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在眼底FFA 与ICGA中特征分析

    作者:于爱萍;肖云;张改丽;李明;徐四俊

    目的 探讨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2例患者(75只眼)进行眼底彩色照相、FFA 和ICGA同步检查,对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病灶其形态及特征做以对比分析.结果 FFA图像显示:PCV75只眼中斑块样视网膜下出血48只眼,占64.0%;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D)脱离12只眼,占16.0%;出血性RPED8只眼,占10.7%;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样结节7只眼,占9.4%,早期即出现荧光素渗漏并逐渐增强,CNV末端膨大处出现点状高荧光.ICGA图像显示:75只患眼中72只眼呈"蘑菇"状或"树枝"状异常扩张,其血管网末端多个息肉样膨大与彩色照相所见的结节样病变部位吻合.结论 FFA和ICGA同步检查,不但对PCV患者病灶其形态及特征作出对比分析,ICGA检查还能提高PCV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的检出率,同时提高PCV患者激光光凝的可能性,而FFA对评估PCV 视网膜下出血及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结节则均有较好的效果.

  •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的研究

    作者:孟晓红;阴正勤;余涛;王仕军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区脉络膜血循环特征.方法利用TOPCON 50IA眼底荧光照相系统分别对25例44只高度近视眼、16例20只中低度近视眼和19例24只眼正常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将各组主照眼早期脉络膜荧光充盈时间、脉络膜血管荧光充盈情况进行比较,以及对高度近视组脉络膜异常荧光形态和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与矫正视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早期荧光充盈时间和黄斑区脉络膜荧光充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4只高度近视眼中有32眼黄斑区局限性和广泛性脉络膜充盈不良,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荧光充盈程度与矫正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CGA可清楚显示高度近视眼的脉络膜血流灌注,有助于研究活体高度近视眼的病理损害.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对比观察

    作者:余涛;阴正勤;孟晓红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能导致进行性感光细胞变性和视觉障碍的遗传病,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50万人受累[1].近年来,大量文献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资料提示,本病与视盘及其周围血管的渗透性改变、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区的出现、黄斑损害、视网膜前纤维增生及玻璃体变性等有关[2].

  • 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魏花;陈青山;李志

    患者女,13岁.自幼双眼视力差,在外院诊断为双眼高度近视,右眼弱视.于2001年10月来我院验光配镜:双眼-700DS,右眼裸眼视力0.01,矫正0.1,左眼裸眼视力0.1,矫正1.0.眼部检查:双眼眼前节正常.散瞳眼底检查:左眼眼底正常;右眼颞侧下方中周部一分支静脉旁见片状大小不一葡萄串状暗红色血管瘤,瘤体部分隆起突出于视网膜表面,部分表面有白色的胶质纤维覆盖(图1).临床初步诊断:右眼视网膜海绵状血管瘤.

  • Gronblad-Strandberg综合征一例

    作者:张力;李光辉;赖恺明;许龙华;史百芳

    患者女,31岁,因右眼视力骤降半个月余于2007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不能提高,左眼1.0;眼压右眼13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mm 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

  • Stargardt 病一家系二例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余运娴;郑红;郑红梅;蔡明高

    Stargardt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作者遇一家两姐妹同患此病,并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 GA),现报告如下。 例1 女,14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约2年,近年加重。于1999 年9月27日来我院就诊,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8,左眼0.15,近视力右眼0.3,左眼0.6,均不能矫正。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左眼视盘正常,右眼视盘颞侧略淡。双眼底黄斑部对称横椭圆形萎缩区约1.5×1.0 PD,其间有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斑点,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表面金属样反光,周围视网膜黄色斑点 (图1)。有红绿色弱,周边视野正常,有相对中心暗点,EOG异常。诊断:双眼Stargardt病。FFA早期眼底呈暗脉络膜背景荧光,黄斑萎缩区呈较强斑驳样荧光,周围雪片状荧光(图2)。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大小血管,黄斑区有小片状弱荧光(图3),晚期黄斑病变区呈小片状弱荧光,周围黄色斑点呈弱荧光(图 4)。 例2 女,11岁(例1之妹)。双眼视物模糊约1年。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双眼外眼及眼前段正常。视力:右眼0.15,左眼0.3,均不能矫正。双眼底:视盘色泽较淡,黄斑部对称横椭圆形萎缩区约3.0×2.5 PD,其中夹杂色素颗粒及黄色小点,周围金箔样反光,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周围视网膜黄色斑点(图5)。有红绿色弱,视野及眼电生理未查。诊断:Stargardt病。FFA晚期黄斑区强斑驳状透见荧光,黄色斑点呈现雪片状透见荧光;无脉络膜背景荧光(图6)。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大血管,黄斑区小片状弱荧光(图7),晚期黄斑病变区内小块状弱荧光,周围密集点状弱荧光比FFA更清晰 (图8)。 Stargardt病是一种遗传性黄斑部疾病,有的病例除黄斑部病灶外,往往合并眼底黄色斑点。唐朝珍[1]报告两病例,弟弟合并眼底黄色斑点,而姐姐却无。说明Stargardt病在同一家族中的表现并非完全一致。而上述两姐妹眼底除黄斑部萎缩灶外,均伴有黄色斑点。 张承芬[2]观察一对姐妹患者,妹妹眼底黄斑区仅有色素不均,姐姐眼底黄斑区有色素沉着及金箔样反光,中心凹反光未见,中周部附近黄色斑点。从中反映出本病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发展加重。对比上述两例患者,妹妹较姐姐小3岁,但发病年龄较姐姐早2年(妹妹10岁发病,姐姐12岁发病),虽然二者眼底表现大致相同,但也有如下区别:①妹妹黄斑病变范围大,并伴有双侧视神经部分萎缩;②妹妹视力也低于姐姐。因此,可能Stargardt病病情发展加重,除了年龄因素以外,更重要的与发病年龄的早晚有关。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影像检查特征对比观察

    作者:刘珺;张晓峰

    目的 观察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影像检查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18例临床确诊的CSC患者的21只眼纳入观察.其中,男性12例14只眼,女性6例7只眼.年龄26~47岁,平均年龄(39.1±5.4)岁.急性CSC 9例11只眼,慢性CSC 7例7只眼,复发性CSC 2例3只眼.采集患眼的眼底彩色像以及眼底红外(IR)、自身荧光(FAF)、红外自身荧光(NIR-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的图像,对比观察其影像特征及各种影像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 21只患眼的彩色眼底像均可见呈圆形的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在IR像中,21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均呈弱反光区.其中,10只眼的弱反光区内夹杂斑驳状强反光斑点,与FFA检查所示渗漏部位一致.在FAF像中,15只眼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表现为弱荧光;6只眼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表现为较强荧光.其中,14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对应处或周边结构可见弱或强荧光,7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未见异常荧光.3只急性CSC患眼的FAF像上可见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下方大片散在的点状强荧光,这些点状强荧光在ICGA检查期间始终表现为弱荧光.在NIR-AF像中,15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呈弱荧光;6只眼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呈相对强荧光.其中,14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对应处呈强或弱或斑驳状荧光,7只眼的FFA检查所示渗漏灶未见异常荧光.在FFA检查时,21只眼均可见荧光渗漏.在药物注射1~5 min的ICGA像中,8只眼表现为区域性脉络膜充盈迟缓;13只眼表现为区域性脉络膜静脉扩张.FFA联合ICGA像中,6只眼在ICGA像中显示的病灶数比在FFA像中多;3只眼FFA检查未显示异常的部位在ICGA晚期像中可见明显的斑片状弱荧光.结论 CSC在IR、FAF及NIR-AF上有其特征性的眼底影像表现.FFA为CSC的主要检查方法,ICGA可以更好的揭示其脉络膜的损害;IR、FAF及NIR-AF对于渗漏灶的检出不如FFA及ICGA.

  • 45岁以上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疾病类型分析

    作者:曹绪胜;周海英;张风;周辉

    目的 观察45岁以上患者发生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的疾病类型,探讨疾病诊断必要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 对年龄在45岁以上,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合光相十断层扫描(OCT)确诊为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患者46例49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合 FFA、ICGA和OCT检查做出诊断.结果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31例34只眼,占所有患者的69.4%.其中,9例12只眼呈典型CSC表现,占CSC患者的35.3%;22例22只眼为慢性CSC,占CSC患者的64.7%.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12例12只眼,占所有患者的24.5%.其中隐匿型9例,占AMD患者的75%;轻微经典型2例,占16.7%;经典型1例,占8.3%.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3例3只眼,占6.1%.结论 45岁以上患者发生单纯黄斑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病因复杂,ICGA检查对慢性CSC、隐匿型CNV和PCV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 脉络膜皱褶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长征;周芸芸;余运娴;郑红梅;陈静;邢怡桥

    目的 观察脉络膜皱褶患者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脉络膜皱褶患者62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10例20只眼,Behcet病1例2只眼,其他类型葡萄膜炎11例21眼,视盘水肿5例9只眼,脉络膜肿瘤2例2只眼,低眼压性黄斑病变2例4只眼,Graves眼病1例2只眼,眼钝挫伤1例1只眼,脉络膜渗漏综合征1例1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直接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FFA检查,9例17只眼同时行ICGA检查,9例18只眼同时行OCT检查.结果 脉络膜皱褶眼底表现为明暗相间的条纹,其数量多少不限,在后极部呈放射状、水平状、斜行或以黄斑为中心同心圆样排列,也可表现为围绕视盘呈放射样排列,但很少超过赤道部.FFA观察到的皱褶数量比眼底表现多,主要是细小皱纹和粗大皱褶.条状弱荧光在动静期明显,晚期无荧光渗漏.ICGA检查显示,早期表现为条状弱荧光或正常荧光,晚期为强荧光或弱荧光,与FFA的弱荧光条带相对应,但没有FFA表现明显.OCT检查显示皱褶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结论 脉络膜皱褶为累及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明暗相间的眼底条纹,造影表现为无荧光素渗漏的条状弱荧光.熟悉脉络膜皱褶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上发现脉络膜皱褶及原发疾病.

  • "热点"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匡丽晖;文峰

    "热点"(hot spots or focal spots)是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荧光征象.它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视网膜-脉络膜吻合(retinal-choriodal anastomosis , RCA)、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的效果及其评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就有关热点的造影特征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伴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的临床特征

    作者:马楠;陈有信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常见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多发生在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边缘,可为自发性,也可发生在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眼内注射以及激光光凝治疗后[1-10]。息肉样脉络膜病变(PCV)常伴有较大的出血性 PED 或浆液性PED[11-14],具备 RPE 撕裂的前提条件,但有关 PCV 患者伴RPE 撕裂的报道较少,临床特征尚不明确[15,16]。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伴有 RPE 撕裂的 PCV 患者的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

    作者:陈青山;古洵清;曾键;李志;周微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评估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MD)的金标准,对渗出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分类、指导激光光凝治疗以及随访都起着关键性作用.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闫宏;麦桂英;易长贤;欧杰雄;刘顺英;胡兆科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ARNS的患者28只患眼的眼底、FFA和ICGA检查资料. 结果 FFA图像中,视盘边界不清、晚期强荧光24只眼,占85.71%;周边部病灶区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广泛闭塞23只眼,占82.14%,部分仅见闭塞的血管暗影,检眼镜检查所见的部分呈白线状的血管仍有荧光素通过; 病灶区与较正常视网膜交界处较多荧光素渗漏点者22只眼,占78.57%;视网膜脱离20只眼,占71.42%,其中9只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占视网膜脱离者的45.00% ;8只眼黄斑囊样水肿,占28.57%.ICGA图像中,视盘强荧光8只眼,占28.57%,其中有5只眼晚期视盘内见颗粒状染色;周边部病灶区脉络膜血管模糊不清者20只眼,占71.42%;病灶区脉络膜散在片状弱荧光区19只眼,占67.85%;ICGA晚期图像中,视网膜血管内栓子及视网膜血管闭塞区清晰可见. 结论 ARNS 的FFA表现主要是视盘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闭塞;ICGA主要表现是病灶区脉络膜血管模糊不清及散在片状弱荧光区.两种检查联合使用,可进一步了解病变损害的程度以及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的相互关系,对ARNS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作者:邢怡桥;余运娴;郑红梅;江双红;陈茜;万玮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特征及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12例PCV患者12只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其5例5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资料. 结果 12只眼均可见深层和(或)浅层出血,黄色脂质渗出.其中6只眼病变处见橘红色病灶,2只眼伴视网膜前出血.FFA检查,静脉期6只眼橘红色病灶内点状荧光,4只眼病变处可见脉络膜血管网.晚期均见息肉状强荧光点荧光素渗漏,2只视网膜前出血眼晚期未见荧光素渗漏.ICGA检查,12只眼晚期见强度不等、簇状或孤立的息肉状扩张灶,4 只眼显示明显的脉络膜血管网.OCT检查,4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高反射层呈穹窿状隆起,1只眼无改变. 结论 PCV眼底多见黄斑区出血性和(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和(或)神经上皮脱离,黄色脂质渗出.FFA及ICGA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梢膨大息肉状扩张灶.

  •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眼底形态学的对比分析

    作者:文峰;吴德正;陈艳丽;孙祖华;黄时洲;罗光伟;关天芹;刘彩娇

    目的观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与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眼底表现的异同. 方法回顾性分析渗出型AMD患者123例137只眼及PCV患者42例48只眼的眼底彩色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资料. 结果 137只渗出型AMD患眼中,FFA显示16只眼为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占11.7%;隐匿型CNV121只眼,占88.3%.隐匿型CNV患眼中,42只眼ICGA检查可见"热点状"(hot spots)荧光,占34.7%;74只眼表现为后期斑状强荧光,占61.2%;2只眼CNV与PCV共存,占1.7%.48只PCV眼中,7只眼的眼底彩色像可见特有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占14.6%; 2只眼FFA即显示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状病灶,占4.2%; 36只眼ICGA显示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占75.0%;12只眼ICGA显示多个息肉状扩张灶而未见伴有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占25.0%.息肉状病灶呈葡萄串样外观者16只眼,占33.3%;,呈多个孤立并存者32只眼,占66.7%.造影后期部分息肉状病灶染料渗漏或染色,部分呈息肉状病灶中心为弱荧光,周围环状染色的"冲刷现象". 结论渗出型AMD与PCV不同的ICGA表现及PCV眼底特征性的视网膜下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有助于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观察青光眼患者的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分水带

    作者:陈伟;吴玲玲;苏兆安;闵宗英;陈芝清

    目的观察青光眼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中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探讨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 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1例31只眼和对照组37例37只眼进行ICGA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青光眼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7例17只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14例14只眼.对比分析30 s内的ICGA和FFA图像,根据分水带与视盘的相对位置关系,将分水带分为3型.Ⅰ型:分水带不包围视盘或未被观察到;Ⅱ型:分水带部分包围视盘;Ⅲ型:分水带完全包围视盘.并根据分水带类型记分(Ⅰ型=1;Ⅱ型=2;Ⅲ型=3). 结果 87.1%的青光眼患者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而在对照组中仅为56.8%的分水带全部或部分包围视盘,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χ2=7.369;P=0.007).青光眼组的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3.001,P=0.004). 结论青光眼患者的盘周脉络膜分水带的位置较正常眼更多地包围视盘,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盘周脉络膜血液供应状态有关.

  • 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作者:李亚萍;黎晓新;赵明威;张晓光;吕永顺;张波;钟延丰

    目的观察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表现与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 方法 ICGA检查确诊的AMD患者21例21只眼,根据ICGA检查结果将CNV分成活动期、消退期、静止期,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CNV,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期CNV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结果活动期CNV9只眼,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大量CNV,无色素性细胞和纤维组织或有少量色素性细胞将其部分包裹;消退期CNV9只眼, 组织病理学特征为CNV较活动期减少,有较多色素性细胞、少量的纤维组织;静止期CNV3只眼,组织病理学特征为大量的纤维组织,无CNV或有极少CNV,无色素性细胞. 结论渗出型AMD患者CNV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ICGA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作者:王光璐;张风;卢宁;王明扬

    目的观察国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眼底和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对9例PCV患者进行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 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眼患病.7例患者具有脉络膜分支状血管网及血管末端息肉状膨大;2例患者血管网不明显,但息肉状膨大明显可见.7只眼伴有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脱离,其中4只眼可见血和血浆的分界线.眼底病变部位在黄斑部者8例,视盘旁者1例. 结论国人PCV患者大部分有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 所有病例均有血管末端扩张呈息肉样灶; 病变部位以黄斑部为主,大多合并有出血性RPE脱离.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

    作者:徐海峰;董晓光;陈楠;王筱云

    目的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io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6例PCV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资料. 结果 PCV患者早期眼底仅可见橘红色病变,随病情进展出现出血、渗出、水肿、浆液性和(或)出血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脱离,病程长者可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萎缩.FFA检查1只眼病变处脉络膜血管网扩张,6只眼见密度不均的斑点状强荧光,造影过程中荧光渗漏,晚期呈强度不均的强荧光片;ICGA检查5只眼早期显示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末端扩张呈息肉状,晚期脉络膜血管结构不清,息肉状扩张仍然可辨,7只眼均有形态独特的孤立或簇状分布的息肉状强荧光点,晚期仍有染料存留. 结论 PCV患者眼底可见橘红色病变及出血、渗出和RPE脱离,FFA及ICG检查可见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及末端息肉状扩张.

  •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眼底特征分析

    作者:文峰;吴德正;李海涛;黄时洲;罗光伟;刘彩娇;关天芹

    目的观察中国人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的眼底表现及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方法分析经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PCV患者42例48只患眼的眼底图像资料. 结果 PCV患眼眼底常见表现为斑片状视网膜下出血,占72.9%;其次是黄白色渗出,占27.1%;仅14.6%的患眼于后极部可见特征性的视网膜下结节样橘红色病灶;54.2%的患眼有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 PED).75.0%的患眼显示有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25.0%的患眼见多个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灶而无明显的分支状脉络膜血管网与之相连.62.5%的息肉状病灶位于黄斑区;12.5%的息肉状病灶在血管弓区;6.3%的息肉状病灶位于视盘旁区;18.8%的息肉状病灶在上述2个部位同时存在. 结论中国人PCV患眼眼底常见表现为视网膜下出血,大部分患眼存在PED. PCV好发部位为黄斑区及血管弓区,大部分患眼ICGA可见特征性的脉络膜血管网及其末梢的息肉状扩张灶.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