌诊断的初步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50例临床样本(包含肝癌,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及7种不同肝癌细胞系中MDK表达情况;进一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定量检测120例不同受试人群的血清样本,分析血清MDK在诊断肝癌中的初步临床意义.结果 肝癌组织中MDK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硬化(77% vs.30%,P<0.01)及正常肝组织(77% vs.0%,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DK在多株肝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此外,HCC患者血清MDK的中位数水平(1.195 ng/mL,0.84~1.71)较正常人(0.102 ng/mL,0.02~0.53;P<0.01)、HBV相关肝硬化(0.57 ng/mL,0.26~0.67;P<0.05)和HCV相关肝硬化(0.34 ng/mL,0.09~0.56;P<0.01)患者显著升高.结论 MDK在HC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血清检测MDK可作为临床诊断肝癌的重要方法.

  • 同步辐射衍射增强成像(DEI)技术检测离体人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

    作者:李蓓蕾;张一秋;蔡良;侯晓广;石洪成;袁清习;陈绍亮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2-3]等,然而其分辨率均不高.而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phase contrast image,PCI)结合高分辨率、高速成像的X射线CCD探测系统将微血管的分辨率大大提高[4-5].

  • MKP-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金霞;瞿利帅;肖明兵;江枫;陆翠华;倪润洲

    目的 探讨MKP-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肝癌根治术的100例HCC切除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KP-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另收集8例新鲜HCC及对应癌旁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半定量检测MKP-4表达.结果 MKP-4蛋白在8例新鲜HCC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611±0.13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0.931±0.107(P<0.05).HCC组织中MKP-4的高表达率为20%,低于癌旁组织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KP-4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47)、静脉侵袭(P=0.026)和TNM分期(P=0.036)有关.Kaplan-Meier法显示,MKP-4低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2个月,MKP-4高表达者的中位OS未达到,后者OS明显长于前者(P<0.05).结论 MKP-4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是HCC潜在的治疗靶点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 奥沙利铂治疗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郑美玲;华海清

    奥沙利铂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的治疗,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 4方案已成为晚期HCC的标准治疗之一,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展现出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尽管如此,奥沙利铂治疗HCC的临床疗效仍十分有限,其治疗失败与HCC产生耐药密切相关.本文就奥沙利铂治疗HCC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能帮助临床和科研工作者了解新动态,并为他们的工作拓宽思路.

  • 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作者:马德民;张宗利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中居第七位,由于其高死亡率,其依然是世界上引起癌症相关死亡排名前三的因素[1].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流行,与HCC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一直在稳步的提升[2],并且HBV和HCV也恰恰是与大多数HCC形成的相关的两种主要病因[3].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HCC的治疗方法已得到显著的改善.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手段.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宁;苏平;熊浩

    目的:讨论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述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51例HCC患者、26例良性肝痛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Ang-2的表达水平,并检测HCC患者术后各随访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ng-2含量与HCC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及肿瘤复发组患者血清Ang-2含量为[(2431.1±1084.2)ng/L、(2046.5±868.0)ng/L],较良性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1098.6±464.3)ng/L、(1028.4±452.3)ng/L]显著增高(P<0.01),良性肝病组患者血清中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增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随访各组患者Ang-2含量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HCC患者的血清Ang-2含量与HCC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血清Ang-2表达水平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